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朝鲜的“丙子胡乱”,原来朝鲜一直都瞧不起满清丙子胡乱,又称“丙子战争”,指1636年(清崇德元年、朝鲜仁祖十四年)清太宗

作者:大明袁崇焕

朝鲜的“丙子胡乱”,原来朝鲜一直都瞧不起满清

丙子胡乱,又称“丙子战争”,指1636年(清崇德元年、朝鲜仁祖十四年)清太宗称帝后不久率领十万清朝军队攻打朝鲜的事件。这是满洲(后金及清)政权第二次攻打朝鲜。

丁卯战争之后,朝鲜虽与后金政权结盟,但仍旧保持着与明朝的关系,2月,清太宗遣使通报朝鲜,自己将由大汗改称皇帝,希望朝鲜参与劝进并向其跪拜朝贺,顿时朝鲜举国哗然,皆不承认清朝窃帝号而不受。1636年,清太宗以朝鲜背弃1627年平壤盟约为由,率领十万军队入侵朝鲜。清军渡江后,发挥其善于野战的特点,绕过坚固的城池不攻,长驱直入,十二天之后便抵达朝鲜京城汉阳城下,朝鲜仁祖出走南汉山城避难。翌年(1637年)正月三十日,在南汉山城被清兵围困数月之后,仁祖出城,前往汉江东岸的三田渡清营向清太宗投降,史称“丁丑下城”。经过此战,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国,并彻底断绝了与原宗主国明朝的关系。

朝鲜王朝原为明朝藩属,1619年萨尔浒之战中曾派遣军队支援明朝抗击满清。后在1627年的丁卯胡乱和1636年的丙子胡乱中受到满清的侵略,最终在1637年被迫签订城下之盟,与明朝断绝了关系并承认为满清的藩属。

朝鲜朝廷将此城下之盟视为国耻,包括王室在内的朝鲜贵族大多反清。朝鲜孝宗即位后,立即筹划北伐,任命李浣为大将,训练军队,改筑城池。此外从漂泊到济州岛的外国船只那里购买新式武器,登用宋时烈、宋浚吉等人扩充军备。准备响应三藩之乱、明郑等反清复明势力。

然而此计划因朝鲜财政的困难而被一再推迟。最终中国国内反清复明运动失败,孝宗的计划也被清朝朝廷得知,先后六次遣使调查和警告。1659年,孝宗抱憾而终,此计划最终流产。

虽然朝鲜屈服于清朝的统治,但朝鲜人对清朝非常反感,称呼清朝为“胡虏”。这种敌对的称呼和态度,在《朝鲜王朝实录》中比比皆是。朝鲜方面仅仅在外交上使用清朝年号,在国内则不使用,称为“某某王某某年”,例如“仁祖大王十二年”等等。不少士人反满崇明,甚至使用“崇祯”、“后崇祯”等年号,致使“崇祯”这个年号被朝鲜两班士大夫沿用数百年。朝鲜孝宗可能因为在满洲担任过人质,馀怒未消,其在位期间,朝鲜甚至密谋起兵,联合日本江户幕府、南明势力反对满清,后来又计划响应三藩之乱和东宁王国。但北伐计划最终因财政困难而计划搁浅。

朝鲜的“丙子胡乱”,原来朝鲜一直都瞧不起满清丙子胡乱,又称“丙子战争”,指1636年(清崇德元年、朝鲜仁祖十四年)清太宗
朝鲜的“丙子胡乱”,原来朝鲜一直都瞧不起满清丙子胡乱,又称“丙子战争”,指1636年(清崇德元年、朝鲜仁祖十四年)清太宗
朝鲜的“丙子胡乱”,原来朝鲜一直都瞧不起满清丙子胡乱,又称“丙子战争”,指1636年(清崇德元年、朝鲜仁祖十四年)清太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