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童年的姜子牙“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同志

作者:不忘初心脚踏实地

蓝天野(1927年5月4日-2022年6月8日) ,原名王润森,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河北饶阳人,著名表演艺术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离休干部。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身心投入中国画的创作。曾向李苦禅和许麟庐两位大师潜心学画,并得到高度评价。蓝天野坚持“勤于笔墨、独辟蹊径”的创作思路,作品饱含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从上世纪40年代就投身话剧事业,曾在经典话剧《北京人》、《茶馆》、《蔡文姬》中饰演重要角色,还曾在电视剧《封神榜》中饰演过姜子

童年的姜子牙“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同志

牙,在《渴望》中饰演王沪生的父亲。

先后荣获“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表彰”、“中国话剧金狮奖”、“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全国德艺双馨奖•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蓝天野“七一勋章”。

2022年6月8日,蓝天野逝世,享年95岁。

人物经历

1927年,在五四运动八年后的5月4日,蓝天野在河北省饶阳县出生。他的命运之途,便如同这个节日所象征的那样,始终洋溢着爱国的感情、战斗的意志和青春的气息。

1944年开始,蓝天野投身话剧事业。

1948年刚撤回解放区的当天晚上,王皇住在一个接待站,半夜里接待站的人来了,把他叫醒,对他说'现在进了解放区,你在国统区还有亲戚朋友、很多关系,不能互相影响,所以进到解放区就得改名字。现在就改,'当时也没字典查,也没有时间,临时就崩出一个名字,就是“蓝天野”,从此以后这个改名叫蓝天野的人就演了一辈子的话剧,成了著名的艺术家。

在充满无数荣耀的演艺事业背后,其实他与绘画还有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缘,他曾向李苦禅和许麟庐两位大师潜心学画,并得到高度评价 。90年代以后,全身心投入中国画的创作。

1952年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后的第一批主要演员。

1987年离休后,蓝天野仍心系话剧事业,坚持多年来为青年演职人员讲授剧院传统、戏剧表演理论和技巧。接受过他教学指导的有童超、狄辛、林连昆、宋丹丹、濮存昕等众多艺术家。

1994年4月,在中国美术馆,参加文艺界名人书画展。

1995年6月,在北京,与梅阡、凌子风举办三人书画联展。

1995年8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

1996年8月,在日本福冈市举办三人画展。

1998年10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第二次个人画展,均获得巨大成功。

2011年,为纪念建党90周年,已经阔别话剧舞台19年、84岁高龄的蓝天野加盟剧组,重排献礼剧目《家》。

2012年,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暨纪念建院60周年,剧院倾力创排了现实题材大戏《甲子园》,蓝天野受邀担任该剧艺术总监。

2015年,蓝天野以88岁高龄再次执导了瑞士剧作家迪伦·马特的代表作《贵妇还乡》。

2018年在北京人艺开展的戏剧进校园公益活动中,他以90多岁的高龄,开启北京人艺名家讲坛第一讲,与清华学子面对面畅谈了他的戏剧与人生体验,分享了北京人艺艺术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2020年10月26日,蓝天野携人艺老中青少四代演员登台演出北京人艺经典名剧《家》。

2022年6月8日,蓝天野逝世。

童年的姜子牙“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同志

蓝天野

艺术成就

童年的姜子牙“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同志

德高望重的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书画家、奇石收藏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专职导演兼演员(现已离休),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艺术委员会委员。 曾入国立北平艺专油画系学画。1944年开始从事话剧事业。几十年来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先后塑造了:

《北京人》中的曾文清,

《茶馆》中的秦仲义,

《蔡文姬》中的董祀,

《王昭君》中的呼韩邪单于等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封神榜》中他饰演的仙风道骨的姜子牙,

《渴望》中王沪生那温文尔雅的老父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很多角色(尤其是姜子牙)已经成就经典至今无人超越。

还在《钦差大臣》、《罗密欧与朱丽叶》、《小市民》等外国名著中担任过主要角色。

导演过《针锋相对》、《贵妇还乡》等。其演技被誉为“令人拍案叫绝”、“在舞台上流露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表演有着广泛良好的口碑,常被一些年轻艺人誉为“他是真正有艺术品质和高级趣味追求的艺术家。 ”

个人作品

人物轶事

勤学大师

童年的姜子牙“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同志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去上海时认识了许多画家,并陪他们一起去看望了林风眠、潘天寿等老先生。由于当时脑子里整天想的就是画,也经常接触画,终于在偶然的情况下认识了李苦禅和许麟庐两位老先生。”从此,他以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和对梦想的执著追求,坚持每周最少3次,每次最少一个上午,向两位国画大师学习绘画,接受两位大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风雨无阻。他踏踏实实地从用笔、用墨等基础开始学习,在夜以继日的刻苦练习中,他的绘画技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终于获得了李苦禅和许麟庐的赞许。

1986年他办个人画展时,请许麟庐题字,许麟庐提笔就写了“勤于笔墨,独辟蹊径”8个大字,这无疑是对蓝天野书画的高度肯定。“许麟庐老先生果然了解我啊!这8个字让我受益良多。首先是要‘勤’,绘画必须要勤加练习,不能让其他事情分心,而且还要‘独’,要开辟自己的路,创造出自己的风格。”

他对恩师的告诫铭记于心,在深得两位国画大师真传的同时,他更是以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为艺术信条,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绘画风格。他的山水画作泼墨淋漓,挥洒自如,更简约古朴,蕴涵着淡薄世俗的心境;他的写意花鸟以画鹰见长,均栩栩如生,有着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追求,流露出灵动的神韵和真挚的天趣;他笔下的人物主要以观音、达摩、山鬼、姜太公等古神话人物为主,构图饱满,造型传神。他的画作用笔简练,设色典雅,颇具大气、潇洒、儒雅之风。

钟情绘画

童年的姜子牙“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同志

谈起学画经历,蓝老来了精神。不难看出,为大陆表演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难以磨灭贡献的蓝老,真正的人生梦想其实是绘画。“阴错阳差啊!我演戏是极偶然的,最早学的其实是画画。”回忆往事,蓝老每每扼腕嗟叹,“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对各种能入画的东西都有兴趣。那时家住白塔寺附近,每逢逛庙会时,总会把琳琅满目的民间工艺品一一画下来;我还常去戏园子,脸谱、戏装、兵器都是我画画的对象;还自己画过小人书、插图、连环画等等。”

1944年,蓝老终于得偿所愿,考入了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油画系,希望在那里实现他的艺术理想。那时的他对绘画已经达到入迷的程度,水彩画、铅笔画、版画、漫画,各种形式他都练习过。“那时我顺其自然的就成了班里板报美术、版面的设计者,还经常在课堂上偷偷画老师,甚至还在学校的板报上开辟了一个‘每期一师’的漫画专栏。”

1946年,徐悲鸿接管了这个学校并出任校长,也是在这一年,19岁的他却做出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重考。对此,他觉得并不是什么坏事,“重新学习,可以把基础打得更牢固,这不是很好吗?”也许是兴趣使然吧!重学的时间里,他也特别用功。

那时他家住西边,而学校在东边,两地之间的公交车经常一个小时都不来,他索性步行十多里地到学校,待在画室里一画就是一天。谈到这里,蓝老给我们讲了一件有趣的事,“那时我们都是用炭笔画,要修改时就用馒头擦掉。有时到中午了,才发现馒头也用得差不多了。”

谦虚画界

蓝老读中学时,也是局势变化较大的时期。那时的青年人普遍关心时事、社会、国家,蓝老也不例外。而戏剧又是与社会联系紧密的一门艺术,所以当学生剧团拉着他一起演戏时,他响应时代的召唤,步出画室,从此走上了话剧表演之路。

凭着认真、踏实、勤奋、严谨的人生态度,蓝老与众多老一代表演艺术家不遗余力地为大陆戏剧艺术的起步艰难摸索着。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舞台艺术生涯里,蓝老主演了70余部话剧,特别是《茶馆》这部中国现实主义话剧的巅峰之作,从1958年首演至今,赢得了戏剧界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赞誉,蓝老所饰演的秦仲义也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经典。

但在头顶无数荣耀的背后,蓝老却抱有莫大遗憾:“在这大半个世纪中,我因为演戏而把绘画扔下了,这是我的终生遗憾。”

可以说,蓝老的绘画基础对他的演艺事业不无裨益。长期的绘画创作,培养了他对于造型、动作、氛围的感觉。他总是坚持自己化妆,为此,化妆师曾对他有“意见”,他却说:“人物是我创造的,我自己才能化出对人物的理解。”蓝老认为,演戏也是一门造型艺术,需要运用美学上的感受,而导演、演员不懂美术,是很大的遗憾。

如今退休的蓝老,总结自己的生活就是8个字:“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他希望在原有的花鸟题材之外,再多画一些人物。当每每谈起画界对他作品的肯定时,他却总是很谦虚地表示:“我现在功力还不够,有很多题材还表达不了。”这种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的高尚艺德令在场的记者无不肃然起敬!

所获荣誉

先后荣获“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表彰”、“中国话剧金狮奖”、“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全国德艺双馨奖•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2013年11月9日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开幕式上,蓝天野荣获2013年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

2015年10月31日,获第五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终身成就奖。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提名蓝天野为“七一勋章”建议人选。

童年的姜子牙“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同志

蓝天野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蓝天野“七一勋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