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作者:卸磨的驴

出正蓝旗东北不远,那就是的金莲川大草原,每到盛夏,广袤的草原上就开满金色耀眼的金莲花。今天你走到这鲜有几个人的地方,你能想到这里曾经是历经百多年的一代大都市,一座700多年前世界闻名的城市。

金大定六年夏天,金世宗完颜雍前往银山狩猎。遂选定这里作为行宫避暑之地。尔后两年其将此命名为金莲川,为这里草原上盛开的金莲花“莲者连也,取其金枝玉叶相连之义”。那一年是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

但到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忽必烈的哥哥蒙哥继大汗位,命令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忽必烈承命后由漠北南下,驻帐于桓州和抚州之间的金莲川,“征天下名士而用之”,建立了蒙元史上有名的“金莲川幕府”。可能为忽必烈有一个正式办公的地方,蒙哥遂和其弟弟忽必烈商议在金莲川建新城池,于是忽必烈推荐其近臣刘秉忠于此建城,使用版筑泥土建城墙的方式兴建了 “皇太弟府”,名为开平府。这时是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这个刘秉忠就是后来修建元大都的人。

有意思的是忽必烈在建成开平府后很快命人并按照唐、宋旧礼,派员到“五岳四渎投金龙玉册”祭告“天地神祇”。并在济渎神庙立《创建开平府祭告济渎记》碑记下了此事。看来当时他们已经按中原的规矩行事,已表明其正统之意。

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和朋友一起去内蒙古正蓝旗玩了两天,那次冒雨去了元上都遗址。第二年去克什克腾,回来时从多伦过来又去了一次,这一年元上都遗址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元上都全城由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组成。城的布局很有意思,一个周长约9公里,东西2050米,南北2115米的大四方形,在东南角上套一个小四方形的内城,小四方形里是皇城,里面套着宫城,这在卫星图上清晰可见。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在申遗之前的一段时间内,曾经有人在这里修了一个很大的门,后随着申遗的进程,可能嫌这门太不协调,给拆了。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从景区大门要走10多分钟才能到遗址,不过,你要懒得走的话,有电瓶车可以代步。草原上弯弯曲曲的小河,这是上都河,是闪电河的支流。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从当年的明德门进遗址,都是残垣断壁,门道总长24米,还剩有半截城墙。里面是四面各长1400米左右的皇城。是从御道进入元上都的第一座城门,属皇城正南门,位置皇城与宫城的南北中轴线上。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上到残存的城墙上,城内只是一片黄色秋草,当地人都在秋天收割牧草,刚刚割完草的地面上留着短茬。 谁成想这里曾经有过宫署约六十所,各种寺庙一百六十余处,四万多户,十二万人口,并曾经辉煌过百年的一代大都市。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往前不远就是宫城——御天门——宫城南门,同样是残垣断壁,通过长24米的甬道就可以进皇宫了。元人有“明德城南万骑过,御天门下百官多”,“御天门前闻诏书,驿马如飞到大都”的诗句。此处当是百官聚集、奉旨听宣之处。考古发现瓮城外东、西两侧有两排建筑基址,推测为百官上朝或候旨时的歇息之所。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在御天门往北这一片是当年的皇宫了。1258年,当时的大汗蒙哥万里迢迢杀到四川,一路没受到什么像样的抵抗。1259年初在合州钓鱼城受阻,打了半年多久攻不下。结果在1259年,五十岁的蒙哥在那里去世。

蒙哥去世后,忽必烈从攻打鄂州的前线匆匆退兵,并于1260年在这里——开平府登基,将这里作为临时行政首都。正式开始了元朝的历史。

元中统四年(1263年)开平府升为都城,定名上都。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上都和大都成为元朝冬夏交替使用的两个都城,经历十一帝,一百零八年。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这个牌子有点意味,元大都、元中都不说了。哈刺和林不是元代的都城,可是蒙古的早期的都城。蒙古帝国第二代大汗窝阔台汗七年(1235年)在那里建都。蒙古帝国前四汗,即成吉思汗、 窝阔台、 贵由、 蒙哥均坐镇哈拉和林管理帝国。不过那个地方现在是蒙古国的前杭爱省西北角。哈拉和林突厥语“黑圆石”,与其周围景观已经在2004年成为蒙古国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 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看到这,我想咱们把元上都搞成世遗,可能和蒙古那个世遗有关系。 后来元世祖忽必烈于1260年在开平城(既是后来的上都)即位后,其幼弟阿里不哥则据哈拉和林地区自立为大汗。第二年冬﹐忽必烈军打败阿里不哥,进占哈拉和林。随着升开平府为上都和升燕京为中都(后改大都)。哈拉和林仅置宣慰司都元帅府。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好漂亮的汉白玉浮雕,两面都是灵动欲出的五爪腾龙,底下衬托着各色花卉。这东西高两米,半米见方,重2.8吨。学名叫龙纹角柱,出土于这里大安阁遗址,为国家一级文物。据说是已知元代文物中,龙纹图案最完整最精美的一幅。所谓之“元代第一龙”。 现在这个宝贝已经放到2016年在遗址大门外新建的元上都遗址博物馆里了,说已成了那里的镇馆之宝。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深入宫城腹地,一个高台上是穆清阁遗址,还可以看见地面的柱础,据说这里是宫城中最大的建筑,也叫“北阙”。当年皇帝们大宴宾客就在这里。元上都鼎盛的时候,城里有水晶、大明、仪天、宝云、宸丽、慈福、鸿禧、睿思等殿,穆清、大安、延春、连香、紫檀、凝晖等阁;绿珠、瀛州两堂以及振堂等连片的宫殿。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宫殿脚下数间小房,居然还有碾子,看来可能是当年的御厨。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这里是建于至元三年(1266年)的大安阁,位于宫城中心的皇宫正殿。大安阁是 “取故宋熙春阁材于汴,稍损益之,以为此阁,名曰大安。”全阁“飞翔突起,干青霄而矗上”,令观者有“神营鬼构、洞心骇目”之叹,元人有“大安御阁势苕亭,华阙中天壮上京”的赞叹。 据说在这里举行过元成宗、武宗、天顺帝、文宗、顺帝等五位皇帝登基,以及南宋灭亡后忽必烈接受北宋皇帝朝降等事件。真是感慨万千的地方。 现在地面上层只是明清时期的喇嘛庙遗址。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到这里皇城走完了。抬头漫天白云从北面涌过来。有点像当年蒙古铁骑横扫中原的势头。谁成想才80年的大运,1368年,元顺帝(元惠帝)妥欢帖睦尔在明朝的攻击下退出大都到这里,宣告元王朝的灭亡。他在这里没有一年又跑到应昌路,后死在那里。 明初在这里建立了开平卫,宣德时南徙独石(今河北赤城),上都遂被废弃。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正蓝旗县城是上都镇。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草原荒城,世界遗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