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前苏联战争巨兽:里海怪物

作者:烽火84692076
前苏联战争巨兽:里海怪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在大西洋运输队遭到德国U型潜艇袭击而损失惨重,美军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研发一种新型水上运输机。但是由于运输机体积和重量庞大,以当时的技术条件难以为其提供足够升力。为此,这种运输机将主要以贴近海面的方式飞行,借“地面效应”提供额外升力,也就是地效飞行器。美国休斯飞机公司在创始人霍华德·休斯领导下,设计了H-4“史普鲁斯之鹅”巨型水上飞机,不过,由于战争需求消失及技术缺陷等原因,H-4在试飞一次后便被放入仓库。

前苏联战争巨兽:里海怪物

H-4“史普鲁斯之鹅”

在地效飞行器研制方面,苏联于1923年就已开始研究地效效应。1935年,苏联的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开始有关研究。第二次大战后,苏联坚持研究,而其它国家只是三分钟热度。当时苏联有两间设计局研制地效飞行器,分别是别里也夫飞机设计局和阿列克谢耶夫中央设计局。前者主要研发水上飞机,后者则制造船只。

地效飞行器起源于战争,因而阿列克谢耶夫中央设计局的地效飞行器主要用途也是用于军事。它可以用来发射导弹、反潜和突击登陆。1963年,伏尔加工厂应设计需求,开始建造地效飞行器样机。1966年,地效飞行器样机首飞成功,体积亦不断扩大。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直到80年代初,偶然透过侦察卫星发现这种飞行器。惊讶于这种飞行器的庞大体积,并且又是在里海航行,所以绰号是“里海怪物”。

前苏联战争巨兽:里海怪物

“里海怪物”参数:

长106.1米(348 英尺),翼展40米(131英尺);

起飞重量495吨(1,091,000磅);

机翼配置8台 VD-7 涡喷发动机;

配置2台发动机在尾部,后移到机头,即驾驶舱的顶部;

航程7500千米,能够以800千米的时速将850名士兵运送到世界各地,而且不会被任何雷达发现。

研发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经历过两次失事,一次是1969年,因湖面大雾,飞行员无法分辨地平线,导致大浪拍打机身,最终失事。另一次在1980年,故原因是飞行员操作失误。但它为后续的一系列地效飞行器研发,提供了大量的宝贵数据。

但是可惜的是“里海怪物”因为造假昂贵,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机体寿命、结构废重太大 也抵消了优势 ,地效飞行器重量远比水上飞机大,这意味降落时的冲击会比水上飞机大得多、 受现有材料性能限制,项目最终搁置。若是项目没有搁置,试想现在的俄罗斯在同北约抗衡时将会是另一番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