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7月4日,一位名叫赵洪文国的老太在四川什邡被枪决,这年她已经71岁,当地问询后百姓无不欢呼雀跃。
虽然赵洪文国成了枪下鬼,但其实她本人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在抗战年代一度是响彻大江南北的风云人物。
赵洪文国,原名洪文国,于1881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的一个贫困农家,十几岁时遵从父母之命她嫁到了破落户赵家,并根据当地传统冠以夫姓,故叫赵洪文国。

赵洪文国虽然是旧社会女子,但她精明能干,在她和丈夫的共同努力下,赵家很快成为了当地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她还为夫家生养了几个儿女,实现了为夫家“复兴”的承诺。
而且赵洪文国乐善好施,经常救济当地贫苦百姓,所以她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也为她日后走上抗日道路奠定了基础。
除此外,虽然赵洪文国本人出身贫苦,没有接受过新式教育,但她思想却很前卫,不但支持家里的子女们上学读书,而且在家国大义面前也从不差事。
在赵洪文国成长的历程中,她先后经历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深知侵略者的残忍,为此她心中早就埋下了仇视侵略者的种子。
直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赵洪文国这颗仇视的种子终于生根发芽,她也开启了自己不同凡响的后半生。
赵洪文国之所以走上抗日道路,是因为她的三子赵侗,因自幼受母亲教育的影响,加上接受了新思想教育,面对日寇的入侵,赵侗发誓与侵略者战斗到底。
赵洪文国非常支持儿子抗日,她变卖家产为抗日队伍筹集军饷,还将自己的家变成了交通联络站,为抗日义勇军服务。
赵洪文国还自掏腰包恢复了因战乱而被迫解散的赵家堡小学,整个小学都沿用国语教学模式,以此来抵制和粉碎日本文化的入侵。
赵洪文国全家抗日的举动也深深地影响了当地百姓,不愿做亡国奴的群众们纷纷加入到赵洪文国的队伍中,大家同仇敌忾,一致抗日。
为了配合铁血军作战,赵洪文国带领着乡亲们偷袭日寇的据点,拦截日寇运输车辆等等,因为长期一线作战,年过半百的赵洪文国还练就了一手好枪法。
随着队伍的壮大,对日寇破坏力的增强,赵家引起了日寇的注意。1934年2月,日寇烧毁了赵家16间房屋,还对她本人进行威胁。
但赵洪文国并没有被吓怕,相反她对日寇的仇恨越来越深,发誓和日寇作战到底。为了宣传抗日赵洪文国再次慷慨解囊,自己出钱购买印刷机,通宵达旦地印刷抗日宣传资料。
1934年6月,对赵洪文国恨之入骨的日寇突袭赵家堡,这次他们直接抓走了赵洪文国和家眷,还有300多位乡亲。
面对日寇的威逼利诱,赵洪文国不卑不亢,痛斥日寇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原本日寇打算处死赵洪文国,后在三子赵侗的多方营救下,赵洪文国假释出狱。
出狱后的赵洪文国带着家眷来到了北平,在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中继续从事抗日活动,亲自带着东北抗日救国会的成员为抗日队伍筹集军火。
北平沦陷后,赵洪文国又带着家人迁往武汉,积极投身到当地的抗日队伍。当时,赵洪文国现身宣传抗日思想,并动员200多人北上加入到了赵侗的华北国民抗日军。
自此赵洪文国声名远扬,香港、重庆等多家报刊都刊登了她英勇抗日的事迹,如果赵洪文国能一如既往地坚持初心,她一定会在历史上留下精彩的一笔。
只可惜因为一个错误的决定,让她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并葬送了自己的一生,这个决定就是投靠蒋介石。
1939年,赵洪文国来到重庆,期间得到了蒋介石的接见,蒋介石不但对她嘘寒问暖,还盛赞她是“巾帼女英雄”、“游击之母”等等。
蒋介石还与她合影留念,照片上的赵洪文国腰插双枪,虽然满头白发却英姿飒爽,照片刊登后,赵洪文国的名号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加之其长子在抗战中牺牲,她成为全国人民称道的巾帼女杰。
对于蒋介石的接见,赵洪文国感恩戴德,自此心甘情愿为蒋介石效力,其实在赵洪文国来重庆时,她最得意的三子赵侗则加入了八路军。
赵侗虽然抗日有功,但此人居功自傲,和八路军理念不合,最终在母亲的说服下,赵侗脱离了八路军并来到重庆投奔蒋介石。
此时的赵家母子已经完全被蒋介石的“糖衣炮弹”所迷惑,尤其是赵侗,因着急向蒋介石邀功,竟然在石家庄和贺龙率领的队伍展开了战斗,最终他本人和部下被贺龙队伍全部消灭。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为了拉拢赵洪文国,许她高官厚禄,并任命她为“冀热辽边区反共游击队第二路绥靖司令”。
这个职位看似响亮,但其实是个光杆司令,蒋介石只是给了她电台、武器,招兵买马的事情还需要赵洪文国自己来。
但已经彻底迷失的赵洪文国压根没有识破蒋介石的阴谋,她带着枪支弹药、电台和反共宣传资料开始收拢国民党溃军和起义部队叛乱分子,并在山西组建了三个团。
赵洪文国纵然有不俗的本事,却也无法阻止历史的洪流,很快她就在华北地区被打得溃不成军。
于是,山西解放后,她又追随阎锡山仓皇出逃,其实直到这时共产党也没有放弃她,希望她不要继续执迷不悟,可对蒋介石忠心耿耿的赵洪文国完全听不进去劝导。
蒋介石溃逃台湾前,再次接见了赵洪文国,鼓励她留在大陆组织“反共”活动,赵洪文国感激涕零,并立下誓言:“绝对不会辜负您的重托”。
自此赵洪文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死心塌地为蒋介石“卖命”,之后赵洪文国驻扎在什邡、绵竹一带,期间她发表了《赵老太太告四川父老同胞书》,散步谣言,侮辱共产党员等等。
组织上为了感化她,特意派代表和她谈判,希望她能弃暗投明,可为了表示对蒋介石的忠心,赵洪文国不但屠杀了200多名进步人士,竟然还杀害了10多名谈判代表。
她还扬言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蒋委员长”,并污蔑解放军挑拨离间,屠害当地百姓等等。
1950年初,随着成都市东北龙潭寺暴乱的一声枪响,川西地区也爆发了大规模的匪患,赵洪文国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
随后,她以各种噱头为诱饵,集结了4000多名乌合之众继续负隅顽抗,并策划进行了大规模暴乱。
到了正月11日晚,赵洪文国召集各路匪首策划暴乱相关事宜,但她和同伙的行踪已经被解放军知晓,等待她的不是暴乱而是被抓捕。
那日夜晚,随着一声枪响,我军将以“赵洪文国”为首的匪徒们一并包围,包括赵洪文国在内的匪徒们终于被我军活捉了,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其实即便我军抓捕了赵洪文国,但是念她抗日有功,依然优待她,不但在生活上给与她照顾,还派了几名女战士和她同吃同住,而且她的伙食还是团级干部标准。
但赵洪文对她并不感恩,而对于给她送来的报纸和毛主席著作,她直接来一句:“拿走,我不看这些!”
女战士试图给她上思想教育课,告诉她共产党才是真正的为国为民,但赵洪文国一个字也听不进去,顽固不化到如此地步真是让人愤恨。
自从赵洪文国被抓捕后,老百姓纷纷请愿要杀她,这主要是因为,在整个叛乱期间,赵洪文国杀害人民解放军小分队队员、下乡征粮干部以及那些不愿意拥护她的百姓共计300多余人。
同时她还烧毁了民宅200余间,抢走百姓鸡鸭鹅等不计其数,抢夺粮食近400石,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
百姓对赵洪文国恨之入骨,但她在抗日期间又多次立功,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当地政府也很为难。
于是,当地政府只能将赵洪文国的情况上报给周总理。周总理看到报告后思索良久,最终决定请示毛主席。
周总理的意见是,赵洪文国抗日有功,争取宽大处理,但毛主席却说:“必须死刑,但要善待他的家属,已经抓捕的人只要没有重大错误的,全部都释放!”
1950年7月4日,赵洪文国在四川什邡被枪决,终年71岁。
回望赵洪文国的一生,她曾经和人民站在一起,为驱逐日寇不惜散尽家财,但最终她却背叛了人民,站在了和人民对立的一面,也得到了历史的惩罚。
毛主席之所以同意判处赵洪文国死刑,是着眼于大局,这样既可以平民愤,也为后期剿匪工作扫清障碍。
但毛主席对赵洪文国的家属采取的是宽大处理的政策,这样即肯定了赵家抗日的功劳,也体现了共产党人宽大的一面,足见毛主席的英明和伟大。
在历史的洪流中,赵洪文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她拥有一颗爱国心,为抗日一家牺牲30多人,她原本应该被歌颂。
但因为思想的局限性又没有禁住蒋介石的诱惑,最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成为了被人民痛恨的女匪首.....
——本文完结,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