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觉醒时代》创作者参观北京大学红塔,"再现"该剧桥段

作者:Beiqing.com

7月23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开展党的历史研究和教育,电视剧《觉醒时代》的创作者参观了"光荣伟大作品的红色序言——北京大学红色建筑和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走过毛泽东挣扎过的新闻纸阅览室,踏入李大昭办公室的旧址,"觉醒时代"的开国元勋们都觉得党的百年历史似乎正在实现"时空交往"。

《觉醒时代》创作者参观北京大学红塔,"再现"该剧桥段

《觉醒时代》创作者在33号厅的"俞木一斋"现场参观。摄影:王佳宁为新京报

参观:"北大红楼"记忆被唤醒

《觉醒时代》原班人的参观从1号馆的"展览前奏曲"开始。讲解员带领《觉醒时代》总制片人刘国华、导演张永新、编剧龙平平、主演张伟、余鹤薇、侯景健、马绍轩等人纷纷走进李大照的办公室,《俞慕义斋》场景修复、《南陈北丽见面建晚会》、《二阅室》等共13个展厅。在这里,大部分演员第一次看到了李大昭手写的关于联合的书《铁肩道德,精彩的手写文章》,《新青年》从开篇到结尾的绝大部分原著,以及印刷错误的《共产党宣言》第一版。

"非常好,非常好!"剧中饰演蔡元培的演员马绍轩,不断感受着这种情感。其他明星也说过,"太'穿越'了。据悉,北京大学红楼作为李大昭、陈独秀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占据了觉醒时代近四分之三的剧场。美术部按照1:1.2的比例修复了横店的另一座"北方红楼",其中李大昭的办公室、陈独秀的办公室、蔡元培的办公室等房间,物理距离比,几乎与真正的红楼没有区别。

而这次前往真正的北京大学红楼之旅,演员对"觉醒时代"的记忆,《北大北红楼》再次被唤醒。在毛泽东曾经苦苦挣扎的"新闻纸阅览室"里,饰演毛泽东的演员侯景坚和饰演李大昭的张伟,情不自禁地开始"对弈"。两人再现了毛泽东、李大昭谈论民主科学和新青年的经典情境。虽然两人身着现代服饰,但话之间却将人间再次拉回到党的100年历史。

在采访中,张永新谈到这一幕也很感动。他将其描述为一种"对其他人有所了解"的感觉。北京大学红楼的砖、草、木,让他们想起了与革命者"心在一起"的"觉醒时代"经历,尤其是张永新走进李大昭先生的房间时,地板经历了百年的霜冻,已经修复完好无损,"一百年后,我们也走在李大昭先生的地板上, 时间和空间就像折叠一样巧合,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旁白:坚持正确创新,再现"红楼精神"

参观结束后,《觉醒时代》创始团队和党史专家接受了媒体采访。在编剧龙平看来,说到党的建设,人们总会想到上海石库门和南湖红船两个地标。毛泽东还说,上海石库门是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基地"。龙平平认为北京大学红楼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相结合的"婚房",但往往很多文艺作品忽略了这个地方。创建"觉醒时代"的初衷是要把北京大学红塔的历史弄清楚——红楼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占据了什么位置和作用?

"觉醒时代是年轻人'催促'的,我很高兴我们的初衷已经实现,北京大学红塔终于有了应有的位置。党建精神的源泉在北京大学红楼,也是现在幸福的源泉。"龙平平说。

《觉醒时代》创作者参观北京大学红塔,"再现"该剧桥段

《觉醒时代》编剧龙平(右二)发表访问演讲。摄影:王佳宁为新京报

剧中饰演周恩来的演员夏德军说,过去,当他了解这段历史时,他更多的是在文本中参考凝固的概念,但这次参观北京大学红塔,他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原作。这对他来说是最生动的"历史教科书"。正是在这里,他更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北京红塔可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正是有了这样一群理想主义的、以信仰为基础的革命者,一些高尚的革命圣贤才会有这样的报酬和结果。我们真的为中国共产党感到骄傲。"

饰演李大昭妻子赵薇兰的演员刘琳,是第一个走进北京大学红塔的人。她说,"想到这是一百年前李大昭、陈独秀等革命先辈的工作,战斗的地方,想起那些中国最早觉醒的人,曾经站在时代的前列,发出了最强烈的呐喊,心里无比兴奋。刘琳说,他就像被放进了历史画廊,瞬间感受到了祖先们的激情,但同时,也在想,作为文艺工作者能做自己的事情吗?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祖先创造的历史要弘扬,精神要更好地发扬光大。"

吸引年轻人追求戏剧,用他们的想法观看展览

虽然《觉醒时代》已经结束,但它带给观众的情感仍在继续。不少年轻人为它"两刷"、"三刷",并在社交平台和弹劾区留下了"yyds(永远的上帝)"等信息,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觉醒时代",关注北京大学红塔的历史故事。

首席制片人刘国华坦言,在《觉醒时代》播出之前,很多人都担心它有收视门槛。观众可能不理解,或者他们可能会放弃戏剧。但刘国华的自信来自于整部剧在创作过程中的足够多的"傻功夫"。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大师对历史观点做出了一切可以动员和检验的适当表达,坚持正确的创新,严格遵守创造的规律,并试图找到新的表达方式。

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党委书记、策展人罗双康认为,《觉醒时代》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重要原因是"意识形态"。在一个不考虑饱和的物质问题的时代,年轻人和观众不应再被低估,而应更加注重精神和信仰。而北京大学红色建筑的展览一直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推荐,也离不开其浓厚的历史、时代和意识形态。例如,李大昭1919年的文章《牺牲》传达了他为生命发展牺牲生命的崇高精神;毛泽东两次来到北京,意识到研究中国问题的重要性,并最终在北京建立了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些党的辉煌历史,在北京大学红色建筑的展览和讲解中,被刻意铺设和呈现。"我相信年轻人愿意来,留下来,感受深刻,理解更多。我也希望能带我的孩子尽快参观学习,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追随"觉醒时代",就像北京大学红楼的展览一样。"

张鹤,新京报记者

编辑:徐梅林 校对 刘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