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鱼类摄食节律的研究方法——自由采食法

作者:重庆永川水花鱼

实践鱼类养殖的第一线知道,这个行业并不容易!

"水花鱼"不误导不夸张不炒作!

鱼类摄食节律的研究方法——自由采食法

当鲤鱼碰到球得到饲料时,饲料在重量传感器称重时下降,传感器通过控制箱将数据传递到计算机,记录每10分钟捕获的食物量。采用无重量投饲装置,操作简单,数据准确,信心高,确定鱼的投饲节奏

摄食节律是鱼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积极适应光照、温度、饵料等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根据自然的饲喂节奏确定适当的饲喂时间和饲喂量,可有效提高饲料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鱼类摄食节律的研究方法——自由采食法

(自主诱饵机)

董桂芳等方法的全饲喂和分段饲喂,研究了斑点叉尾和杂交蛞蝓的进食节奏,发现全喂得到的进食节律结果不太稳定,且每3h喂食段进食方式,进食强度大,容易干扰胃肠道排空节奏,进而影响进食节律。其他研究人员使用2小时的鱼解剖来计算鲭鱼肠道的丰满度指数,以获得鱼的进食节奏。但是,这种方法很麻烦且不太准确。在国外,自由投喂装置广泛用于研究鱼类的投喂节奏。Azzaydi等人使用该装置评估了鲈鱼的摄食节奏。目前,该装置在中国的使用和研究较少。

这是第一次,重量传感器与自由拣选装置相结合,实时记录鱼的喂食。自由投饲装置可减少投饲对鱼类捕捞的干扰,且不需要解剖取样,操作简单方便。

一、材料与方法

1、计重自由送料装置结构

鱼自由采摘装置,包括喂食机构和连接到控制箱的重量传感器。进料机构包括一个料斗、一个固定在料斗上的料斗组件、一个触摸杆和一个位于料斗出口下方的托盘。料斗的上部通过系绳连接到重量传感器,料斗下方的托盘通过连接环连接到触摸杆。

鱼类摄食节律的研究方法——自由采食法

(图1 无重量送料装置的结构,其中:1个控制箱,2个重量传感器,3个铲斗,4个触摸杆,5个托盘,6个系绳,7个连接环,8个触摸球,9个横向支架,10个垂直支架,11个旋转螺钉,12个横杆,13个螺栓组件,14个固定环,15个支撑框架)

喂食时,鱼儿碰到触球,连接环倾斜,使鱼饵放在托盘上进入养殖池,供鱼自由进食,重量传感器实时记录饵料输入的重量,每隔10分钟就会将数据传递到计算机。自由进料后,鱼没有碰到触球,饵料在料斗中继续落入托盘中,并保持托盘水平位置,等待下一次触摸,然后进料数据输入。

2、试验饲料及养殖管理

选择153个膨化浮动饲料,平均每克33个饲料。主要营养素:蛋白质含量31%,脂肪含量2.0,粗纤维10.0,灰分含量15.0。

实验在成都通威水产科技园循环水车间进行。在实验正式开始之前,将鲤鱼暂时饲养在装有重量自由投喂装置的鱼缸中。在临时繁殖期间驯化鲤鱼。鲤鱼能熟练地触摸饲喂装置后,让鱼饿24h,选择重量(331.76±1.84)克鲤鱼400尾,随机分为5个玻璃鱼和钢制鱼缸(体积约3.14m3),每缸80尾鱼。在整个试验过程中,24小时的体重计数自由进食装置被饲养,鲤鱼随时被自由摄入。喂养周期为45d(2015年2月8日至3月25日)。经试验溶解氧在5mg/L,pH值在8左右,水温在25°C左右,采光为室内自然光。

3、进食节律分析

计算每天每小时每个鱼缸消耗的食物与全天消耗的食物量的比例。

二、结果与分析

1、鲤鱼摄食节奏

鱼类摄食节律的研究方法——自由采食法

(2月份每天24小时每小时捕捞鲤鱼的比例)

鱼类摄食节律的研究方法——自由采食法

(3月每天24小时每小时捕捞鲤鱼的比例)

从图中可以看出,鲤鱼在2月和3月全天吃24小时,2月和3月的投饲节奏基本相同,18:00-19:00和19:00-20:00这两个时间段的鲤鱼捕捞比例明显高于其余时间段(P<0.05)。.m 7:00-8:00和.m 8:00-9:00的采摘率最低,明显低于其他时间段(P<0.05)。

讨论

1、使用自由喂料装置的可行性

饲料成本约占水产养殖总成本的70%。饲料的利用率决定了养殖成本。饲料利用率不仅关系到饲料本身的养分,也与饲喂技术密切相关。目前,大多数鱼是根据养殖经验或饲料厂家推荐的饵料率养殖的。但是,鱼类的投饵情况会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固定的饵料率与其需求不符,导致饲料利用率低。研究发现,使用自主饲喂设备可以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那么,鱼可以使用自主喂食装置吗?国外研究发现,鲈鱼、虹鳟鱼和塞内加尔蛞蝓等物种在短时间驯化后熟练操作自主摄食装置。小规模鱼(100-300尾/斤)需要数天或数周才能学会操作自主投饲设备,当鱼的数量较大时,等待设备安装后几个小时内即可操作设备。本试验中每箱鱼的尾数为80尾,2周后,鲤鱼可熟练使用自主投饲装置,且投饵率与饲料厂家建议的饵率接近。结果表明,自饲装置的饲喂方法可以应用于培养物的生产。

2、重量-重量独立喂料装置的优点

在国外,自主饲喂装置被广泛用于研究摄食节奏、摄食偏好、投饲率。在国内独立喂料装置几乎没有应用。目前,进食节奏的研究一般采用胃肠饱度指数法在野外进行,实验室研究一般采用日食率和活动监测法进行。王春芳等研究黄鹤的节律采用每3小时采样一次,连续取样8次,计算出每一时间段鲱鱼的胃肠道充血,以反映黄貂鱼的进食节律。这种方法很麻烦,并且有一定的机会。与采用消化道充血法相比,基于体重的自主投饲装置可以记录数周或数月内每小时的鱼量,观察每日摄食模式是否一致,由此产生的摄食节奏更具代表性。董桂芳等人分别采用一次性全力投饲法和分段连续投饲,通过鱼的摄入量确定斑点叉尾和杂交投喂节奏。发现全喂养方法的结果重复性较小,而分段连续喂养的强度较高,人为干扰更大。本实验采用的基于重量的自主摄食设备研究摄食节奏,更加重复,避免了人类对摄食节律结果的影响,便于研究不同鱼类的摄食节律。

3、鲤鱼喂养节奏

鱼类的摄食活动概括为白天喂食、夜间喂食、晨吐喂养,无明显节律。本研究结果表明,8:00-18:00鲤鱼收获量占日总摄入量的34%,18:00-8:00鲤鱼摄入量占全天食物摄入量的66%,众所周知,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鲤鱼每天24小时都会出现不停地觅食,但更倾向于夜间觅食, 属于夜间喂食型。对鲤鱼进食节律的分析发现,鲤鱼摄食高峰期在18:00~20:00之间,觅食低点出现在.m 7:00~9:00之间。这基本符合陈松波的研究,该研究还发现,鲤鱼每天24小时吃东西,19:00-23:00有收获高峰期。鲤鱼中这种摄食节奏的出现可能取决于它们的摄食习惯。鲤鱼是底栖鱼类,在光照强度高的情况下,投饲强度低,直至光照强度降低,投食强度逐渐增加。

鱼类的摄食节奏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光周期、温度、饵料密度等。斜石斑鱼的觅食主要取决于视力。该实验结果表明,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鲤鱼24小时进食,夜间食用的食物量较大,说明鲤鱼成鱼觅食主要不是靠视觉,而是靠嗅觉和触觉觅食。此外,鱼的进食节奏可能与内源性激素和相关酶的调节有关。曹香林等研究发现,草鱼的消化酶呈现出昼夜节律,这与草鱼的进食节律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鲤鱼的摄食节律机制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资料来源:温水缘/图片:邓玉平高奇平 李云兰,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水产研究所)

鱼类摄食节律的研究方法——自由采食法

如果您需要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意见或内容补充请留言或评论分享!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水产养殖专业网站:西南渔业网 http://www.yc6318.cn/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