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欠苏联的86亿债务,是如何还清的?

作者:历史寻觅

前言

建国初期,受到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为巩固军事方面的安全,中国对苏联欠下了高达86亿的债务,那时候大陆和苏联仍然处于友好结盟的状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良好的两国关系随着国际形势的转变而改变。

中国欠苏联的86亿债务,是如何还清的?

图|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60年,为保护大陆主权及独立自主的地位,中苏两国关系破裂。

两国关系破裂,自然会引起财务纠纷,那建国初期的这些债务又分为哪些?中国又究竟如何还清那86亿巨额债务的呢?

一、从一穷二白到身怀巨债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虽与苏联处于友好关系,但是大陆却并没有借钱的打算。

86亿的巨款则主要来源于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朝鲜半岛被美军的战火所笼罩,硝烟弥漫,人民纷纷逃亡。

中国作为其邻国也受到了美军的侵扰,我方曾发起多次警告,提醒美军不要越过“三八线”,但美军却愈发猖狂,这明显对大陆的国防安全造成了严重的隐患。

出于历史及地缘角度考虑——日本曾把朝鲜半岛作为跳板侵入中国和现实原因——中国需要巩固国际地位,这两点促使中国必须抗美援朝,保证国家对安全。

中国欠苏联的86亿债务,是如何还清的?

图|抗美援朝战争

一支支部队越过鸭绿江,中国人民志愿军们奔赴朝鲜战场,和美国开展一场历时3年的殊死搏斗。

当时大陆军队是个什么情况呢?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大陆工业化水平低下,军火的储备不仅数量少,还很落后。

这种状况下,哪怕志愿军们意志坚定,最后反败为胜,也会落得个两败俱伤的下场。

大陆领导人自然也知晓这个道理,再想想同为社会主义的国家——苏联,他们决定向此国寻求帮助。

苏联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老大哥”自然也不愿意让美国的计谋得逞,一旦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的入侵让朝鲜整个国家面临灭亡,苏联的利益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中国欠苏联的86亿债务,是如何还清的?

图|中苏代表会晤

只有采取紧急援助措施,才能将损失最小化,此刻大陆的求助正好符合苏联的需求。苏联领导高层经过认真地考虑和计划,向大陆推荐了大量的先进武器,但表示不能赠送,中国必须拿钱购买。

此时的新中国才刚建立,百废待兴,财政经济条件更加有限,大陆只好向苏联提出用租借的方式购买战争的军火,来保障大陆志愿军减少伤亡。

确认好具体援助项目后,苏联除了1950年军火要全款支付,后面几年的军火费用均半价卖出。

抗美援朝的过程中,苏联除这些之外还先后向中国提供了23个空军师和60个步兵师的军备物资,协助大陆能更好地作战,虽然里面不乏“二手货”,也就是苏联在二战所用的枪支弹药,许多都经历了维修翻新,但仅仅是这样的武器都对大陆在朝鲜战场上的敌后形势仍然有着不小的作用。

难不成光军火,就花了86亿?但其实,这巨额债务中不只有军火,还有着其他项目。

中国欠苏联的86亿债务,是如何还清的?

图|中苏友好宣传图

苏联在3年抗美援朝的长期战争中,不仅提供了大陆有力的军备物资帮助,还让大陆拥有了一支新型军队——空军,大陆第一代喷气战斗机飞行员就这样诞生了。

抗美援朝中的作战消费共计30亿人民币,也就是13亿美元。

3年之后,抗美援朝取得的成果世界瞩目,处在襁褓之中的中国在国际上站住了脚步,为了寻求发展,满足中国进一步上升的需求,大陆领导人绝对再一次向苏联寻求了物资上的求助。

中国欠苏联的86亿债务,是如何还清的?

图|中苏友谊万岁

苏联在此之前早就因为同为社会主义的关系,而与大陆结交,这场可以说是“立足之战”的朝鲜战争更让大陆与其的交流更加频繁,关系也越来越亲密。

当大陆提出为发展国民经济,建设新中国的工业化未来的时候,一系列的中苏经济条约迅速缔结。

条约中明确规定:在以后的时期中,苏联将无条件向中国提供各种机械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飞机,汽车等。

“亲兄弟还要明算账”,苏联不可能白送我们,自然也是要拿钱来换的,这个条件并不可恶,对大陆来说反而是尊重和救助,更何况这比费用并算不得有多昂贵。

折合下来24亿卢布,约合25亿美元的价格。

中国欠苏联的86亿债务,是如何还清的?

图|旅顺军港

还有一处债源是大陆在收回旅顺军港时,为了与苏联结交好军备物资,与苏联之间的债务再次累计。

1955年,所有的苏军撤离旅顺,旅顺港终于重新为大陆所属,近十年以来,旅顺港一直被苏军所租借,大量的军备物资被苏联部署在此地,大型武器也位列其中。

固定设施和军备物资带走不便,苏联图方便,就选择了打包折算成9.8亿美元,卖给了中国。

但由于此时中国财政较为紧张,故选择赊账的形式,多次债务的叠加,最终使中国欠苏联的债务总额达到了86亿的高峰。

二、没有绝对的盟友

从1960年开始,中苏关系突然急转直下,由于主权和独立自主关系的分歧,使中苏两国之间的关系有了隔阂,矛盾摩擦不断。

中国欠苏联的86亿债务,是如何还清的?

图|赫鲁晓夫

破裂的主要阶段是赫鲁晓夫成为苏联第三位话事人的时候。

从1956年开始,全面否定斯大林的行为一直在被赫鲁晓夫所践行,他不再将共产党作为领导党派,国民开始了极度的恐慌和思想混乱,中方对于赫鲁晓夫的行为非常不理解,完全不赞成他全盘否定斯大林领导苏联党和人民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历史。

原本亲密的关系已经亮起了红灯,双方共识已不再,再加上后来苏联对中国强加的一些措施,矛盾逐渐尖锐化。

这是一个意识形态上的分歧。

政治主张上,赫鲁晓夫接过斯大林的位子,竟然提出了“三和路线”,即“和平过渡”、“和平竞赛”、“和平共处”。

“三和路线”看似以和平为目标,为全世界考虑,实际上其本质就是苏联想和美国一起统治世界。

在赫鲁晓夫的眼中,只有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两极,其他国家都是附庸国,只要是选择了依附两国的附庸国,都是他们的“小弟”,都要将他们两国作为中心,乖乖听话。

赫鲁晓夫的蛮横,已经把苏维埃共产党变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子党”。

只要你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得听他的,而且必须要服从那个所谓的路线,甚至就连在外交策略上也得跟着苏联尾巴后面走,还得自甘落于其后,为他的利益着想,为他的利益让步。

这种蛮横无理,离谱至极的无理要求,对于一向主张自主独立外加的中国来说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而在1958年4月和7月,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发生了。

中国欠苏联的86亿债务,是如何还清的?

图|苏联军队

期间,未与中国进行沟通,自认是“老大”的苏联直接以命令的口吻,强行要求在中国领土上建设所谓的“长波电台”,说是能帮助中国的信息的传递,并且还想同时在中国组建“联合舰队”。

赫鲁晓夫的野心被中国看得明明白白,这无疑是他对于中国的一种试探,知道中国与其他苏联附属小国不一样,此番就是要看他们的回答。

中国不像其他小国一样担心拒绝了苏联,会毫无还手之力,自然一口回绝。

赫鲁晓夫不以为意,端着“老子天下第一”的自大心理,坚信新生中国离不开苏联,不敢拒绝苏联的要求。

但中方一口回绝苏联的无理要求,打得他猝不及防。

这件事件也成为了中苏交恶的导火索。

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赫鲁晓夫妄图建立一个以自己为核心主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联盟,把各个社会国家都作为自己的棋子,分给各国不同的任务。

工业上,苏联妄想自己一国独大,发展重工业的大头,把轻工业,农业分给小国来支撑;

军事上,苏联将在各国建立军事基地,并且驻军,除了与美国对抗的目的外,还能更好地控制住这些国家;

政治上,苏联更希望其他国家对他马首是瞻。

在这样的规划中,苏联看似把跟着自己的社会主义国家安排得很明确。

但是,一旦接受了苏联的安排,那就是噩梦的开始,就意味着主权的丧失,更意味着中国所解除的一切列强不平等条约就像一个笑话。

放弃属于自己的主权,中国绝对不会。

苏联的幻想很美好,可惜在中国的计划注定会破灭。

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中苏关系在赫鲁晓夫上台后迅速降至冰点,原本不设防的边境线顿时变得局势紧张。

当大陆进入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困难时期,苏联对此表示愿意向大陆再次“伸出援助之手”,妄图中国改变独立自主的政策。

1961年,刚刚连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赫鲁晓夫,专门给毛主席和周总理写去信件,信中表示提出愿意帮助大陆度过困境,还会免费为大陆提供50万吨古巴糖和100万吨粮食。

但国家发展不能只看当下,大陆领导人拒绝了苏联的好意,坚持要撑过这艰难岁月,以换取彻底的独立自主地位。

回顾整个历史,即使建国后苏联对中国的大力援助是雪中送炭,也让中国在现代工业化中实现了跳跃式发展,给中国跟进时代节奏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迅速从农业国进入工业国行列。

但中国主权不容侵犯,一旦苏联有窥视之意,中国绝不容忍。

三、团结一心,全民还债

正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为了不让他国落下口实。大陆只好“勒紧裤腰带”,依靠自身解决困难。

良好的同盟关系破裂,曾经的同盟不亚于刀剑相向,形同陌路。

中国欠苏联的86亿债务,是如何还清的?

图|科研项目开发

关系破裂后,大陆与苏联的二百多项科技合作也被迫终止,核武器工程的重要研究也包括在其中。

由于当时大陆对于各项科研都有着不小的投资,苏联将技术人员和专家的撤回,我们的研究只能搁置,计划需要全部重新制定。

更令人担忧的,不仅仅是这个,苏联撤回在华研究的科技人员和专家只是对于大陆关于与其破裂中的一项措施,两国分歧的日益突出,大陆对于苏联所欠的债务也被他们拿出来威胁。

要避免苏联的牵制,当下还债的时机刻不容缓……

经历此次事件,毛主席就心中决定,一定要尽快还清对苏联的债务,但天灾人祸在当时尤其严重,大面积的自然灾害在当时频频爆发,支撑整个国家的粮食也遭遇了严重减产,新中国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在此条件下还要尽快还清对苏联的债务,只怕是有心无力,雪上加霜。

但日子再艰难,独立自主的道路还是要走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守信用、有骨气,俗话说“不蒸馒头也得争口气”,全国人民咬咬牙,紧衣缩食,同心协力,日子就能过走。

就这样,全国上下开始了全民还债的共同努力。

但光靠这些还是不够的,除了金钱以外,我们又采取了实物替代的办法。

经过之后与苏联的沟通,这两个办法大陆正式确定了除现金以外的另外两种还债形式。

第一种,就是大陆的优势农产品能抵债。

六十年代,大陆的经济高度不发达,整体上仍以农业经济为主要,完全拿不出什么工业产品,利用农产品还债是一种不是办法的办法。

苏联之所以能够接受大陆这种还债方式,主要还在于苏联地域寒冷,冻土基本上覆盖了领地的绝大范围,土地完全不能够给以种植条件,在许多农产品的种植上没有一点优势。

当然也不是什么都收,对于大陆提供的鸡肉、猪肉、鸡蛋、苹果等农产品,苏联也有着他们的高标准要求。

听到此消息,出于能多还一点是一点的考虑,全国上下卯足劲地搞农业生产。

河南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一个粮食和猪肉生产的代表,为时三年的困难时期中,郑州市肉联厂平均每天都要宰杀五千头猪,这并不是拿来投放市场的,而是用来给国家还清债务的。

有骨气,有拼劲,但这种农产品偿还债务的方式吃力又不讨好。

何况苏联对送去的农产品不是都纳入囊中,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就屏蔽了一部分的农产品,一旦检验不合格,就会拒收;更何况农产品本身在当时对于大陆来说也极为重要,同样处于短缺状态的大陆,这样的还债方式也会自损八百,给人民造成严重的负担。

那还有什么更可行的办法呢?

第二种,就是利用大陆丰富矿产进行还债。

大陆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品,而且对比农产品来说,矿产的价值显然更高,质量也比较统一,还债能够减少更多不必要的开支。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大陆建国初期还尚处于工业基础薄弱时期,矿产品的需求量并不是很明显。

而工业基础良好的苏联就不一样了,他们没有理由拒绝这一份巨大的收益,庞大的工业矿石有着巨大的需要,想不心动都难。

就针对这一方式,大陆政府和苏联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协议达成后,大陆政府便紧急派出人员到各地去勘测地点,采集并挖掘出矿区。

中国欠苏联的86亿债务,是如何还清的?

图|可可托海三号坑

新疆地区的可可托海矿区就是中央决定还债的一处重点,政府下达指令以后,新疆地区的冶金局长就亲自带领着矿区工人紧张有序地开启了一场“稀有金属开采大会战”。

即使冬季气温零下四十度,可可托海矿区工作的职工们也没有退却,在冰天雪地迎着寒风打炮眼、爆破、昼夜不停地开采矿产品,在结清对苏债务中足足有35%的惊人占比,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用实物替代现金,用矿产品替代现金和农产品不仅大大减轻了大陆在还债上的压力,也使预期的还清时间提前了好几年,矿产品占主导让节省下来的农产品在人民生活中得到消耗,缓解了国民生活,可谓是一石二鸟。

1965年,短短五年时间,大陆就顺利还清了对苏联86亿巨额债务,“无债一身轻”使中国成功走上了一条自力更生之路,不再有其他顾虑。

结语

国与国之间没有绝对的朋友,只有绝对的利益。

通过近百年中华民族屈辱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崛起,必须建立在人民团结一心的基础之上,只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自力更生,团结奋斗,未来的道路上就没有我们跨不过去的坎,战胜不了的灾难,打败不了的敌人。

团结就是力量,中华民族的崛起,正掌握在人民的手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