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刘备重用马良和诸葛亮重用马谡,看两人不同的用人之道

作者: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真知新坐标#“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良兄弟五人都很有才华名气,所以在当地流传着这一谚语,因马良眉中有白毛,大家也以白眉称呼他。在史书记载上马良之弟马谡因为“失街亭”而被人所熟知。

今天我们通过一些史料记载对比马良、马谡兄弟来看一下刘备和诸葛亮的用人之道。

马良、马谡兄弟出仕为官

公元209年,赤壁之战后刘备收取荆南四郡,孙权上表刘备领荆州牧,荆州经过战乱,百废待兴,以前刘表在世时,刘备不好大张旗鼓的招揽荆襄俊杰,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听闻马氏兄弟很有才气,征辟马良、马谡兄弟为州从事,帮助自己治理荆州和招揽更多的人才,这一年马良23岁,诸葛亮也仅比他年长六岁。

从刘备重用马良和诸葛亮重用马谡,看两人不同的用人之道

公元211年,刘备受刘璋之邀入蜀,带走了年幼的马谡,不久刘备与刘璋反目,调诸葛亮、赵云、张飞等人西上增援,留马良辅佐关羽。

刘备拿下益州后,孙权多次向刘备讨要南郡,两家关系有恶化的趋势,马良也看出其中的利害关系,于是主动请求希望刘备、诸葛亮让自己出使东吴,马良也很好地完成了出使的使命。

在刘备攻下益州后,写信给诸葛亮建议他要多招揽蜀地的人才来扩大事业,刘备听到马良来信后,升他为左将军掾,同时为了锻炼马谡,刘备先后任命马谡为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

刘备认可的马良

公元219年,关羽出兵北伐襄樊,孙权背盟趁机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被擒杀,荆州三郡丢失,马良也趁乱逃回了成都。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任命马良为侍中,出入宫廷,参与讨论国事当中。

从刘备重用马良和诸葛亮重用马谡,看两人不同的用人之道

刘备伐吴

公元222年,刘备东征伐吴,马良随行,刘备在夷道和猇亭受到陆逊坚决抵抗后,攻势受挫,于是派遣马良去荆州的武陵郡策反五溪蛮各部,马良也不负刘备所望,很快说服各部出兵响应刘备。可惜的是孙权那边得知五溪蛮的动静后,派步骘领兵所阻,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后,马良也在战乱中被害。

马良可能没有出色的治国才能,但他数次出色的完成了刘备交代的使命,在刘备心中他是非常认可马良的,马良死后,刘备封马良的儿子马秉为骑都尉。

刘备心中的马谡不堪大用

公元223年,刘备在夷陵惨败于陆逊后,怒火攻心,益州南方雍闿和黄元叛乱,多方打击下一病不起,自知时日不多的刘备急忙从成都调来诸葛亮以安排后事。

刘备深知诸葛亮与马良、马谡兄弟年纪相仿,私交深厚,现在马良死于夷陵之战,马谡虽然有外界评论的“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但刘备听闻马谡在绵竹和成都并未作出好的政绩,只是每天在家读兵书,让他去越嶲上任,结果也没去,就知道马谡这个人其实言过其实了,不堪大用了。

从刘备重用马良和诸葛亮重用马谡,看两人不同的用人之道

于是在弥留之际,刘备觉得非常有必要再次提醒下诸葛亮,对于马谡以后要多加考察慎用。毕竟以后就是诸葛亮主政当家了,如果诸葛亮任人唯亲,重用马谡这等不注重实际的人,只会夸夸其谈之辈,那么以后肯定会出祸事的。为了能使刘备宽心,诸葛亮听闻后表面上只好点头答应。

从刘备重用马良和诸葛亮重用马谡,看两人不同的用人之道

诸葛亮“认可”的马谡

但事实上诸葛亮认为不是这样的,等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军政一把手后,还是让马谡担任参军,并经常与他从白天到黑夜一起谈论军事谋略。

从刘备重用马良和诸葛亮重用马谡,看两人不同的用人之道

尤其是二年后公元235年,诸葛亮稳定成都局势后,开始去平定南中叛乱了,这一次马谡还是选择没有跟随诸葛亮去前线历练,马谡结合南中的局势,认为南中那里民众尚未教化,时常反叛,所以给诸葛亮了提出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谋略,彻底收复南人之心,让他们从此以后不再复叛。果然,不久后诸葛亮顺利班师回朝,为此诸葛亮对马谡更是喜爱不已。

公元228年,经过三年的休养生息,诸葛亮决定亲率十万大军北伐,这次出征的不仅有赵云、魏延、张苞、关兴、王平等大将,还有参军马谡这个新人。诸葛亮也深知,马谡想要在军中有威信,必须要有战功来衬托。

从刘备重用马良和诸葛亮重用马谡,看两人不同的用人之道

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开局非常顺利,大军出汉中后,按照诸葛亮的谋划,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反魏归蜀,远在洛阳的魏帝曹叡忙派曹真和大将张郃率军抵挡蜀军。诸葛亮听闻张郃率军前来,于是看着地图,指了指街亭,说街亭是三郡咽喉之地,守住街亭可以切断凉州与关中的联系,只要街亭在我们手中,进退都自如,守住街亭就是这次北伐的关键了。

派谁去守街亭呢?当时有久经战场的老将魏延、吴懿等,各路将领都说应该以魏延或吴懿为先锋,而诸葛亮违背众人的意见提拔马谡,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各军前行,为了保险起见,诸葛亮派王平为副将,一起协助马谡守街亭。

从刘备重用马良和诸葛亮重用马谡,看两人不同的用人之道

马谡带领大军到了街亭后,马谡长舒一口气,终于可以在此地一展抱负,他觉得,不仅要在此地阻挡住张郃,更要打败张郃,于是他和王平一起查看地形后,王平说可以在当道下寨,筑起城垣,以防魏军。马谡不以为意,认为“可屯南山之上,凭高视下,当势如破竹”,于是不顾王平的多次谏阻,坚持在山上屯兵下寨。王平见劝阻无效,赶紧派人把这情况火速报告给诸葛亮。

从刘备重用马良和诸葛亮重用马谡,看两人不同的用人之道

诸葛亮收到来信后,想着赶紧招来魏延让其替换马谡去街亭,可是为时已晚,张郃早已带着数万骑兵来到街亭,一看对面蜀将将大军屯扎在街亭的南山之上,心中顿时有了主意,他派大军把南山四周围了个水泄不通,断了山上的水源,马谡情急之下数次组织大军向下冲杀,结果都被阻挡在山上,最终在手下将士的死战下马谡仅带着数骑逃了出去。诸葛亮听闻街亭已失,后路已断,下令大军撤回汉中,至此第一次北伐以失利结束。

回到汉中后,诸葛亮第一时间把马谡下狱问罪,面对自己曾经最赏识的谋士、最有意栽培的后起之秀,竟然在这战场上违抗自己的部署,害得北伐大计失利,最终下令处死了马谡。

从刘备重用马良和诸葛亮重用马谡,看两人不同的用人之道

马谡被处死的那一刻,诸葛亮一定回想起白帝城先主刘备托孤时的情景,刘备再三叮嘱,马谡言过其实,不堪大用,先生要慎重考察啊。想到这诸葛亮泪流满面,他一面对自己看错马谡感到羞愧,未听先主之良言,一面哭泣自己的首次北伐,本来大好的局面却因马谡一人之过而付之东流。

结语:综观马良、马谡兄弟,起点是一样的,早在刘备提领荆州时被辟为从事,刘备看人和用人之准是胜于诸葛亮的。马良作为近臣,刘备对他的了解,知道他适合做使者出使和参谋,就不会安排他去领兵。刘备对马谡也很提拔,安排他到地方去历练,可是马谡在地方并无建树,只知死读兵书,空谈军国大事,知其不堪大用,并在弥留之际提醒诸葛亮,奈何,奈何,奈何,诸葛亮并未谨记心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