天天看点

志愿军在朝鲜陷入被动,毛主席召见邓华特意问:晓得零敲牛皮糖吗

作者:全民历史观

1951年六月的一天,中南海毛主席书房内。

毛主席坐在椅子上,对面一人正在向毛主席做汇报。主席听得十分仔细,因为这是朝鲜战场上的最新战况,而给毛主席做汇报的人,则是我军著名将领邓华。

邓华做完汇报后,主席对朝鲜战场的情况了解了个七七八八,对志愿军目前遭遇的形势也有了一个判断。

彼时的朝鲜战场,正值第五次战役期间。

志愿军在朝鲜陷入被动,毛主席召见邓华特意问:晓得零敲牛皮糖吗

主席听着汇报,略微沉思,然后对着邓华说:晓得零敲牛皮糖吗?邓华愣了愣,然后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并不知道,主席见状微微一笑,随后便和邓华说起了零敲牛皮糖。

为何主席在听完朝鲜战场的情况后提问了邓华零敲牛皮糖的问题呢?邓华都不知道的零敲牛皮糖到底是什么?

一.战场初期,相持对峙

要想了解毛主席的精妙战术,就得把朝鲜战争的前后情况串联起来,因为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而毛主席的战略也是在战场情况突变时灵活提出的。

抗美援朝历时近三年,这三年的作战过程中,可以将战场简单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包括抗美援朝的前四次战役以及第五次战役前半段,在这个阶段,双方各有胜败,最终在三八线附近对峙。

第二阶段则是从1951年中旬开始,也就是第五次战役后期,此时的美军战略突变,我军在吃了一点亏之后,也立即改变战略,毛主席的“零敲牛皮糖”就是这个时候提出的。

志愿军在朝鲜陷入被动,毛主席召见邓华特意问:晓得零敲牛皮糖吗

第三阶段,就是1953年九月份开始,我军实施总反攻一直到美军签订停战协议的时间段。

可以简单地看出,第二阶段显然是极为重要的阶段,因为既要保证第一阶段取得的优势和平势不能变为劣势,也要为第三阶段做好反攻准备,所以第二阶段的战术要求极其严苛。

首先,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艰难的第一阶段。

从1950年的十月开始,大陆大批志愿军战士开始进入朝鲜,和“联合国军”进行作战。

双方的差距还是有些悬殊的,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亦或者是补给物资,美军都要优于我军,不过就是由于敌方的轻视,我军在第一次战役期间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在经历了第一次战役的失败后,美军仍然不认为中国军队有足够的实力继续作战,而志愿军们则是利用敌军傲慢的心理,故意示弱然后诱敌深入,又一次大挫美军锐气。

当然,能够在差距巨大的情况下击败敌人,除了战略正确之外,最主要的还是靠着战士们顽强的意志和不惧生死的决心。

前两次战役过后,美军损失不可谓不惨重,死伤数万人的同时,美军第八集团的司令员沃克也战死,于是美国方面打算适时停战,希望双方谈判。

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战略智慧在此时便显现了出来,毛主席和周总理都认为,不能停战也不能谈判,起码在当时不能,因为美军不可能停下他们侵略的脚步,这只是他们的缓兵之计罢了。

毛主席没有选择停战,反倒是立刻急电前线总司令彭德怀,下令进行第三次战役,只有打到三八线对面,才能取得战场优势。

志愿军在朝鲜陷入被动,毛主席召见邓华特意问:晓得零敲牛皮糖吗

彭德怀司令也十分赞同主席的看法,在1950年除夕夜组织了总攻,目的直指三八线,三日后便完成了主要任务,直到八号,总共歼敌近两万人,可谓是取得了重大成功。

三次战役结束后,敌我双方都对对方有了深刻的认识,美军也不敢再轻视中国军队,开始利用自己的优势——精良的装备和丰厚的补给和我军打起了拉锯战。

三次战役之中,我军取得的胜利还是十分瞩目的,因此就导致了苏联大使拉佐瓦耶夫有些自信过头,希望志愿军沿着三八线继续南下。

不得不说彭德怀有着出色的战术智慧,他认为美军接连大败,集结了人马后依旧南撤,很有可能是为了引诱志愿军,因此下令按兵不动。

事后主席也赞赏彭德怀的这一做法,因为主席自己也多次强调冒险主义要不得,本就有劣势的志愿军更应该稳着打。

第四次战役的发起者是美军,刚刚上任的李奇微利用装备优势和补给优势,向志愿军发起了主动攻击,志愿军无奈只得后撤,再次撤到了三八线以北,双方开始对峙。

二.斗智斗勇,主席妙计

1951年的六月,毛主席下令召见了志愿军的主要领导者邓华等人,希望了解情况并且为他们出谋划策,彼时正值第五次战役收尾阶段,而这第五次战役打得确实不太理想。

志愿军在朝鲜陷入被动,毛主席召见邓华特意问:晓得零敲牛皮糖吗

前面说到,第四次战役后,我军和敌军开始了拉锯战,但是敌人装备优势巨大,因此打起拉锯战来自然更为得心应手。

李奇微也开始使用“磁性战术”——也就是所谓的“齐头并进’”主力靠拢”和“稳扎稳打”,为的就是聚集兵力,和志愿军拼硬实力,显然,志愿军应对此战术颇有些乏力。

整个第五次战役历时四十八天,双方投入兵力超过百万之众,在歼敌八万余人的同时,中朝军队自身也损失了八万多人,180师团更是几乎全军覆灭,此战双方都没能占到便宜。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党中央决定召前线部队领导同志回京汇报情况,目的就是为了共同探讨接下来的应对之策。

事实上,六月份的这次召见,其实是主席第二次召见邓华了,第一次是在1950年。

那时候的邓华,还没有前往朝鲜战场,反而是刚刚结束了在海南岛的战役,表现优异的邓华在那年的七月被主席召见。

二人见面之后,主席首先是赞赏了邓华在海南岛战役中的优秀决策,然后把召见邓华的用意说了出来:希望他能就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

志愿军在朝鲜陷入被动,毛主席召见邓华特意问:晓得零敲牛皮糖吗

志愿军出兵在即,每一个要职都需要谨慎选择,而当毛主席了解到了邓华在海南岛战役中的突出表现——用木帆击败了国民党的最新自动海上战舰之后,便知道邓华定能在朝鲜战场发光发热。

第二次召见就是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末期,也就是之前提到的1951年6月,距离邓华上一次被召见仅仅过了一年时间。

见面后,主席首先表达了自己的关心:邓华同志,你们在外奔波辛苦了,为民远征令人可敬。听到主席的关心,邓华心中十分感动。

在邓华汇报完战场情报之后,主席陷入了沉思,结合主席自己之前了解的情况,现在志愿军的确遇到一个大难题——李奇微的“磁性战术”。

邓华也向主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定要改变之前的战术,不能再像之前一样打得大开大合,因为这个战术面对装备精良的美军,几乎难以有所成效。

显然主席是十分赞同邓华看法的,主席虽然不在前线,但是他也看出了志愿军的问题——之前把麦克阿瑟打得落花流水的大型运动战,打李奇微行不通。

志愿军在朝鲜陷入被动,毛主席召见邓华特意问:晓得零敲牛皮糖吗

再结合邓华的看法,主席突然问邓华说:“德怀和你都是湖南人,晓得‘零敲牛皮糖’是怎么回事儿吧?”

零敲牛皮糖。就是把牛皮糖敲碎,用这些小的碎片去卖。

似乎是怕邓华不理解,毛主席接着说:“对美英军,目前应实行战术小包围,打小歼灭战的方针,敲他的牛皮糖”。

再结合主席说得小胜,邓华瞬间便明白了主席的意思,并且也十分认同,现在的志愿军就应该这样打,用“零敲牛皮糖”战术来消耗敌人。

事实证明,主席提出的零敲牛皮糖,对于当时的朝鲜战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零敲战术,挽救颓势

自从双方僵持在三八线附近之后,美国对于所谓的“灭亡朝鲜”这个目标变得有些不自信,而中朝军队一时之间也难以击倒美军,所以双方开始了谈判。

双方代表在六月份开始协商,不过谈判并未达成,前线依旧在不断开战,于是此时的战局便陷入了边打边谈的循环当中。

志愿军在朝鲜陷入被动,毛主席召见邓华特意问:晓得零敲牛皮糖吗

表面上看起来追求停战的局面,其中暗藏风险。美甚至开始使用“细菌战”“绞杀战”,以及发起所谓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

不过此时的志愿军已经开始采取毛主席的零敲牛皮糖战术——那次召见之后,主席致电彭德怀:切勿急功近利,往后阶段以消耗敌军为主。

所以志愿军队开始了集中优势兵力,主打小型运动战,小型消耗战,遇见敌军主力部队时果断撤退,这也让李奇微的“磁性战术”开始逐渐失效。

显然,主席的零敲牛皮糖战术是十分合理且极具前瞻性的,原因也很明显。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直都是毛主席推崇的战术,而这也是零敲牛皮糖的战术意义——大面积进攻无法取得实质性伤害,但是小范围消耗战反而会给敌军断指之痛。

从51年下半年到52年十月,美军陆续发起了各种攻势,就是为了引诱我军与其决战,不过我军坚持零敲牛皮糖战术,只消耗,不决战,硬生生化解了敌方的决战意图。

也就是在不断地消耗过程中,我军反而积累了许多经验,经常能够用很小的代价让敌军损失惨重,美军士气严重下滑。

于是,1952年的十月,美军为了振奋低迷的士气,发动了“金化攻势”,也就是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志愿军在朝鲜陷入被动,毛主席召见邓华特意问:晓得零敲牛皮糖吗

这场战役,双方打得有来有回,整整打了四十三天,之前被志愿军用消耗战术打击的美军显然有些力不从心,而中朝军队则是意志坚定。

双方不断占领阵地,我军在坚守高地的同时,依旧派遣小部队消耗干扰敌军,替主力部队吸引了火力。

此战役的最终结果,敌军损失两万五千余人,而我军的损失则是一万余人,对于志愿军来说算是一场重大胜利。

零敲牛皮糖在第五次战役后起到的作用肉眼可见,不仅消耗了敌人,还为我军从战略防守到战略反攻做足了准备,无论是士气还是心里,抑或是人员的整顿,都利用该战术完成了过渡。

四.成效显著,顺利停战

1952年十月,主席第三次召见了邓华。

志愿军在朝鲜陷入被动,毛主席召见邓华特意问:晓得零敲牛皮糖吗

邓华的任务依旧是汇报战场情况。彼时的美国总统是刚上任的艾森豪威尔,他上任后便打算实施两栖登陆计划,意欲在1953年发起一波大规模攻势,一举击败中朝军队。

主席果断下令:立即在美军登陆地做好部署,将四个主力军全部调往目的地,不顾一切代价粉碎美国的计划。

军队很快行动,在美军计划两栖登陆的地点布下了天罗地网,美军当然也通过空中侦察机发现了我军的部署,因此在谨慎考虑后放弃了作战计划。

至此,美国对于拿下朝鲜几乎已经毫无办法,只能再次寻求谈判,毕竟战争继续打下去,对于美国来说将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主席也并没有因为美军打算谈判而放松警惕,反而是嘱咐邓华:争取停战的同时,军队继续打,不要有一丝放松。

邓华也知道主席的用意,此时更不能示弱,反倒是要继续进攻,利用猛烈攻势来逼迫美军尽快进行停战谈判。

于是金城反击战诞生了,从1953年五月份一直到七月份,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此次战役中,零敲牛皮糖战术依旧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此战强调稳扎稳打,由小到大,所以一开始志愿军还是采取零敲牛皮糖战术,进行小规模大范围的消耗之后,才开始大反攻。

这次战役,我军取得了巨大胜利,歼灭敌军十二万人,收复了两百四十多平方公里失地,美军被打得士气全无,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结语

志愿军进入朝鲜后经历的几次战役,无疑第五次战役中的过渡极为重要。在僵持阶段,志愿军面临的考验是艰难的,对于指挥官临场战术的变通也是一次考验。

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在多次召见前线将领了解情况之后,发挥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提出了“零敲牛皮糖”战术,可谓是决胜于千里之外,为朝鲜战争最终停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欧阳青.志愿军鸡雄山“零敲牛皮糖”[J].党史文汇,2020,(第10期)

徐焰.吃堑长智,“零敲牛皮糖”[J].国防,2014,(第4期)

张治宇.毛泽东战术奇招:“零敲牛皮糖”[J].党史纵览,2010,(第10期)

杨彧,宋国昌.朝鲜战争停战前后[J].百年潮,2019,(第8期)

候涛.朝鲜战争谈判,美军从傲慢到沮丧[J].时代邮刊,2019,(第13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