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最早的华人共和国说起

作者:凤麟henan

这里真是孤陋寡闻,到了东南亚知道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意义的共和国,不是美国,而是由华人建立起来的兰芳共和国。

罗芳伯是1738年出生在广东梅州的客家人。自幼学文习武,名冠乡里。半生追求功名,屡试不中。1772年,广东大灾,为生活所迫,罗芳伯无奈带领族人闯荡南洋来到婆罗洲(今加里曼丹岛)西部。也有说法,罗因谋划起义,事泄出逃,但无可考据。南洋的土著人不事农桑,以打猎、采摘野果为生。很早就有华人来此定居,种植粮食、咖啡等农作物,开挖矿藏,建设港口和商埠,逐渐使这片蛮荒之地变成了人间乐土。但不同华人群体之间为了争夺利益,经常相互斗殴,四分五裂。罗芳伯生性仗义,且文武全才。他来后,善于沟通群众,以其个人的人格才华和强大的驾驭能力,很快便笼络团结不同的华人群体,使他们逐渐消弭冲突分裂,几年内便成为西婆罗洲华人的领袖。为了更好地抵御土著部落和欧洲殖民者的侵扰,罗芳伯集合华人仿效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模式成立了兰芳公司。荷兰人从16世纪末便开始入侵殖民马来群岛。 由于拥有较强的土著和华人势力,荷兰人当时在婆罗洲还立不稳脚。而荷兰人的殖民掠夺方式,已经被罗芳伯等华人看在眼里,组建兰芳公司的目的,就是想一统西婆罗洲的资源产出,加强贸易竞争力。

兰芳公司成立之后,华人团结向上,这里俨然成为了一个中国城市。为了拉拢安抚当地土著人,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罗芳伯相约,允许他们加入兰芳公司。这样既稳定了社会,又为兰芳公司的壮大增添了活力。

罗芳伯很有思想,眼光远大。其时,面临荷兰等西方殖民者的不断侵扰威胁。如果要长远发展婆罗洲必须要让华人和当地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于是,1777年在罗芳伯倡导下,成立了兰芳共和国。名义上虽成为国家,罗芳伯为避人猜忌,并没有像中国封建朝代一样称王称帝,而是仍然沿用了公司制民主的形式。人们拥戴他为兰芳共和国的首脑,被称为大唐总长、大统制。这个最高职位不能世袭,而是由几大主要家族和势力推选产生。

兰芳共和国其实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华人占据着主要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以中华仁义礼信传统立国,采用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确定1777年为兰芳元年。但治国模式,受到荷兰人的深刻影响,更接近西方。规定国家的所有事情民众都可建言、参与。之后兰芳共和国势力壮大,版图不断扩张,几乎达到半个婆罗洲,统辖人口一百多万。

共和国成立,虽然也组织有保卫国家的民军,但面对殖民者及外部土族,深知势力的单薄。再加之华人尚祖敬宗的传统,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还是大清子民。之后,罗芳伯派人到两广督府联络,结果如石沉大海。再后,罗芳伯派使臣入京,觐见乾隆皇帝,请求归化,把婆罗洲纳入大清版图,以得到清朝保护。或是让兰芳共和国成为大清的藩属国,向清国进贡,开展贸易等。然而,清朝皇帝认识不到海疆的重要,却认为罗芳伯们违反了禁海敕令,偷渡海外,无非一群海盗而已。对他们十分轻慢鄙视,断然拒绝其非分之求。最终使中国失去了与欧洲列强争夺东南亚的机会。

即使如此,罗芳伯仍然对外大肆宣扬兰芳国与大清国的密切关系,制造假象。尤其蒙蔽了荷兰人。荷兰人此前入侵中国台湾及沿海岛屿,被郑成功及清军击败驱逐。对清朝当时的强大国力仍有所惧怕,而且有贸易往来,就不敢贸然武力征服兰芳。不得不说,罗芳伯不仅善于经营,还是一个政治高手,周旋于大清与荷兰之间,使得兰芳国拥有了上百年的和平存续,成为婆罗洲最富裕的地区。即到现在,兰芳故地仍然是印尼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兰芳共和国实行民主选举制度。财政上收取赋税,铸造货币。经济上组建国有企业积极和殖民者争夺市场创造财富,提高国民待遇。国防军力,设有少量常备军驻扎沿海要地。其他实行预备役,平时定期进行军训,战时抽调组建军队。这样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国家层面的开支,藏富于民。教育方面弘扬汉学,教授儒学经典等。武备方面还引进西洋设备、技师,建立兵工厂,生产洋枪洋炮,以充实防卫力量。但终归孤悬海外,势单力薄。随着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天朝上国虚弱衰落的真面目被无情剥开,英法联军攻占京城,火烧圆明园。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福建南洋水师惨遭全军覆灭。荷兰人终于看到了满清皇朝不堪一击的虚弱真像。自身不保,更无力派海军出洋保护藩国。荷兰人虽然当时趋于衰弱,已比不上英法新兴殖民列强,但在马来群岛仍然有一定的军事实力,比兰芳国强大得多。1885年,荷兰发起攻击兰芳共和国的战争。兰芳国民虽然顽强抵抗,毕竟实力悬殊。最终荷兰人占领兰芳共和国。但是恐影响与大清国关系,未敢灭国,一直扶植傀儡,维持着表面的独立。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大清灭亡。荷兰人撕下最后的伪装,宣布取消兰芳共和国,将其并入荷属殖民地。这个存在一百多年的华人海外政权,彻底落下了帷幕。兰芳共和国虽昙花一现。却成功探索了较为先进的统治国家的体制。

兰芳国时期,南洋先后还有大大小小由华人建立的国家政权。诸如广东人吴元盛,在婆罗洲北部建立戴燕王国,立国百余年。广州人张杰绪在纳土纳岛率华人自立为王,福建人吴阳在马来半岛建立独立王国等等。不过这些国家被当时西方殖民势力的威胁、侵略,存在时间十分短暂,都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这些领土在推翻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浪潮中,被新独立的东南亚国家瓜分。丧失了华人主导成立国家,或成为中国统辖疆域的历史机遇。

更为著名的,当属移居泰国的广东汕头人郑信。他帅军勤王击败缅甸强敌入侵,救暹罗(今泰国)于危亡。并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暹罗全境,奠定了至今泰国的疆域。1769年称帝,建立吞武里王朝。被泰国后人尊为达信大帝,是泰国人最为敬仰的大帝之一。出于血缘和政治上的考虑,郑信建国后,即遣使向大清国朝贡报捷,请求册封。乾隆皇帝起初对其不屑一顾,回书申饬,轻蔑地称其“暹罗国夷目”。郑信虽极为失望,但他依然不放弃与中国修好的努力。注重保护中国人利益。后乾隆皇帝转变态度,敕封为暹罗国王,国号“郑昭”。圣谕尚未到达,郑信被叛者杀害。有点戏剧性的是,继承王位者顺势承接了乾隆皇帝册封。之后,泰王的中文姓氏,都为郑姓,延续至今。中国皇帝册封的正统影响力,颇耐人寻味。在泰国,华裔导游会津津乐道的给中国游客介绍达信大帝的丰功功绩。据说,泰国曾经的风云人物他信、英迪拉兄妹也属郑信一族的后裔。

两千年来,中国持续不断有向东南亚移民。郑和下西洋,带动中国移民大规模增加。然而,华人出国发展,不像欧洲人那样,野蛮欺压屠杀土著,又受到母国的坚强支持和保护。相反,受到严厉禁止和打击。明清皇帝,对那些为逃避灾荒战乱,离开祖宗故土,远赴蛮夷番邦的人,视为叛贼,十分痛恨,斥之为海盗奸民。因此,华侨在海外成为无依无靠的弃儿。本来,这些带来先进文明文化、农业技术的华人,辛勤劳作,建立其稳定小康的家园,与土著也多能融洽相处,促进蛮荒走向文明,应该能够平稳和谐发展的。然而,自十六世纪后,欧洲殖民者野蛮侵入,已处于主导地位的华人不忍其压迫,起而反抗。多受到灭绝性的屠戮。明清朝廷不但不发声保护,反而还希望借洋人之手,将外逃的奸民海贼铲除干净为快。从明至清,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宾灭绝性屠杀华人数万人。荷兰人也在印尼和马来半岛多次大规模屠杀华人。很多华侨沦为奴隶,或被贩至美州作苦工。读史令人泪目。国家不愿或无力保护华侨利益,致使东南亚残忍屠杀华人的恶例,竟然一直延续到上世纪末。

直到最近,所罗门群岛发生暴力排华惨案。为防止此类暴行再次发生,中国与所罗门群岛签订安全合作框架协议,显示了国家保护海外华人权益的决心和强大的行动影响能力,给海外华侨送上一颗安居乐业的定心丸。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家举措。

纵观历史,明代经济发展,丝茶瓷等都是世界求之不得的商品。这些产品社会化协作大生产已现规模,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已渐露苗头。郑和下西洋时期,剿灭了拒不接受招安的海盗陈祖义之后,加强对南洋的控制,设置旧港宣慰使司,所辖范围包括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全部、印尼大部、泰国和菲律宾一部分。是中国古代唯一在南洋设置的行政机构。可惜强盛一时的大明皇朝并未真正派驻强大军力,仅存35年,被爪哇所灭。

若无明中后期朝政废弛,加之倭寇屡犯海疆,导致明朝海禁锁国;若无满人入关,致使社会经济倒退。中国的统治者,若有远大的视野抱负,不仅陶醉于偏安上国富庶一隅的局限,少一点对出洋华人的偏见仇视,注重保护海外华人的权益。利用华人拓展巩固海外领土, 南洋的政治版图,说不定会是另一种局面。南海可能会成为中国的内海,哪还有当今诸多南海领土纠纷呢!

罗芳伯及建立的兰芳国虽然历史短暂,但对后世影响深远。早在1793年英《泰晤士报》头版,就对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元首即大唐总长罗芳伯的神奇贡献,做出报道;梁启超著《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中,给罗兰芳以很高评价:可谓有大功德于民者也;新加坡的开国总理李光耀,常将自己比作罗芳伯;印尼前总统瓦希德,将罗芳伯评为与华盛顿并列的世界伟人之一。

这个初具现代体制的兰芳国,应是世界最早的共和国,比美国建国还要早。美国虽然号称1776年建国,实际上美国最初立国的大西洋沿岸十三个地块,均为英国的殖民地。为了反抗英殖民政权的压榨,1775年列克星敦之战,拉开了殖民地人民武装反抗的序幕。1776年,通过了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争取独立。当然这顶多只能算提出一个建国方略目标,或是反抗英殖民主义的战斗檄文。通过八年的战争,打败了英殖民者。英国最终被迫承认十三个殖民地独立。1789年,才真正形成了联邦体制的独立国家。所以美国人纪年,以1776年建国就是一个笑话。比兰芳国家的成立运行晚了十多年。最初十三州的国土面积不过八十万平方公里,和加里曼丹岛差不多。比现在的乌克兰也大不了多少。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的侵略本性,使得美国人后来采取乘人之危、武力威胁、直接吞并、鼓动暴乱等方式,通过百年掠夺扩充,形成了面积仅次于中国的大国:

1783年,英国战败,内外交困,被迫签订英美《巴黎和约》,将密西西比河以东英殖民地让与美国;1803年利用英法欧洲战争的危机,从拿破仑的法国手中劫获了路易斯安那;1819年,美西战争胜利,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佛罗里达;之后开始向墨西哥北部渗透,1845至1853年通过美墨战争,强行掠取了墨西哥的德克萨斯、新墨西哥、俄勒冈和加利福尼亚等大片领土,使美国从大西洋沿岸,拓展为西临太平洋的国家;1867年沙俄在与英法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美国乘机从俄国手中购买阿拉斯加,从而又面对北冰洋;1898年美国利用基督教传教士鼓动教民暴动并出动军队,推翻夏威夷王国最后一位女王,吞并夏威夷群岛为美国国土。美国建国后,对美洲大陆原住民印第安人,实施了近百年的比原殖民者更加残酷野蛮的屠戮。致使印第安人原500多万人口,巨减近于灭绝。现美国印第安人据精确统计已不足20万人。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本土超然局外,尽收渔利,大发战争财,一跃成为第一超级大国。为遏制中国崛起,最近,美国又称自己是印太国家,推行其印太战略,加紧对中国的军事围堵扼压,似乎印度洋也成其邻水。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再说日本,人们看到明治维新(1868)光鲜的一面。比起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日本国内根本没有支撑维新改革的雄厚经济实力。日本人数百年来,采取强盗的手段,鼓动浪人海盗,抢掠朝鲜、中国沿海富庶地区财富。从日本幕府时代(1868年前),直到昭和初年(1920年),日本政府为了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贩卖日本妇女到海外卖淫,作为筹集外汇的一种不光彩手段。在西伯利亚、东南亚、夏威夷等地,广设妓院,欺骗强迫十万年轻女子出洋作妓,受尽屈辱,为国家挣取外汇。日本人对这一民族耻辱,讳莫如深,不愿提起。早年风靡影坛的日本电影《望乡》就是反映日本少女阿琦被骗至东南亚山打根作南洋姐儿的悲惨遭遇(来到马来西亚山打根,感觉好像到了一个中国南方城市。绝大多数居民是华人,中文汉语、广东话是通用语。山打根有很多日本人墓地。据说,早年的日妓,为国家献身,却受到国家亲人的嫌弃侮辱。因此忌恨日本祖国,死后葬在山打根,墓穴会背对着日本方向。二战日本占领时期,妓女墓多被日军毁弃)。甲午战争清廷战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大清被迫割让朝鲜辽东半岛台湾等,赔偿日本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相当于大清国三年的财政收入。巨额不义之财,促使日本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纵观西方古代帝国和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崛起强盛的历史,此起彼伏,无一不是依靠残暴战争,掠夺殖民地、欺凌弱国获取不义之财起家。而中华民族七千年持续不断,出现多个强盛皇朝,财富积累从不是依靠掠夺他族而得。而是来自于国人的艰苦劳作,创造奉献。通过陆海丝绸之路,对外实行友好交往,传输礼义文明。华人所到之处,埋头苦干,勤奋努力,与当地土著融洽和睦,创造一方富足天地。却屡受欺压,难以平稳安身立命。是否少点抗暴勇武,值得反思。相信在当今追求世界大同,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华文明逐步走向复苏强大,挑战野蛮和霸权,必将影响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