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扬剧历史上,真实的姚恭林是怎样的一个人?

作者:铁面人解读历史人物

姚恭林老师,金派传人、有名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被誉为扬剧“金派第一小生”、金派关门弟子、扬剧名家、金运贵先生的嫡传弟子。

“台下哪怕只有一个观众,都要用心用情去唱,自己就记住这一辈子。”姚恭林,扬剧金派唱腔创始人金运贵先生的关门弟子,尽得金派精髓,却又倍添风韵。他的唱腔吐字清晰、婉转圆润;他的表演潇洒脱俗、入情至微,一样的小生演尽不一样的人世悲欢,被誉为“扬剧金派小生第一人”。

扬剧是江苏省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地处吴头楚尾、江河交汇处的镇江,是扬剧一个重要的发祥地和流传地,由金运贵创立的扬剧金派艺术在这里获得了丰富和发展。金恩渠说:“扬剧的金派它的特点一共是三大特点,一个就是它的音域很窄,它是控制在一个比较舒适的位置、大概在七八度的样子。演员本身处理他就比较从容;第二个呢就是它堆字,字堆得多、词汇多的话,它表达的这方面内容就比较丰富;第三个特点就是尽量少用曲牌,而增加曲牌的反复性,帮助观众加强记忆。”在扬剧界有这样的说法,金派发展到今天“独子满堂孙”,作为金派唱腔创始人金运贵先生的关门弟子,姚恭林无疑是金派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自己爸爸是戏迷,从小就带着自己到大市口那个新华剧院看戏,自己四五岁、自己就会唱。小时候到苏北去玩去、自己那个三姨母也是一个欢喜唱戏的人,就那个时候就教自己什么“一更更儿里”扬州小调。

有的人大概就是为戏而生的,故事只要赋予他们底色、他们就会用尽全力墨彩描金,十三岁失去双亲,十四岁被招进镇江市扬剧训练班,被金运贵收为关门弟子,姚恭林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戏剧人生由此拉开了帷幕。镇江扬剧训练班1960年招考,他们当时就看中自己了,后来因为这个训练班他们领导徐平啊、金运贵老师他们都晓得自己已经没有父母了,因为自己十岁父亲去世,十三岁自己母亲也去世了懂吧,他们晓得自己等于是像孤儿一样,所以在1960年的这个夏天暑假、筹办期就把自己直接就接收了。在训练班师父金运贵的严格传授方法,为姚恭林今后的艺术发展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次自己记得教自己,懂吧,自己那个嘴皮不清,她突然的拿个那个她打火机,她抽烟“啪”一掼,把自己吓了一跳,吐字就要像这样子有劲,哦、哦,喷口韵、她讲的,叫喷口韵,全部在她严格的这个要求下,所以自己演出、她都站在旁边,她一站在台旁边自己就紧张。演不好,乖乖下来那个火发得懂吧。有好处呢,那个吓得抖抖的,对不对,哪里错了、哪里不行,我们这个基础打好了。当时自己最记得就是金老师、金运贵老师出来第一出她的代表作就是、就是这个《借子》,借东西的借、《借子》一个小戏,当时上面有一个小生,当时选了四个小生,就是他们这个这批同学。选了四个形象好一点的、嗓子好一点的,其中有一个有一段唱“打着雨伞下雨”,懂吧,“地下泞泥难行走”,就有一个“滑”,都滑不好,个个都滑不好,自己就偷偷地在那个大院子里头、下雨了,休息自己就拿了一把伞到那个大院子里滑,一到台上一滑,因为舞台是戏曲、它也要有生活,最后就自己滑得好,最后金先生就定了就是自己。

作为一代宗师金运贵的关门弟子,姚恭林性子里有一种痴执,天赋加刻苦,让他在恩师已经相当成熟的技艺中发展出了独特的“金派姚腔”。卢小杰言:“自己把金运贵的几段唱、十段左右的最经典的唱和他的唱腔自己给他记谱整理的摆在一起看,金先生如果记一个曲子、音符有二百个,姚恭林大概有一千个,他的装饰音已经发展到三到四个回转装饰音,他的喉震音、气震音、小腔、波音,技巧的具体应用极其讲究,为什么目前没有一个人能达到。男声唱小生,我要唱金派、我不能唱得像金运贵、金运贵老师那样,自己要把金派唱得更好听,自己怎么办,自己就吸收了筱荣贵老师小腔。金派唱“三年前”就这样,自己呢“三年前”,“前”(很委婉),就多了这么好多小腔。卢小杰言:“金派它非常的接地气、非常的高端,那么它两头都搭,为什么呢,自己就老在想这个问题了,这个里面有姚恭林的功劳,那个《二度梅》“只见她”对吧,那个金先生“只见她”,对吧是吧,作为一个女生那么漂亮,唱这样、空这么长让给乐队一点都不难受,作为一个一米七六的姚恭林如果这样子唱就有一点呆,他如果“只见她”,他那个波音啊在金先生基础上发展了。”宗守流派而求变化,力求完美不断发展,回望历史、当年金运贵自成流派,得益于她对扬剧唱腔的改良和变革,姚恭林深知敬畏传统、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审美价值,一个流派想要长远地走下去、收获未来,只有趋时求变。就像自己创作的这个金派【大陆堆字】,观众很喜欢【大陆堆字】,自己唱的那个金派【大陆堆字】也很好的,“我的恩师啊,百年之后,披麻戴(带)孝,灵堂守候、清明时节我领娇儿到你的坟前、跪拜祭酒,”一下就掐死了,不拖腔,因为自己情绪在这个地方。学音则死,学情则生,舞台上演的虽是镜花水月,刻画的却是人世的真情。姚恭林细细揣摩人物心理,他以程式做血肉、以唱腔做灵魂,融情入戏,将自己在舞台上一次次粉碎重建。自己一直感觉呢,唱戏就唱的一个“情”对吧,这个观众来看戏也看的你这个“情”,不管爱情、父子情、夫妻情,它都是一个“情”字。

自己举一个例子,就是这个《梁祝》的“回十八”,就是我们叫“单下山”,就是祝英台回去了,梁山伯得知她是一个女的,你不要看那个书呆子、一旦悔悟了、他就能疯得了。有时候我们人有时候也是这样的,老实人一旦发起疯来比会疯的人还要疯。自己好像听老艺人也说,我们的那个金运贵老师在台上跺脚,急得快点儿走撒、快点儿跑,自己正好用自己的那个圆场的基本功在台上,到了最后叫声:四九、你的脚下快,那自己就用自己的这个传统的这个圆场在台上当得儿、当得儿、当得儿、当得儿,跑几个大圆场,绕大8字,底下掌声,把观众的快绪都吊上来了,这就金馆长对不对,这是不是当时梁山伯的一个真实的一个情、心情。《铁面情》自己演的包公懂吧,演的包公,这个是个须生,这个包公怎么演他,而且是夫人生子,最后夫人帮她表哥犯了罪,这个戏就叫《铁面情》,是他们老艺人崔东升写的,当夫人、(包公)发现夫人留下了这个遗书,她自己晓得不给自己的包公丈夫拖累,最后上吊死了,留下了一封信、遗书,自己拿了这封信,怎么唱,唱戏唱的情哎,自己怎么来体现他啊,这就必须要掌握,那个是老式的就是过门子,得咙得咙、当当当当当,不行,不能表达这个时候包公的这种复杂情绪。后来自己就跟作曲讲,自己说能不能让我一开始清唱,按照正常的【梳妆台】似痴似梦似醉似昏、四肢麻木丶眼发愣,就这个看着这个遗书,似痴似梦似醉似昏、四肢麻木眼发愣,这样唱不能表达,自己说能把我拆下来唱吧,好呢、你怎么拆,似痴 似梦、似醉、似昏,不要上弦,四肢麻木、眼发愣,啷当、台的台、当当、台,这样把包公的这种情绪随即表达出来,底下观众再给你一堂彩。

在姚恭林的艺术生涯中,先后演绎众多角色,人物身份、性格各异,他善于从生活的真实出发,使得每一个人物都有极其明显的个性,如《三试浪荡子》,姚恭林将一个可嫌、可恨、可怜、可爱的浪荡子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看姚恭林的《(三试)浪荡子》,既要把他演得呢,就说又要潇洒,又要带点儿流氓习气、也不能过坏,他最后哭坟,他认识、在自己的夫人的帮助下对吧,夫人最后女扮男装、把他收过来挑担子了、他讨饭了,最后父亲、晓得父亲被他气死了、去哭坟、最后认错,所以在整个演出当中,除了唱腔、你必须要把握这个人物。如果你不把握,那就不可信、这个演下来。

在姚恭林的五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先后表演过近百部剧目,如《方卿羞姑》、《梁山伯与祝英台》、《三试浪荡子》、《二度梅》、《狸猫换太子》、《西厢记》、《卖油郎独占花魁女》等,并曾经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姚恭林的一些唱腔音像资料不仅风靡大江南北,而且远销港台,在扬剧史上尚属首次。

卢小杰说:“姚恭林实际上在扬州的发展史上对声腔的贡献,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姚恭林上海戏迷郎启明说:“那当时的那个天蟾舞台,它有三层的观众席、三层楼的观众席,这个在整个上海是不多见的,自己想在全国也不是很多见的,但第三层一般是不对外开放的,以前自己仅听说梅兰芳到上海,开放过几天,后来解放以后三层基本上不开,而姚恭林他们这次来居然把三层都打开了,三层楼都打开了,有些观众都是通宵排队来购置戏票,这种情景在现在想来,确实是不可思议的”。也许是戏里已经活过太多次激烈的人生,戏外的姚恭林格外清醒,恩师“清清白白做人”的训诫从未忘,没被世俗沾染过的赤子之心不敢丢。姚恭林儿子姚炜言:“自己记得他拿要饭的那个碗在台上唱的时候,下面好多人,金项链、金戒指拿下来就放在碗里,好多戏迷就直接把金项链放在碗里,因为他演得真实啊,给他的是对他的喜欢,然后按照传统旧社会传下来的东西丶这个东西就是给你的,一般你是可以拿走的,但演出结束以后,他妆都没卸、幕拉完以后,他噌噌地跑下来找这些人、一个个还给他们,他说不可以拿。”他曾自言:“自己姚恭林没有什么了不起,自己经常跟别人讲,你们不要把我抬得多高的,我就是一个唱戏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