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台青扎根大陆参与乡村建设“这里的土地会黏人”

作者:华夏经纬网
台青扎根大陆参与乡村建设“这里的土地会黏人”

台青李佩珍(前右四)带领伙伴们积极参与大陆乡村社区振兴建设。大公报记者何德花摄

“这里的土地会黏人,现在,我的心已被牢牢黏住了。”在台湾已有15年社区营造工作经验的规划师李佩珍,在福建参与乡村振兴社区营造工作已有九年。她回想起多年前到达厦门市海沧区青礁村的第一天就遇到了倾盆大雨,一脚踩进泥里,好不容易拔出脚来时,却扯断了凉鞋鞋带。而如今的青礁村在李佩珍团队的改造下,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座座昔日荒芜破败的闽南古厝,变身为培训课堂、活动中心、电影院、展览厅;那些曾经整天围着灶台、田地转的乡村婆婆、妈妈们,加入了爱心妈妈团、赤土开心婆婆团、过阪虹彩妹妹团。

在厦门市推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后,李佩珍于2014年跟随台湾大学城乡所进驻厦门市海沧区青礁村院前社,开启了台湾团队陪护式服务及闽台两岸青年合作序幕。

青礁村虽然只是福建东南的一个小村落,却有近千年的悠久历史,被誉为“闽南进士名村”,但在城市化的浪潮之下,村里不少人年轻人纷纷弃农离乡,到大城市打工。青礁村逐渐变成了“空壳村”,只剩下孤苦的老人和年幼的小孩。由于村落被荒废,恐怕难逃被拆迁的命运。为了保住家乡,一些村民和李佩珍等数名热心台胞开始了重建青礁村的计划。

“空壳村”变“网红村”

经重建团队调研发现,村里留下来的明清时期的古厝多达39栋。李佩珍说,重建工作就从这些古厝开始。她的团队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清理杂草丛生的猪栏、鸡场、厕所,并修整破旧的古厝,把它们改造为博物馆、书院等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

李佩珍说,在重建青礁村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例如,有些村民不理解,经过解说后也慢慢支持重建工作了。只有村民积极参与重建,村子才能旧貌换新颜。为了工作方便,李佩珍也搬到村里与村民同吃同住。“从原来到厦门出差的心态,到后来生活与工作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只要村子有事,我都会出现。这也让我感受两岸语言相通、文化相近、民心相亲带来的温暖与感动。所以,重建项目结束,团队回到台湾,而我留了下来。”

李佩珍与村民陈俊雄等一帮年轻人一起,将原本面临拆迁的“空壳村”变成了“网红村”。大陆各省市许多团体都到访青礁村,日本东京大学也邀请李佩珍等人分享青礁村重建的成功案例。“这让我看到台湾年轻人参与大陆乡村建设的巨大机会与前景。”

树立文化自信与认同

2019年6月,李佩珍在原有台青团队的基础上成立了立足于厦门市海沧区的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下称基金会)。去年基金会与相关部门合作,派出了近20位台青、社区营造员进驻厦门海沧区的下陈社、沧江社、芦塘社、过阪社、赤土社等五个村,参与乡村社区建设工作。

“我们以问题为导向,为五个村居量身定做适切的社区营造项目,用‘先造人、后造物’机制,让村民成为乡村重建、振兴的主角。”李佩珍团队每到一个驻点村居工作,都要进行地方资源盘点、入户调研记录社情民意。“‘造人’这部分,婆婆、妈妈们是参与乡村振兴的一支温柔而坚韧的力量,我们每个村庄都要组建一个妇女团队。”李佩珍说,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妇女走出小家共建大家,参与乡村的公共事务,她们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会改变一个家庭。

在台湾做过专业模特的社区营造员陈家葳,去年在芦塘社参与策划了《姐姐妹妹站起来》活动,她领着几十名芦塘社妇女进行形体、站姿训练,还成立了走秀队、小鼓队,成为活跃乡村文化生活的一支生力军。陈家葳说,看到这些妈妈们通过仪态提升,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自信,自己非常有成就感。

“唯有先对脚下这片土地产生情感,才能构建文化认同及文化自信。”李佩珍说,“我们在芦塘书院做修复的过程中,将当地的文史故事整理上墙展示,村民们才惊奇地发现自己的村庄、自己的祖先有那么多了不起的事迹,这就是树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也就是我们的‘培根计划’”。李佩珍解释,“培根计划”承继“耕读文化”理念,台湾青年通过开展“培根项目”,不仅让村民扎下了爱乡、爱社会、爱家国的根,也让台湾青年扎下对这片土地认同的根。(大公报记者 何德花厦门报道)

“寻根”变“扎根” 收获丰富

台青扎根大陆参与乡村建设“这里的土地会黏人”

图:台青李佩珍团队对厦门海沧区青礁村的改造花了不少心思,连路牌也设计得颇有特色。\受访者提供

来自台湾高雄少数民族地区的台青王嘉麟,现在是李佩珍团队派驻赤土社的组长,这也是她继厦门海沧区青礁村院前社、芦塘社之后参与乡建乡创的新站点。

“我是因‘寻根’而‘扎根’这里的。”2018年,一直渴望到大陆寻根的王嘉麟举家从台湾迁到厦门海沧,不仅找到了在大陆家乡的根,还找到了他们一家扎根大陆的机会:丈夫陈信玮开了一家烘焙小店,王嘉麟成为了一名社区营造员。

赤土社村庄是个自然村,村中青壮年大多在外工作,留守老人居多。王嘉麟与团队进驻赤土社后,以赤土公益书院、赤土开心婆婆、赤土青年导览队三大主轴作为项目推进,为村民们搭建了“赋能平台”,让村民有更多参与公众事务的机会。“我们针对孩童,制订了推广阅读的‘飞鸟计划’,让阅读打开孩子们的视野,像鸟儿一样飞得更高、看得更远,还组建了‘飞鸟爸妈’志愿者队伍,关怀留守儿童。”王嘉麟说,参与赤土社营造这一年多来,收获很多。“未来如画,我期许自己是灿烂的颜色,为大陆乡村振兴的工作添加一抹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