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共享新发展理念 携手构建美丽世界

作者:南方都市报
共享新发展理念 携手构建美丽世界
共享新发展理念 携手构建美丽世界

2013年以来,阿尼尔·苏克拉尔曾多次在两国元首互访和金砖国家会议上与习近平主席见面。曾数度到访中国的他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中国始终以真诚、平等的姿态展开国际交流合作,不断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共享新发展理念 携手构建美丽世界

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埃及期间,向穆罕默德·哈利勒等10名获得“中国阿拉伯友好杰出贡献奖”的人士授予奖章和证书。不断为两国友好事业努力的穆罕默德·哈利勒向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他正借着开展交流合作的契机,了解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

共享新发展理念 携手构建美丽世界

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诺扬·罗拿受邀参加。见证了土中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他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一带一路”倡议探索了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同共建国家互利共赢,为土耳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共享新发展理念 携手构建美丽世界

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艾德铭作为发言人之一,对中方畅通基础研究与创新应用成果转化渠道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他向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得益于新发展理念,中国已成为各国人才施展才华、创新发展的热土。

共享新发展理念 携手构建美丽世界

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安妮特·奈斯安作为发言人之一,对中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她向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中国成功探索出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不断为世界注入积极、稳定、建设性力量。

共享新发展理念 携手构建美丽世界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柏林同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座谈,时任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德方院长培高德在会上发言。作为专门研究中西方历史的汉学家,培高德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未来全球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共享新发展理念 携手构建美丽世界

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康可作为孔子学院学生代表之一,登台朗诵了习近平主席多年前填词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他向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中国着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对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2022年是金砖“中国年”。6月22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把握时代潮流 缔造光明未来》的主旨演讲,引发与会嘉宾热烈反响。自6月23日起,南方都市报、N视频推出特别策划“携手向未来——回访和总书记面对面的国际友人”,听他们讲述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交往故事,分享他们所见证的,中国近年来在推动践行多边主义、携手抗击疫情、促进经济复苏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大国担当。

南非外交部副总司长、南非金砖国家事务协调人阿尼尔·苏克拉尔,德国汉学家、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原德方院长培高德,亚太总裁协会全球副主席、荷兰前教育科学及文化内阁大臣安妮特·奈斯安,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博士生、第十四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亚军康可,土耳其前外交官、土耳其担保银行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诺扬·罗拿,摩洛哥-中国友好交流协会主席穆罕默德·哈利勒,德国病毒学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原外方所长艾德铭等受访者,通过南都、N视频高度评价了中国近十年来的发展成就。

系列报道引发各方高度关注。中国驻南非大使馆、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中国驻摩洛哥大使馆等机构官方账号、网站转发了专访稿件;土耳其亚太研究中心、中欧企业家峰会、BSN荷兰商学院等组织在境内外平台上充分肯定相关报道;美国《国际日报》、荷兰《联合时报》等海外媒体进行了转载;中国驻大阪总领事、中国驻奥克兰总领事、中国驻卡拉奇总领事,以及土耳其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和平与外交研究所所长等权威人士在海外平台关注点赞。

截至目前,“携手向未来——回访和总书记面对面的国际友人”专题全网关注度已突破500万,向海内外充分展示了各国友人对于中方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在斗争与合作中勇毅前行,携手各国共同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世界的高度赞赏。

“‘一带一路’倡议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9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国际影响力、合作吸引力持续释放。

曾三度与习近平主席会面的土耳其前外交官、土耳其担保银行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诺扬·罗拿(Noyan Rona)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土耳其非常重视“一带一路”各项合作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为土耳其经济、文化等领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土耳其地处欧亚大陆交通要道,是连接欧亚的桥梁。诺扬·罗拿表示,近年来,土耳其大幅度提高了对铁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在土中两国领导人的积极推动下,中国铁道建设技术在土耳其业内逐渐得到好评,两国之间成功合作完成了土耳其两大城市间的高铁项目,中国铺设的高铁受到了土耳其人民的高度赞誉。

在诺扬·罗拿看来,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总体呈现出稳中向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土耳其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经济发展迅速,两国合作潜力巨大。诺扬·罗拿对土中两国展开合作充满信心。他说,土耳其区位优势独特,区域辐射效应明显,“两国若继续保持经常性经济对话以及人文交流,共同探索,必定能携手共创未来”。

2015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大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展现出应对风险挑战的强劲韧性。

德国病毒学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原外方所长艾德铭(Ralf Altmeyer),2014年曾在外国专家座谈会上向习近平主席介绍自己在中国进行科研的经历。他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中国已成为各国人才施展才华、创新发展的热土。“中国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热诚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对他们充分信任,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让各路高贤大展其长,这也是我选择留在中国的重要原因。”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各国人民利益”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主旨演讲,系统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站在历史和哲学高度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为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和平发展,迈向繁荣进步指明前行方向。5年多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汇时代精神,凝聚共识合力,展现出鲜明的真理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成为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潮流的旗帜。

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柏林会见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同他们就加强中德语言文化交流进行座谈。德国汉学家、时任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德方院长培高德(Cord Eberspächer),在接受南都、N视频专访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未来全球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及民众的认同和支持。”

亚太总裁协会全球副主席、荷兰前教育科学及文化内阁大臣安妮特·奈斯安(Annette Nijs),曾在2014年习近平主席召开的外国专家座谈会上,对中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日前,她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专访时表示,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探讨增强全球性合作等方面的问题,对全人类也都是有益的。

“中国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摩洛哥-中国友好交流协会主席穆罕默德·哈利勒(Mohamed Khalil)曾于1978年来华留学,学成归国后在摩洛哥创办了自己的中医诊所,成了大家口中的“中国医生”。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埃及期间,给10名获得“中国阿拉伯友好杰出贡献奖”的友好人士授予奖章和证书,他就在其中。

穆罕默德·哈利勒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见证者、实践者。他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中国在国际上充分展现了大国担当。“面对疫情挑战,中国积极开展国际防疫合作,向包括摩洛哥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提供医疗援助,给我们带来了实质性的帮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2015年10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博士生、第十四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亚军康可(Cameron Patterson)作为孔子学院学生代表,登台朗诵了由习近平主席多年前填词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获得全场掌声。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见证者,康可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日前,他以兼职成员的身份加入兰卡斯特大学孔子学院,希望能把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分享给更多正在学习中文的学生们,鼓励他们抓住去中国交流学习的机会,经历并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最终成为下一代英中友谊使者。“我始终相信,只有沟通交流才能相互了解。”

德国汉学家培高德则向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早在2014年与习近平主席见面交流时,他就以“如何在国外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演讲。他说,习近平主席的回答令他明白,要继续探讨今天的中国与其历史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就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更好地结合,并以外国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对外传播,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中国为维护和实现全球安全注入信心和动力”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给人类提出了必须严肃对待的挑战。面对这样一个关乎世界和平发展的关键时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首次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

曾以南非外交部官员身份接待习近平主席访问的南非外交部副总司长、南非金砖国家事务协调人阿尼尔·苏克拉尔(Anil Sooklal),向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全球安全倡议对改变当前国际社会环境至关重要。他认为,目前全球局势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社会亟须构建一个兼顾各方诉求、包容各方利益的国际和区域安全格局。“中国充分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身体力行做出表率,为维护和实现全球安全注入信心和动力。”

6月23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主持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并发表题为《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 开启金砖合作新征程》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我们在历史发展关键当口作出正确选择,采取负责任行动,对世界至关重要。让我们团结一心,凝聚力量,勇毅前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人类美好未来!

安妮特·奈斯安向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基于事实来做决定尤为重要,“而中国正不断为世界注入积极、稳定、建设性力量”。

穆罕默德·哈利勒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中国多项重大倡议和重要理念的提出,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共同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球安全倡议对改变当前国际社会环境至关重要。目前全球局势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社会亟须构建一个兼顾各方诉求、包容各方利益的国际和区域安全格局。中国充分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身体力行做出表率,为维护和实现全球安全注入信心和动力。——南非外交部副总司长、南非金砖国家事务协调人阿尼尔·苏克拉尔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采写:南都记者 何嘉慧 翁安琪 杨苓妍 敖银雪

实习生 魏志豪 于子轩 赵婧媛 李冰心 周青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