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古代是如何计时的?为何时间被称为光阴?

作者:白云股道

我们中国古代的计时,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在西周的时候,我们就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那么这十二个时辰是如何定下来的呢?古人又是如何知道一年之中不论何时,昼夜相加的时间总长都是一样的呢?假设一下,如果把你扔到野外,没有手机和手表,你有办法像古人一样测算时间吗?

中国古代是如何计时的?为何时间被称为光阴?

在周朝最早用于测量时间的工具就是上图的日晷。如《周礼》曰:"夏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这个景是指日影,尺就是日晷上面的立杆。古人发现太阳照射在物体上面的影子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于是利用这个原理造了日晷用于测量时间。

如上图,日光照在尺上形成影子,通过影子的移动来测算时间,所以这个阴影的指向就是时间。如汉朝的《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由于古人将日晷划为十二等分。每一个等分就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而一个时辰又在日晷上分为八个刻度,因此一个时辰等于八刻钟,一刻钟等于我们现在的15分钟。日晷上每个刻度之间的距离大概是一寸。因此古人又用一寸光阴一寸金来表示时间的宝贵。

除了上面的日晷之外,古人还用滴漏来辅助计时。因为日晷在阴天和夜晚没办法使用。而我们中国古代的人们发现在孔径相同的情况下,水的流出速度是一样的。于是又用铜壶滴漏来辅助计时。

中国古代是如何计时的?为何时间被称为光阴?

举一个例子,选取在日晷上面的午时作为开始,然后用铜壶滴漏来计算水量。从今天的午时滴到明天的午时,古人发现不论宵夜长短如何变化,铜壶滴漏所流出的水的总量都是一样的。因此可以确定一年中,不论昼夜长短如何变化,日夜相加的时间总长度都是一样的。

另外铜壶滴漏也可以通过标尺来更加直观地观测时间。像这种用铜壶滴漏来观察时间的方法,是不是还可以想到另外一个词?似水流年是不是?

可以说,我们中国的祖先在三千年前就已经可以确定日夜的时间总长不变,并且精准地确定时间。而在古代的西方,古罗马把白天分成十二个“小时”,夜里分为四“更”。长度不是固定的,夏天每个小时长,晚上的更短。冬天每个小时短,晚上的更长。反正就是记一个大概。

除了铜壶滴漏和日晷之外,我们中国古人还可以通过观察北斗星的斗柄来确定时间。我们的先人是白天看日晷,晚上看北斗星。如果多云阴天,那就看铜壶滴漏,有的是办法。

中国古代是如何计时的?为何时间被称为光阴?

由于我们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轴都对准了北极星。因此古人发现在晚上观察北斗星的时候,北斗星的斗柄也在做圆周运动。而且速度跟日晷中的阴影的移动速度一样快。我们现代人知道,这一切其实都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而古人则是在观察到这个现象之后用于计时。古代的天文学家看斗柄的移动,配合28宿星空图作为坐标。就可以大概确定晚上的时辰。

除此之外,我们古代天文学家通过在每天晚上的固定时间来观察北斗星,还发现斗柄在不同的季节会指向不同的方向。因此,还有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斗柄东指,天下皆春。之说。这个就是利用地球的公转轴始终对准北极星的原理来观察一年的时间了。

那么最后的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中国的古人要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呢?为什么要叫做时辰而不叫其他名字呢?大家可以讨论,下一期解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