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愛援疆 天山腳下豫哈情」朱自鋒:捧着一顆心來

作者:河南援疆

時光太瘦,指縫太寬。三年援疆已從己亥年流經到壬寅年,于西北邊陲,沉浸于獨特缤紛,靜待知味沉香,回眸轉身前行的激情,總在與時間的同向而行中,不經意間聚落成知命年華,眼中的大漠孤煙,心中的酸辣苦甜,行中的笃行緻遠,調和成一縷新增的色彩,在不斷丹青的時光裡,平衡着生命的格調,來輕和援疆笙歌,十三師新星市、哈密、兵團、新疆已重重落筆于平凡人生畫卷。傾一世溫柔,暖一場遇見,世間似乎都是一種相遇,猶如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見冬,就有了歲月;天遇見地,就有了永恒。2019年12月,歲月靜好的我,突然接到指令,肩負援疆使命,于是乎在茫然、新奇、忐忑和躊躇中,孜孜為曆史留下一抹記憶,與休戚相關的第二故鄉開啟一場場詩與遠方的相遇……

「大愛援疆 天山腳下豫哈情」朱自鋒:捧着一顆心來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須統籌,統援疆之籌。正當人們開開心心迎接庚子年春節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卷華夏,節日的歡聲笑語瞬間轉換為步履匆匆的抗争,不曾想援疆履職首先遭遇的竟是隻恐怖的“黑天鵝”,更不曾想作為十三師新星市分管衛生、教育、醫保工作的副師長,由此投身到揮之不去的疫情防控持久戰,不眠與牽挂萦萦相伴。憐天下,憫衆生,當為醫者之心。由當初協調河南捐贈物資、空降流調、實驗室專家、教育訓練醫務人員等方式的直白表達,走向目前核酸檢測、疫苗接種、院感防控等動态清零的體系運作,每當國内外多發散見之時,常常與同志們感念“新疆東大門”“零事故”“零感染”的堅守與努力。護幼小,助成長,應為教者之責。援疆伊始,疫情羁絆,滞留故土,心中的一團火快速點燃起“網上教學”等四大援疆支援計劃,向十三師和哈密市推送河南“名校同步課堂”教學視訊2327課時,應者如雲,25萬人次收看,非常時期助力受援地實作“停課不停學”,此舉無意間榮獲“2020中國民生示範工程”獎,有幸赴京主旨演講。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窗外風雨不止,疫情鬥争還在繼續,統籌發展與安全,統籌防控與援疆,常态伴随三年援疆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須立志,立援疆之志。身處中原腹地,從來沒有如此強烈的感受:個人的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站在曆史與未來的交彙點上,新疆和兵團的教育、衛生迎來了曆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但還不是很高、很靓、很勻稱,樸素的願望就是讓他高起來、靓起來、勻稱起來。底層邏輯抑或就是援疆意蘊的表達,叩問所在的價值,實作兩問:一個理想的十三師新星市教育是什麼?就是在培育一個又一個優質教育資源的背後,緻力于培養兵團精神的傳承者、民族團結的守護者、責任使命的擔當者、沖突問題的解決者、健康優雅的生活者;一個理想的十三師新星市衛生醫保是什麼?就是衛生醫保之道既在于衛生醫保之内,又在于衛生醫保之外,道之所至是對天地之心的一種追随,是對生命的一種呵護,要做“大寫”“有靈魂”“有大愛”“尊重每一個生命”的衛生醫保。如此,一個公平而又有品質的教育、衛生、醫保将屹立在東疆大地。行走兵團,維穩戍邊,遇見國計民生,怎能割舍?

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須“奮鬥”,奮援疆之鬥。援疆很快樂,樂于好班長好班子好環境好事業,但也很“痛”,“痛”莫過于夢裡雙親離别的永遠,家人團聚的天倫,青春期男兒父愛的溝通與教育,孤枕難眠,承受各種缺失之痛和割舍之情,夢醒時分隻訴衷腸,不語孤寂與哀傷;“痛”莫過于環境變化的不适與染恙,現世瑣碎的纏身與情緒,創新行動的不解與是非,為受援地争取資源的求索與煎熬,披衣燈下,默默謙卑于歲月的教誨與指點,堅守本真的明辨和清醒,與援疆舒卷,從容于家國情懷,念好“重、敢、高、紅、公、優、改、擴、強、大”十字訣,緻力于受援地辦學辦醫條件的改善、教學和醫療水準的提升、豫疆兩地深度交往交流交融、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打造出“理念+規劃+改革+人才+管理+技術+資金+文化”等八位一體的教育、衛生援疆新模式。緊扣“教育現代化、教育強師市、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發展主題,組織實施8大行動計劃;圍繞“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時代使命,啟動實施8大工程”,建構“2高地2中心3體系”格局;錨定“公平、精準、安全、智慧、法治”醫保職責,建立6大機制,實施“4331”攻堅舉措,繼而搭建起符合新時代要求、具有兵團特色、符合十三師新星市實際的教育、衛生、醫保事業高品質體系。

「大愛援疆 天山腳下豫哈情」朱自鋒:捧着一顆心來

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須“成就”,成援疆之就。援疆,走過的是‬歲月,留下的是故‬事,飄走的是‬記憶,期盼的是希望。肅肅宵征澆灌下的援疆之花已悄悄綻放,夙夜在公筆墨下的美麗畫卷已徐徐展開,教育、醫療援疆業已成為對口援疆的品牌和受援地老百姓心中的一座豐碑,留下些許榮光時刻。奔波于一座城的申報,調動河南資源,輾轉哈、烏、鄭、京數萬公裡,加強向中央部委、自治區和兵團的彙報與溝通,共和國最年輕城市新星市成功獲批;執着于一系列綜合改革的推進,項目、資金、人才援疆固然重要,但最深沉的力量還是理念和制度的改變,借鑒河南經驗,聘請河南專家,完成了教育“2+20”、醫療“1+10”、醫保“1+4”具有“四梁八柱”意義的改革方案的出台和布局。中央教育工作上司小組向全國專發師市經驗,作為兵團唯一代表在全國作典型發言,自治區、兵團黨委主要上司作出借鑒和推廣批示;新一輪醫改大幕實作開門紅,醫共體改革兵團評估第一名并召開現場會;如果說要給援疆生活作個評價,最欣慰和難啃的一件事就是因為改革,實作了一樁夙願,推動受援地分管領域有一個理念之變、方式之變、結構之變、制度之變,繼而開啟一場更高形态的發展。鐘情于一所大學的建立,教育對于經濟的貢獻,最直接的表達莫過于職業教育。遴選河南10所國家級優質高職院校,按照“一所學校對口支援一個專業”的思路,形成10對1的組團式集聚效應,兵團刊發專報,主要上司訓示推廣。峥嵘歲月,學校發展從弱到強,濃縮了援疆要素,在較短的時間内,迎來了集聚一批高層次人才、承辦自治區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和職業教育活動周兵團啟動儀式、在國家級和省級技能大賽中獲獎層次和數量實作裡程碑突破等曆史上諸多的第一次。籌建中的新星職業技術學院也已納入全國“十四五”高校設定規劃和兵團2022年設定計劃,在一個建市一年多、核心城區不到5千人的城市布局一所高校,不經意間重新整理了世界高等教育的曆史,這個曆史可能隻有兵團來創造。着力于打出一套河南對口援疆的組合拳,鄭大、河大等高校真誠幫扶,填補新疆和兵團諸多教育醫療空白,各省轄市、濟源市以及省教育廳、衛健委等機關真情關愛,奏響一曲曲動人篇章。“組團式”援疆星光閃爍,省實驗中學幫扶下的紅星高中學業成績連創新高,藝體美特色教育領跑新疆;省第二實驗中學智力托管新星市第一中學,旗開得勝;“3+7”組團對口哈職院開出新篇;河南4所大學和省醫“5+1”對口紅星醫院,國家級住培基地、中心等國字号省字号平台接踵而至,大學附屬醫院疊加,學科和專業建設再攀新高,區域醫療高地将由理想變為現實。“手拉手活動”化雨春風,省财政廳、教育廳資助 200萬元,實施兩期“雙百計劃”和名師培育工程,立項200項教育援疆專項課題,共建200個優秀教學團隊;豫哈實驗學校打造成為民族團結示範校;維族小姑娘夏伊代•阿不來孜在援疆教師的帶領下,字正腔圓的豫劇傳唱,成為豫新兩地深度交融的代表;維吾爾族老大爺帶着小孫子連夜打制馕餅,哈薩克族大叔牽着小羊趕往縣城,帶來對河南水災的慰問,成為民族團結的象征,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深烙在西北邊疆。北大思政基地、中國農科院教育訓練中心、河南農大專家工作站、全國白求恩精神教育基地等高水準教科研平台相繼落戶,産業、文化等各項援疆事業佳績頻傳,彰顯出對口援疆的使命擔當。凡此種種,得益于豫新兩地各級黨委政府和省委組織部以及前指的關心支援,得益于戰友們的共同努力。治疆穩疆潤疆興疆建疆乃國之大者,感慨系之,于兵團日報深情發表《抒寫新時代教育援疆“五子登科”新畫卷》,接受兵團電視台深度專訪,16次在兵團級以上的會議上做分管領域典型發言,宣傳和踐行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弘揚和繼承對口援疆的博大與豐美。

生命花開,安暖陪伴。援疆不僅是一種情懷、忠誠和擔當,更是一棵樹、一朵雲和一個靈魂,散發着别樣的精彩,點綴着這美麗的世界,願以淡墨,緻敬所有關心的人,願與你,心靈在援疆相遇。絲綢之路從中原走向西域,從遠古走向未來,承載着民族的複興,寄托着國家的希望,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閑,踔厲奮發,我們的千日記憶将成為永恒,我們的祝福祝願将永無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