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高煦悲慘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厭,被朱棣诓騙,最後被侄子烤死

作者:柒月書生

所有的史書,裡面講的是什麼事?

于謙回答:“包羅萬象。”

朱高煦聽罷,當下便笑,頗有些譏諷的意味,說:“三皇五帝到如今,史書浩如煙海,說的隻有四個字:争當皇帝。”

朱高煦悲慘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厭,被朱棣诓騙,最後被侄子烤死

明朝曆史,朱高煦的野心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一樣,他一生都在争當皇帝的這條路上,快馬加鞭,而前路總是泥濘不堪,荊棘遍布,然而他不懂勒馬降速,更不願偃旗息鼓。

他嘲諷文人酸文绉字,看那抽象含蓄實則怯懦避事,連話都不敢挑明,封建的規則刻到了酸腐的骨子裡。他揚鞭,笞打了封建嫡長子制,撕開史書要自己去看。

他看到的滿滿是自己的野心。

朱高煦悲慘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厭,被朱棣诓騙,最後被侄子烤死

皇帝,這個誘惑對他來說太大了,刻不容緩,野心驅使着他的每一次行動,他注定在曆史上深刻而悲劇的一筆。

而這樣的朱高煦,不是天生就野心勃勃,封建禮制束縛下的朱高煦,是在一次次的見證,目睹了怎樣的曆史,才終于變成了今天史書上的漢王朱高煦?

早年見聞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嫡次子,上面還有一個哥哥朱高熾。但朱高熾生的肥胖,行動不便,愛好讀書而怯懦善良,并不像朱棣那般勇武,反而是朱高煦更像朱棣而深受喜歡。

朱高煦悲慘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厭,被朱棣诓騙,最後被侄子烤死

可朱高煦也并不是得到所有人的喜歡,他的祖父朱元璋就莫名厭惡他,對其他皇孫的錯能嚴慈并濟地寬慰,而對朱高煦總是不苟言笑,嚴厲地過分。

這在小小朱高煦的心裡從此埋下了嫉妒的種子,但同時,他也知道,隻有自己的能力才是真理,隻有自己足夠強大,足夠優秀,才能讓那些厭惡他的人也對他另眼相看。

公元1398年,那時候朱棣還不是皇帝,我們且稱他燕王朱棣。當時是正值建文帝朱允炆繼位不久,他的削藩政策讓燕王權利急劇收縮,于是燕王 做出了一個決定。

朱高煦悲慘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厭,被朱棣诓騙,最後被侄子烤死

一個在不知不覺中對朱高煦産生重大影響的決定,一個新的世界全新的觀念在朱高煦的腦中形成,并将極速膨脹。

這是曆史性的一次叛亂。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朱高熾留看北平,朱高煦随軍出征,作為前鋒而戰。

從靖難之役起,到朱棣即位,朱高煦不可謂不是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将。他出色的軍事才能,上司指揮能力充分發揮,甚至幾次救朱棣于危機之際。

朱高煦悲慘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厭,被朱棣诓騙,最後被侄子烤死

公元1402年,朱棣在浦子口和南軍激戰,恐難敵戰敗之時,朱高煦率兵而來,身先士卒,終于擊退南軍。

就是這次,朱棣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說:“勉之!世子多疾。”

這是什麼意思?世子,也就是朱高熾,他有疾病在身,你要好好加油!這不就是明晃晃的示意!

朱高煦悲慘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厭,被朱棣诓騙,最後被侄子烤死

朱高煦大喜,去他的嫡長子制,現在我憑借我的努力得到父親的認可,将來父親做了皇帝,那我就是太子,再長遠些,我就是皇帝!

或許從這個時候起,他就沒有把叛亂當成是作亂之事,而是擷取天下,争做皇帝的必經之路。

但此時的他不知道,他要走的,不是順其自然地繼位,是和父親一樣的路,而且是相反的那個方向。

兩次叛亂

成為明成祖的朱棣終究是言而無信了。他确實更喜歡像他一樣勇猛的朱高煦,可他也知道朱高煦的性格并不适合成為一個皇帝。

朱高煦悲慘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厭,被朱棣诓騙,最後被侄子烤死

就在這時,一個關鍵的人物出場了——明朝第一才子的解缙。他隻用三個字,讓朱棣決定立朱高熾為太子。

“好聖孫。”

這說的是誰?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

朱高煦悲慘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厭,被朱棣诓騙,最後被侄子烤死

雖然朱高熾軟弱不得朱棣喜歡,可他對朱瞻基是真的寵愛,于是當解缙提到朱瞻基這個好聖孫的時候,他立馬妥協了。

可對朱高煦來說,這可真是一場欺詐。他征戰沙場,奮勇殺敵,可謂是一等一的功臣,朱棣的做法難道不是卸磨殺驢,過河拆橋?

朱棣也知道自己對不住朱高煦,但又擔憂他和自己一樣叛亂,他自己可是最清楚藩王作亂對中央的威脅。

朱高煦悲慘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厭,被朱棣诓騙,最後被侄子烤死

1404年,朱高熾被封為皇太子,朱棣把朱高煦封為漢王,藩國雲南。

雲南,這可不是了離政治中心越來越遠了嗎,朱高煦不去,1415年,改為青州,朱高煦道:“我有何罪,置我瘠土”。不願去。

朱棣想讓他出京的心思實在明顯,怨念在朱高熾心中越積越大。在樂安州的朱高煦,一直在等機會。

朱高煦悲慘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厭,被朱棣诓騙,最後被侄子烤死

1424年,明成祖北伐途中病逝,朱高熾繼位,尚不穩,朱高煦第一次着急謀劃的叛亂失敗,念及舊情,放過了朱高煦。

可朱高煦的野心已經收不住了。

不到一年,明仁宗朱高熾病逝,太子朱瞻基前去北京奔喪,朱高煦中途設伏,還是沒有成功。

朱高煦悲慘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厭,被朱棣诓騙,最後被侄子烤死

1426年,起兵造反,明宣宗朱瞻基親征,朱高煦兵敗,被囚于西安門内。

兵敗身死

兩次叛亂都以失敗告終,朱高煦終究圓不了他的皇帝夢。最終,他叩首,對朱高熾說:“臣罪該萬死,惟聽陛下處置。”

朱高煦悲慘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厭,被朱棣诓騙,最後被侄子烤死

他心中縱然是萬分不甘的,咬牙切齒又無可奈何地扮演這曾經他厭惡的文人角色,在口舌上仿效忠臣糊塗的樣子。

可他不是真的認罪,他早已在朱棣的影響下認為叛亂是能力的證明,作為一個藩王擷取權利的必經之路。

朱瞻基心中自然極不歡喜他,但是他作為自己的叔叔,優柔寡斷的父親還囑咐他要厚待朱高煦,他維持着臉上的笑去探視朱高煦,可朱高煦故意一腳絆倒他。

朱高煦悲慘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厭,被朱棣诓騙,最後被侄子烤死

這一刻,兩人什麼心思都顯現了。朱高煦不再是那個為了活命俯首的藩王,朱瞻基也不再控制自己的厭惡,他叫人将朱高煦倒扣在銅缸中。

朱高煦欲頂起,終究力竭,朱瞻基在旁邊擺滿炭火,點燃,生生将他烤死。

漢王朱高煦,一生的藩王作亂,結束了。

小結

朱高煦對于權利的極度向往,極度追求,和他父親朱棣的靖難之役絕對脫不了關系。當時的朱高煦就意識到,皇帝不一定要繼位得來,如果有能力,反叛也是大道。

朱高煦悲慘的一生,被朱元璋讨厭,被朱棣诓騙,最後被侄子烤死

父親作為藩王作亂當了皇帝,這對深受嫡長子繼承制困擾的嫡次子朱高煦來說,是一道光芒,足夠耀眼,也足夠蒙蔽雙眼。

還有朱棣不斷的暗示,兄長朱高熾的無能,都是暴風雨前的醞釀,朱高煦終其一生,沒有實作自己的野心,但诠釋了“争做皇帝”四個字。

最終這一切,記于曆史,由人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