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他是我的骄傲。”
这句话不仅是出于父亲对于儿子的肯定,更是来自人民领袖对志愿军战士的肯定。
1950年10月7日晚,彭德怀来到毛主席的住处,同他研究志愿军入朝作战事宜。当彭德怀从毛主席办公室出来的时候,夜已经深了。
彭德怀一路向丰泽园大门口方向走去。正在这时,他看见路灯下有人在踱步。

毛主席
那人影见彭德怀出来,连忙跑步迎了上去。
“彭叔叔!”彭德怀闻声停下了脚步,只见一个个子高高的年轻人站在他面前,“彭叔叔!您还记得我吧?”
彭德怀仔细端详了一下年轻人,觉得有些面善,可是一时想不起来是谁,
“你是…”
“彭叔叔,我是毛岸英,我在延安见过您!”
彭德怀将年轻人拉到路灯下,这才看出来了。
“天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睡?”
“彭叔叔,我专门在等您!您把我带着吧?”
“带你去哪儿?”
“去朝鲜啊!”
“可不行!”
“彭叔叔,我想接受锻炼!这次行动很伟大,您带我去吧!”
毛主席和毛岸英
会讲俄语和英语的秘书
毛岸英一生坎坷。
1922年,毛岸英出生。8岁时,他和母亲杨开慧在板仓住所被反动派抓捕。后来,母子俩被关进长沙协操坪监狱。杨开慧在监狱中吃了不少苦头,依然坚贞不屈,最终壮烈牺牲。
“我要为妈妈报仇!”毛岸英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后来,他被舅舅和舅母从监狱接回。为了避免再次被迫害,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被送到中央机关所在地的上海。起初,三人被叔父安排进了大同幼稚园。
毛主席和毛岸英
后来,幼稚园被敌人破坏后,三个孩子便流落街头。毛岸英说起童年,都说是“三毛流浪记”的日子。
“我们除了没给有钱人当干儿子和没偷东西,其他和三毛都一样。”那一年,毛岸英10岁,弟弟毛岸青8岁,还有一个三岁的小弟弟。
孩子们睡马路,有时候毛岸英会给人拖地板。为了一口饭吃,他们还会从垃圾桶里找破烂。
在上海的外白渡桥,有时候遇见黄包车拉车费力,毛岸英和弟弟就会帮人推车。一旦车被推上去了,两个孩子就会被赏几个小钱。
直到1936年夏天,地下党才在一座破庙、一帮流浪儿中将他们找到。可是,三地毛岸龙已经不知所踪。
随后,毛岸英兄弟俩被带到了法国巴黎。半年后,兄弟俩一路辗转到了莫斯科。毛岸英兄弟俩便一直待在莫斯科市郊的莫尼诺第二国际儿童院。
毛岸英20岁时,正赶上苏联卫国战争打得激烈。
毛主席和毛岸英
毛岸英曾经三次上书要求参战。不过,斯大林顾及他的身份,并没有答应。
后来,毛岸英去了苏联军校上学。毕业之后,他顺利成为一名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坦克连指导员。后来,毛岸英开着坦克参加了苏联的大反攻。
初回国的毛岸英很“洋气”。他会俄语、法语,还会跳交谊舞。他为人不拘小节,还写得一手好字。
作为家里的长子,毛主席对毛岸英要求很严格。后来,毛岸英去了延安,上了“中国劳动大学”。临行前,毛主席提醒毛岸英,“延安是革命圣地,到处都是‘真人’,若想好好学习,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毛岸英到了延安之后,与农民们同吃同睡。他时常出门拜访老同志、老革命,遇到不懂的问题,他总会向他们虚心请教。
毛岸英和刘思齐
全国解放之后,毛岸英去了北京机器总厂。起初,毛岸英下定决心,要用十年时间专心搞工业。可是,他听说了朝鲜战争的事情,希望能够一同前往。
为此,他一直在父亲办公室外等着彭德怀。当彭德华得知他的想法,顿时吃了一惊。
“你同你父亲讲了吗?”
“讲了!我父亲说他举双手赞成!”
彭德怀有些迟疑,他仔细端详了一下眼前的年轻人。
“听说你参加过苏德战争?”
“是的,我是苏军中尉,一路乘着坦克打到波兰。”
彭德怀
“听说斯大林还奖励你一支小手枪?”
“是的。”一提到这件事情,毛岸英就有些不好意思。
“这次出去,遇到什么情况不好讲。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一定会比苏德战争更残酷!”
毛岸英十分机敏,他立刻听出了彭德怀话中的含义。
“彭叔叔,请您相信,我已经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
“你去准备吧,等我通知。”
“彭叔叔,要等到什么时候?”
“不要急嘛,你已经是第一个报名的志愿军了!”
“彭叔叔,实在不敢当,您才是第一位志愿军…”
就这样,毛岸英终于实现了上前线的愿望。第二天,他告别了新婚妻子刘思齐,便跟随大部队出发了。
因为毛岸英会俄语和英语,又经过政治考验。就这样,他留在彭德怀身边,在彭总作战室担任俄语翻译工作。
彭德怀和金日成
遭遇敌机轰炸不幸牺牲
毛岸英为人十分随和。彭总司令多次提出要毛岸英同他一起吃饭,都被毛岸英谢绝了。“彭叔叔,都是一样的饭菜,我还是和同志们一起吃更随便些。”
除了俄语翻译工作之外,毛岸英并没有分到其他任务。可是他一直闲不住,总会主动帮助其他办公室的同事们做工作。
1950年11月,第一次战役刚刚结束。当时,朝鲜首相金日成和苏联驻朝鲜大使拉佐瓦耶夫来到志愿军总部。毛岸英参与了翻译工作,他用流利的俄语介绍了第一次战役的情况和即将发动的第二次战役的计划。
毛岸英
据悉志愿军司令部所在地大榆洞是朝鲜当地一处著名金矿。虽然已经废弃,但依旧相当引人注目。
要知道,志愿军司令部附近有4部电台,每天收发电报很多。美军通过空中侦查和无线电侧向,已经发现大榆洞是志愿军一处重要指挥地。正是因为如此,大榆洞区域经常有敌机侦查,还会时常俯冲扫射。
为了保证指挥部安全,中央多次致电注意防空各项事宜。11月24日,毛主席还特意给彭德怀发电,毛主席特意强调千万不要大意,敌人随时有可能使用汽油弹。
毛岸英
对于中央的指示,志愿军党委常委相当重视。只在24日当天,就有好几架美国飞机炸毁了大榆洞一处变电所。
志愿军党委常委一致认为,一定是敌人发现了什么可疑目标。如此一来,敌人很可能还会再次组织轰炸。
根据中央的特别指示,志愿军党委常委召开会议,要求所有人一律进入防空洞躲避。
毛岸英和其他同志都按照规定躲进了防空洞。一直到25日晚上10点,敌机都没有再次来袭。
毛岸英见没有敌情了,便和高瑞欣同志一同返回了办公室。原来,25日晚上志愿军要展开第二次战役,他们要回办公室对着地图讨论战役相关情况。
彭德怀
25日11点时,防控哨发出警报。原来,又有四架美国飞机朝大榆洞方向飞了过来。
毛岸英和高瑞欣跑出了办公室,眼看着飞机朝着大榆洞北方飞去了,他们以为敌人只是路过,便再次返回了办公室。
谁也没想到,这一次敌人如此狡猾。刚才调转方向只不过是障眼法,没一会儿四架敌机又飞回来了。
这一次,从飞机上扔下了大量凝固汽油弹。
毛主席和彭德怀
要知道当时指挥部办公室都是铁皮木板房,当汽油弹落地之后,立即将办公室点燃了。
顿时火光冲天,到处浓烟滚滚。一些人从火海中跑了出来,毛岸英和高瑞欣没来得及跑出来,光荣牺牲了。
彭德怀的军事秘书杨凤安立即冲进了彭德怀所在的防空洞,“彭总,除了毛岸英和高瑞欣同志没有跑出来外,其他同志都脱离安全了。岸英和瑞欣同志,可能牺牲了。”
彭德怀听闻噩耗,脸色苍白,久久一言不发。沉默良久之后,他才终于喃喃地说道,“岸英和瑞欣同志牺牲了?”
彭德怀
彭德怀一边说着,一边向防空洞外踱去。彭德怀来到出事现场,看到两具烧焦的尸体。
彭德怀的心情沉重极了,两具尸体已经无法辨认。后来,人们在一具尸体上发现了一块烧焦的表壳,最终认出了毛岸英同志。原来,毛岸英手上戴着一块手表,是他临行前岳母送他的纪念物。
看着已经损毁的手表,彭德怀的脸色依旧苍白。他蹒跚着走到刚搭建好的作战室,此时,桌子上正放着毛主席发送的电报。
“请你们充分注意机关的安全,千万不要大意”。
彭德怀的心中充满着自责,他不知道要如何向主席交代。
毛主席
因为心里难过,彭德怀中饭也没有吃。他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作战室里,眉头紧锁着。他实在不知道要如何将噩耗报告给毛主席,要知道毛岸英是他从主席身边带走了,如今才过去一个月,岸英就和毛主席天人两隔了。
最终,彭德怀以志愿军司令部的名义向中央军委起草了一份电报。简短的一份电文,彭德怀写了一个多钟头。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彭德怀不知道,当时毛主席得了感冒。周总理接到电报后,泪流不止。他深知此事对毛主席打击会有多大,在与刘少奇商量之后,决定暂时不将毛岸英同志牺牲一事告知主席。
毛主席和彭德怀
直到1951年1月,我志愿军取得第二次战役胜利后,周总理才将上述电报给毛主席看。为了宽慰毛主席,周总理特意附上一封信。
“岸英同志的牺牲是光荣的…”
像往常一样,中央机要办公室主任叶子龙拿着电报走进毛主席办公室。当时,毛主席正在沙发上看报纸。叶子龙应声进入办公室,将电报交给了毛主席。
电报很简短,可毛主席足足看了三四分钟。
他的目光终于缓缓从电报移到了茶几上的烟盒上。毛主席尝试几次从烟盒中抽出烟来,可是都没能成功。
毛主席
毛主席的眼睛湿润了,可却没有哭出来。“战争嘛,总会有牺牲。牺牲的有成千上万,无法只顾及此一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已过去,不必说了!”
1951年2月20日,彭德怀专门去了一趟位于大榆洞后山坡的一处坟头。此时的坟茔已被白雪覆盖,彭德怀与毛岸英和高瑞欣告别之后,才踏上了返回北京的飞机。
到了北京之后,彭德怀没有回家,他立刻踏着皑皑白雪前往中南海。毛主席不在,彭德怀又立即赶往西郊玉泉山毛主席的住处进行汇报。他想当面跟毛主席汇报在朝鲜的战况以及毛岸英同志牺牲的具体事宜。
毛岸英
当彭德怀见到毛主席后,他发觉与几个月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彭德怀的心口好像堵着一块石头,他几次想说什么,可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毛主席见到了他的异样,便开口询问道,“老彭,怎么你这个炮筒子还吞吞吐吐起来了。”
彭德怀随即向毛主席汇报了朝鲜战局。“从当前情况分析,并不能速胜。”
毛主席沉吟一会儿后说道,“中央对志愿军在朝鲜前线困境处境很关心。如果朝鲜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总之,不要急于求成。”
“主席,岸英到前线后表现很优秀。是我对中央几次敦促指示没有重视,致使岸英和高参谋不幸牺牲。我应当承担责任…”
毛主席沉默了一会儿,抬头缓缓说道,“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嘛,不要因为岸英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1954年12月,解放军总干部拟了一份电报,请毛主席批准。有人提出要不要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毛主席表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就这样,毛岸英与其他牺牲的同志们一起,永远留在了他们曾经战斗过的朝鲜大地上。
毛岸英和刘思齐
解密的电报
按照规定,与朝鲜战争有关的文件都要进行保密。其中,包括彭德怀发给中央军委的电报。
很多人并不知晓毛岸英同志的牺牲细节,便引发了许多猜想。
有谣言说毛岸英遇到了“偷袭的美国特工”,还有谣言称美国派了好几名突击队员绑架了毛岸英。无论哪种说法,都是无稽之谈。
2020年11月9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有关抗美援朝的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在这部纪录片中,许多人终于有机会了解到当年发生的点点滴滴。毛岸英曾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做毛泽东儿子合格吗?”后来,刘思齐整理丈夫遗物时,发现了日记中的内容。
刘思齐找到毛主席,代毛岸英向他问道,“爸爸,您觉得岸英做您的儿子合格吗?”
毛主席不假思索地回复道,“合格,他是我的骄傲。”这是来自父亲的肯定,更是来自人民领袖对志愿军战士的肯定。
毛岸英是百万入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缩影,更是19万为朝鲜战争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功臣之一。他是令父亲骄傲的儿子,更是一位令祖国自豪的好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