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志願軍在北韓陷入被動,毛主席召見鄧華特意問:曉得零敲牛皮糖嗎

作者:全民曆史觀

1951年六月的一天,中南海毛主席書房内。

毛主席坐在椅子上,對面一人正在向毛主席做彙報。主席聽得十分仔細,因為這是北韓戰場上的最新戰況,而給毛主席做彙報的人,則是我軍著名将領鄧華。

鄧華做完彙報後,主席對北韓戰場的情況了解了個七七八八,對志願軍目前遭遇的形勢也有了一個判斷。

彼時的北韓戰場,正值第五次戰役期間。

志願軍在北韓陷入被動,毛主席召見鄧華特意問:曉得零敲牛皮糖嗎

主席聽着彙報,略微沉思,然後對着鄧華說:曉得零敲牛皮糖嗎?鄧華愣了愣,然後搖了搖頭,表示自己并不知道,主席見狀微微一笑,随後便和鄧華說起了零敲牛皮糖。

為何主席在聽完北韓戰場的情況後提問了鄧華零敲牛皮糖的問題呢?鄧華都不知道的零敲牛皮糖到底是什麼?

一.戰場初期,相持對峙

要想了解毛主席的精妙戰術,就得把北韓戰争的前後情況串聯起來,因為戰場的形勢瞬息萬變,而毛主席的戰略也是在戰場情況突變時靈活提出的。

抗美援朝曆時近三年,這三年的作戰過程中,可以将戰場簡單分為三個階段:

首先是第一階段,這個階段主要包括抗美援朝的前四次戰役以及第五次戰役前半段,在這個階段,雙方各有勝敗,最終在三八線附近對峙。

第二階段則是從1951年中旬開始,也就是第五次戰役後期,此時的美軍戰略突變,我軍在吃了一點虧之後,也立即改變戰略,毛主席的“零敲牛皮糖”就是這個時候提出的。

志願軍在北韓陷入被動,毛主席召見鄧華特意問:曉得零敲牛皮糖嗎

第三階段,就是1953年九月份開始,我軍實施總反攻一直到美軍簽訂停戰協定的時間段。

可以簡單地看出,第二階段顯然是極為重要的階段,因為既要保證第一階段取得的優勢和平勢不能變為劣勢,也要為第三階段做好反攻準備,是以第二階段的戰術要求極其嚴苛。

首先,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艱難的第一階段。

從1950年的十月開始,大陸大批志願軍戰士開始進入北韓,和“聯合國軍”進行作戰。

雙方的差距還是有些懸殊的,無論是人數還是裝備,亦或者是補給物資,美軍都要優于我軍,不過就是由于敵方的輕視,我軍在第一次戰役期間打了美軍一個措手不及。

不過在經曆了第一次戰役的失敗後,美軍仍然不認為中國軍隊有足夠的實力繼續作戰,而志願軍們則是利用敵軍傲慢的心理,故意示弱然後誘敵深入,又一次大挫美軍銳氣。

當然,能夠在差距巨大的情況下擊敗敵人,除了戰略正确之外,最主要的還是靠着戰士們頑強的意志和不懼生死的決心。

前兩次戰役過後,美軍損失不可謂不慘重,死傷數萬人的同時,美軍第八集團的司令員沃克也戰死,于是美國方面打算适時停戰,希望雙方談判。

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戰略智慧在此時便顯現了出來,毛主席和周總理都認為,不能停戰也不能談判,起碼在當時不能,因為美軍不可能停下他們侵略的腳步,這隻是他們的緩兵之計罷了。

毛主席沒有選擇停戰,反倒是立刻急電前線總司令彭德懷,下令進行第三次戰役,隻有打到三八線對面,才能取得戰場優勢。

志願軍在北韓陷入被動,毛主席召見鄧華特意問:曉得零敲牛皮糖嗎

彭德懷司令也十分贊同主席的看法,在1950年除夕夜組織了總攻,目的直指三八線,三日後便完成了主要任務,直到八号,總共殲敵近兩萬人,可謂是取得了重大成功。

三次戰役結束後,敵我雙方都對對方有了深刻的認識,美軍也不敢再輕視中國軍隊,開始利用自己的優勢——精良的裝備和豐厚的補給和我軍打起了拉鋸戰。

三次戰役之中,我軍取得的勝利還是十分矚目的,是以就導緻了蘇聯大使拉佐瓦耶夫有些自信過頭,希望志願軍沿着三八線繼續南下。

不得不說彭德懷有着出色的戰術智慧,他認為美軍接連大敗,集結了人馬後依舊南撤,很有可能是為了引誘志願軍,是以下令按兵不動。

事後主席也贊賞彭德懷的這一做法,因為主席自己也多次強調冒險主義要不得,本就有劣勢的志願軍更應該穩着打。

第四次戰役的發起者是美軍,剛剛上任的李奇微利用裝備優勢和補給優勢,向志願軍發起了主動攻擊,志願軍無奈隻得後撤,再次撤到了三八線以北,雙方開始對峙。

二.鬥智鬥勇,主席妙計

1951年的六月,毛主席下令召見了志願軍的主要上司者鄧華等人,希望了解情況并且為他們出謀劃策,彼時正值第五次戰役收尾階段,而這第五次戰役打得确實不太理想。

志願軍在北韓陷入被動,毛主席召見鄧華特意問:曉得零敲牛皮糖嗎

前面說到,第四次戰役後,我軍和敵軍開始了拉鋸戰,但是敵人裝備優勢巨大,是以打起拉鋸戰來自然更為得心應手。

李奇微也開始使用“磁性戰術”——也就是所謂的“齊頭并進’”主力靠攏”和“穩紮穩打”,為的就是聚集兵力,和志願軍拼硬實力,顯然,志願軍應對此戰術頗有些乏力。

整個第五次戰役曆時四十八天,雙方投入兵力超過百萬之衆,在殲敵八萬餘人的同時,中朝軍隊自身也損失了八萬多人,180師團更是幾乎全軍覆滅,此戰雙方都沒能占到便宜。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黨中央決定召前線部隊上司同志回京彙報情況,目的就是為了共同探讨接下來的應對之策。

事實上,六月份的這次召見,其實是主席第二次召見鄧華了,第一次是在1950年。

那時候的鄧華,還沒有前往北韓戰場,反而是剛剛結束了在海南島的戰役,表現優異的鄧華在那年的七月被主席召見。

二人見面之後,主席首先是贊賞了鄧華在海南島戰役中的優秀決策,然後把召見鄧華的用意說了出來:希望他能就任志願軍第一副司令。

志願軍在北韓陷入被動,毛主席召見鄧華特意問:曉得零敲牛皮糖嗎

志願軍出兵在即,每一個要職都需要謹慎選擇,而當毛主席了解到了鄧華在海南島戰役中的突出表現——用木帆擊敗了國民黨的最新自動海上戰艦之後,便知道鄧華定能在北韓戰場發光發熱。

第二次召見就是北韓戰争第五次戰役末期,也就是之前提到的1951年6月,距離鄧華上一次被召見僅僅過了一年時間。

見面後,主席首先表達了自己的關心:鄧華同志,你們在外奔波辛苦了,為民遠征令人可敬。聽到主席的關心,鄧華心中十分感動。

在鄧華彙報完戰場情報之後,主席陷入了沉思,結合主席自己之前了解的情況,現在志願軍的确遇到一個大難題——李奇微的“磁性戰術”。

鄧華也向主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定要改變之前的戰術,不能再像之前一樣打得大開大合,因為這個戰術面對裝備精良的美軍,幾乎難以有所成效。

顯然主席是十分贊同鄧華看法的,主席雖然不在前線,但是他也看出了志願軍的問題——之前把麥克阿瑟打得落花流水的大型運動戰,打李奇微行不通。

志願軍在北韓陷入被動,毛主席召見鄧華特意問:曉得零敲牛皮糖嗎

再結合鄧華的看法,主席突然問鄧華說:“德懷和你都是湖南人,曉得‘零敲牛皮糖’是怎麼回事兒吧?”

零敲牛皮糖。就是把牛皮糖敲碎,用這些小的碎片去賣。

似乎是怕鄧華不了解,毛主席接着說:“對美英軍,目前應實行戰術小包圍,打小殲滅戰的方針,敲他的牛皮糖”。

再結合主席說得小勝,鄧華瞬間便明白了主席的意思,并且也十分認同,現在的志願軍就應該這樣打,用“零敲牛皮糖”戰術來消耗敵人。

事實證明,主席提出的零敲牛皮糖,對于當時的北韓戰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零敲戰術,挽救頹勢

自從雙方僵持在三八線附近之後,美國對于所謂的“滅亡北韓”這個目标變得有些不自信,而中朝軍隊一時之間也難以擊倒美軍,是以雙方開始了談判。

雙方代表在六月份開始協商,不過談判并未達成,前線依舊在不斷開戰,于是此時的戰局便陷入了邊打邊談的循環當中。

志願軍在北韓陷入被動,毛主席召見鄧華特意問:曉得零敲牛皮糖嗎

表面上看起來追求停戰的局面,其中暗藏風險。美甚至開始使用“細菌戰”“絞殺戰”,以及發起所謂的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

不過此時的志願軍已經開始采取毛主席的零敲牛皮糖戰術——那次召見之後,主席緻電彭德懷:切勿急功近利,往後階段以消耗敵軍為主。

是以志願軍隊開始了集中優勢兵力,主打小型運動戰,小型消耗戰,遇見敵軍主力部隊時果斷撤退,這也讓李奇微的“磁性戰術”開始逐漸失效。

顯然,主席的零敲牛皮糖戰術是十分合理且極具前瞻性的,原因也很明顯。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一直都是毛主席推崇的戰術,而這也是零敲牛皮糖的戰術意義——大面積進攻無法取得實質性傷害,但是小範圍消耗戰反而會給敵軍斷指之痛。

從51年下半年到52年十月,美軍陸續發起了各種攻勢,就是為了引誘我軍與其決戰,不過我軍堅持零敲牛皮糖戰術,隻消耗,不決戰,硬生生化解了敵方的決戰意圖。

也就是在不斷地消耗過程中,我軍反而積累了許多經驗,經常能夠用很小的代價讓敵軍損失慘重,美軍士氣嚴重下滑。

于是,1952年的十月,美軍為了振奮低迷的士氣,發動了“金化攻勢”,也就是著名的上甘嶺戰役。

志願軍在北韓陷入被動,毛主席召見鄧華特意問:曉得零敲牛皮糖嗎

這場戰役,雙方打得有來有回,整整打了四十三天,之前被志願軍用消耗戰術打擊的美軍顯然有些力不從心,而中朝軍隊則是意志堅定。

雙方不斷占領陣地,我軍在堅守高地的同時,依舊派遣小部隊消耗幹擾敵軍,替主力部隊吸引了火力。

此戰役的最終結果,敵軍損失兩萬五千餘人,而我軍的損失則是一萬餘人,對于志願軍來說算是一場重大勝利。

零敲牛皮糖在第五次戰役後起到的作用肉眼可見,不僅消耗了敵人,還為我軍從戰略防守到戰略反攻做足了準備,無論是士氣還是心裡,抑或是人員的整頓,都利用該戰術完成了過渡。

四.成效顯著,順利停戰

1952年十月,主席第三次召見了鄧華。

志願軍在北韓陷入被動,毛主席召見鄧華特意問:曉得零敲牛皮糖嗎

鄧華的任務依舊是彙報戰場情況。彼時的美國總統是剛上任的艾森豪威爾,他上任後便打算實施兩栖登陸計劃,意欲在1953年發起一波大規模攻勢,一舉擊敗中朝軍隊。

主席果斷下令:立即在美軍登陸地做好部署,将四個主力軍全部調往目的地,不顧一切代價粉碎美國的計劃。

軍隊很快行動,在美軍計劃兩栖登陸的地點布下了天羅地網,美軍當然也通過空中偵察機發現了我軍的部署,是以在謹慎考慮後放棄了作戰計劃。

至此,美國對于拿下北韓幾乎已經毫無辦法,隻能再次尋求談判,畢竟戰争繼續打下去,對于美國來說将是一筆巨大的損失。

主席也并沒有因為美軍打算談判而放松警惕,反而是囑咐鄧華:争取停戰的同時,軍隊繼續打,不要有一絲放松。

鄧華也知道主席的用意,此時更不能示弱,反倒是要繼續進攻,利用猛烈攻勢來逼迫美軍盡快進行停戰談判。

于是金城反擊戰誕生了,從1953年五月份一直到七月份,總共經曆了三個階段,此次戰役中,零敲牛皮糖戰術依舊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此戰強調穩紮穩打,由小到大,是以一開始志願軍還是采取零敲牛皮糖戰術,進行小規模大範圍的消耗之後,才開始大反攻。

這次戰役,我軍取得了巨大勝利,殲滅敵軍十二萬人,收複了兩百四十多平方公裡失地,美軍被打得士氣全無,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結語

志願軍進入北韓後經曆的幾次戰役,無疑第五次戰役中的過渡極為重要。在僵持階段,志願軍面臨的考驗是艱難的,對于指揮官臨場戰術的變通也是一次考驗。

遠在北京的毛主席在多次召見前線将領了解情況之後,發揮了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提出了“零敲牛皮糖”戰術,可謂是決勝于千裡之外,為北韓戰争最終停戰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歐陽青.志願軍雞雄山“零敲牛皮糖”[J].黨史文彙,2020,(第10期)

徐焰.吃塹長智,“零敲牛皮糖”[J].國防,2014,(第4期)

張治宇.毛澤東戰術奇招:“零敲牛皮糖”[J].黨史縱覽,2010,(第10期)

楊彧,宋國昌.北韓戰争停戰前後[J].百年潮,2019,(第8期)

候濤.北韓戰争談判,美軍從傲慢到沮喪[J].時代郵刊,2019,(第13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