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故事:李世民對華夏地圖的貢獻

作者:随遇讀書

原創拆書:

收服吐谷渾  

李唐西邊有一個部族——吐谷渾,吐谷渾人是鮮卑族慕容氏的後代,西晉時從遼東遷來,在今甘肅、青海一帶活動。吐谷渾本是他們的祖先名,後來也成了族名。吐谷渾人放牧養馬,後來也學着種植大麥、豆子。再後來他們發展壯大了,也跑到漢人地區搶掠,與中原的軍隊發生摩擦。隋朝的時候,隋文帝采取了和親政策,把光化公主嫁給吐谷渾的世伏可汗。

  李唐建立後,自武德初,吐谷渾就一直與李唐聯系密切。所謂聯系密切,雙方除了交換農牧産品,也不斷地在邊境小打小鬧。唐朝邊境的蘭州、涼州、岷州,沒少受吐谷渾的侵擾。李世民即位後,一向主張對内求發展,對外求和平。不過,這個和平是想和就和,不想和就打和。突厥就是不想和而打和的。吐谷渾這邊,大唐一直沒騰出手來大打,每次派兵去打,人家早就聞風逃跑了,來年又來侵擾。貞觀四年(630),突厥被大唐掃平,而吐谷渾仍繼續騷擾大唐的邊境,還扣押了使者。

  貞觀八年(634)底,李世民決定收拾一下吐谷渾。李靖當時已經六十五歲,腿腳不好,常在家休息。李世民賜給他一根靈壽杖,又給予優待:沒事就在家待着,隔幾日可到門下省、中書省去聽聽國家大事,一切待遇從優。李世民想打吐谷渾,找别人不大放心,找李靖又不忍心。不過,李世民還是透了點口風出來,對大臣說:“要是能得到李靖為帥就好了。”李靖是聰明人,聽到了風聲,立即跑到房玄齡那裡,對他說:“我李靖雖然年老,但行軍打仗沒問題!”房玄齡一聽這話,轉身就跑到李世民那兒彙報,他也知道李世民正等着李靖回話呢!

  李世民立即封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帥兵部尚書侯君集,又派了任城王李道宗、涼州都督李大亮、岷州都督李道彥、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一幫悍将跟随李靖出征。貞觀九年(635)四月,李靖大軍先到了青海湖東邊的鄯州,駐紮休整一番後,兵分五路進擊吐谷深。

  伏允可汗一聽李靖帶着唐軍殺過來,立即望風而逃。李靖毫不猶豫,指令李道宗緊跟着慕容伏允,一追就是十天。伏允又逃入深山,打算據險死守。李道宗派了一千精兵從山後面襲擊。伏允腹背受敵,隻得拼命逃跑,唐軍就接着追,先後在曼頭山、赤水源打敗吐谷渾,繳獲大批牲畜。一直追到伏俟城,伏允可汗又棄城而逃。伏允可汗害怕唐軍追擊偷襲,下令放火燒荒。他繼續向西跑。李靖手下的将領猶豫了,再追的話,沒有冬草,馬瘦人疲,後果難料。這時李靖改變了政策,指令兵分兩路:北路軍由李大亮帶領,直接追殺伏允;南路軍由侯君集、李道宗帶領,對吐谷渾形成夾擊之勢,自己則坐鎮伏俟城。

  侯君集、李道宗的南路軍追擊得相當不易,他們從海拔三千多米一直爬到五千多米,穿過了兩千多裡的不毛之地。那裡積雪終年不化,隻能馬秣雪,士糜冰。但是,唐軍不僅存活了下來,還在烏海大破吐谷渾。五月,喘過氣來的吐谷渾集合了幾萬人準備反攻,北路軍先鋒薛萬均、薛萬徹兄弟被圍。唐将契苾何力率兵來救,唐軍反敗為勝。接着,執失思力又大敗吐谷渾于茹川。李靖大軍會師于大非川後,翻過積石山,追到了吐谷渾的西部邊境。此仗乃古代戰争史上的奇迹,共追敵五千裡!再往西就是今天的塔克拉瑪幹沙漠了!慕容伏允慌不擇路,率殘部逃入沙漠。

  李大亮打敗了吐谷渾的殘部後面臨選擇:是帶着部隊進入沙漠,還是撤回?人馬都得喝水,誰知道沙漠裡能不能找得到水源?沙漠地形變幻莫測,誰知道能不能找着北?更何況還得去逮那個伏允可汗。薛家兄弟打算撤兵,契苾何力不同意,追了幾千裡難道還是讓那家夥給跑了?不行!他帶着手下騎兵,也鑽進了沙漠。

  七絕聖手王昌齡有一首詩,說:“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講的就是這一仗。據說伏允可汗逃進沙漠後以為沒事了,誰知沒幾天,又看到了唐軍的旗幟。伏允可汗這下徹底心碎了,于是找了根繩子上吊死了。也就是說,契苾何力生擒的可能是伏允的兒子慕容順。

  李世民徹底把吐谷渾打趴下了。後來李世民冊封慕容順為西平郡王,讓他還統管原來的屬地。不過,慕容順已經老實多了,不敢再到大唐的邊境踩踏莊稼。慕容順死後,兒子諾曷缽繼位,李世民把弘化公主嫁給他,又封其為青海國王。

  

智将李靖  

李世民是天生的軍事家,但是能夠打勝那麼多令人歎為觀止的戰役,不是靠他一個人就能做到的。李世民手下有一批天才縱橫的軍事家,這才是他無往不勝的原因,其中最傑出的應當算李靖。大唐能夠徹底擺平東突厥,端了颉利可汗的老窩,解決多年來的心頭大患,如果沒有李世民與李靖的内外配合,恐怕難以那麼快解決。

  李靖其人,史書上說他看似木讷不大有口才,但辦起事來毫不含糊。他為人公允無私,打仗繳獲的戰利品,都分給将士。此人深謀遠慮,心思奇異,打起仗來絕對是優秀的帥才。

  李世民剛登基時,任命李靖為刑部尚書,因其功勞卓著,實封他四百戶。貞觀三年(629),李靖轉到兵部當尚書。這一年,突厥内部出現了分裂,沖突叢生,上下離心離德,互相傾軋。李世民暗下決心,此時不打,更待何時?貞觀三年,李世民任命李靖為代州道行軍總管,命張公謹為副,開始攻打突厥。李靖帶領骁騎三千,從馬邑出其不意直趨惡陽嶺。這可是深入突厥的腹地!突利可汗完全沒料到,在這麼遙遠的地方能見到大唐的騎兵,大驚失色道:“唐軍要不是傾國而來,李靖怎麼敢孤身到這裡呢?”于是帶領人馬沒命地向北逃。李靖帶着騎兵在後狂追。突利被吓得魂飛魄散,隻要一停下來,就能看到李靖的騎兵部隊舉起的大旗。當夜,兩軍駐紮下來,遙遙相對,李靖派間諜去突利帳下策反,使突利的親信康蘇密投誠。貞觀四年(630),李靖大破定襄,抓獲了逃到突厥的隋齊王楊暕的兒子楊政道,還有隋炀帝的皇後蕭氏,将他們一齊押送到長安。這一仗颉利可汗孤身潛逃。李世民對這場戰役的評價很高,他後來對李靖說:“漢代名将李陵帶着五千士兵,還免不了最後戰敗投降匈奴,但是他還可以青史留名。你如今憑着三千騎兵深入突厥,克複定襄,真是自古以來沒有的盛績!足以報我當年渭水之役的恥辱了!”

  從定襄逃出的颉利可汗跑到了鐵山,想想實在沒有辦法對付唐軍,就派使者入朝謝罪,上疏李世民,請求以整個突厥作為大唐的附屬國。李世民立即同意颉利可汗之請。當年二月,他任命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去迎接颉利回定襄;又派了鴻胪卿唐儉和将軍安修仁一起去向突厥宣讀谕旨。

  颉利可汗這會兒雖是低頭請罪了,其實心裡有自己的小九九。當年大雪,羊馬凍死不少,草料不足,兵馬都不夠用。要是等到來年春天草長出來,養好馬匹,一切還可以從頭再來。突厥全民皆兵,男人們上馬拿起弓箭長槍就可以打仗。

  李靖接到诏書後,對張公謹說:“颉利雖敗,但他還有那麼多人。如果讓他逃到碛口以北,道路遙遠,以後就難追了。現在皇上的诏書到了鐵山,颉利必定安心。我們選一萬精騎,帶上二十天的糧食,可以從白道襲擊他。”張公謹說:“這樣不好吧?皇帝下诏書,是接受他投降的。而且我們的使臣唐儉還在那裡,怎麼好打?”李靖說:“現在是用兵的絕好機會,機不可失。這也是當年韓信能夠破齊的原因。唐儉這些人,沒什麼可惜的。”李靖用兵之穩、準、狠,于此可見一斑!維護大局的利益,怎麼可以拘于小節?

  李靖調轉兵馬連夜出發,李勣緊接其後。果然,颉利可汗見到大唐使者,高興得很,完全沒有想到唐軍随後就到。等李靖的大部隊到了離突厥牙帳僅十五裡的地方,突厥士兵才發現情況不對。颉利吓得上馬就逃,手下的士兵立即作鳥獸散。李靖也不含糊,這一仗就是要斬草除根:砍了一萬多突厥士兵的腦袋,俘虜十多萬突厥百姓,繳獲雜畜幾十萬頭。唐軍還殺了隋義成公主,義成公主是隋炀帝楊廣的姐姐,原是隋文帝與突厥和親,将她嫁給突厥的啟民可汗。啟民死後,按突厥習俗,她又成了繼承者颉利可汗之妻。義成公主的兒子疊羅施也被活捉。唐儉是個聰明人,竟然在混戰中逃脫,安然無恙。

  颉利可汗帶着萬餘人準備北出碛口,結果李勣早就在碛口張網以待。颉利無法通過,手下的将帥全都向李勣投降。李勣俘虜了五萬多人回來。颉利可汗想投奔吐谷渾,被西道行軍總管張寶相抓住。不久,突利可汗又主動向李靖投降。這樣,整個東突厥全部落于唐軍之手。西北至陰山,北至大漠,盡歸大唐!

  李世民這下高興壞了,多年的仇恨屈辱頓消。他對身邊侍臣說:“朕聽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以前國家草創,太上皇因為百姓之故,才稱臣于突厥。對此我實在是痛心疾首!為了能滅突厥,我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現在我暫動偏師,就無往不捷,總算一雪前恥了。”于是李世民下令大赦天下,又大宴群臣五日。太上皇李淵也很高興,說:“昔日漢高祖困于白登,仇到最後也不能報;而我的兒子能滅突厥,我也算托付得人,有什麼可擔憂的呢!”李淵召集嫔妃以及諸王和貴臣,在淩煙閣舉辦酒宴,喝得高興了,還親自彈琵琶,并讓李世民伴舞,一直歡飲到深夜。

  滅了東突厥以後,四周小國都上疏尊大唐天子李世民為“天可汗”,于是李世民就成了天下人的“可汗”!回想一下,李世民一邊下着安定颉利可汗的诏書,一邊讓李靖前去迎接;李靖明知诏書已接受突厥投降,還偏偏抓住機會發起最後一擊!君臣彼此心意相通才是最讓人擊節贊歎之處。否則,滅了東突厥以後,李靖為何沒有因違背聖旨而受處罰呢?

 

 狙擊高昌  

李世民平西域是一段令華夏子孫驕傲的曆史。農耕文明看似可以創造比遊牧文明更多的财富,繁衍更多的人口,但很少能以武力抵禦遊牧民族的入侵。這從宋朝的曆史看是最明顯的,富庶繁華的大宋,先後被北方的遼、金、蒙古蹂躏。北宋兩個皇帝都當了俘虜,死在蠻荒之地;南宋的皇帝逃無可逃,隻能被大臣背着投海。在李世民執政時,蠻夷之族有主動來臣服的,有不服直接被打趴下的。其中有一個高昌國,國王竟活生生地被唐軍吓死了。

  高昌位于今新疆吐魯番盆地中的綠洲,是一個氣候炎熱、盛産葡萄的地方,不過李世民打高昌并不是為了葡萄。高昌處在河西走廊至西域的必經之路上,雖是一個小國家,僅有三萬人,但戰略地位很重要,尤其是高昌正好處在西突厥與大唐的交界地帶。

  貞觀四年(630),高昌國王麹文泰帶着王後一起去長安拜見李世民。李世民挺高興,封了麹文泰的王後為公主,還給了不少賞賜。麹文泰回國後,也常常向李世民報告西域的政治變動及社會情況等,與大唐保持着良好的關系。可是不久就出了問題。高昌的北邊是西突厥的地盤,老可汗葉護死後,繼承人分成兩派窩裡鬥。從貞觀二年(628)到貞觀六年(632),兩派各自在西域和大唐之間拉攏勢力,大打出手,最後西突厥欲谷設這派赢了,大唐支援的那派慘遭出局。

  掌握了實權的欲谷設跟大唐當然不和,竟然聯合高昌一起去攻打焉耆。焉耆在高昌南邊,與高昌僅隔一道天山。問題是高昌和焉耆都是大唐的屬國,這一打仗就阻斷了大唐通往西域的道路。不僅如此,欲谷設還下令不許羁留在西域的漢人歸唐。這樣不僅切斷了大唐西邊的通路,而且也嚴重冒犯了天朝大國的神威。李世民下诏讓高昌把俘虜的焉耆軍民放回去,并打開道路讓漢人通行。結果高昌置之不理,因為高昌得罪不起西突厥。相比大唐,高昌與西突厥近得多,道路也通暢得多,而與長安,隔着戈壁沙海,茫茫無邊。李世民派使臣去高昌質詢。高昌國王傲慢地說:“老鷹在天上飛,野雞在草裡跑,貓在大堂上玩,老鼠在地洞裡鑽,各得其所,不都活得好好的啊!”這話倒是有一定的道理,大家各過各的,各自在自己的地盤上玩,你管得着我嗎?問題是,如果老鷹不想隻在天上飛,小貓不想光在大堂上玩,非得抓隻野雞,逮個耗子,野雞和耗子還能自由自在生活嗎?李世民聽了高昌國王的話,心想西突厥的事遲早要解決。于是一橫心,命大軍向高昌開進。這支軍隊中,不僅有漢族士兵,還有薛延陀的高車軍隊,有契苾何力的鐵勒兵,還有那史那社爾率領的突厥兵,由吏部尚書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統率大軍直奔西北殺去。

  其實高昌國王錯估了形勢。他那會兒還在家裡盤算着:唐朝離我七千裡,這中間還有兩千裡的戈壁荒灘,寸草不生,一滴水也找不着,白天熱風如烈火,晚上寒風又像刮骨鋼刀,大唐哪裡能派大軍過來!若唐軍強行到我城下,二十日内必定絕糧。到時與唐軍交戰,我一定能打敗他們,沒有什麼好擔心的。然而,侯君集率軍行至碛口時,麹文泰已經病死,其子麹智盛繼承王位。

  等侯君集的大部隊到了柳谷,有部将來報告,說老國王過幾日要安葬,全國的人都集中在那裡,可前去偷襲。侯君集說:“不可!天子正是因為高昌國王無禮才讓我們讨伐的。我們現在趁人家辦喪事發動襲擊,不是問罪之師該做的。”于是,唐軍繼續敲着鼓大搖大擺地向前推進。

  到了田城,侯君集讓人去傳谕,指令新國王麹智盛投降。麹智盛年輕氣盛,心想無論如何也得拼一下,要不然面子上實在下不來呀!于是,麹智盛沒答應。侯君集也不着急,指令自己帶來的能工巧匠就地伐木,造攻城器械。攻打田城,從早晨開始,中午就打下來了,俘虜男女七千多人。然後,唐軍直接進兵,包圍高昌都城。麹智盛這下坐不住了,差人給侯君集送去一封信,說:“得罪大唐天子的是先王,他已經受到懲罰故去。我剛剛即位,并沒做錯什麼事,請侯尚書可憐我,能夠明察秋毫。”侯君集回複說:“你要真心悔過,就把自己捆到軍門前投降吧。”麹智盛不敢出來。侯君集這下沒客氣,指令士兵拖出新造的攻城機。士兵們把高昌挖的壕溝填滿,将飛石機推到城邊,對準城内發射。制成的巢車高十丈,人站在上面可以從城外俯瞰城内,指點飛石機調整方向。有人和房屋被飛石砸中,巢車上的士兵就大聲報告。麹智盛實在忍受不了,隻得苦着臉開門投降。侯君集把部隊分成幾股分頭進攻,總共攻下二十二座城池,将東西八百裡,南北五百裡的地盤盡收無遺。然後侯君集帶着俘虜的高昌國君臣回長安邀功去了。

  當初李世民下令讨伐高昌,派了使者讓焉耆與唐軍聯合圍攻。焉耆複國有望,大喜之下哪還有話說。等高昌被滅,焉耆王到侯尚書的軍門前求谒,懇求說:“先前焉耆有三座城被高昌搶去了,懇請大唐天子将城池歸還焉耆。”侯君集向李世民請示後,大筆一揮,三城盡還,并将高昌所擄掠的焉耆百姓也全都送還。

  高昌之戰,雖未滅西突厥,但将大唐的西域屬地開拓了數千裡,最西到了焉耆。李世民在高昌設定州縣,派唐兵駐紮,将通往西域的道路控制牢穩。高昌之戰,有以大欺小,以強淩弱之嫌,但高昌國王讓李世民找到了進兵的借口,又讓侯君集充分展示了唐軍的作戰實力,實在是精彩。當時有詩雲:“高昌兵馬如霜雪,漢家兵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首自消滅。”可謂是對雙方實力的真實寫照!

  

剿滅薛延陀 

 解決了突厥,并不是說李世民從此就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因為這會兒唐朝又養大了一個敵人——薛延陀。薛延陀原為鐵勒諸部之一,由薛﹑延陀兩部合并而成,最初在漠北土拉河邊放牧。隋唐之際,薛延陀與其他鐵勒各部受突厥統治。貞觀二年(628)西突厥大亂,薛延陀的首領夷男率領其部落七萬人重返漠北鄂爾渾河流域,暫附于東突厥。當時東突厥的颉利可汗對鐵勒橫征暴斂,薛延陀就聯合附近的鐵勒以及回纥等部一起反抗。

  李世民看到薛延陀成為抵禦東突厥的重要力量,立即派人前去聯合。使臣揣着大唐的結盟诏書沿着小道晝伏夜行,終于見到了夷男。夷男打開诏書,大為歡喜,因為大唐不僅要與薛延陀結盟攻打東突厥,而且還封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夷男接受了任命,派人向大唐進貢。

  李世民的确有眼光,薛延陀很快就發展壯大。貞觀三年(629),薛延陀與回纥一起聚集兵馬幫助唐軍攻打東突厥。貞觀四年(630),薛延陀與唐軍一起滅了東突厥。這時薛延陀的地盤已經很大了,東起大興安嶺,西抵阿爾泰山,南界河套,北至色楞格河,都在其控制之下。當然,東突厥被滅,同時壯大的還有回纥,回纥這時還附屬于薛延陀。李世民于是又故技重演,扶弱滅強:扶持回纥,抑制薛延陀。

  抑制薛延陀的手段還有:貞觀十二年(638),李世民下诏封真珠可汗的兩個兒子為小可汗。李世民太了解這些草原人的特點了,動不動就窩裡鬥,一定要制造機會讓他們自己削弱自己。第二年,李世民又派已經歸附唐朝的前突厥皇族阿史那思摩(這時已經賜姓李,叫李思摩)去河套南邊當東突厥流民的可汗。李思摩的實際任務是監視夷男,這一點夷男很清楚。憂心忡忡的夷男決定為自己争奪一條生路。貞觀十五年(641),夷男聽說李世民要去泰山封禅,以為機會來了,立即命長子大度設率回纥等部追擊近在一側的李思摩,一直追到朔州長城邊。結果,大度設迎面撞上了唐軍李勣的騎兵,大敗而歸。

  貞觀十六年(642),夷男派使者到長安,獻駿馬三千匹謝罪,又向李世民請求嫁一個公主給他。李世民對大臣們說:“薛延陀曾幫助我們攻打東突厥,現在它的勢力強大起來,遲早會生禍患。我想來想去,隻有兩個辦法:一個是挑選十萬精兵,去把他們殺掉或俘虜來,這樣做比較徹底,可以使百年之内不生禍患;另一個是與他們結親,我是天下百姓的父母,如果對百姓有利,怎麼會舍不得自己的一個女兒。和親的話,可使邊境三十年無事。這兩個政策,哪一個更好?”司空房玄齡說:“我們剛遭受隋朝的大亂,百姓損失慘重,人口到現在都沒有恢複到前朝的一半。兵兇戰危,聖人所慎;能用和親之策,則天下幸甚。”李世民點頭稱是,同意了和親。不過,李世民同時開出一份很大的禮單,索要了一大堆彩禮。

  接到禮單的夷男很高興,以為能和大唐皇帝結親,以後在草原上就沒有對手了,誰還敢不聽自己的話呢?李世民這次許嫁的新興公主,不是宗室之女,而是自己的女兒。夷男立即動手準備彩禮,在草原上向各部落橫征暴斂,不顧那些小部落怨聲載道,總算湊齊了聘禮用的牲畜。然後,夷男親自帶着隊伍,浩浩蕩蕩地趕着牲畜前往靈州。誰知,路上遇到了暴風雪,牲畜凍死一半。夷男帶着剩下的牛羊到了靈州,接到了李世民新的诏書:“聘禮不齊,公主不嫁了。”

  這下,夷男真是沒面子透了。三年後,他郁郁而終。老可汗死後,兩個小可汗沒有“辜負”當年李世民分立的苦心,立刻大打出手。其中,夷男的嫡子殺了另一個兄弟,自立為多彌可汗。他趁李世民東征高麗之際,以為唐朝空虛,帶着兵馬攻打朔方郡。

  李世民早就盯着這個薛延陀呢!多彌可汗還在前往朔方的路上,李世民就于貞觀十九年(645)十二月二十五日下诏令江夏王李道宗征發朔、并等九州兵馬鎮守朔州;薛萬徹、阿史那社爾征發勝、夏等十州兵馬鎮守勝州;宋君明、薛孤吳征發靈、原等五州兵馬鎮守靈州;又命執失思力征發靈、勝二州的突厥兵,與李道宗等人互相呼應。整個北方邊境被大唐的雄兵擋得嚴嚴實實。多彌可汗一入塞,就發現情況不對,唐軍早有重兵防備,便不敢停留,引兵北還。夏州都督喬師望、右領軍大将軍執失思力主動進攻薛延陀,多彌可汗乘輕騎北逃。

  貞觀十九年(645)冬,李世民從遼東回來。高麗一仗打得很艱辛,比起這些年來處處開花的捷報,這次禦駕親征的效果要差很多。不過,可以從薛延陀這邊彌補回來。因為多彌可汗繼位後,由于生性暴躁,對臣下猜忌寡恩,誅殺了不少老臣,隻偏信自己的人,導緻内部發生騷亂。其附屬的回纥、仆骨、同羅、思結等部族聯合起兵進攻薛延陀,多彌可汗大敗。

  李世民一看,此時不滅薛延陀,更待何時!貞觀二十年(646),李世民命李道宗、阿史那社爾為瀚海道安撫大使,右領軍大将軍執失思力率突厥兵,右骁衛大将軍契苾何力統領涼州及胡族兵,代州都督薛萬徹、營州都督張儉各率本部兵馬,組成一支多民族大軍,分兵數路,進攻薛延陀。多彌可汗望風而逃,最終被回纥的追兵殺死。

  可憐這個多彌可汗,總共沒當幾天頭領,天天在戰馬上東奔西逃,想稱霸草原的話還沒說出幾天,就身首異處了。不過,薛延陀部并沒有覆滅。多彌可汗雖死,部落的七萬餘衆向西潰逃,後來擁立夷男侄子咄摩支為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很像東突厥的颉利可汗,表面上派遣使者向唐朝請求願居郁督軍山北,想做大唐的附屬國,實際上他盤算着休養生息,儲存實力,以圖複國。李世民也不跟他玩虛的,直接派了李勣前去征讨。

  李勣與薛延陀之間的仗沒少打。貞觀十五年(641)李勣打大度設,以騎兵改步兵,硬是拿長矛闖入敵陣沖殺弓箭手,才化險為夷。李勣對敵鬥争的經驗非常豐富。是以,讓李勣來打苟延殘喘的薛延陀猶如練兵。李勣追上咄摩支可汗後,斬殺五千餘人,俘虜三萬人,将咄摩支捉回長安。那邊李道宗又将薛延陀達官阿波率領的幾萬人打敗,斬殺千餘人,又追擊兩百多裡,才撥馬回營。

  自此,薛延陀徹底被唐軍打服了。薛延陀屬下的那些部落酋長紛紛請求歸順唐朝。李世民在當地設了六府七州,又設定燕然都護府統一管理。#李世民的軍事能力有多變态#​#唐王朝為何要與突厥進行數百年的征戰#​#曆史不能忘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