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嘉靖年间,李时珍悄悄将一把两头锋利的小刀插入椅子,上面用面粉铺平。然后,他让张皇妃坐上去,张皇妃刚一坐下,“啊,痛死我

作者:陈馨乐

明嘉靖年间,李时珍悄悄将一把两头锋利的小刀插入椅子,上面用面粉铺平。然后,他让张皇妃坐上去,张皇妃刚一坐下,“啊,痛死我了!”一声弹了起来,鲜血染红了洁白的面粉,事后,李时珍竟被封为太医院判。

那年夏天,明嘉靖帝的宠妃张妃娘娘突然全身忽冷忽热,屁股上还疼痛难忍,这可把皇上急坏了,急忙把太医们招进宫来给张妃看病。

可是那时候因为男女有别,太医们根本不可能给后宫的娘娘们用正常的望、闻、问、切来治病,这让太医们一个个心里像被猫抓一样。

太医院判李鹤年不得已,只好请来皇妃的贴身宫女询问病情。一番询问下来,得知皇妃只是屁股上长了个脓包,安心了不少。

于是,太医给皇妃开了一些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口服药和一张贴在脓包上的膏药,内外兼治,可以让脓包早点消散。

用过药以后,皇妃忽冷忽热的症状总算消失了,可是肿痛加重了。太医们连忙会诊,商量后一致认为好的最快的方法只有把脓包切开,将脓液排出。可是他们连皇妃人都见不到,又怎么可能在她这么隐私的地方动刀呢。

李鹤年只好给皇妃换了一副药效更猛的口服药,希望皇妃喝下这副猛药后,脓包自然溃烂。哪知事与愿违,这脓包更大了,把皇妃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坐立难安,成天哭哭啼啼的。

嘉靖帝看着憔悴的爱妃,龙颜大怒,苛责太医无能,罢免了李鹤年的太医院判官职。还张贴皇榜,希望在民间找到医术高明的医生为张妃治疗。

此时富顺王听说皇上正在为皇妃寻找名医,便向皇上举荐了李时珍,他说:“陛下,去年我儿子生了怪病,找了很多医生,都没有治好,可是李时珍一出手,就药到病除。这次,看来能治好娘娘病的人非李时珍莫属。”

李时珍了解了张妃的病情和太医们的会诊结果,想到只有动刀这一个方法,要怎么做才能不冒犯皇妃又能解决问题,他陷入了沉思。

因为考虑皇妃的治疗方案,李时珍怎么都睡不着。他干脆起身到院子里吹吹风,好让脑子清醒清醒。他走到院子坐在一张太师椅上,摸着太师椅,突然灵机一动,高兴得叫了起来:“有了,有办法了!”

第二天一早,李时珍找来一张太师椅,从厨房取来了10来斤面粉,平整地铺在太师椅上。做好这一切,让人将太师椅抬进皇妃的宫里。

他交待宫女,让皇妃在宫里不穿衣服坐到太师椅上,宫女们点头照他的吩咐去做了。

张妃生病以来,从来没有这样舒服地坐下来过,今天,宫女抬进来的太师椅上铺了柔软清凉的面粉,就照着吩咐坐了下去。这一坐,发现疼痛减轻了不少,她高兴极了。

太师椅坐过之后,宫女把太师椅抬了出来,李时珍根据面粉的印模判断出了脓包的位置。

他让大家回避,取出一把两头锋利的小刀插入椅子,倒出面粉,把刀锋盖好,又让宫女将这张太师椅抬进宫。

他交待宫女还是让皇妃像上次再坐一次。

皇妃在宫女的安排下,就往太师椅上坐去。谁知,刚一坐上,“啊,痛死我了!”一声弹了起来,鲜血染红了洁白的面粉。

宫女见状,吓得魂都没了,一个个手忙脚乱地收拾。一个多小时后,皇妃疼痛的症状小了很多,身体也轻盈了不少,突然明白过来,原来李时珍不是要害她,而是在给她治病。

李时珍看皇妃的脓包已经被割破,脓血也排出来了,便开了些补药给皇妃调理身体。在他的精心调理下,张妃的身体很快痊愈了。嘉靖帝看到痊愈的皇妃高兴极了,直接封李时珍为太医判。

在太医院,李时珍有机会研读太医院里收藏的大量医书。在他认真地阅读过程中,发现书籍记载的好多方面有纰漏,草药的样本描述不清晰,如果继续用来医病救人,可能会犯下错误,甚至还会害人性命。

于是,他辞去太医院的工作,走遍大江南北翻山越岭进行实地考察,拜访无数民间名医,纠正完善了一些错误的药方,修改记载错误的药草。

寒来暑往,历经27年,李时珍终于在他61岁那年完成了一部医学巨作《本草纲目》,造福后人。

李时珍有高超的医术,丰富的学识,工作态度认真严谨,治病不流于形式,灵活多变,善于随机应变,是杰出的医者,是当之无愧的“药圣”。

参考资料《中国历代名医传》

明嘉靖年间,李时珍悄悄将一把两头锋利的小刀插入椅子,上面用面粉铺平。然后,他让张皇妃坐上去,张皇妃刚一坐下,“啊,痛死我
明嘉靖年间,李时珍悄悄将一把两头锋利的小刀插入椅子,上面用面粉铺平。然后,他让张皇妃坐上去,张皇妃刚一坐下,“啊,痛死我
明嘉靖年间,李时珍悄悄将一把两头锋利的小刀插入椅子,上面用面粉铺平。然后,他让张皇妃坐上去,张皇妃刚一坐下,“啊,痛死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