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伏威,本名杜尧,字伏威,齐州章丘县人,年轻时穷困潦倒,又不善经营谋生之业,以至于不能养活自己,于是经常偷东西以维生。杜伏威有一个生死之交叫辅公祏,辅公祏的姑姑以牧羊为业,于是辅公祏经常偷姑姑家的羊接济杜伏威,被姑姑发现之后便将他们告官,无奈之下两人亡命山林,并聚集了一批人组成了一个强盗团伙,此时的杜伏威年仅十六岁。大业九年,杜伏威和辅公祏来到长白山组织山贼参加了一支义军,正式发动起义,并且由于作战勇敢杜伏威被推为首领,开始了自己的霸业。

杜伏威
在吞并苗海潮、赵破阵等小股义军后杜伏威的实力大增,大业十一年,东海人李子通率众万余人来投,但不久李子通就突然发动兵变并妄图吞并杜伏威的地盘,杜伏威在追杀下身受重伤,实力受到很大打击,紧接着杜伏威又被隋军大败,连续两次的惨败杜伏威失去了争霸的实力,只好四处游击,并不断吸纳流民进入自己的队伍,经过半年的时间部队人数扩张至数万人,并控制了江都附近的六合县做为根据地。大业十二年杨广因北方多事南避江都,由于连年战争,再加上官府的压榨以及炀帝南巡的巨大压力,百姓流离失所,杜伏威趁此机会大量吸纳手下,势力迅速膨胀。
隋末群雄势力分布图
壮大之后的杜伏威先是击败隋将陈陵,占据了高邮、历阳等重镇,自称总管;接着在自己的地盘上改革赋税,对领地内的百姓只收取很低的赋税,并严惩贪官污吏,因此很受百姓的支持。大业十四年,宇文化及发动兵变杀死了隋炀帝,杜伏威拒绝了宇文化及的招揽,转而向洛阳的越王杨侗称臣,被封为楚王,拜东道大总管。武德二年,杜伏威宣布归降唐朝,受封为淮南安抚大使,后擢升为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封楚王,武德三年时又总管江淮以南诸军事,改封吴王,并赐姓李,此时的杜伏威虽然名义上归降唐朝,但李渊无力干涉杜伏威的事务,因此事实上和一方霸主并没有太多区别。也是在武德三年,杜伏威击败了李子通,尽得江西之地,武德四年杜伏威再败李子通,李子通本人投降后被献俘长安,就此软禁。随后杜伏威又派兵消灭了江淮间的其他独立势力,完成了江淮的统一,尽有淮南江东之地。
唐太宗李世民
武德五年,杜伏威为免嫌疑自请入朝,被加封为太子太保,位在齐王李元吉之上,成为唐朝仅次于李渊、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第四号人物,但在杜伏威离开后江淮军就出了乱子。辅公祏是杜伏威的刎颈之交,在军中被称为辅伯,有着很大的影响力,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在权力的诱导下两人的关系也出现了裂隙。为了防止辅公祏夺权,杜伏威剥夺了他的兵权,给了他一个位高但无权的虚职,因此在杜伏威入京后辅公祏联合左游仙发动兵变,并于武德六年宣布脱离李唐独立,辅公祏称帝,建国号为宋。受到辅公祏叛变的影响,身在长安的杜伏威备受猜忌,最终于武德七年在忧惧中死去,终年四十一岁。杜伏威死后李渊剥夺了他的官职爵位,并籍没其家眷,直到李世民即位后才为其恢复名誉,并以国公之礼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