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种大虫深埋在海底,闪电般撕裂猎物,是所有路过动物的噩梦

作者:野行涛哥

大家好, 又到了“涛哥瞎白话”时间,今天和大家唠唠一种极为凶险的海底大虫子。

1

美丽的东西,并不总是令人心醉,有时也会隐藏着让人胆寒的凶物。

比方下面这座大部分时间里都让人流连忘返的水族馆——蓝礁水族馆,它位于英国西南端的康沃尔郡。尽管康沃尔郡在英国存在感非常低,却曾经拜蓝礁水族馆所赐,惹出了不小的动静。

这种大虫深埋在海底,闪电般撕裂猎物,是所有路过动物的噩梦

蓝礁水族馆

这种大虫深埋在海底,闪电般撕裂猎物,是所有路过动物的噩梦

这里海洋生物多样,是当地人最爱游玩的场所

十三年前的某天,蓝礁水族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在下班之后来到负责人馆长办公室,他反映在最近几周里,一座专门用以陈列浅海小型鱼类的鱼缸内,经常会出现鱼数目减少的情况。

馆长靠着直觉和经验,认为应该是鱼儿在饥饿状态下的互相残杀,于是便前往事发鱼缸处细细观察,但他发现这个鱼缸内大部分是体型不超过30厘米的石斑鱼、拟花鮨和月蝶鱼,按理说,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互相吞食的情况。

馆长百思不得其解,但事情并没有随着他的不了了之而结束,随后的几天内,不仅是鱼儿莫名其妙地失踪,就连珊瑚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有一块珊瑚甚至被外力劈成了两半。

这种明显异常的情况终于受到的足够的重视,馆长认为若不将“凶手”揪出,这座水缸将永无宁日——于是,他们设置了陷阱,并摆好了大量的“鱼块”诱饵,希望将这个烦人的家伙找出来,但结果却是这些诱饵和陷阱再次神秘消失。

无助、沮丧和挫败感让馆长决定来一把彻底的,他将水缸里的一切物品全部拿掉,每一片水草和每一粒砂石统统倒出来,这时,他才惊奇地发现了“罪魁祸首”,一条超过1米多长的博比特虫。

这种大虫深埋在海底,闪电般撕裂猎物,是所有路过动物的噩梦

罪魁祸首,博比特虫

水族馆的人将这条虫子命名为“巴里”,在确定它是凶手后,人们不敢将其再次放回缸中,也不敢随便扔到户外的水域。最后,这条博比特虫被切成十几段后,被丢入了康沃尔郡的下水道中。

现实版“蒙古死亡之虫”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传说这位曾经依靠铁蹄和马刀攻占下大半个欧亚大陆的蒙古大汗,死后被葬在了乌兰巴托附近。

正如千古一帝嬴政建造了无数兵马俑守护地下皇陵,传说中,成吉思汗也选择了一支特殊力量来保证自己的安息之地不受入侵——蒙古死亡之虫。

这种大虫深埋在海底,闪电般撕裂猎物,是所有路过动物的噩梦

在传闻中,这种恐怖的凶手仿佛如科幻电影里走出的幽灵,身躯巨大无比,终日躲在荒芜的砂石之中,一旦有人或动物靠近,它们就猛然钻出,喷出致死的毒液或生物电流,即便猎物在数米之外也很难幸免。

这种大虫深埋在海底,闪电般撕裂猎物,是所有路过动物的噩梦
这种大虫深埋在海底,闪电般撕裂猎物,是所有路过动物的噩梦

为了进一步打消世人对于成吉思汗陵墓的觊觎,蒙古人不惮以最夸张的措辞来描述这些王陵卫士的恐怖——五六英尺左右,整个身体呈暗红色,并且带有斑点,有无数条腿,头部和尾部像麦穗一样,器官非常模糊,难以分辨眼睛、鼻子和嘴,最爱吃的生物是骆驼,它的毒液具有强大的腐蚀性,足以融化世间最坚硬的金属。

这种大虫深埋在海底,闪电般撕裂猎物,是所有路过动物的噩梦

但无论如何,这种奇幻诡谲的生物终究还是大多数人被认为是蒙古后裔的一厢情愿,毕竟谁也没有真的见到过活物。可还有一小部分人,尤其是有些昆虫学家,坚持认为蒙古死亡之虫是真实存在的,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博比特虫——无论从哪方面看,它都属于蒙古沙漠死亡之虫的近亲。

这种大虫深埋在海底,闪电般撕裂猎物,是所有路过动物的噩梦

博比特虫的体型从生物学上考量,极限在3到3.5米,但目前所能观测到的活体普遍在1到2米之间,换句话说,英国蓝礁水族馆中扰得人民不得安宁的那条,不过堪堪到达了该物种的及格线——并不属于特别强壮,破坏力特别强的一条。

博比特虫看起来是一种凌厉的水蛇,但实际上它隶属环节动物门,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蚯蚓、蚂蟥等同出一门。这就解释了为何水族馆的人们迟迟不能发现它——在大部分时间里,博比特虫就像蚯蚓一样埋在由碎石、泥土或珊瑚组成的海床里,只有在人们熟睡之后的夜晚才会出来作案。

这种大虫深埋在海底,闪电般撕裂猎物,是所有路过动物的噩梦

博比特虫的捕食策略相当凶残,令人极度不适。

由于没有庞大的身躯和突出的长途奔袭能力,它唯一的机会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机会捕猎者,偷袭成功率的高低决定了它今晚是否饿肚子。

健壮肌肉的口器,配合锋利的下颚,只要路过的小鱼小虾放松警惕,那么很容易就被博比特虫攻击。值得注意的是,博比特虫并没有进化出眼睛,没有办法通过立体视觉来定位猎物的准确位置,但它们的触须却能精准地感知水流波动,以此来感受猎物的方位。

被博比特虫盯上的可怜生物,即便没有被当场咬成两半,也会被拖进暗无天日的洞穴,至于拖下去之后会发生些什么,那种无法形容的噩梦光过一遍脑子都会不寒而栗。

这种大虫深埋在海底,闪电般撕裂猎物,是所有路过动物的噩梦

那么,也许你会问,涛哥,是不是鱼儿只要足够强壮,就能逃离博比特虫的洞穴呢?被拖进去我再爬出来不就行了?

并不能。根据墨西哥动物学家们的研究,这种“海洋版蒙古死亡之虫”会在猎物体内注射麻醉毒素,当猎物试图挣扎时,这种毒素能快速使其丧失运动能力,以保证博比特虫从容进食。

这种大虫深埋在海底,闪电般撕裂猎物,是所有路过动物的噩梦

博比特虫没有狭义上的天敌,唯一能对其造成困扰的反而是有些习惯于“捣蛋”的鱼类。比如欧鳊和某些群居性的海鲈,它们会在安全距离之外利用水流将博比特虫附近的沙子吹开,将其藏身之处暴露在外,这对于只会进行伏击的博比特虫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它们极有可能因为长时间无法成功捕猎而饿死。

博比特虫的名字的来源,也相当具有戏剧性。

早在1993年,美国有一位22岁的女士,因为不堪其丈夫长期酗酒和家暴,在某个周日的晚上,提着一把8英寸的刀闯入了卧室,将正因醉酒而不省人事的丈夫的生殖器剁了下来,并不顾丈夫的哀嚎,自顾自地开车出了门,将它如垃圾一般丢弃在了3公里之外的田野里。

这位彪悍的女士回家后,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丈夫的种种“罪行”,接着,出完气的她选择了自首,并向警方交代丢弃丈夫命根子的地点。在经过1个多小时的搜查后,警方终于找到了那该死的东西,并将倒霉的丈夫送往医院。

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是,医生忙活了2个多小时,这根生殖器居然还被成功地接了回去!

在一年后的法庭听证会上,检察官和陪审团一致认为,这位女士无罪,因为案发伤人时,她的精神处于“非健康”状态,最后的判决结果是将其送往州立心理医院进行为期2周的观察。

这个判决显然是有倾向性的,但那位倒霉的丈夫并没有过多追究,他觉得命保住已经不错了,惹恼了对方,万一再来一次就得不偿失了,况且他“因祸得福”,术后不仅某些功能恢复如初,甚至比受伤前更为“优秀”,他借此一举进入成人界,成为了一位色情明星。

而博比特虫的发现者是一名水下摄影师,据他所说,他在看到这种虫子凶残地将猎物一切为二的场面时,莫名想到了这件轰动美国的家暴案中的女主角的作案手法,所以将这位女士的名字用在了虫子身上——这位女士的名字,叫洛伦娜·博比特。

好了,我是爱钓能聊的涛哥,喜欢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