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高煦悲惨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厌,被朱棣诓骗,最后被侄子烤死

作者:柒月书生

所有的史书,里面讲的是什么事?

于谦回答:“包罗万象。”

朱高煦听罢,当下便笑,颇有些讥讽的意味,说:“三皇五帝到如今,史书浩如烟海,说的只有四个字:争当皇帝。”

朱高煦悲惨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厌,被朱棣诓骗,最后被侄子烤死

明朝历史,朱高煦的野心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一样,他一生都在争当皇帝的这条路上,快马加鞭,而前路总是泥泞不堪,荆棘遍布,然而他不懂勒马降速,更不愿偃旗息鼓。

他嘲讽文人酸文绉字,看那抽象含蓄实则怯懦避事,连话都不敢挑明,封建的规则刻到了酸腐的骨子里。他扬鞭,笞打了封建嫡长子制,撕开史书要自己去看。

他看到的满满是自己的野心。

朱高煦悲惨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厌,被朱棣诓骗,最后被侄子烤死

皇帝,这个诱惑对他来说太大了,刻不容缓,野心驱使着他的每一次行动,他注定在历史上深刻而悲剧的一笔。

而这样的朱高煦,不是天生就野心勃勃,封建礼制束缚下的朱高煦,是在一次次的见证,目睹了怎样的历史,才终于变成了今天史书上的汉王朱高煦?

早年见闻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嫡次子,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朱高炽。但朱高炽生的肥胖,行动不便,爱好读书而怯懦善良,并不像朱棣那般勇武,反而是朱高煦更像朱棣而深受喜欢。

朱高煦悲惨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厌,被朱棣诓骗,最后被侄子烤死

可朱高煦也并不是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他的祖父朱元璋就莫名厌恶他,对其他皇孙的错能严慈并济地宽慰,而对朱高煦总是不苟言笑,严厉地过分。

这在小小朱高煦的心里从此埋下了嫉妒的种子,但同时,他也知道,只有自己的能力才是真理,只有自己足够强大,足够优秀,才能让那些厌恶他的人也对他另眼相看。

公元1398年,那时候朱棣还不是皇帝,我们且称他燕王朱棣。当时是正值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不久,他的削藩政策让燕王权利急剧收缩,于是燕王 做出了一个决定。

朱高煦悲惨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厌,被朱棣诓骗,最后被侄子烤死

一个在不知不觉中对朱高煦产生重大影响的决定,一个新的世界全新的观念在朱高煦的脑中形成,并将极速膨胀。

这是历史性的一次叛乱。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朱高炽留看北平,朱高煦随军出征,作为前锋而战。

从靖难之役起,到朱棣即位,朱高煦不可谓不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他出色的军事才能,领导指挥能力充分发挥,甚至几次救朱棣于危机之际。

朱高煦悲惨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厌,被朱棣诓骗,最后被侄子烤死

公元1402年,朱棣在浦子口和南军激战,恐难敌战败之时,朱高煦率兵而来,身先士卒,终于击退南军。

就是这次,朱棣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勉之!世子多疾。”

这是什么意思?世子,也就是朱高炽,他有疾病在身,你要好好加油!这不就是明晃晃的示意!

朱高煦悲惨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厌,被朱棣诓骗,最后被侄子烤死

朱高煦大喜,去他的嫡长子制,现在我凭借我的努力得到父亲的认可,将来父亲做了皇帝,那我就是太子,再长远些,我就是皇帝!

或许从这个时候起,他就没有把叛乱当成是作乱之事,而是获取天下,争做皇帝的必经之路。

但此时的他不知道,他要走的,不是顺其自然地继位,是和父亲一样的路,而且是相反的那个方向。

两次叛乱

成为明成祖的朱棣终究是言而无信了。他确实更喜欢像他一样勇猛的朱高煦,可他也知道朱高煦的性格并不适合成为一个皇帝。

朱高煦悲惨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厌,被朱棣诓骗,最后被侄子烤死

就在这时,一个关键的人物出场了——明朝第一才子的解缙。他只用三个字,让朱棣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

“好圣孙。”

这说的是谁?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

朱高煦悲惨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厌,被朱棣诓骗,最后被侄子烤死

虽然朱高炽软弱不得朱棣喜欢,可他对朱瞻基是真的宠爱,于是当解缙提到朱瞻基这个好圣孙的时候,他立马妥协了。

可对朱高煦来说,这可真是一场欺诈。他征战沙场,奋勇杀敌,可谓是一等一的功臣,朱棣的做法难道不是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朱棣也知道自己对不住朱高煦,但又担忧他和自己一样叛乱,他自己可是最清楚藩王作乱对中央的威胁。

朱高煦悲惨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厌,被朱棣诓骗,最后被侄子烤死

1404年,朱高炽被封为皇太子,朱棣把朱高煦封为汉王,藩国云南。

云南,这可不是了离政治中心越来越远了吗,朱高煦不去,1415年,改为青州,朱高煦道:“我有何罪,置我瘠土”。不愿去。

朱棣想让他出京的心思实在明显,怨念在朱高炽心中越积越大。在乐安州的朱高煦,一直在等机会。

朱高煦悲惨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厌,被朱棣诓骗,最后被侄子烤死

1424年,明成祖北伐途中病逝,朱高炽继位,尚不稳,朱高煦第一次着急谋划的叛乱失败,念及旧情,放过了朱高煦。

可朱高煦的野心已经收不住了。

不到一年,明仁宗朱高炽病逝,太子朱瞻基前去北京奔丧,朱高煦中途设伏,还是没有成功。

朱高煦悲惨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厌,被朱棣诓骗,最后被侄子烤死

1426年,起兵造反,明宣宗朱瞻基亲征,朱高煦兵败,被囚于西安门内。

兵败身死

两次叛乱都以失败告终,朱高煦终究圆不了他的皇帝梦。最终,他叩首,对朱高炽说:“臣罪该万死,惟听陛下处置。”

朱高煦悲惨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厌,被朱棣诓骗,最后被侄子烤死

他心中纵然是万分不甘的,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地扮演这曾经他厌恶的文人角色,在口舌上仿效忠臣糊涂的样子。

可他不是真的认罪,他早已在朱棣的影响下认为叛乱是能力的证明,作为一个藩王获取权利的必经之路。

朱瞻基心中自然极不欢喜他,但是他作为自己的叔叔,优柔寡断的父亲还嘱咐他要厚待朱高煦,他维持着脸上的笑去探视朱高煦,可朱高煦故意一脚绊倒他。

朱高煦悲惨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厌,被朱棣诓骗,最后被侄子烤死

这一刻,两人什么心思都显现了。朱高煦不再是那个为了活命俯首的藩王,朱瞻基也不再控制自己的厌恶,他叫人将朱高煦倒扣在铜缸中。

朱高煦欲顶起,终究力竭,朱瞻基在旁边摆满炭火,点燃,生生将他烤死。

汉王朱高煦,一生的藩王作乱,结束了。

小结

朱高煦对于权利的极度向往,极度追求,和他父亲朱棣的靖难之役绝对脱不了关系。当时的朱高煦就意识到,皇帝不一定要继位得来,如果有能力,反叛也是大道。

朱高煦悲惨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厌,被朱棣诓骗,最后被侄子烤死

父亲作为藩王作乱当了皇帝,这对深受嫡长子继承制困扰的嫡次子朱高煦来说,是一道光芒,足够耀眼,也足够蒙蔽双眼。

还有朱棣不断的暗示,兄长朱高炽的无能,都是暴风雨前的酝酿,朱高煦终其一生,没有实现自己的野心,但诠释了“争做皇帝”四个字。

最终这一切,记于历史,由人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