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崮寨,尼姑寨,无人商店,还有层出不穷的自然景点

作者:辉光影视

闲话李崮寨

1968年3月,高中毕业前夕,我与同学们一道来当时闻名遐迩的“公字沟”李崮寨接受再教育。30年后的1998年3月,我陪同作家赵德发同志,又造访了李崮寨。2002年4月,我应街头镇(原属杜家沟乡)领导的邀请,再度造访李崮寨,睹物思情,抚今追昔,禁不住啧叹不已,感慨系之。

李崮寨,尼姑寨,无人商店,还有层出不穷的自然景点

本是尼姑寨

李崮寨,是当时杜家沟乡的一个只有11户人家的行政村,杜家沟乡又是五莲县的小乡之一。50多平方公里的地面全是纯山区,19个行政村又全隐在大山的褶皱里。然而,它的人杰地灵,它的知名度,却使你不得不刮目相看。仅上一个世纪,该乡就有一半的村庄出过县团级以上的官吏。他们里边有好人也有坏人,但都是能人。民国年间,清华大学毕业,后来垄断过山东蚕茧经销业的大商人林善初即是该乡段家庄人氏。据民间传说,《林海雪原》里写及的“座山雕”,老家也是该乡下芦沟。他是少时家贫闯关东才当了土匪的。如果你对这些底细都不甚了解,那个曾经轰动全中国乃至闻名世界(新西兰、阿尔巴尼亚都曾派使团到这里“学习”过)的李崮寨你总该知道吧。它曾经创造过那个时代的奇迹。它的当家人刘太臻曾当选过中国共产党的“九大”代表和全国四届人大代表。

其实李崮寨的闻名不自从那时起。早在清朝,就有尼姑看好了这里的风水,在这里结茆建庵,故名尼姑寨。相继又有和尚进住这里筑寺礼佛,香火绵绵,使尼姑寨盛名远传。到后来,李姓道士来此修炼,又背着内栗外糠的窝窝头,同周边的大地主打了5年官司,终于胜诉,巩固了道产,更使这里名声大振。尼姑寨也由此更名为李固寨,进而衍化为李崮寨。不过,真正把李崮寨的名声推向极致的,还要算刘太臻和他的“社员们”。

李崮寨,尼姑寨,无人商店,还有层出不穷的自然景点

一场君子梦

那年我和同学们来李崮寨接受再教育,亲眼所见,前来学习取经的人群络绎不绝。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外国的友人像走马灯一样闹腾得一条上下七里长的山沟人满为患。我们不得不住到了李崮寨附近的一个小村里,排队挨号去学习。

更令我们吃惊的是,李崮寨竟出现了“无人商店”:“由社员自己交钱,自己取货。代销员每次清资、结帐,都是分文不差。而且,商品剩余的还是好的。有一次,代销员买进一部分大葱,刘太臻最后去买时,一看净是大棵的。”岂止如此,“在这里,队里的仓库没有专人看管,门上的钥匙放在办公室里,谁也有权开门,丢不了一粒粮、一棵草。在这里甘尽‘义务’蔚然成风。什么义务保健员、义务代销员、义务理发员、义务信贷员、义务邮递员……人人争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在这里谁有‘私’心,马上就会遭到批判。

53岁的老羊倌房守吉边放羊边从山上拾松笼子,小女房保红批评他说:“每天你放羊回家,都捎回来一提篮松笼子,这就是‘私’字。”二闺女保荣也说:“你放羊能捎松笼子,俺刨地瓜、收花生是不是也允许捎着干自己的活落?干啥都想着自己的事,社会主义还怎么能建设?”大家的分析帮助,使房守吉认识到:“拣松笼子是应该的,问题是为着集体,还是为着个人。这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大事。从那以后,他每天仍旧挎着篮子拾松笼,拾了就交给集体。”

李崮寨,尼姑寨,无人商店,还有层出不穷的自然景点

李崮寨人如此大公无私,源于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对资本主义的仇恨,更源于对毛泽东主席的深厚感情。他们认为,“千公万公,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就是最大的公。”他们“每天向毛主席早请示晚汇报,每顿饭前,都首先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以上引文,均见1968年2月26日《大众日报》头版头条《公字沟》)他们一刻不见毛主席像就感到想得慌。家里贴着毛主席像,街头墙上印着毛主席像,工地上插着毛主席像。54岁的段有富挑水浇地,把印着毛主席像的邮票,贴在途经的石堰上,为的是来回都能看见他老人家。老贫农马太朴重病在床,还执意向着贴有毛主席像的那面墙侧卧,不吃不喝,直到咽气……

32年后的今天,我们来到李崮寨,当年的“革命”痕迹触目可及。“无人商店”遗址、“公字沟事迹展室”、“小学校”、“知青点”、村街墙上“斗私批修”的口号等均依稀可见。“文革”后,这里不再有人问津。当年的12户人家已有近半迁住外村,剩下的几户曾一度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近年来,市、县、乡三级政府花5万元架线,为他们送来了电,又花10万元架线,为他们装上了程控电话。从天而落的“光明”以及与外界的沟通,使他们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同老人啦起“当年”,他们脸上的表情有些懵懂,好像才从梦中醒来……

造化钟神秀

尼、僧、道三家之所以纷纷钟情于李崮寨,李崮寨人之所以屡屡创造“奇迹”,乃至在“文革”中登峰造极。在我看来,一个重要因素是这里的山川物象的造化之功。地灵才人杰啊!

李崮寨,尼姑寨,无人商店,还有层出不穷的自然景点

你看那层出不穷的景点。“摩天岭”、“万丈渊”、“步云桥”、“浴仙池”、“鹞鹰窝”、“卧蟾宫”、“达摩崖”、“佛爷洞”……一个个景点惟妙惟肖,状如其名,不仅景色美丽,而且内涵了僧道两家的文化底蕴,引人遐思,又启人智悟。庐山上有“三叠泉”,这里却有“二连瀑”,丰水季节,二瀑相连,飞流直下,煞是壮观。我们来时虽值初春,仍见悬冰百丈,藕断丝连。“二连瀑”下边的“莲花池”,终年清流不断,即使特大干旱的1992年也不枯不干。

水之甘甜,更是沁人心脾。清人称赞“五莲、九仙两两奇绝,不减天台、雁荡。”窃以为,李崮寨的许多景点,奇秀之姿不减“五莲”、“九仙”。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寨之上缘,沟西坡的“三佛面”,从草皮中突兀而出三块孤石,状如佛面,肥头大耳。沟东坡又有模样相仿的三座石峰突兀而起,好象三位巨人并排而坐。传为三位“太”字辈道长的灵气所聚,故名“三太山”。再往东,又有三座山峰上下相接,一座更比一座高,似“接罗汉”,因称“罗汉峰”。“三山”、“三峰”、“三佛面”,如此讨巧,岂不暗合了智者箴言:“事不过三”。

如此秀丽的风光,如此神奇的山川,人们没有理由不重视它,以至把它冷落在这里。近几年县、乡(镇)两级把这里开发为旅游景点,这令人感到欣喜。并为此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勤劳动,谱写了一曲当代愚公艰苦创业,建设美好家园造福子孙后代的雄壮旋律。

人文自然两成趣

乡(镇)及村庄开发李崮寨为旅游景区的积极性,首先表现在道路建设上。

因为李崮寨地处深山,要来这里参观不整修道路,莫说机动车辆,就是步行攀爬也十分困难。为此,乡领导带领老百姓劈山凿石,首先修通了两条进山的公路,使游客可以从西路或南路乘车进入李崮寨,而不再受乏脚之苦。同行的镇领导告诉我,如果是春天来游李崮寨,那么扑面而来的将是金灿灿的黄花鞭和红艳艳的野杜鹃。如果是深秋来访。满山遍野的红叶早早地就会向你招手。更令人感动的是,你不管是什么时候造访这里,你都会感受到山里人特有的热情。而你一旦走近李崮寨,首先映入你眼帘的又是毛泽东主席的全身雕像和那慈祥的面容。

李崮寨,尼姑寨,无人商店,还有层出不穷的自然景点

在李崮寨“文革”遗物和有关报道载体的陈列室里。你可以看到当年刘太臻参加党的“九大”时,同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的巨幅合影;你可以看到外国友人在李崮寨的留照;你可以看到李崮寨人“斗私批修”的历史纪录;你还可以在这些真实的纪录面前发尽感慨。

当你走出陈列室,走出历史回到现实,在明媚的阳光下,沿着已经铺好的石阶小道拾级而上,你又可以尽情领略李崮寨秀丽的山间风光:奇峰、异石、芳草、佳卉……还有那佛爷洞神佛的灵气和莲花池泉水的甘冽。

浓郁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沉寂在大山深处的李崮寨在改革开放的盛世,焕发了新的生机,成为与五莲山、九仙山、大青山、七连山齐名的五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我站在李崮寨的村街上,目睹当年的遗迹,遥望远处的山峦,似乎看到了李崮寨又一个美好的明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

作者风采

李崮寨,尼姑寨,无人商店,还有层出不穷的自然景点

徐敏宗,山东五莲人。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山东分会,高(2)级作家。参加工作后,不管是务农、教学、从事新闻报道,担任领导职务,还是离岗、退休之后,均坚持文学创作笔耕不辍。现已发表各类文艺作品计260万字,并多有作品在市以上获奖。 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本根》,长篇小说《好人巷》均获“日照市文艺奖。其新闻作品及部分文艺作品在市以上乃至全国多有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