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跨界与创新、解构与融合——对话新锐设计师王紫菲

作者:中国纺织杂志
跨界与创新、解构与融合——对话新锐设计师王紫菲
历经28年,为纪念北京人艺70周年院庆,徐帆再度出演话剧《阮玲玉》。身着ZIFEI WANG两套高定旗袍献演六场告别演出后,徐帆正式与这一角色道别。《中国纺织》独家专访设计师王紫菲女士,探寻舞台背后的服饰文化故事。(以下:CT:《中国纺织》杂志)
跨界与创新、解构与融合——对话新锐设计师王紫菲

CT:在徐帆《阮玲玉》告别轮的旗袍设计上,您有哪些独到创意?

王紫菲:刚接到帆姐的设计邀请时,我得知这是她演了28年《阮玲玉》话剧的告别演出,内心深处是希望能与她过去的造型有明显区分开的独特之处。我在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了两点,首先是阮玲玉本身的气质,其次是徐帆女士本人的形象。

跨界与创新、解构与融合——对话新锐设计师王紫菲

通过翻看阮玲玉的一些老照片以及相关影视作品,对于阮玲玉的人物性格和人生经历,有了更深的感触:尽管风华绝代,却一生坎坷。她也曾在当时那个年代,出演过新女性的形象,并遭到前任陷害、引发舆论攻击,这种华丽而又悲悯的形象、精彩而又荒诞的人生,给我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色彩气质。

跨界与创新、解构与融合——对话新锐设计师王紫菲
跨界与创新、解构与融合——对话新锐设计师王紫菲
跨界与创新、解构与融合——对话新锐设计师王紫菲

在创作过程中,帆姐也为我提供了很多帮助,以及建设性的意见,还给我看了她过去的演出旗袍,我也调研了一些过往《阮玲玉》剧目的演出服装。相比于过去相对朴素的旗袍风格,这次的旗袍设计我选择了色泽相对饱满的烂花绒:一件以绿色为底色,抽象绿林层次丰富、色泽饱满,高雅中却带着淡淡的神秘和忧郁气质;一件设计成无袖的样式,紫与黄的撞色烂绒在黑纱底色之上熠熠生辉,仿佛阮玲玉那惊艳而又压抑的一生,非常适合阮玲玉本身的气质以及帆姐自身的条件。

CT:此次设计在旗袍面料、版式上的选择上,有何考量?

王紫菲:《阮玲玉》的角色本身对旗袍版型要求相对保守,版型设计不宜过于夸张,而尺寸贴合了最适宜徐帆女士的位置表情,扣位设计也考虑了一些演出中的动作与换衣要求。我们在试坯过程中,专门针对动作需求,对袖子的版型进行了升级,使袖型在合体基础上更易于大动作手臂的抬升。

跨界与创新、解构与融合——对话新锐设计师王紫菲

CT:对于与徐帆老师的合作,您有哪些感悟?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王紫菲:帆姐对旗袍最终的成形提供了非常多宝贵的建议。毕竟她出演了28年阮玲玉,深知角色与她个人之间的关联性。通过此次合作可以感受到,帆姐对旗袍也是情有独钟,眼光非常精准。她不但参与了面料最终一轮的挑选,还了解很多专业性的问题,也让我们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细节。

跨界与创新、解构与融合——对话新锐设计师王紫菲

CT:能否再为大家介绍一下您的设计品牌王紫菲ZIFEI WANG?以及品牌的主要理念。

王紫菲:ZIFEI WANG是我2014年在伦敦注册创立的同名设计师品牌,主要经营高级定制以及部分可定制化的成衣。我们的艺术空间目前坐落于北京觿堂当代艺术馆。ZIFEI WANG致力于将中式高古美学与国际化创新趋势相结合,打破传统框架的固有局限,将神秘的东方元素不断解域,以独特的创新形式与解构主义、无性别等理念相结合,形成旗帜鲜明的新中式高古时装。

跨界与创新、解构与融合——对话新锐设计师王紫菲

CT:世界文化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去性别化穿搭逐渐走入大家的视野。您是怎么看待这一趋势的?

王紫菲:无性别一直是ZIFEI WANG的主题之一,几乎在我们每一季都可以看到跟这个主题相关的影子。现在社会有一些浮躁气息,科技高速发展却缺乏人文气息,物欲横流导致随波逐流,所以在我们看来,每个人都应拥有自己强大而独立的精神内核,无论是男是女,是胖是瘦,是美是丑,都有表达自己和自信的权利。

跨界与创新、解构与融合——对话新锐设计师王紫菲

CT:您一直坚持着国际化创新中国风的设计风格,对于创新这一词您有哪些感悟吗?在服装设计上又是如何汲取灵感,不断推陈出新的?

王紫菲: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早在几年前的若干个讲座上,我就曾多次描述关于创新的过程,还曾作过一首关于“生成”的小诗,这跟我在圣马丁研究后现代以及解构主义有很大的关联。如若感兴趣,可自行搜索回看我之前的讲座。服装设计就如同其他表达介质,如文学、建筑、电影等,灵感可以来自不同方面,对我们来说,主要来自于当下的一些文化和社会现象,比如之前反响比较好的“赛博·紫禁”大秀,就是首次将赛博朋克与中国风关联并结合,融入服装设计,比较完整地运用了创新原理。

跨界与创新、解构与融合——对话新锐设计师王紫菲
跨界与创新、解构与融合——对话新锐设计师王紫菲

CT:在当前的市场大势下,能否透露一下ZIFEI WANG下一步的品牌动向?

王紫菲: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原定于四月份的时装周开幕秀改期。我们希望用这段时间对品牌进行一些梳理反思,沉下心来思考一些更深层的内核问题。目前,部分新款已经完成,尚待发布,也请大家一同期待。

文/陈昱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