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真理实相让我受益无穷

作者:生命的慧观

刚出生的婴儿,和小狗小猫等动物差不多,不懂语言,也不识字;三岁以前的幼儿会说一些简单的语言,基本上还不识字;70以上的中国老人会说话,但不认识字的也占大多数。这三类人与一个有基本科学文化素养的成年人在认知上有什么区别呢?这个区别里隐藏了有非常深的认知理论。

老子在《道德经》中,一直强调“复归于婴儿”,老子是想让人活的更自然一些。那在一个原始自然状态下,人的认知是什么样呢?我根据我小时候的生活在农村的记忆,还原一下当初自己的认知过程。

在原始农村状态下,所有人都是过着原始的自然人生活,日出而作,是落而息。对世界的认识,基本上就是与生活直接相关自然界的事物,包括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大地、树木丛林;苹果梨桃等水果,小麦玉米棉花地瓜等农作物,鸡鸭马狗猫猪等家畜。那个时候人工创造的产品非常少,生活在中国的农村人接触更是很少。这种认知状态下,最大的优点就是基本上所有的认知都是现量。

注意,现在出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名词--现量。为了解释什么是现量,我就要先解释一下内涵和外延这两个语言学的专有名词。

内涵是用语言文字去表达的东西,外延是语言文字所指向的那个现实的事物。外延不能用语言文字去描述,因为只要一经过语言文字描述,马上就变成内涵。

比如说苹果,当时的作为农村孩子的我是怎么认识苹果的?肯定是直接在苹果树上看到了,然后上树手摸到了,然后又咬了一口吃上了。这一系列的运作下来,对印象苹果的印象非常深了。如果是男孩子,基本上都有去偷苹果的经历,偷来的苹果吃起来印象更深刻了。这整个过程都是与苹果这个外延打交道,在这个状态下基本上用不着内涵这个词。

那现在看看苹果的内涵是什么?《新华字典》去查“苹果”这个词,给出的结果是:“落叶乔木,叶椭圆形,花白色,果实也叫苹果,球形,红色、青色或黄色,味甜或略酸。”

你看了这个《新华字典》里对“苹果”定义,是不是太文绉绉,有些不那么自然了。

语言文字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引发你既有的认知,无法给你带来新的真正有用的知识。听到这你是不是很吃惊?语言文字只是符号,单纯的符号并不能表达任何意义,只有当符号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一一对应以后,才具备了实际的意义。这种建立对应关系的过程姑且称之为定义。

这里所说的定义与字典里对于字、词的解释不同,字典只是用一些语言文字来解释另一些语言文字。它有没有完成语言文字与具体事物的对应?显然没有,是不是?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见过苹果,特别是没有见过苹果树,没有见过苹果的生长过程,只看文字,他是无论如何也不知道苹果是什么的。

那字典是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呢?也不是。等你见过了苹果树,吃过了苹果,再回过来看就明白了,这时你脑海里浮现的苹果是不是完全满足这段解释。这就是语言文字的局限性,即使是最详细、最适合你的字典,也只能用一些你已经建立起对应关系的语言文字,来引发你对其他类似事物的既有认知。这只是为你认识事物指出了一个大概的方向和模糊的轮廓。真正的具体事物需要你按照给出的提示自己另外去找,只有找到并且确认以后,语言文字的定义才算真正建立。这是获取新知识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离此一切知见难免错谬。

明白了内涵和外延,那我就解释一下现量这个概念。现量是佛法里的一个名词。什么叫现量?现量,就是现前观察所得的知识。比如我上面说的我小时候在农村吃苹果的例子,整个过程全是现量的观察,包括吃苹果的过程,那是现量。

现在回到开头我说的刚出生的婴儿,三岁以前的幼儿,还有不识字的老年农民,有基本文化养的成年人,农村小时候的我,这五类人都有对苹果的现量吗?

可以肯定的是,刚出生的婴儿肯定没有苹果的现量。他只是看到了一个苹果的形状,婴儿不会语言,更不会文字,先前也没见过苹果,婴儿看到的一个苹果的颜色和形状,所以婴儿肯定不知道这是个苹果,也就没有苹果的现量。

后四类人以前见过了苹果,而且也会用语言描述苹果,苹果的内涵和外延可以完全对应上,所以这四类人都有苹果的现量观察。有基本文化素养的成年人除学会了语言,还有认识文字的能力,大大扩展了认知的范围和边界。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因为有成年人有了认识文字的能力,扩展了认知的范围和边界过程中,没有把内涵和外延做完全一一的对应观察,所以太多太多的认知只是停留在了文字内涵阶段,造成了感觉知道很多,其实都是自己的成见,又把成见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抱着成见死死不放,现量越来越少,如是就被不是现量的现代化垃圾信息淹没了,反而出现了判断、选择困难症。

当然,造成最基本认知成见的原因在婴儿时刚睁开看世界时就出来了,甚至在胎儿里就出现了,甚至投胎前就出现了。这个最基本的认知就是感觉有个我,认为有个我,这就是最基本的一个错误认知。

当然还有一个更更基本的错误认知,就是除了有个我存在以外,还认为有个真实的世界存在。面对这些最基本的错误认识,我想把这近十年来自己是一步步怎么探索,怎么认识自己,怎么认知世界的过程展示出来吧。

因为平台审核的原因,我计划把文章一段段的写,一段段的发出来。

其中婴儿认知的部分,我会把我自己的现量观察,结合西方现代启蒙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白板学”,以及史蒂芬.平克的书《白板--科学常识提示的人性奥秘》一书,多个方位的展示人类一念无明迷失自己的过程。

如果平台审核的能够通过,我还会再跟据自己的现量观察,展示下人类对世界真实存在的迷失过程。

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第三任美国总统、弗吉尼亚大学创办人,托马斯‧杰斐逊的说:“我一向大胆追求知识,从不害怕遵循真理和理性会导致任何结果。”

我想我也是这样想的,我对真理实相和理性无比诚实,因为我已经从中受益无穷!

文章中所引用的各位老师前辈的著作信息我会详细的标明,但愿平台可以审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