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作者:利科娱乐交易所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深度报道女性故事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近日与正在日本生活的生活美学家黄峰丽老师联系,是因为她的新书《人生整理清单》上市。

这本书与“好好虚度时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2015,我们第一次报道了黄峰丽的故事,2018年,在虚度美学课堂的策划下,黄峰丽开始用16张“人生整理清单”教大家如何过上“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经过了几年时间的发酵,这16张清单集结成了一本新书。

从2015年认识黄峰丽到现在,7年过去了。

这7年,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黄峰丽的个人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曾改变的,是无论在怎样的境遇下,她都在践行着一种“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犹如潜行在水底,纵然水面上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水底依然充满了宁静和前行的力量。

采访、撰文 | 伊登(Eden)

编辑|伊登(Eden)

2020年1月,因为儿子准备在东京读大学,黄峰丽和儿子一起来到日本,原本她只打算住一个月,等孩子上学的事情都安顿好就回大连,只带了一个行李箱。没想到,疫情开始了,不放心孩子一个人在日本,索性在东京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两年半。

这并不是黄峰丽第一次在日本长期生活。大学理工科专业毕业后,黄峰丽就去了日本,做了12年物流企划类工作。有一年累了,停下来缓冲,在家工作3年,开始靠近真正热爱的事情,报班学摄影、花艺、餐桌设计等,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不断得到周围人的肯定和推荐,生活的轨迹慢慢发生了改变。2012年,黄峰丽和家人一起回国,彻底告别旧业,在大连,做了一个空间“工仓”,成为了一位生活美学家。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2012年,黄峰丽回国,成为一位生活美学家。她在大连的“工仓”为很多人所向往。

这次到日本之后,她关闭了曾经被很多人点赞,为很多人向往的“工仓”,里面的器物,其中一半找了一家跨国物流,搬到了东京的家中,另一半寄放在朋友的仓库里,已经放了两年。

在她的课上和书里,“有序、有效且美”这个概念被反复提及,这个概念在几年后的今天看起来,显得更有意义。在生活节奏被完全打乱的当下,努力去过一种“有秩序的,有效率的,并且美好的生活”,成为我们每个人最大的心愿,而黄峰丽,正在身体力行地接近它。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黄峰丽在日本。

她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早上9点起床,通常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10点吃早餐,下午6点多吃晚餐,中间不太吃正餐,只吃一些点心。从早餐到晚餐的这段时间完全属于黄峰丽自己。很多时候,她会出门去自己喜欢的店铺、空间,参加一些料理活动,与自己特别向往和欣赏的人聊天。每一场活动,每一次会面,都会为她输入新的东西。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黄峰丽在东京举行的茶会。

渐渐地,黄峰丽在东京开始举办自己的茶会,教授中式茶道和点心料理。来参加茶会的客人大多以日本当地人为主,通过黄峰丽的茶会,她们逐渐了解中国文化,想要更深入地去了解中式茶道的精髓。从今年开始,茶会逐渐固定成每月举办,黄峰丽的生活更加忙碌了起来,每天都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练茶,为了课程做各种实验,对茶和点心做各种搭配,不断地学习与茶文化相关的知识。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晚饭和儿子一起吃,吃完再收拾一会儿,11点睡觉。

这两年半,她几乎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律过着一种有序且朴素的生活。

以下,是我与黄峰丽的对话。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伊登:当时在做这套课程的时间是2018年,现在已经过去了几年,尤其是最近三年,在疫情时期,我们常常会有一种无力感,就是你很难去把控自己的生活,个人的努力变得非常有限。我其实在看你的这本书的时候,我非常想聊的,是在现在这个环境下,我们还怎样去过一种“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因为不要说什么长远的计划,就连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都是很难预测的。

黄峰丽:对我来说,其实这两年半也是一个特别大的转变,但是这个转变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向内的,这是一个契机。就是我觉得不管海上的浪有多大,我们不要一直随波逐流,不需要去成为一个弄潮儿,你去抵抗可能会白费很多力气,最后还是回归于平静。

这两年半我没有回国,我在中国的一些工作,一些课程和设计工作都取消了,但是我在这里也还是可以做一些别的事情,有的时候我觉得现在的这种状态很好,我周围没有那些人来打扰我,没有每天的微信,只有一些工作上的联系,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也变得很清晰,之前很多忙碌是无效的,但是现在很清晰。

伊登:我在读你的书的时候,觉得有一点非常有意思,就是“好好生活”是一个特别感性,很难量化的事情,“清单”又是一个特别理性的事情,用一种非常理性的方式去做一件很感性的事情,你当时为什么会想到用“清单”这个方式?

黄峰丽:“清单”的本质就是“清理”。其实我现在已经不写清单了,只是会有一个笔记本随时记一些东西。清单只是一个形式,就有一点像盛汤的一个勺子,就是一种方式,不管是什么方式,我自己有一个种子,我是不变的,我做这些事情是为了什么,如果是对大家有益的我就继续做下去,如果不是的话,我就停下来。对我目前来说,本质就是想深入美学的本质。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伊登:美学的本质是什么呢?

黄峰丽:之前我在做餐桌美学课的时候,我有一点意识,我会想这么美的一个餐桌,如果没有好吃的食物的话,其实它是没有意义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可能拍了很多照片,我去摆拍,然后赢得了很多赞,但其实在这个环境下的人,是没有感受到更多、更深刻的一些东西的。

当然视觉的美学很重要,但是对生活来讲可能它还需要更多的维度,比如说美食对餐桌来说,才是最重要的;然后对茶几来说,你泡的茶好不好喝其实是最重要的。

只要抓到事物的本质,呈现出来的东西就一定能打动人。

伊登:在你的书里也提到了,应当以自己的“人生原则为轴”,那么,你的“人生原则”是什么呢?

黄峰丽:其实我也说不太好,可能它是一个不断深入的一个课题。我现在能够总结的是,我希望能够通过我自己的经历和我擅长的一些东西,给别人带来一些什么,感觉到一些美好或者能够在当下抓住的一个瞬间。

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这几次茶会,最后发现提高的是我自己,我越想要把东西做得好,越想要别人感受到更多更完美的一个过程,一个空间,其实最后提高的都是我自己。

比如说插花,我的本质就是我想要体现花朵的生命力,想要让看这瓶花的人感受到花朵的生命力,我就不需要任何灵感了,我不需要在网络上抄袭一些别人做的方式了。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伊登:在日本的这两年会有感到很孤独的时候吗?

黄峰丽:没有,完全没有。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孤独,但是有的时候会担心我儿子一个人孤独,他就和我说,“孤独”这个词说得太自怜自艾了,其实生命的本质就是孤独,每个人都要去过完这一生,不可能依靠任何人,自己的路就一定要自己走下去。听到他这样说,我反而释然了。

其实我觉得孤独一定胜过热闹,闲淡胜过忙碌,在这个过程中事情才能做得更好。

伊登:就像梁永安老师在新书《阅读、游历和爱情》里说,“这个时代要有真正自由的生活,必然是从孤独开始。”

那独自在异乡,一边要照顾孩子,一边要做自己的事情,会有觉得辛苦的时候吗?

黄峰丽:也没有,可能还是因为之前在日本已经生活了十几年,在语言和社会系统上已经非常了解,就没有什么不方便的。而且现在和十几年前相比,我的心态不一样了。那个时候是很想融入日本社会,日本又是一个在礼仪和行为规范上非常严格的社会,所以心态上会很小心,但现在我觉得其实只要你的发心是对的,呈现出一个让别人舒服的状态,那么怎么做都是对的。这个心态也让我这次在日本觉得很舒服,不太会被他们的礼节影响。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伊登:疫情这三年,你观察下来日本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整个精神面貌是怎样的?

黄峰丽:日本这个民族的特点,一是比较不外露,二是它一个自然灾害比较多的国家,它的底色就是无奈的接受的,当然也会有抱怨和不满,但总的来说,他们会觉得所有的变化和无奈都是很正常的。

这个社会也是一个非常自律的社会,例如即使没有强制性地要求戴口罩或者消毒,他们也会非常自觉地遵守,很大一个原因是其他人都这样做。

伊登:你刚才说到日本社会的底色就是很无奈的,那他们在面对一些自然灾害的时候,例如地震的灾后重建时,他们是怎样一种心态呢?会不会有西西弗斯推动石头一样,有一种徒劳的宿命感?

黄峰丽:他们会努力把房子做得更坚固,比如说之前的房子是抗六、七级地震的,现在盖的房子就能抗八、九级地震,起码是有这样的防御功能的。

其实他们的这种情绪已经绵延30多年了,这30年来,这种无力的感觉一直蔓延在日本社会里,我的感觉是他们会往文化的更深处去找解决的方法。

他们很少有乐观的心态,不太会让自己太开心,因为太开心了不一定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他们会尽量让自己平静,有好事情也不会去显摆得瑟,会默默地放在心里边,如果这个事情让他们高兴了一段时间,就会把这个东西去复盘,我做的什么地方好会有这个结果,然后去带到下一个行动里边去。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伊登:在这30年里出生的日本年轻人,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成长的,他们对未来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呢?

黄峰丽:就有一些想要摆烂不太想去工作的,但现在他们也会觉得,如果一直这样是不会有出路的,就是有一点想要找回野心的感觉。过犹不及,如果没有经历“过”和“不及”,就很难找到中间地带,会走极端,然后回到中间,很多浪潮都是这样。

伊登:在这次上海疫情之前,我身边很多人是倡导断舍离的,但是因为经过了艰难的这几个月,大家突然意识到囤积生活物资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带来很多安全感,就纷纷开始囤货了。我不知道对这种转变你有什么看法?

黄峰丽:对我来说,底色还是清理,还是简单的生活,然后在应对危机的时候有一些囤货。其实我平时也在囤货,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也特别焦虑,然后就囤货,我觉得就接受它就好了。既然世界现在变成这个样子,就按照现在的方式去对应,这个时候不用特意一定要断舍离,这也不现实。首先特别重要的是接受现在自己的状态,然后才能浮现出下一步自己想要的那种生活。

其实囤货也是有一定的意义的。比如我在日本311地震的时候,也有特别大的焦虑,经历过囤货,然后我就会有一些囤货的经验,我觉得上海人肯定也练就了一身囤货的本领,需要囤什么样的食材,怎样储存等等。其实安全感就是通过这一个个的事件训练出来的,你下一次可能遇到同样的事情就会很有安全感。

伊登:经历过一些比较大的事件,例如311大地震之后,这种影响会持续影响你的生活吗?

黄峰丽:我觉得其实我们每一天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会影响我们之后的生活,一些比较重大的事件的影响就会更深远一些。这次事件对我的影响就是,我囤的很多货最后都烂了,我发现最后只要能够达到最低的生活底线,我就可以活下去,我还是希望过一种简单的生活。

然后就是我发现世界总还是能够慢慢地恢复到灾难发生之前的状态,在巨大的不安全感里,我还是能够找到一些安全感。我当时在面对核辐射时,也有巨大的恐惧,后来发现我们还是活着,还要活下去。

伊登:所以你还是一个比较有安全感的人。

黄峰丽:其实我是一个比较没有安全感的人,但是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就会有意识地去掉它。我经过自己这几十年的人生,发现最有效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当我在努力地做好我手上的事情时,它会给我带来最大的安全感。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我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我的茶会。因为日本是感知力特别强,也是特别细腻的一个民族。在你的茶会做得很好的时候,她们很容易就会感知到,你的茶好喝在哪里,给身体带来了怎样的感觉,但如果我的茶会上有一些小小的卡顿,例如我的茶温度不太好,或者是有一次我拿出杯子的时候,发现杯子粘到一起了,这是因为我上次收拾的时候,忘了擦干它,就放到柜子里去了。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她们对这场茶会的记忆就是这些卡顿。每次一我出现这种情况,我都会考虑下一次如何去改进。

比如说我在收拾的时候,这是整个茶会我最不喜欢,最不想干的环节,但是如果我去享受它的话,我就会好好地对待这些杯子,好好把它们擦干,心慢下来的话,整个事情都会做得很好,其实就是每一个瞬间都去享受它,认真地对待它。

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都是将来的安全感的巨大的来源。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比如,她没有错过短暂的梅子季,

酿了梅酒。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比如,用心去对待每一餐料理。

(向左滑动观看)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比如,珍惜每一次与友人的相聚。

在整理与黄峰丽之间的采访内容时,我的心情久违地平静了下来。如果在以前的岁月里,说“整理人生”听上去还有一些矫情的话,在现在这样一个纷扰的环境下,自己整理自己的人生,甚至成为一种必须去学习的技能。

另一方面,当你专注在手上所做的每一件微小的事情时,就真的可以屏蔽掉很多让人焦虑的信息。

在海啸席卷的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潜在水下,认真地对待生活,完成每一件工作,度过每一次难关,逐渐建立起自己给自己的安全感:在下一次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我依然有能力挺过去。

以下是在《人生整理清单》这本书中,黄峰丽提出的训练专注力的建议,如果此刻你正处在焦虑或巨大的不安全感中,希望它能起到些许的作用。

训练专注做好一件事的清单

*早晨起来,轻轻地微笑

*平躺,全身放松

*静坐冥想时,随顺你的呼吸

*听音乐时,随顺你的呼吸

*走路时感知自己的身体和姿势

*泡茶时,专注泡茶

*给自己准备一顿简单的饭菜,吃饭的时候缓慢体会每一口的滋味

*和孩子(或者朋友)交谈时,看着对方眼睛,只专注于交谈

*衣物保持同色系,首饰保持金或银一色

*花瓶里只插一枝花

*每次只整理一个房间

*居室颜色一色(黑白灰之外)

*让自己挑战一个不同的字体

*关照自己与宇宙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本文作者:伊登(Eden),休闲学硕士。悲观人生,乐观生活。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this world.

本文配图均来源由受访者黄峰丽拍摄并授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

虚度书店

你有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

可以整理自己的人生

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挑选三位读者送出

《人生整理清单》

订阅“人生整理清单”线上课程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独自和儿子在东京生活两年半,她依然践行着“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好好虚度时光

祝羽捷和了不起的女性们

公众号|视频号|微博|豆瓣|荔枝FM

搜索:好好虚度时光

商务合作/投稿:[email protected]

应聘请发送“应聘”至后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