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作者:深度解读局

印度,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却将先天好牌打得稀巴烂的国家。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1947年8月15日,这是一个对印度来说足够让全体国民欢欣鼓舞的一天,经过长达二十多年的政治斡旋,殖民了印度两百多年的英国,在贯彻实施最后一个损人不利己的蒙巴顿方案之后,不太情愿地还给了印度几乎所有的自治权。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这些个位于南亚次大陆,自古以来多灾多难的民族,又实现了难得的统一,而最为可惜的是,作为曾经无比辉煌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出现了断裂,同古巴比伦,古埃及一同退出了历史舞台,只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印度文明为何会出现断层?英国人的入侵和殖民只是他因之一,事实上,从远古到近代,,其中的开伯尔山口便成为了印度噩梦开始的地方。

有人说印度的地理条件不适合文明的保存和发展,那就大错特错了,相反的是,印度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其相较于中国古代中原地区而言,要更为安全。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翻开南亚次大陆地图,不难发现,这块位于亚欧大陆南部地区的地域,有着相对保守的地理条件,再往南走,是浩瀚无边的印度洋,而其东南面,西面同样是开阔的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在航海技术落后的古代,大面积水域的存在,无疑是一道无法逾越的沟壑。

南亚次大陆的北面是一座绵延2400多千米的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约7000米,再往后是被称为世界之最的青藏高原,西北部虽然与中亚直接接壤,但这里有一座平均海拔约为2000米且宽大的苏莱曼山脉以及一座与之交错的兴都库什山脉,就如天然长城,守护着南亚次大陆的周全。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南亚次大陆的东北部是一座海拔不高且狭窄的若开山脉,虽然海拔是其最大的软肋之处,但一支普通的军队在这里或只能望而却步,或要穿过此山,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比如抗战时期,1942年杜聿明将军率中国远征军跋山涉水,赴缅支援作战,在途经野人区一带时就损失了近4万人,几乎全军覆没,而日军在这片丛林里也损失了近6万军队。

综合以上来看,南亚次大陆在地理上完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在飞机,船舶出现之前,过去的人要想进入南亚次大陆几乎是不太可能,不太现实的,因此这块地方在古代也被称为“理想型的外来文明最难进入的地方”。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可真实情况如何呢?在历史上遭受过无数外来军团或势力爆锤的印度,表示就算天公作美,可人祸简直无敌,就算自己有沟壑可守,有天险能据,到头来,还是被别人捡了便宜,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古文明被搅扰得支离破碎,这一切的一切都归咎于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地理区域——开伯尔山口。

除了17世纪的英国人之外,其他民族几乎都是通过开伯尔山口侵入南亚次大陆的。

开伯尔山口为何会成为印度噩梦?

要知道,南亚次大陆的原生居民是一群皮肤黝黑且身材矮小的尼格利陀人和一群与澳大利亚土著外形非常相似的原生澳大利亚人,他们在南亚次大陆开创了最早的原生文化。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尼格利陀人种的安达曼人和古代关于昆仑奴的画像

后来有一群不速之客,即来自地中海附近的欧罗巴人闯入南亚次大陆,与当地人混居发展为达罗毗茶人并开创了南亚次大陆哈拉帕文明。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支雅利安人通过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他们给印度带来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成为了印度古典文化的起源,叫做吠陀文明,而后在印度留存几千年的种姓制度,在这个时候也已经大概形成。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此后漫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印度出现了16个发展强盛的王国,并出现了足够影响全世界的佛教宗教体系,但不幸的是,在公元前6世纪末期,波斯人举兵来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大流士一世征服了西北部印度河平原一带,居住在这里的印度人几乎都成为了这个王朝的奴隶。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公元前3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至印度河流域,后因其病逝,马其顿王国内部陷入混乱,其势力也逐渐从印度撤出,旃陀罗笈多趁机建立起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式政权孔雀王朝,这应该算是印度在历史上最为巅峰的时刻,可好景不长,孔雀王朝瞬间走向衰落,给了大月氏可乘之机。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大月氏人画像

大概在公元1世纪,大月氏人通过开伯尔山口成功侵入印度北部,这次的入侵似乎比以往其他民族更加成功,大月氏人在印度北部建立起有名的贵霜帝国。

这些外域民族如同走马观花,对南亚次大陆进行轮番执掌,南亚次大陆的原生文明缺乏一定的包容性,无法像中华文明这样能够对外来文化进行融合,所以印度文明在历史中一直处于被破坏的状态,而且被破坏后的“伤口”无法快速弥合,有些原生文明就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公元7世纪,游牧在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形成了伊斯兰教,并在默罕默德的努力下,整个阿拉伯半岛完成了统一,随后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崛起,开始了对外拓张之路,最终受害的还是印度,这群阿拉伯人大概在公元8世纪征服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地区,这次入侵其实是赤裸裸的文化入侵,穆斯林在印度拉开了宣传伊斯兰教的序幕,佛教信仰受到了极大冲击。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无法像中华文明这样,对周边国家产生强烈的辐射作用,这也使得印度的原生文明十分脆弱且缺乏活力,比如大概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佛教,直到公元后才渐渐影响到周边国家,关键佛教还于公元8世纪在发源地印度开始销声匿迹,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穆斯兰文化入侵印度并在印度广泛扎根。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如果说阿拉伯的入侵只是家常小菜,那么中亚突厥人对印度的征服才真正算得上是洪水猛兽,大概在公元11~12世纪,突厥人通过开伯尔山口压境印度,随后同样也征服了印度北部地区,并建立起来了德里苏丹国,而后新兴崛起的莫卧儿帝国继承了突厥人在印度的势力范围,穆斯林文化深刻影响了印度的原住居民。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这些外域民族“你方唱罢我登场”,留下了一个被拆解的支离破碎的印度文明,而无法整合,吸收及同化这些外域文化的印度文明也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层。

以上民族的入侵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几乎都是通过开伯尔山口闯入印度,此后印度原生居民的文化不仅遭到破坏,而自身也处于不断被奴隶的状态,故称开伯尔山口是印度的噩梦,其实不无道理。

那么开伯尔山口到底在哪,为何能够发挥这样一种作用呢?

开伯尔山口位于兴都库什山脉,是其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缺口,山口由发源于开伯尔山的两条小河的河谷汇成,历史上可沟通南亚和中亚,现今是沟通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一个重要通道,全长53公里,最窄的地方不过600米。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开伯尔山口海拔较低,隘道最高点兰迪科塔尔堡垒也不过1000多米,加上这里终年不积雪,全年可通行,因而这里也成为了高耸的兴都库什山脉上鲜有的可供人类直接通行的通道。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至于开伯尔山口为何会成为外域民族入侵印度的主要通道,一方面是这里适合人类通过,另一方面是其紧靠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阿富汗。

由于帕米尔高原的存在,历史上不管是西方各帝国的东征活动,还是蒙古帝国的西征活动,最终一般都会有一支力量选择在阿富汗这个四战之地盘踞,久而久之,人们发现,通过开伯尔山口可以进入一块面积广阔且沃野千里的南亚次大陆平原,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开伯尔山口后来也就成为了古代兵家入侵印度的必经之路。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但是,要想抵达开伯尔山口,就必须先在平均海拔为3千米左右的山头跋涉将近150公里的距离,这放在技术落后的古代,实在过于艰难,再加上后勤补给较难,这就决定了任何一次的外族入侵,其军队数量都不可能太多。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其次,根据现代卫星摄制的地图来看,开伯尔山口的地形非常容易设防,

如在这里设计一道雄关,建设一道要塞,只需驻军少量,便能取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如果再在开伯尔山口内的波特瓦尔台地驻军,使大道与山口之处相连,山口一旦有险情,便可通过点燃烽火的方式传达信号,所以南亚次大陆要想抵御外族入侵,其实并不是难事。

但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南亚四大陆的各王朝从未在这里设防过,这也给了外族一次次通过该山口入侵印度的机会,这又是为何呢?

印度人为何不在开伯尔山口设防?

有三大原因。

  • 其一,每次通过开伯尔山口入侵的异族人数并不是很多,没有激起印度原生居民进行抵抗的应激行为。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前面提到过,开伯尔山口虽然是连接中亚和南亚的一个最重要的通道,但其也存在地理上的先天不足,无法提供大部分军队从这里通过的条件,所以每次通过这个通道入侵印度的军队数量非常有限。

这样一来,这些外族的入侵并不会立马对印度构成重大的威胁,无法引起整个南亚次大陆居民的应激反应,乃至有共同的制度需求:比如合作抱团,建设一个统一的大王朝以抵御外敌。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另外,开伯尔山口位于印度西北部,外族的入侵并没有直接影响到印度政治经济的核心区,比如外族入侵之后,一般都是在印度北部建立自己的政权,并未涉及到整个南亚次大陆,而在印度河和恒河上游的文明发展程度其实并不高,甚至没有形成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况且印度并没有在其西北部设立专门的边塞机构(一般是大一统王朝才会实施的措施),所以信息传达势必会有所延迟。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灰色部分为印度河流域

这样一来,要想抵御外族入侵,就必须先从河流中下游抽调大量的人力,物力往上游输送,这在古代非常耗费精力,且在时间上不一定来得及,况且这些外族入侵并非来势汹汹,印度就这样经历了“温水煮青蛙”式的被外族蚕食。

  • 其次,印度特殊的地理条件,更是加大了整合资源,抵御外族入侵的难度。

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农耕社会,要整合资源防御外敌入侵,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而南亚次大陆中间地势偏高,四周地势较平坦的地势条件加剧了这一防御的难度,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导致古代印度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去中心化。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印度农耕地区几乎都分布在南亚次大陆的周边地带,环绕在塔尔沙漠和德干高原的四周及低洼地区,不像古代中国,农耕区主要都是集中在中原地区,印度的这种地理格局使得诸部落之间很难产生交往,虽然印度北部分布着地域较广的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但这两条大河居然出现了背道而驰的流向,上游的阿拉瓦利山脉无疑是成为了两大流域文明的分水岭。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恒河和印度河的流向

中国文明虽然也发源于两河流域,在黄河和长江几乎同源,流向相同,并保持了一定的平行方向,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有古人试图利用支流,通过挖掘沟渠和运河沟通两条大河,交通日趋便利,这有利于不同流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整合,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而印度背道而驰的两条河流,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印度两种或多种经济政治文化的分离和对立,如经常受到外族入侵的北印度成为了伊斯兰教的主要信仰区,而其他地区则以印度教和锡克教信仰为主。

南亚次大陆上零散分布的各王公土邦,除非有地理上的直接相邻,否则互相难以施加影响,久而久之,也就构成了古印度各诸邦之间的地域化和碎片化,一旦开伯尔山口有险情出现,这种来自于开伯尔山口的威胁,并不会让其他部落有唇亡齿寒的感受。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这就好比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桃花源,生活在这里的人只知有汉,而不知有魏晋。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几千年来,古印度并未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成百上千个小部落政权一直处于联盟和吞并的状态,就算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阿育孔雀王朝,也没有完成真正的统一进程,其完成区域统一后,并没有巩固成果,像秦始皇那样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各地区还是保留着自己特有的文化。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另外,影响着印度几千年的种姓制度具有压迫性质,不利于民族之间的团结,古代中国推行的宗法制度以及儒家文化虽然也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其让国人拥有了浓厚的家国情怀,这种以血缘为关系的情怀是刻在骨子里的,在最危难的时刻总是能激起各民族,各地域人群之间的团结,共同抵御外敌。

  • 最后也是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外族入侵印度其实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如果从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开始,在往后的3500年时间里,印度遭到外族入侵的次数也不过10多次(每一次入侵在印度统治的时间都比较长),其最小的时间间隔也得是200年,这对个体人来说,时间实在过于漫长,每一个印度人到死之前或许认为这只是最后一次入侵,也不将其视为真正意义上的威胁。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古代中国不一样,中原农耕政权与北方游牧政权之间的冲突是比较频繁的,北方游牧民族一直存在,且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中原地区隔三差五就有可能受到游牧民族的劫掠,这些游牧部族一直被中原政权视作是最大威胁。

因而自春秋战国开始,中原统治者就开始修筑长城,秦始皇最终将其连接起来,构筑了一条人为的万里屏障,目的就是为了阻挡北方游牧部族的南犯,而史书上也有诸多关于中原王朝与游牧部族之间发生战争的详细记载,所以古人一直非常重视修建防御工事。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而对印度来说,入侵行为一旦发生,再修筑防御工事就几乎没什么意义了,因为起码需要200年之后,这种教训才会重新发挥作用,这种说法看起来有点上帝视角或旁观者视角的韵味,但其实也有道理。

我们应该清楚,南亚次大陆长期没有统一的政权,也就没有统一的历史记载,这些没有接受过统一历史书写的印度人,就像喝了“忘崽牛奶”一样,200多年漫长的时间足够让第三代人将这些被入侵的历史忘得干干净净,让这些没有形成向心力的小部族耗费巨大的精力去修筑防御工事来预防将近200多年才会发生的一次小概率事件,您认为现实吗?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古代印度并没有形成长期的统一局面,大大小小的部族之间要么相安无事,要么兼并互掐,他们才不在意有没有受到外敌的侵犯,就算有,无外乎是再多出现一个政权而已,缺乏家国情怀的古印度人或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逐渐放弃抵抗,等来生再过好日子。

人家是多难兴邦,而印度面对多难则是不痛不痒,这才使其在近代彻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总结

总的来说,几千年来,开伯尔山口成为了支配印度人的噩梦,也成为了印度噩梦开始的地方,这种局面其实是可以打破的。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南亚次大陆的地理条件为印度提供了一个易守难攻的生存之地,在中国兵书上也被称为形胜之地,只要印度各部族能够团结起来,继而保证自身势力足够强大,便可通过开伯尔山口向外大有作为,就算败退亦有可守之地,只要守住开伯尔山口便可遗世而独立,不至于一败涂地。

然而,上天给印度的这手好牌却被其打得一塌糊涂,长期被外族碾压的古印度人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起码一点,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印度,终究是消失在了历史长河当中。

开伯尔山口:堪称是印度的噩梦,南亚次大陆唯一的陆上缺口

虽然如今的印度已从分散的局面逐渐走向了统一,但此时的印度非彼时的印度,主体民族遗留了下来,可文明传承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裂,至少古印度人创造的那些优秀文明,已经被搅的支离破碎,佛教优势的丧失,就是最好的体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