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欠蘇聯的86億債務,是如何還清的?

作者:曆史尋覓

前言

建國初期,受到抗美援朝戰争的影響,為鞏固軍事方面的安全,中國對蘇聯欠下了高達86億的債務,那時候大陸和蘇聯仍然處于友好結盟的狀态,但随着時間的推移,良好的兩國關系随着國際形勢的轉變而改變。

中國欠蘇聯的86億債務,是如何還清的?

圖|1950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

1960年,為保護大陸主權及獨立自主的地位,中蘇兩國關系破裂。

兩國關系破裂,自然會引起财務糾紛,那建國初期的這些債務又分為哪些?中國又究竟如何還清那86億巨額債務的呢?

一、從一窮二白到身懷巨債

其實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雖與蘇聯處于友好關系,但是大陸卻并沒有借錢的打算。

86億的巨款則主要來源于抗美援朝戰争。

1950年,北韓半島被美軍的戰火所籠罩,硝煙彌漫,人民紛紛逃亡。

中國作為其鄰國也受到了美軍的侵擾,我方曾發起多次警告,提醒美軍不要越過“三八線”,但美軍卻愈發猖狂,這明顯對大陸的國防安全造成了嚴重的隐患。

出于曆史及地緣角度考慮——日本曾把北韓半島作為跳闆侵入中國和現實原因——中國需要鞏固國際地位,這兩點促使中國必須抗美援朝,保證國家對安全。

中國欠蘇聯的86億債務,是如何還清的?

圖|抗美援朝戰争

一支支部隊越過鴨綠江,中國人民志願軍們奔赴北韓戰場,和美國開展一場曆時3年的殊死搏鬥。

當時大陸軍隊是個什麼情況呢?由于新中國剛剛成立,大陸工業化水準低下,軍火的儲備不僅數量少,還很落後。

這種狀況下,哪怕志願軍們意志堅定,最後反敗為勝,也會落得個兩敗俱傷的下場。

大陸上司人自然也知曉這個道理,再想想同為社會主義的國家——蘇聯,他們決定向此國尋求幫助。

蘇聯作為一個社會主義的“老大哥”自然也不願意讓美國的計謀得逞,一旦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北韓的入侵讓北韓整個國家面臨滅亡,蘇聯的利益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中國欠蘇聯的86億債務,是如何還清的?

圖|中蘇代表會晤

隻有采取緊急援助措施,才能将損失最小化,此刻大陸的求助正好符合蘇聯的需求。蘇聯上司高層經過認真地考慮和計劃,向大陸推薦了大量的先進武器,但表示不能贈送,中國必須拿錢購買。

此時的新中國才剛建立,百廢待興,财政經濟條件更加有限,大陸隻好向蘇聯提出用租借的方式購買戰争的軍火,來保障大陸志願軍減少傷亡。

确認好具體援助項目後,蘇聯除了1950年軍火要全款支付,後面幾年的軍火費用均半價賣出。

抗美援朝的過程中,蘇聯除這些之外還先後向中國提供了23個空軍師和60個步兵師的軍備物資,協助大陸能更好地作戰,雖然裡面不乏“二手貨”,也就是蘇聯在二戰所用的槍支彈藥,許多都經曆了維修翻新,但僅僅是這樣的武器都對大陸在北韓戰場上的敵後形勢仍然有着不小的作用。

難不成光軍火,就花了86億?但其實,這巨額債務中不隻有軍火,還有着其他項目。

中國欠蘇聯的86億債務,是如何還清的?

圖|中蘇友好宣傳圖

蘇聯在3年抗美援朝的長期戰争中,不僅提供了大陸有力的軍備物資幫助,還讓大陸擁有了一支新型軍隊——空軍,大陸第一代噴氣戰鬥機飛行員就這樣誕生了。

抗美援朝中的作戰消費共計30億人民币,也就是13億美元。

3年之後,抗美援朝取得的成果世界矚目,處在襁褓之中的中國在國際上站住了腳步,為了尋求發展,滿足中國進一步上升的需求,大陸上司人絕對再一次向蘇聯尋求了物資上的求助。

中國欠蘇聯的86億債務,是如何還清的?

圖|中蘇友誼萬歲

蘇聯在此之前早就因為同為社會主義的關系,而與大陸結交,這場可以說是“立足之戰”的北韓戰争更讓大陸與其的交流更加頻繁,關系也越來越親密。

當大陸提出為發展國民經濟,建設新中國的工業化未來的時候,一系列的中蘇經濟條約迅速締結。

條約中明确規定:在以後的時期中,蘇聯将無條件向中國提供各種機械裝備,包括但不限于飛機,汽車等。

“親兄弟還要明算賬”,蘇聯不可能白送我們,自然也是要拿錢來換的,這個條件并不可惡,對大陸來說反而是尊重和救助,更何況這比費用并算不得有多昂貴。

折合下來24億盧布,約合25億美元的價格。

中國欠蘇聯的86億債務,是如何還清的?

圖|旅順軍港

還有一處債源是大陸在收回旅順軍港時,為了與蘇聯結交好軍備物資,與蘇聯之間的債務再次累計。

1955年,所有的蘇軍撤離旅順,旅順港終于重新為大陸所屬,近十年以來,旅順港一直被蘇軍所租借,大量的軍備物資被蘇聯部署在此地,大型武器也位列其中。

固定設施和軍備物資帶走不便,蘇聯圖友善,就選擇了打包折算成9.8億美元,賣給了中國。

但由于此時中國财政較為緊張,故選擇賒賬的形式,多次債務的疊加,最終使中國欠蘇聯的債務總額達到了86億的高峰。

二、沒有絕對的盟友

從1960年開始,中蘇關系突然急轉直下,由于主權和獨立自主關系的分歧,使中蘇兩國之間的關系有了隔閡,沖突摩擦不斷。

中國欠蘇聯的86億債務,是如何還清的?

圖|赫魯曉夫

破裂的主要階段是赫魯曉夫成為蘇聯第三位話事人的時候。

從1956年開始,全面否定斯大林的行為一直在被赫魯曉夫所踐行,他不再将共産黨作為上司黨派,國民開始了極度的恐慌和思想混亂,中方對于赫魯曉夫的行為非常不了解,完全不贊成他全盤否定斯大林上司蘇聯黨和人民為社會主義而奮鬥的曆史。

原本親密的關系已經亮起了紅燈,雙方共識已不再,再加上後來蘇聯對中國強加的一些措施,沖突逐漸尖銳化。

這是一個意識形态上的分歧。

政治主張上,赫魯曉夫接過斯大林的位子,竟然提出了“三和路線”,即“和平過渡”、“和平競賽”、“和平共處”。

“三和路線”看似以和平為目标,為全世界考慮,實際上其本質就是蘇聯想和美國一起統治世界。

在赫魯曉夫的眼中,隻有蘇聯和美國是世界兩極,其他國家都是附庸國,隻要是選擇了依附兩國的附庸國,都是他們的“小弟”,都要将他們兩國作為中心,乖乖聽話。

赫魯曉夫的蠻橫,已經把蘇維埃共産黨變成了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子黨”。

隻要你是個社會主義國家,就得聽他的,而且必須要服從那個所謂的路線,甚至就連在外交政策上也得跟着蘇聯尾巴後面走,還得自甘落于其後,為他的利益着想,為他的利益讓步。

這種蠻橫無理,離譜至極的無理要求,對于一向主張自主獨立外加的中國來說是完全無法接受的。

而在1958年4月和7月,關系破裂的根本原因發生了。

中國欠蘇聯的86億債務,是如何還清的?

圖|蘇聯軍隊

期間,未與中國進行溝通,自認是“老大”的蘇聯直接以指令的口吻,強行要求在中國領土上建設所謂的“長波電台”,說是能幫助中國的資訊的傳遞,并且還想同時在中國組建“聯合艦隊”。

赫魯曉夫的野心被中國看得明明白白,這無疑是他對于中國的一種試探,知道中國與其他蘇聯附屬小國不一樣,此番就是要看他們的回答。

中國不像其他小國一樣擔心拒絕了蘇聯,會毫無還手之力,自然一口回絕。

赫魯曉夫不以為意,端着“老子天下第一”的自大心理,堅信新生中國離不開蘇聯,不敢拒絕蘇聯的要求。

但中方一口回絕蘇聯的無理要求,打得他猝不及防。

這件事件也成為了中蘇交惡的導火索。

正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赫魯曉夫妄圖建立一個以自己為核心主導的社會主義國家聯盟,把各個社會國家都作為自己的棋子,分給各國不同的任務。

工業上,蘇聯妄想自己一國獨大,發展重工業的大頭,把輕工業,農業分給小國來支撐;

軍事上,蘇聯将在各國建立軍事基地,并且駐軍,除了與美國對抗的目的外,還能更好地控制住這些國家;

政治上,蘇聯更希望其他國家對他馬首是瞻。

在這樣的規劃中,蘇聯看似把跟着自己的社會主義國家安排得很明确。

但是,一旦接受了蘇聯的安排,那就是噩夢的開始,就意味着主權的喪失,更意味着中國所解除的一切列強不平等條約就像一個笑話。

放棄屬于自己的主權,中國絕對不會。

蘇聯的幻想很美好,可惜在中國的計劃注定會破滅。

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中蘇關系在赫魯曉夫上台後迅速降至冰點,原本不設防的邊境線頓時變得局勢緊張。

當大陸進入三年自然災害,國民經濟困難時期,蘇聯對此表示願意向大陸再次“伸出援助之手”,妄圖中國改變獨立自主的政策。

1961年,剛剛連任蘇聯最高上司人的赫魯曉夫,專門給毛主席和周總理寫去信件,信中表示提出願意幫助大陸度過困境,還會免費為大陸提供50萬噸古巴糖和100萬噸糧食。

但國家發展不能隻看當下,大陸上司人拒絕了蘇聯的好意,堅持要撐過這艱難歲月,以換取徹底的獨立自主地位。

回顧整個曆史,即使建國後蘇聯對中國的大力援助是雪中送炭,也讓中國在現代工業化中實作了跳躍式發展,給中國跟進時代節奏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迅速從農業國進入工業國行列。

但中國主權不容侵犯,一旦蘇聯有窺視之意,中國絕不容忍。

三、團結一心,全民還債

正所謂“吃人嘴軟,拿人手短”,為了不讓他國落下口實。大陸隻好“勒緊褲腰帶”,依靠自身解決困難。

良好的同盟關系破裂,曾經的同盟不亞于刀劍相向,形同陌路。

中國欠蘇聯的86億債務,是如何還清的?

圖|科研項目開發

關系破裂後,大陸與蘇聯的二百多項科技合作也被迫終止,核武器工程的重要研究也包括在其中。

由于當時大陸對于各項科研都有着不小的投資,蘇聯将技術人員和專家的撤回,我們的研究隻能擱置,計劃需要全部重新制定。

更令人擔憂的,不僅僅是這個,蘇聯撤回在華研究的科技人員和專家隻是對于大陸關于與其破裂中的一項措施,兩國分歧的日益突出,大陸對于蘇聯所欠的債務也被他們拿出來威脅。

要避免蘇聯的牽制,當下還債的時機刻不容緩……

經曆此次事件,毛主席就心中決定,一定要盡快還清對蘇聯的債務,但天災人禍在當時尤其嚴重,大面積的自然災害在當時頻頻爆發,支撐整個國家的糧食也遭遇了嚴重減産,新中國面臨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困難。

在此條件下還要盡快還清對蘇聯的債務,隻怕是有心無力,雪上加霜。

但日子再艱難,獨立自主的道路還是要走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守信用、有骨氣,俗話說“不蒸饅頭也得争口氣”,全國人民咬咬牙,緊衣縮食,同心協力,日子就能過走。

就這樣,全國上下開始了全民還債的共同努力。

但光靠這些還是不夠的,除了金錢以外,我們又采取了實物替代的辦法。

經過之後與蘇聯的溝通,這兩個辦法大陸正式确定了除現金以外的另外兩種還債形式。

第一種,就是大陸的優勢農産品能抵債。

六十年代,大陸的經濟高度不發達,整體上仍以農業經濟為主要,完全拿不出什麼工業産品,利用農産品還債是一種不是辦法的辦法。

蘇聯之是以能夠接受大陸這種還債方式,主要還在于蘇聯地域寒冷,凍土基本上覆寫了領地的絕大範圍,土地完全不能夠給以種植條件,在許多農産品的種植上沒有一點優勢。

當然也不是什麼都收,對于大陸提供的雞肉、豬肉、雞蛋、蘋果等農産品,蘇聯也有着他們的高标準要求。

聽到此消息,出于能多還一點是一點的考慮,全國上下卯足勁地搞農業生産。

河南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作為一個糧食和豬肉生産的代表,為時三年的困難時期中,鄭州市肉聯廠平均每天都要宰殺五千頭豬,這并不是拿來投放市場的,而是用來給國家還清債務的。

有骨氣,有拼勁,但這種農産品償還債務的方式吃力又不讨好。

何況蘇聯對送去的農産品不是都納入囊中,嚴格的品質控制标準就屏蔽了一部分的農産品,一旦檢驗不合格,就會拒收;更何況農産品本身在當時對于大陸來說也極為重要,同樣處于短缺狀态的大陸,這樣的還債方式也會自損八百,給人民造成嚴重的負擔。

那還有什麼更可行的辦法呢?

第二種,就是利用大陸豐富礦産進行還債。

大陸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地下蘊藏着豐富的礦産品,而且對比農産品來說,礦産的價值顯然更高,品質也比較統一,還債能夠減少更多不必要的開支。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大陸建國初期還尚處于工業基礎薄弱時期,礦産品的需求量并不是很明顯。

而工業基礎良好的蘇聯就不一樣了,他們沒有理由拒絕這一份巨大的收益,龐大的工業礦石有着巨大的需要,想不心動都難。

就針對這一方式,大陸政府和蘇聯方面進行了詳細的溝通,協定達成後,大陸政府便緊急派出人員到各地去勘測地點,采集并挖掘出礦區。

中國欠蘇聯的86億債務,是如何還清的?

圖|可可托海三号坑

新疆地區的可可托海礦區就是中央決定還債的一處重點,政府下達指令以後,新疆地區的冶金局長就親自帶領着礦區勞工緊張有序地開啟了一場“稀有金屬開采大會戰”。

即使冬季氣溫零下四十度,可可托海礦區工作的職工們也沒有退卻,在冰天雪地迎着寒風打炮眼、爆破、晝夜不停地開采礦産品,在結清對蘇債務中足足有35%的驚人占比,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用實物替代現金,用礦産品替代現金和農産品不僅大大減輕了大陸在還債上的壓力,也使預期的還清時間提前了好幾年,礦産品占主導讓節省下來的農産品在人民生活中得到消耗,緩解了國民生活,可謂是一石二鳥。

1965年,短短五年時間,大陸就順利還清了對蘇聯86億巨額債務,“無債一身輕”使中國成功走上了一條自力更生之路,不再有其他顧慮。

結語

國與國之間沒有絕對的朋友,隻有絕對的利益。

通過近百年中華民族屈辱史,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民族的複興與崛起,必須建立在人民團結一心的基礎之上,隻要全國上下共同努力,自力更生,團結奮鬥,未來的道路上就沒有我們跨不過去的坎,戰勝不了的災難,打敗不了的敵人。

團結就是力量,中華民族的崛起,正掌握在人民的手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