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非洲大蜗牛出没 雨后要小心

作者:惠州电视台HZTV

大雨过后,在路边或小区的绿化带里,经常可以看到大蜗牛出没。有些孩子好奇把蜗牛拿在手里把玩,甚至还有人把大蜗牛拿回家当宠物玩。疾控专家提醒,这种大蜗牛身上携带多种寄生虫和病原菌,千万不可以让小朋友触碰,更不能食用。

非洲大蜗牛出没 雨后要小心

近期雨水较多,一些小区的花坛和墙壁上,爬满了这种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出没 雨后要小心

网友 陈勇任:路上遇到一面墙 爬满了这种大蜗牛,朋友说这叫“非洲大蜗牛” ,属于入侵物种。

非洲大蜗牛出没 雨后要小心

网友 朱晴:听说这种蜗牛的黏液、粪便里可能会携带很多寄生虫,我看到有些人还拿起来玩,太可怕了,好恶心。

非洲大蜗牛出没 雨后要小心

据了解,“非洲大蜗牛”又名露螺、菜螺,原产于非洲东部沿岸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岛一带,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2003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对农作物危害极大,是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

非洲大蜗牛出没 雨后要小心

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防消杀科 科长 李娟:“非洲大蜗牛”有三大特点,个头大,最大的可以长到超过20厘米。它很能吃,它的食物包括了一些树木、蔬菜、果树,还有农作物,有时候它也会在饥饿的状态下,食取我们的纸张,还有一些它同伴的尸体,也可能会消化、啃食水泥作为食物,(是)500多种作物的“杀手”。它的繁衍能力非常强,成年的螺体它一年可以产卵4次每次产卵达到150-300粒左右。

非洲大蜗牛出没 雨后要小心

非洲大蜗牛具有昼伏夜出性、群居性和杂食性,大多在潮湿环境中活动,平时喜欢躲在阴凉的地方,尤其喜欢雨后出来觅食。经实验发现,在这种非洲大蜗牛的黏液或粪便里,携带很多寄生虫和病原菌,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经皮肤、口进入人体后,会寄生在人体中枢神经或脑脊液中,病情严重可致残或致死。

非洲大蜗牛出没 雨后要小心

专家建议市民可利用其习性,用生石灰粉、食盐等进行人工捕杀,并及时清理潮湿积水的角落等。如果不小心触碰或误食,应及时就医。

非洲大蜗牛出没 雨后要小心

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防消杀科 科长 李娟: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去触摸、食用或者当宠物养。如果接触非洲大蜗牛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务人员接触史,便于医生作出准确判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