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的出师表里提到的名将,为什么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向宠?

诸葛亮的出师表,历经漫长的时间以来,一直被今天的人们所传颂,它中间所表达的那种忠君爱国之情,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热忱,哪怕在千年后的我们看起来依然会为之感动。而出师表的文采虽然不够华丽,但中间也能够看到诸葛亮对于国家和政治的紧密逻辑,以及对刘禅作为国君能够掌握权力,成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的期望。但出师表中有一些记载却让今天的我们感到疑惑,其中就包括一个细节。诸葛亮在初始表中提到了一个人,叫做向宠,实际上这个人物本身在三国时代是没啥名气的,跟关张赵马黄这种一流名将没得比,连魏延这种一流末尾的将领可能都不能相提并论。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成为了诸葛亮重视的对象,这中间又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诸葛亮的出师表里提到的名将,为什么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向宠?

首先,向宠这个人对蜀汉政权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他长久地担任了内部护卫权,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中的禁卫军司令,这个地位可是非同一般。实际上任何一个政权内部的禁卫军实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基本上可以说是垄断了所有可能会出现问题的细节。试想一下,如果在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向宠这里出了什么问题,诸葛亮是否就等于被人抄了后路呢?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不重视向宠地位,所谓名将,某种程度来说更像是一种褒奖和美称,以此来烘托出一个人物的地位,所谓花花轿子人抬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向宠是名将,未必就是要真的把他捧到一个怎么样的地位上,而更可能是因为向宠对于蜀汉政权内部防卫的重要性角度,所以以此来表现出对于向宠的重视罢了。

诸葛亮的出师表里提到的名将,为什么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向宠?

另外我们需要考虑的一点是,所谓的名将未必真的就只有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这一类分支,更可能会出现那种,也许没有赫赫战功,但是却依然能够保障自身职责的人物,而这种人才可能会是诸葛亮更加喜爱的那种,在这里我们来打个比方,例如说蜀汉政权的国力只有五,而曹魏政权的国力有10,这时候有两个人才,一个是赌运气,不是大胜就是大败,另一种是取得不了大胜利的,但却能够组织大规模的失败,这两种人在蜀汉政权中谁会背更加重用呢?答案其实是后者,因为对于蜀汉的这种国力来说,事实上是经不住那种伤筋动骨的失败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重用那些能够维持现有国力基础的人,才能够真的走向一个差不多可以的未来,一旦失败的话,蜀汉政权可没有曹魏政权那么丰厚的底盘能够洗地。

诸葛亮的出师表里提到的名将,为什么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向宠?

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就不难看出,诸葛亮提拔和重用向宠,并且大力褒奖这种人才,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有着千金市马骨的意思,通过鼓励向宠这种人才来建设一种良好的社会官员风气,也正是因此,蜀汉政权才能说是三国时代相对来说内部最稳固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