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國近代畫壇上的三位“白求恩”

作者:水墨詩中國

18世紀以前的英國美術在歐洲藝術史上是沒有自己的地位的,一些中世紀美術遺産也在長期的動亂中毀壞殆盡,加之工業革命前的英國上層對美術不感興趣,英國美術一直沒有發展起耒,沒有形成自己的民族傳統。倒是小荷爾拜因、凡-代克、卡納萊托等幾個外國人在英國提筆作畫,或肖像畫,或風景畫,或景觀畫……為大英帝國沉寂的畫壇帶來了幾縷生氣,在泰晤士河泛起了圈圈漣漪,為以後英國繪畫的“出人頭地”奠定了基礎,播下了種子。

英國近代畫壇上的三位“白求恩”

小荷爾拜因出生于德國,自幼随父學畫。他深受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藝術大師的影響,同時與德國的人文主義者有密切往來,逐漸成為一個人文主義畫家。他一生勤于創作,肖像畫、宗教畫以及版畫都擅長,最大的成就是肖像畫。如《伊拉斯谟像》、《大使們》等都列入歐洲最傑出的肖像畫之林。

小荷爾拜因兩次僑居英國。1536年被任命為宮殿畫師,成為英國“王室畫家”,為幾乎所有的皇室成員作過畫。他的名氣、成就,以及許多的優秀作品大多誕生在英國,對英國繪畫的影響如江河奔流,延續至今。尤其是他的肖像畫,那精巧的寫史技巧,準确逼真的人物造型,就算是在照相技術空前發達的現代,與之相比,也毫不遜色,後人觀之,真個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英國近代畫壇上的三位“白求恩”

凡-代克出生于安特衛普,他的老師是大名鼎鼎的魯本斯。1620年,英王查理一世邀請凡-代克到倫敦,任宮廷首席畫家。在這裡,凡-代克的繪畫不再與魯本斯如影随形了,而是自成一體,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他不象魯本斯那樣的熱情奔跑,運動感強,他注重刻畫人物的個性,他塑造的人物顯得柔和、沉靜,呈現典雅嬌弱和華麗雅緻的氣質。他的肖像畫代表作《查理一世行獵圖》即是如此。凡-代克在英國皇室的藝術活動,對于當時還很保守的英國繪畫影響很大,他也因繪畫上的巨大成就,被英王封為貴族,“凡-代克爵士”即是得名于此。

卡納萊托出生于威尼斯,他是威尼斯畫派中城市風光畫(景觀畫)的卓越的代表。他在繪畫中開拓創新,運用了“照相光學法”,還發明了“機械制畫法”,進而使自己的景觀畫猶如現代照片,真切真實,賞心悅目,如《威尼斯迎接法國大使》,等等。

英國近代畫壇上的三位“白求恩”

1735年,卡納萊托為英國領事史密斯創作了《威尼斯大運河風景》,大受好評,名聲也越洋遠播,在英倫風光一時。于是,1746年他移居英國 ,并在此度過了輕松愉快、燦爛輝煌的十年。這十年間,卡納萊托陸續畫了一些以英國首都和鄉村為素材的傑出作品,為英國畫派開辟了新的道路,提供可資研摩的“樣闆戲。(李斯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