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英国近代画坛上的三位“白求恩”

作者:水墨诗中国

18世纪以前的英国美术在欧洲艺术史上是没有自己的地位的,一些中世纪美术遗产也在长期的动乱中毁坏殆尽,加之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上层对美术不感兴趣,英国美术一直没有发展起耒,没有形成自己的民族传统。倒是小荷尔拜因、凡-代克、卡纳莱托等几个外国人在英国提笔作画,或肖像画,或风景画,或景观画……为大英帝国沉寂的画坛带来了几缕生气,在泰晤士河泛起了圈圈涟漪,为以后英国绘画的“出人头地”奠定了基础,播下了种子。

英国近代画坛上的三位“白求恩”

小荷尔拜因出生于德国,自幼随父学画。他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的影响,同时与德国的人文主义者有密切往来,逐渐成为一个人文主义画家。他一生勤于创作,肖像画、宗教画以及版画都擅长,最大的成就是肖像画。如《伊拉斯谟像》、《大使们》等都列入欧洲最杰出的肖像画之林。

小荷尔拜因两次侨居英国。1536年被任命为宫殿画师,成为英国“王室画家”,为几乎所有的皇室成员作过画。他的名气、成就,以及许多的优秀作品大多诞生在英国,对英国绘画的影响如江河奔流,延续至今。尤其是他的肖像画,那精巧的写史技巧,准确逼真的人物造型,就算是在照相技术空前发达的现代,与之相比,也毫不逊色,后人观之,真个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英国近代画坛上的三位“白求恩”

凡-代克出生于安特卫普,他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鲁本斯。1620年,英王查理一世邀请凡-代克到伦敦,任宫廷首席画家。在这里,凡-代克的绘画不再与鲁本斯如影随形了,而是自成一体,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不象鲁本斯那样的热情奔跑,运动感强,他注重刻画人物的个性,他塑造的人物显得柔和、沉静,呈现典雅娇弱和华丽雅致的气质。他的肖像画代表作《查理一世行猎图》即是如此。凡-代克在英国皇室的艺术活动,对于当时还很保守的英国绘画影响很大,他也因绘画上的巨大成就,被英王封为贵族,“凡-代克爵士”即是得名于此。

卡纳莱托出生于威尼斯,他是威尼斯画派中城市风光画(景观画)的卓越的代表。他在绘画中开拓创新,运用了“照相光学法”,还发明了“机械制画法”,从而使自己的景观画犹如现代照片,真切真实,赏心悦目,如《威尼斯迎接法国大使》,等等。

英国近代画坛上的三位“白求恩”

1735年,卡纳莱托为英国领事史密斯创作了《威尼斯大运河风景》,大受好评,名声也越洋远播,在英伦风光一时。于是,1746年他移居英国 ,并在此度过了轻松愉快、灿烂辉煌的十年。这十年间,卡纳莱托陆续画了一些以英国首都和乡村为素材的杰出作品,为英国画派开辟了新的道路,提供可资研摩的“样板戏。(李斯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