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爱援疆 天山脚下豫哈情」朱自锋:捧着一颗心来

作者:河南援疆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三年援疆已从己亥年流经到壬寅年,于西北边陲,沉浸于独特缤纷,静待知味沉香,回眸转身前行的激情,总在与时间的同向而行中,不经意间聚落成知命年华,眼中的大漠孤烟,心中的酸辣苦甜,行中的笃行致远,调和成一缕新增的色彩,在不断丹青的时光里,平衡着生命的格调,来轻和援疆笙歌,十三师新星市、哈密、兵团、新疆已重重落笔于平凡人生画卷。倾一世温柔,暖一场遇见,世间似乎都是一种相遇,犹如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2019年12月,岁月静好的我,突然接到指令,肩负援疆使命,于是乎在茫然、新奇、忐忑和踌躇中,孜孜为历史留下一抹记忆,与休戚相关的第二故乡开启一场场诗与远方的相遇……

「大爱援疆 天山脚下豫哈情」朱自锋:捧着一颗心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须统筹,统援疆之筹。正当人们开开心心迎接庚子年春节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华夏,节日的欢声笑语瞬间转换为步履匆匆的抗争,不曾想援疆履职首先遭遇的竟是只恐怖的“黑天鹅”,更不曾想作为十三师新星市分管卫生、教育、医保工作的副师长,由此投身到挥之不去的疫情防控持久战,不眠与牵挂萦萦相伴。怜天下,悯众生,当为医者之心。由当初协调河南捐赠物资、空降流调、实验室专家、培训医务人员等方式的直白表达,走向当前核酸检测、疫苗接种、院感防控等动态清零的体系运作,每当国内外多发散见之时,常常与同志们感念“新疆东大门”“零事故”“零感染”的坚守与努力。护幼小,助成长,应为教者之责。援疆伊始,疫情羁绊,滞留故土,心中的一团火快速点燃起“网上教学”等四大援疆支持计划,向十三师和哈密市推送河南“名校同步课堂”教学视频2327课时,应者如云,25万人次收看,非常时期助力受援地实现“停课不停学”,此举无意间荣获“2020中国民生示范工程”奖,有幸赴京主旨演讲。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窗外风雨不止,疫情斗争还在继续,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防控与援疆,常态伴随三年援疆路。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须立志,立援疆之志。身处中原腹地,从来没有如此强烈的感受: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新疆和兵团的教育、卫生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还不是很高、很靓、很匀称,朴素的愿望就是让他高起来、靓起来、匀称起来。底层逻辑抑或就是援疆意蕴的表达,叩问所在的价值,实现两问:一个理想的十三师新星市教育是什么?就是在培育一个又一个优质教育资源的背后,致力于培养兵团精神的传承者、民族团结的守护者、责任使命的担当者、矛盾问题的解决者、健康优雅的生活者;一个理想的十三师新星市卫生医保是什么?就是卫生医保之道既在于卫生医保之内,又在于卫生医保之外,道之所至是对天地之心的一种追随,是对生命的一种呵护,要做“大写”“有灵魂”“有大爱”“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卫生医保。如此,一个公平而又有质量的教育、卫生、医保将屹立在东疆大地。行走兵团,维稳戍边,遇见国计民生,怎能割舍?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须“奋斗”,奋援疆之斗。援疆很快乐,乐于好班长好班子好环境好事业,但也很“痛”,“痛”莫过于梦里双亲离别的永远,家人团聚的天伦,青春期男儿父爱的沟通与教育,孤枕难眠,承受各种缺失之痛和割舍之情,梦醒时分只诉衷肠,不语孤寂与哀伤;“痛”莫过于环境变化的不适与染恙,现世琐碎的缠身与情绪,创新行动的不解与是非,为受援地争取资源的求索与煎熬,披衣灯下,默默谦卑于岁月的教诲与指点,坚守本真的明辨和清醒,与援疆舒卷,从容于家国情怀,念好“重、敢、高、红、公、优、改、扩、强、大”十字诀,致力于受援地办学办医条件的改善、教学和医疗水平的提升、豫疆两地深度交往交流交融、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打造出“理念+规划+改革+人才+管理+技术+资金+文化”等八位一体的教育、卫生援疆新模式。紧扣“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师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发展主题,组织实施8大行动计划;围绕“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时代使命,启动实施8大工程”,构建“2高地2中心3体系”格局;锚定“公平、精准、安全、智慧、法治”医保职责,建立6大机制,实施“4331”攻坚举措,继而搭建起符合新时代要求、具有兵团特色、符合十三师新星市实际的教育、卫生、医保事业高质量体系。

「大爱援疆 天山脚下豫哈情」朱自锋:捧着一颗心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须“成就”,成援疆之就。援疆,走过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故‬事,飘走的是‬记忆,期盼的是希望。肃肃宵征浇灌下的援疆之花已悄悄绽放,夙夜在公笔墨下的美丽画卷已徐徐展开,教育、医疗援疆业已成为对口援疆的品牌和受援地老百姓心中的一座丰碑,留下些许荣光时刻。奔波于一座城的申报,调动河南资源,辗转哈、乌、郑、京数万公里,加强向中央部委、自治区和兵团的汇报与沟通,共和国最年轻城市新星市成功获批;执着于一系列综合改革的推进,项目、资金、人才援疆固然重要,但最深沉的力量还是理念和制度的改变,借鉴河南经验,聘请河南专家,完成了教育“2+20”、医疗“1+10”、医保“1+4”具有“四梁八柱”意义的改革方案的出台和布局。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向全国专发师市经验,作为兵团唯一代表在全国作典型发言,自治区、兵团党委主要领导作出借鉴和推广批示;新一轮医改大幕实现开门红,医共体改革兵团评估第一名并召开现场会;如果说要给援疆生活作个评价,最欣慰和难啃的一件事就是因为改革,实现了一桩夙愿,推动受援地分管领域有一个理念之变、方式之变、结构之变、制度之变,继而开启一场更高形态的发展。钟情于一所大学的创建,教育对于经济的贡献,最直接的表达莫过于职业教育。遴选河南10所国家级优质高职院校,按照“一所学校对口支援一个专业”的思路,形成10对1的组团式集聚效应,兵团刊发专报,主要领导指示推广。峥嵘岁月,学校发展从弱到强,浓缩了援疆要素,在较短的时间内,迎来了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承办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职业教育活动周兵团启动仪式、在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层次和数量实现里程碑突破等历史上诸多的第一次。筹建中的新星职业技术学院也已纳入全国“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和兵团2022年设置计划,在一个建市一年多、核心城区不到5千人的城市布局一所高校,不经意间刷新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历史,这个历史可能只有兵团来创造。着力于打出一套河南对口援疆的组合拳,郑大、河大等高校真诚帮扶,填补新疆和兵团诸多教育医疗空白,各省辖市、济源市以及省教育厅、卫健委等单位真情关爱,奏响一曲曲动人篇章。“组团式”援疆星光闪烁,省实验中学帮扶下的红星高中学业成绩连创新高,艺体美特色教育领跑新疆;省第二实验中学智力托管新星市第一中学,旗开得胜;“3+7”组团对口哈职院开出新篇;河南4所大学和省医“5+1”对口红星医院,国家级住培基地、中心等国字号省字号平台接踵而至,大学附属医院叠加,学科和专业建设再攀新高,区域医疗高地将由理想变为现实。“手拉手活动”化雨春风,省财政厅、教育厅资助 200万元,实施两期“双百计划”和名师培育工程,立项200项教育援疆专项课题,共建200个优秀教学团队;豫哈实验学校打造成为民族团结示范校;维族小姑娘夏伊代•阿不来孜在援疆教师的带领下,字正腔圆的豫剧传唱,成为豫新两地深度交融的代表;维吾尔族老大爷带着小孙子连夜打制馕饼,哈萨克族大叔牵着小羊赶往县城,带来对河南水灾的慰问,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烙在西北边疆。北大思政基地、中国农科院培训中心、河南农大专家工作站、全国白求恩精神教育基地等高水平教科研平台相继落户,产业、文化等各项援疆事业佳绩频传,彰显出对口援疆的使命担当。凡此种种,得益于豫新两地各级党委政府和省委组织部以及前指的关心支持,得益于战友们的共同努力。治疆稳疆润疆兴疆建疆乃国之大者,感慨系之,于兵团日报深情发表《抒写新时代教育援疆“五子登科”新画卷》,接受兵团电视台深度专访,16次在兵团级以上的会议上做分管领域典型发言,宣传和践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弘扬和继承对口援疆的博大与丰美。

生命花开,安暖陪伴。援疆不仅是一种情怀、忠诚和担当,更是一棵树、一朵云和一个灵魂,散发着别样的精彩,点缀着这美丽的世界,愿以淡墨,致敬所有关心的人,愿与你,心灵在援疆相遇。丝绸之路从中原走向西域,从远古走向未来,承载着民族的复兴,寄托着国家的希望,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踔厉奋发,我们的千日记忆将成为永恒,我们的祝福祝愿将永无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