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故事:李世民对华夏地图的贡献

作者:随遇读书

原创拆书:

收服吐谷浑  

李唐西边有一个部族——吐谷浑,吐谷浑人是鲜卑族慕容氏的后代,西晋时从辽东迁来,在今甘肃、青海一带活动。吐谷浑本是他们的祖先名,后来也成了族名。吐谷浑人放牧养马,后来也学着种植大麦、豆子。再后来他们发展壮大了,也跑到汉人地区抢掠,与中原的军队发生摩擦。隋朝的时候,隋文帝采取了和亲政策,把光化公主嫁给吐谷浑的世伏可汗。

  李唐建立后,自武德初,吐谷浑就一直与李唐联系密切。所谓联系密切,双方除了交换农牧产品,也不断地在边境小打小闹。唐朝边境的兰州、凉州、岷州,没少受吐谷浑的侵扰。李世民即位后,一向主张对内求发展,对外求和平。不过,这个和平是想和就和,不想和就打和。突厥就是不想和而打和的。吐谷浑这边,大唐一直没腾出手来大打,每次派兵去打,人家早就闻风逃跑了,来年又来侵扰。贞观四年(630),突厥被大唐扫平,而吐谷浑仍继续骚扰大唐的边境,还扣押了使者。

  贞观八年(634)底,李世民决定收拾一下吐谷浑。李靖当时已经六十五岁,腿脚不好,常在家休息。李世民赐给他一根灵寿杖,又给予优待:没事就在家待着,隔几日可到门下省、中书省去听听国家大事,一切待遇从优。李世民想打吐谷浑,找别人不大放心,找李靖又不忍心。不过,李世民还是透了点口风出来,对大臣说:“要是能得到李靖为帅就好了。”李靖是聪明人,听到了风声,立即跑到房玄龄那里,对他说:“我李靖虽然年老,但行军打仗没问题!”房玄龄一听这话,转身就跑到李世民那儿汇报,他也知道李世民正等着李靖回话呢!

  李世民立即封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帅兵部尚书侯君集,又派了任城王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岷州都督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一帮悍将跟随李靖出征。贞观九年(635)四月,李靖大军先到了青海湖东边的鄯州,驻扎休整一番后,兵分五路进击吐谷深。

  伏允可汗一听李靖带着唐军杀过来,立即望风而逃。李靖毫不犹豫,命令李道宗紧跟着慕容伏允,一追就是十天。伏允又逃入深山,打算据险死守。李道宗派了一千精兵从山后面袭击。伏允腹背受敌,只得拼命逃跑,唐军就接着追,先后在曼头山、赤水源打败吐谷浑,缴获大批牲畜。一直追到伏俟城,伏允可汗又弃城而逃。伏允可汗害怕唐军追击偷袭,下令放火烧荒。他继续向西跑。李靖手下的将领犹豫了,再追的话,没有冬草,马瘦人疲,后果难料。这时李靖改变了策略,命令兵分两路:北路军由李大亮带领,直接追杀伏允;南路军由侯君集、李道宗带领,对吐谷浑形成夹击之势,自己则坐镇伏俟城。

  侯君集、李道宗的南路军追击得相当不易,他们从海拔三千多米一直爬到五千多米,穿过了两千多里的不毛之地。那里积雪终年不化,只能马秣雪,士糜冰。但是,唐军不仅存活了下来,还在乌海大破吐谷浑。五月,喘过气来的吐谷浑集合了几万人准备反攻,北路军先锋薛万均、薛万彻兄弟被围。唐将契苾何力率兵来救,唐军反败为胜。接着,执失思力又大败吐谷浑于茹川。李靖大军会师于大非川后,翻过积石山,追到了吐谷浑的西部边境。此仗乃古代战争史上的奇迹,共追敌五千里!再往西就是今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了!慕容伏允慌不择路,率残部逃入沙漠。

  李大亮打败了吐谷浑的残部后面临选择:是带着部队进入沙漠,还是撤回?人马都得喝水,谁知道沙漠里能不能找得到水源?沙漠地形变幻莫测,谁知道能不能找着北?更何况还得去逮那个伏允可汗。薛家兄弟打算撤兵,契苾何力不同意,追了几千里难道还是让那家伙给跑了?不行!他带着手下骑兵,也钻进了沙漠。

  七绝圣手王昌龄有一首诗,说:“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讲的就是这一仗。据说伏允可汗逃进沙漠后以为没事了,谁知没几天,又看到了唐军的旗帜。伏允可汗这下彻底心碎了,于是找了根绳子上吊死了。也就是说,契苾何力生擒的可能是伏允的儿子慕容顺。

  李世民彻底把吐谷浑打趴下了。后来李世民册封慕容顺为西平郡王,让他还统管原来的属地。不过,慕容顺已经老实多了,不敢再到大唐的边境踩踏庄稼。慕容顺死后,儿子诺曷钵继位,李世民把弘化公主嫁给他,又封其为青海国王。

  

智将李靖  

李世民是天生的军事家,但是能够打胜那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战役,不是靠他一个人就能做到的。李世民手下有一批天才纵横的军事家,这才是他无往不胜的原因,其中最杰出的应当算李靖。大唐能够彻底摆平东突厥,端了颉利可汗的老窝,解决多年来的心头大患,如果没有李世民与李靖的内外配合,恐怕难以那么快解决。

  李靖其人,史书上说他看似木讷不大有口才,但办起事来毫不含糊。他为人公允无私,打仗缴获的战利品,都分给将士。此人深谋远虑,心思奇异,打起仗来绝对是优秀的帅才。

  李世民刚登基时,任命李靖为刑部尚书,因其功劳卓著,实封他四百户。贞观三年(629),李靖转到兵部当尚书。这一年,突厥内部出现了分裂,矛盾丛生,上下离心离德,互相倾轧。李世民暗下决心,此时不打,更待何时?贞观三年,李世民任命李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命张公谨为副,开始攻打突厥。李靖带领骁骑三千,从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这可是深入突厥的腹地!突利可汗完全没料到,在这么遥远的地方能见到大唐的骑兵,大惊失色道:“唐军要不是倾国而来,李靖怎么敢孤身到这里呢?”于是带领人马没命地向北逃。李靖带着骑兵在后狂追。突利被吓得魂飞魄散,只要一停下来,就能看到李靖的骑兵部队举起的大旗。当夜,两军驻扎下来,遥遥相对,李靖派间谍去突利帐下策反,使突利的亲信康苏密投诚。贞观四年(630),李靖大破定襄,抓获了逃到突厥的隋齐王杨暕的儿子杨政道,还有隋炀帝的皇后萧氏,将他们一齐押送到长安。这一仗颉利可汗孤身潜逃。李世民对这场战役的评价很高,他后来对李靖说:“汉代名将李陵带着五千士兵,还免不了最后战败投降匈奴,但是他还可以青史留名。你如今凭着三千骑兵深入突厥,克复定襄,真是自古以来没有的盛绩!足以报我当年渭水之役的耻辱了!”

  从定襄逃出的颉利可汗跑到了铁山,想想实在没有办法对付唐军,就派使者入朝谢罪,上疏李世民,请求以整个突厥作为大唐的附属国。李世民立即同意颉利可汗之请。当年二月,他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去迎接颉利回定襄;又派了鸿胪卿唐俭和将军安修仁一起去向突厥宣读谕旨。

  颉利可汗这会儿虽是低头请罪了,其实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当年大雪,羊马冻死不少,草料不足,兵马都不够用。要是等到来年春天草长出来,养好马匹,一切还可以从头再来。突厥全民皆兵,男人们上马拿起弓箭长枪就可以打仗。

  李靖接到诏书后,对张公谨说:“颉利虽败,但他还有那么多人。如果让他逃到碛口以北,道路遥远,以后就难追了。现在皇上的诏书到了铁山,颉利必定安心。我们选一万精骑,带上二十天的粮食,可以从白道袭击他。”张公谨说:“这样不好吧?皇帝下诏书,是接受他投降的。而且我们的使臣唐俭还在那里,怎么好打?”李靖说:“现在是用兵的绝好机会,机不可失。这也是当年韩信能够破齐的原因。唐俭这些人,没什么可惜的。”李靖用兵之稳、准、狠,于此可见一斑!维护大局的利益,怎么可以拘于小节?

  李靖调转兵马连夜出发,李勣紧接其后。果然,颉利可汗见到大唐使者,高兴得很,完全没有想到唐军随后就到。等李靖的大部队到了离突厥牙帐仅十五里的地方,突厥士兵才发现情况不对。颉利吓得上马就逃,手下的士兵立即作鸟兽散。李靖也不含糊,这一仗就是要斩草除根:砍了一万多突厥士兵的脑袋,俘虏十多万突厥百姓,缴获杂畜几十万头。唐军还杀了隋义成公主,义成公主是隋炀帝杨广的姐姐,原是隋文帝与突厥和亲,将她嫁给突厥的启民可汗。启民死后,按突厥习俗,她又成了继承者颉利可汗之妻。义成公主的儿子叠罗施也被活捉。唐俭是个聪明人,竟然在混战中逃脱,安然无恙。

  颉利可汗带着万余人准备北出碛口,结果李勣早就在碛口张网以待。颉利无法通过,手下的将帅全都向李勣投降。李勣俘虏了五万多人回来。颉利可汗想投奔吐谷浑,被西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抓住。不久,突利可汗又主动向李靖投降。这样,整个东突厥全部落于唐军之手。西北至阴山,北至大漠,尽归大唐!

  李世民这下高兴坏了,多年的仇恨屈辱顿消。他对身边侍臣说:“朕听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以前国家草创,太上皇因为百姓之故,才称臣于突厥。对此我实在是痛心疾首!为了能灭突厥,我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现在我暂动偏师,就无往不捷,总算一雪前耻了。”于是李世民下令大赦天下,又大宴群臣五日。太上皇李渊也很高兴,说:“昔日汉高祖困于白登,仇到最后也不能报;而我的儿子能灭突厥,我也算托付得人,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李渊召集嫔妃以及诸王和贵臣,在凌烟阁举办酒宴,喝得高兴了,还亲自弹琵琶,并让李世民伴舞,一直欢饮到深夜。

  灭了东突厥以后,四周小国都上疏尊大唐天子李世民为“天可汗”,于是李世民就成了天下人的“可汗”!回想一下,李世民一边下着安定颉利可汗的诏书,一边让李靖前去迎接;李靖明知诏书已接受突厥投降,还偏偏抓住机会发起最后一击!君臣彼此心意相通才是最让人击节赞叹之处。否则,灭了东突厥以后,李靖为何没有因违背圣旨而受处罚呢?

 

 狙击高昌  

李世民平西域是一段令华夏子孙骄傲的历史。农耕文明看似可以创造比游牧文明更多的财富,繁衍更多的人口,但很少能以武力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这从宋朝的历史看是最明显的,富庶繁华的大宋,先后被北方的辽、金、蒙古蹂躏。北宋两个皇帝都当了俘虏,死在蛮荒之地;南宋的皇帝逃无可逃,只能被大臣背着投海。在李世民执政时,蛮夷之族有主动来臣服的,有不服直接被打趴下的。其中有一个高昌国,国王竟活生生地被唐军吓死了。

  高昌位于今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绿洲,是一个气候炎热、盛产葡萄的地方,不过李世民打高昌并不是为了葡萄。高昌处在河西走廊至西域的必经之路上,虽是一个小国家,仅有三万人,但战略地位很重要,尤其是高昌正好处在西突厥与大唐的交界地带。

  贞观四年(630),高昌国王麹文泰带着王后一起去长安拜见李世民。李世民挺高兴,封了麹文泰的王后为公主,还给了不少赏赐。麹文泰回国后,也常常向李世民报告西域的政治变动及社会情况等,与大唐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可是不久就出了问题。高昌的北边是西突厥的地盘,老可汗叶护死后,继承人分成两派窝里斗。从贞观二年(628)到贞观六年(632),两派各自在西域和大唐之间拉拢势力,大打出手,最后西突厥欲谷设这派赢了,大唐支持的那派惨遭出局。

  掌握了实权的欲谷设跟大唐当然不和,竟然联合高昌一起去攻打焉耆。焉耆在高昌南边,与高昌仅隔一道天山。问题是高昌和焉耆都是大唐的属国,这一打仗就阻断了大唐通往西域的道路。不仅如此,欲谷设还下令不许羁留在西域的汉人归唐。这样不仅切断了大唐西边的通路,而且也严重冒犯了天朝大国的神威。李世民下诏让高昌把俘虏的焉耆军民放回去,并打开道路让汉人通行。结果高昌置之不理,因为高昌得罪不起西突厥。相比大唐,高昌与西突厥近得多,道路也通畅得多,而与长安,隔着戈壁沙海,茫茫无边。李世民派使臣去高昌质询。高昌国王傲慢地说:“老鹰在天上飞,野鸡在草里跑,猫在大堂上玩,老鼠在地洞里钻,各得其所,不都活得好好的啊!”这话倒是有一定的道理,大家各过各的,各自在自己的地盘上玩,你管得着我吗?问题是,如果老鹰不想只在天上飞,小猫不想光在大堂上玩,非得抓只野鸡,逮个耗子,野鸡和耗子还能自由自在生活吗?李世民听了高昌国王的话,心想西突厥的事迟早要解决。于是一横心,命大军向高昌开进。这支军队中,不仅有汉族士兵,还有薛延陀的高车军队,有契苾何力的铁勒兵,还有那史那社尔率领的突厥兵,由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统率大军直奔西北杀去。

  其实高昌国王错估了形势。他那会儿还在家里盘算着:唐朝离我七千里,这中间还有两千里的戈壁荒滩,寸草不生,一滴水也找不着,白天热风如烈火,晚上寒风又像刮骨钢刀,大唐哪里能派大军过来!若唐军强行到我城下,二十日内必定绝粮。到时与唐军交战,我一定能打败他们,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然而,侯君集率军行至碛口时,麹文泰已经病死,其子麹智盛继承王位。

  等侯君集的大部队到了柳谷,有部将来报告,说老国王过几日要安葬,全国的人都集中在那里,可前去偷袭。侯君集说:“不可!天子正是因为高昌国王无礼才让我们讨伐的。我们现在趁人家办丧事发动袭击,不是问罪之师该做的。”于是,唐军继续敲着鼓大摇大摆地向前推进。

  到了田城,侯君集让人去传谕,命令新国王麹智盛投降。麹智盛年轻气盛,心想无论如何也得拼一下,要不然面子上实在下不来呀!于是,麹智盛没答应。侯君集也不着急,命令自己带来的能工巧匠就地伐木,造攻城器械。攻打田城,从早晨开始,中午就打下来了,俘虏男女七千多人。然后,唐军直接进兵,包围高昌都城。麹智盛这下坐不住了,差人给侯君集送去一封信,说:“得罪大唐天子的是先王,他已经受到惩罚故去。我刚刚即位,并没做错什么事,请侯尚书可怜我,能够明察秋毫。”侯君集回复说:“你要真心悔过,就把自己捆到军门前投降吧。”麹智盛不敢出来。侯君集这下没客气,命令士兵拖出新造的攻城机。士兵们把高昌挖的壕沟填满,将飞石机推到城边,对准城内发射。制成的巢车高十丈,人站在上面可以从城外俯瞰城内,指点飞石机调整方向。有人和房屋被飞石砸中,巢车上的士兵就大声报告。麹智盛实在忍受不了,只得苦着脸开门投降。侯君集把部队分成几股分头进攻,总共攻下二十二座城池,将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的地盘尽收无遗。然后侯君集带着俘虏的高昌国君臣回长安邀功去了。

  当初李世民下令讨伐高昌,派了使者让焉耆与唐军联合围攻。焉耆复国有望,大喜之下哪还有话说。等高昌被灭,焉耆王到侯尚书的军门前求谒,恳求说:“先前焉耆有三座城被高昌抢去了,恳请大唐天子将城池归还焉耆。”侯君集向李世民请示后,大笔一挥,三城尽还,并将高昌所掳掠的焉耆百姓也全都送还。

  高昌之战,虽未灭西突厥,但将大唐的西域属地开拓了数千里,最西到了焉耆。李世民在高昌设置州县,派唐兵驻扎,将通往西域的道路控制牢稳。高昌之战,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之嫌,但高昌国王让李世民找到了进兵的借口,又让侯君集充分展示了唐军的作战实力,实在是精彩。当时有诗云:“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首自消灭。”可谓是对双方实力的真实写照!

  

剿灭薛延陀 

 解决了突厥,并不是说李世民从此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因为这会儿唐朝又养大了一个敌人——薛延陀。薛延陀原为铁勒诸部之一,由薛﹑延陀两部合并而成,最初在漠北土拉河边放牧。隋唐之际,薛延陀与其他铁勒各部受突厥统治。贞观二年(628)西突厥大乱,薛延陀的首领夷男率领其部落七万人重返漠北鄂尔浑河流域,暂附于东突厥。当时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对铁勒横征暴敛,薛延陀就联合附近的铁勒以及回纥等部一起反抗。

  李世民看到薛延陀成为抵御东突厥的重要力量,立即派人前去联合。使臣揣着大唐的结盟诏书沿着小道昼伏夜行,终于见到了夷男。夷男打开诏书,大为欢喜,因为大唐不仅要与薛延陀结盟攻打东突厥,而且还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夷男接受了任命,派人向大唐进贡。

  李世民的确有眼光,薛延陀很快就发展壮大。贞观三年(629),薛延陀与回纥一起聚集兵马帮助唐军攻打东突厥。贞观四年(630),薛延陀与唐军一起灭了东突厥。这时薛延陀的地盘已经很大了,东起大兴安岭,西抵阿尔泰山,南界河套,北至色楞格河,都在其控制之下。当然,东突厥被灭,同时壮大的还有回纥,回纥这时还附属于薛延陀。李世民于是又故技重演,扶弱灭强:扶持回纥,抑制薛延陀。

  抑制薛延陀的手段还有:贞观十二年(638),李世民下诏封真珠可汗的两个儿子为小可汗。李世民太了解这些草原人的特点了,动不动就窝里斗,一定要制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削弱自己。第二年,李世民又派已经归附唐朝的前突厥皇族阿史那思摩(这时已经赐姓李,叫李思摩)去河套南边当东突厥流民的可汗。李思摩的实际任务是监视夷男,这一点夷男很清楚。忧心忡忡的夷男决定为自己争夺一条生路。贞观十五年(641),夷男听说李世民要去泰山封禅,以为机会来了,立即命长子大度设率回纥等部追击近在一侧的李思摩,一直追到朔州长城边。结果,大度设迎面撞上了唐军李勣的骑兵,大败而归。

  贞观十六年(642),夷男派使者到长安,献骏马三千匹谢罪,又向李世民请求嫁一个公主给他。李世民对大臣们说:“薛延陀曾帮助我们攻打东突厥,现在它的势力强大起来,迟早会生祸患。我想来想去,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挑选十万精兵,去把他们杀掉或俘虏来,这样做比较彻底,可以使百年之内不生祸患;另一个是与他们结亲,我是天下百姓的父母,如果对百姓有利,怎么会舍不得自己的一个女儿。和亲的话,可使边境三十年无事。这两个策略,哪一个更好?”司空房玄龄说:“我们刚遭受隋朝的大乱,百姓损失惨重,人口到现在都没有恢复到前朝的一半。兵凶战危,圣人所慎;能用和亲之策,则天下幸甚。”李世民点头称是,同意了和亲。不过,李世民同时开出一份很大的礼单,索要了一大堆彩礼。

  接到礼单的夷男很高兴,以为能和大唐皇帝结亲,以后在草原上就没有对手了,谁还敢不听自己的话呢?李世民这次许嫁的新兴公主,不是宗室之女,而是自己的女儿。夷男立即动手准备彩礼,在草原上向各部落横征暴敛,不顾那些小部落怨声载道,总算凑齐了聘礼用的牲畜。然后,夷男亲自带着队伍,浩浩荡荡地赶着牲畜前往灵州。谁知,路上遇到了暴风雪,牲畜冻死一半。夷男带着剩下的牛羊到了灵州,接到了李世民新的诏书:“聘礼不齐,公主不嫁了。”

  这下,夷男真是没面子透了。三年后,他郁郁而终。老可汗死后,两个小可汗没有“辜负”当年李世民分立的苦心,立刻大打出手。其中,夷男的嫡子杀了另一个兄弟,自立为多弥可汗。他趁李世民东征高丽之际,以为唐朝空虚,带着兵马攻打朔方郡。

  李世民早就盯着这个薛延陀呢!多弥可汗还在前往朔方的路上,李世民就于贞观十九年(645)十二月二十五日下诏令江夏王李道宗征发朔、并等九州兵马镇守朔州;薛万彻、阿史那社尔征发胜、夏等十州兵马镇守胜州;宋君明、薛孤吴征发灵、原等五州兵马镇守灵州;又命执失思力征发灵、胜二州的突厥兵,与李道宗等人相互呼应。整个北方边境被大唐的雄兵挡得严严实实。多弥可汗一入塞,就发现情况不对,唐军早有重兵防备,便不敢停留,引兵北还。夏州都督乔师望、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主动进攻薛延陀,多弥可汗乘轻骑北逃。

  贞观十九年(645)冬,李世民从辽东回来。高丽一仗打得很艰辛,比起这些年来处处开花的捷报,这次御驾亲征的效果要差很多。不过,可以从薛延陀这边弥补回来。因为多弥可汗继位后,由于生性暴躁,对臣下猜忌寡恩,诛杀了不少老臣,只偏信自己的人,导致内部发生骚乱。其附属的回纥、仆骨、同罗、思结等部族联合起兵进攻薛延陀,多弥可汗大败。

  李世民一看,此时不灭薛延陀,更待何时!贞观二十年(646),李世民命李道宗、阿史那社尔为瀚海道安抚大使,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率突厥兵,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统领凉州及胡族兵,代州都督薛万彻、营州都督张俭各率本部兵马,组成一支多民族大军,分兵数路,进攻薛延陀。多弥可汗望风而逃,最终被回纥的追兵杀死。

  可怜这个多弥可汗,总共没当几天头领,天天在战马上东奔西逃,想称霸草原的话还没说出几天,就身首异处了。不过,薛延陀部并没有覆灭。多弥可汗虽死,部落的七万余众向西溃逃,后来拥立夷男侄子咄摩支为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很像东突厥的颉利可汗,表面上派遣使者向唐朝请求愿居郁督军山北,想做大唐的附属国,实际上他盘算着休养生息,保存实力,以图复国。李世民也不跟他玩虚的,直接派了李勣前去征讨。

  李勣与薛延陀之间的仗没少打。贞观十五年(641)李勣打大度设,以骑兵改步兵,硬是拿长矛闯入敌阵冲杀弓箭手,才化险为夷。李勣对敌斗争的经验非常丰富。所以,让李勣来打苟延残喘的薛延陀犹如练兵。李勣追上咄摩支可汗后,斩杀五千余人,俘虏三万人,将咄摩支捉回长安。那边李道宗又将薛延陀达官阿波率领的几万人打败,斩杀千余人,又追击两百多里,才拨马回营。

  自此,薛延陀彻底被唐军打服了。薛延陀属下的那些部落酋长纷纷请求归顺唐朝。李世民在当地设了六府七州,又设置燕然都护府统一管理。#李世民的军事能力有多变态#​#唐王朝为何要与突厥进行数百年的征战#​#历史不能忘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