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并合影,照片后来为何被挂在杜聿明家客厅?

作者:5分钟快读

“你对世界的贡献比我更大,我要感谢你!”

1973年,著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第四次回国访问,受到了党中央的热烈欢迎,并与毛泽东主席会面。

这句话便出自毛主席与杨振宁的对话,毛主席话语间充满了对杨振宁的重视,以及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这让杨振宁感到受宠若惊。

因为,自从70年代起,毛主席的健康便每况愈下,极少会客。能在此时见到毛主席,且得到对方的赞扬,无疑是一份殊荣。

会谈的最后,工作人员为毛主席与杨振宁拍了一张合影,记录下了两位历史伟人同框的精彩瞬间。

这张含金量重大的原版照片,最终被杨振宁送给了前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

而杜聿明对这张合影奉若至宝,将其郑重地装裱于相框中,高高挂置于客厅墙上,以便宾客在进门第一时间能看到。

而看到这张合影的客人,在震惊之中都会产生一个疑惑。

伟人和杨振宁的照片怎么会挂到一个前国军党将领的家中?

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并合影,照片后来为何被挂在杜聿明家客厅?

杜聿明是杨振宁的关系

杨振宁之所以将这张珍贵照片赠与杜聿明,是因为对方是自己的岳父。

杨振宁的结发妻子杜致礼,便是杜聿明的长女,而杜聿明和杨振宁之间的翁婿关系,在那个时期,并不是广为人知的。

更令人感到唏嘘的是,这对翁婿在杨振宁夫妇结婚20多年后才第一次见面,这不禁让人古怪中间都有哪些曲折经历。

要了解这个问题的源头,还要从杨振宁的求学经历,与杜致礼的认识说起。

杨振宁于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恰好与新中国的国庆节是同一天。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曾留学美国,并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获得学位,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数学博士,1928年回国后,先后在厦门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

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并合影,照片后来为何被挂在杜聿明家客厅?

杨武之归国时,杨振宁已经6岁了,在父亲的影响和引导下,天资聪颖的他对学习知识充满了热情。

在抗战爆发的第二年,杨振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南联大,并且毕业任教,而杜致礼就是他的学生之一。

杨振宁在1945年申请了庚子赔款奖学金,获得了赴美留学的资格,进入父亲曾就读的芝加哥大学留学深造。

1949年年底,杨振宁与杜致礼在普林斯顿意外重逢,互有好感的两人于第二年踏入婚姻殿堂。

然而,这对新人的父母却都没有前来参加婚礼,为他们献上祝福,这又是为何?

这一切还要归咎于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杜聿明一家在那个风云跌宕的时期,不同的凄惨命运。

杜致礼之父杜聿明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他参与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他,曾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人称“救火大队长”。

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并合影,照片后来为何被挂在杜聿明家客厅?

在长城抗战中,时任25师旅长的杜聿明在师长关麟征负伤时,临危受命,接替指挥,歼敌2000余人,由于表现突出而获得提拔,在日后执掌了国军首支机械化部队——第五军。

杜聿明善用闪电战术,崇尚进攻,是当时少有的敢和日军精锐正面对攻的将领。

在昆仑关战役,杜聿明率领第五军迎战号称“钢军”的日军精锐第五师团,几乎全歼敌第21旅团,击毙旅团长中村正雄,成功攻占昆仑关。

抗战胜利后,手握滇军、镇守云南的“云南王”龙云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大患,由于杜聿明和龙云私交甚笃,深得其信任,而被蒋派往云南密谋夺权。

杜聿明趁滇军主力入越受降,内部空虚之际,发动兵变将龙云围困于五华山,迫使其解除武装,使云南重回蒋介石的控制之下。

1945年10月,杜聿明被委任为东北保安司令,前往东北地区与林彪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交战,在率部攻克山海关后,一路北进,先后攻占辽西、辽南地区。

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并合影,照片后来为何被挂在杜聿明家客厅?

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之战中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出城区,甚至一度还被杜聿明逼退至松花江以北。

以上种种,可知杜聿明才干过人,绝非平庸之辈。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战争年代,实属走在历史潮流中的上层人物。

然而一切光辉的过往,随着三大战役打响都将化作过眼云烟。

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呼声,发动不义之战。最终大厦将倾,而在淮海战役中杜聿明率部突围失败被俘,被押送至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杜聿明虽然为败军之将,但并非庸俗怕死之徒,他数次自尽求死,以彰显军人荣誉,但均被解放军救下。

当时,征战多年的杜聿明健康状况极差,高度近视,腿脚残疾,还身患肺结核、胃溃疡、肾结石、脊柱炎等多种疾病,为此医生摘除了他的左肾。

党中央不吝惜人力物力,精心照料,甚至还动用原本不多的外汇,特地去境外求购珍贵药品,使得他的病情大有改善。

杜聿明对共产党的不计前嫌感激不已,从此放下了心中芥蒂,积极改造。

然而,杜聿明的弃暗投明让蒋介石异常恼火,再加上他的妻子曹秀清曾经加入过共产党,因此他的家人被带到台湾后,并没有像其他将领的家属一样得到善待。

杜聿明的妻儿在台湾的生活有多艰难?

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并合影,照片后来为何被挂在杜聿明家客厅?

杜聿明夫妇共育有6名子女,除了正在美国求学的杜致礼和杜致仁姐弟之外,其他4人都随母亲曹秀清在台湾,均被限制离境。

曹秀清贵为中将夫人,却无法获得应有的待遇,只能在台北的烟酒厂打工,依靠一个月3000元台币的微薄收入养活四个子女和年迈的婆婆。

然而杜家人的劫难还不止于此,1953年普林斯顿高中毕业的杜致仁考上了顶级学府哈佛大学,但高昂的学费让他一筹莫展。

当时杨振宁还只是一个普通研究员,除了在生活上给予照料之外,也没有多少多余的钱来接济妻弟,无奈之下,杜致仁只能拜托母亲曹秀清从台湾银行申请助学贷款。

杜致仁深知这笔钱得来不易,他在大学期间节衣缩食,四处打工兼职,极尽节俭之能事,但也不过是杯水车薪,但要命的是,台湾银行在他入学的第三年便中止了其信贷资格。

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并合影,照片后来为何被挂在杜聿明家客厅?

受此打击的杜致仁大病一场,无法继续从事兼职,为了学业不至于半途而废,他不得已再次向母亲写信求助,乞求3000美元以完成学业。

万般无奈的曹秀清只能选择向蒋介石求助,然而蒋介石只给了1000美元,还要分两年给付,然而这点数额对杜致仁来说根本无济于事。

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家道中落。这让年轻的杜致仁一直郁郁寡欢,蒋介石的薄情寡义更是掐断了他最后的希望。

面临辍学、前途未卜的杜致仁一气之下寻了短见,在杨振宁夫妇家中服下了整整一瓶安眠药自杀身亡,年仅22岁。

可见杜聿明家人的生活是何等窘迫和凄凉,然而他和妻儿隔海相望,即使有心救助也无能为力,这种痛苦和煎熬可想而知。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杜家人此后的命运却因为他从未谋面的女婿杨振宁而迎来了转机。

杨振宁荣获诺贝尔奖

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并合影,照片后来为何被挂在杜聿明家客厅?

在杜致仁自杀后的第二年,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了著名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并以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宇称不守恒定律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最重大的颠覆性发现之一,许多传统物理学观念也因此被重塑。

正是因为该成就如此重大,从论文发布到最终获奖,仅用时1年左右,是有史以来通过审核速度最快的,而诺奖整个流程的平均时长是18年。

杨振宁的成就还远不止于此,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4个物理学领域。

杨振宁拥有13项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由于诺贝尔奖规定,每位学者在同一领域一生只能获奖一次,所以诺贝尔奖根本不足以体现杨振宁的伟大。

另外,谢尔登·格拉肖、史蒂文·温伯格、等物理学家,也都以杨振宁的理论为基础,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成果,并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奖。

毫不夸张地讲,杨振宁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由此可见他在学术界拥有何等地位。

功成名就的杨振宁,想起杜致仁总是不免黯然神伤,如果这一切能早来一些,妻弟又何至于英年早逝呢?

杨振宁获奖时仍然持有中华民国的护照,这样一位誉满全球的人物,让在台湾的蒋介石心思大动,他一改往日对杜家人的冷淡,主动让夫人宋美龄邀请曹秀清前来做客,在杜聿明母亲去世后,还特地安排风光大葬。

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并合影,照片后来为何被挂在杜聿明家客厅?

蒋介石甚至还特许曹秀清单独出境,去美国看望杨振宁夫妇,其动机再明显不过,他希望能利用曹秀清和杨振宁的姻亲关系,将这位大科学家拉拢至台湾,为党国效力。

能有机会见到阔别已久的大女儿,曹秀清自然无法拒绝。1958年杨振宁夫妇与曹秀清在美国相见后,对她这些年的遭遇心痛不已。

杜致礼坚决反对母亲再回台湾受苦,为她申请了永久居留权,曹秀清心中更是恨极了蒋介石,又怎么可能为他当说客,把女婿推入火坑呢?

曹秀清从此再也没有返回台湾,与她留在台湾的4个子女也从此天各一方,直到20多年后才在香港团聚。

杨振宁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自然也受到了新中国的关注。周恩来曾专门派出杨李二人的恩师张文裕前往瑞典看望他们,当面表达祝贺。

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并合影,照片后来为何被挂在杜聿明家客厅?

张文裕还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那就是杨振宁岳父杜聿明的亲笔贺词,在信中杜聿明称赞杨振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让他感动不已。

杜聿明在杨振宁获奖2年后被特赦,后来还担任了人民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专员等职务。

他整理了个人经历,先后编写了《淮海战役始末》、《辽沈战役概述》、《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等著作。

回顾前半生的金戈铁马,走出功德林的杜聿明不禁感叹恍如隔世,他对自己的新生活十分满足,但却始终无法遏制对家人的思念。

1963年,曹秀清从美国出发,转道日内瓦飞往大陆,在分别十多年后,杜聿明夫妇终于在北京重逢。

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并合影,照片后来为何被挂在杜聿明家客厅?

看到身体健朗、精神焕发的杜聿明,曹秀清十分欣慰,感叹他“吃尽了国民党的苦,却享上了共产党的福”,从此她也一心陪伴丈夫,在大陆定居。

杜聿明夫妇团聚,而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却对儿子归国望眼欲穿,他曾于1957年、1960年、1962年三次出国面见杨振宁,希望他能够回国。

杨振宁在西方留学,又身为前国军将领的女婿,还有近亲属在台湾,身份敏感,不能轻易归国。

父子俩因为他的归国问题,发生了一些矛盾和争执。

而在1964年,杨振宁又做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决定,那就是加入美国国籍,这也是如今很多人对杨振宁产生偏见的最大原因。

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并合影,照片后来为何被挂在杜聿明家客厅?

杨振宁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外出交流和讲学必不可少,为了让学术成就更上一层楼,他只得作出取舍。

而当时回大陆的时机尚未成熟,中华民国的旧护照又即将到期,想要继续使用国外的顶级实验室,加入美国国籍就成了一个摆在面前的选项。

对于外界的骂名,杨振宁从来不做任何解释和辩驳,毕竟连父亲都对他的选择大失所望,又如何奢求他人的理解呢?

虽然一时没能回国,但杨振宁始终心向祖国。

作为全美华人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他利用自己的名望和影响力,为海外华人争取权益,同时还积极游说美国政府,呼吁中美关系正常化。

1969年,日本与美国政府启动归还冲绳的谈判,把台湾岛附属的钓鱼岛划入了冲绳的范围,令全球华人哗然,在美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

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并合影,照片后来为何被挂在杜聿明家客厅?

杨振宁也积极参与到保卫钓鱼岛活动中,他不仅带头联合签名捐款,帮助华人团体登报发声,还作为华人代表出席美国参议院的听证会。

最终在多方努力下,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称美国将在中日领土争端上持中立立场。

随着中美关系缓和,美国解除了本国公民前往中国的禁令,归心似箭的杨振宁在第一时间就设法取得了签证,成为了首位回国访问的华人科学家。

1971年,回国的杨振宁夫妇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他也终于见到了自己从未谋面的岳父——杜聿明。

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并合影,照片后来为何被挂在杜聿明家客厅?

在杨振宁的要求下,他还见到了自己挂念许久的好友邓稼先,当他从邓稼先那里得知,大陆的原子弹完全是中国人自力更生的成果时,杨振宁不禁激动落泪,他既为好友的成就而自豪,也为自己未能参与其中而遗憾。

杨振宁回国访问的经历,被认为是中美学术界的一次“破冰之旅”,其意义不亚于著名的“乒乓球外交”,许多华人学者对新中国产生了好奇和向往,为日后的人才回流创造了条件。

1972年,杨振宁第二次回国,以美国科学家协会主席马文·戈德伯格为首的美国科学家代表团也于同年应邀访华,林家翘、任之恭、陈省身等美籍华人学者也纷纷回国参观访问。

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并合影,照片后来为何被挂在杜聿明家客厅?

此后的杨振宁几乎每年都要回国,除了与国内专家学者们进行交流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探亲。

1973年5月,杨武之病逝,令杨振宁悲痛不已,他认为自己的美国国籍是父亲至死也未能解开的心结。

除了父亲之外,杜聿明和曹秀清也是杨振宁牵挂的亲人,他特意将自己与主席的照片送给岳父,足见亲近,而杜聿明对照片如此珍惜,对女婿的自豪同样溢于言表。

杜聿明的晚年平静而幸福,1978年他再次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常务委员。

3年后,在妻子和女儿女婿的陪伴下,杜聿明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77岁。

杜聿明临终留下遗言:“病危深思,最关怀者唯一言而已:盼在台湾之同学、亲友、同胞以民族大义为重,早日促成和平统一、共同把我文明古国建成现代化强国,为子孙万代造福。”

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并合影,照片后来为何被挂在杜聿明家客厅?

杨振宁对国内科学发展的贡献

杨振宁没有辜负岳父的遗志和嘱托,他用自己的知识和视野,为新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贡献力量,为子孙造福。

他在美国创办了“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在该组织的帮助下,许多国内学者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提高了学术水平,开拓了国际视野。

在他的倡议下,中科大少年班、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陈省身数学奖先后设立,国内有几十所大学的物理实验室,都是在他的指导下建设的。

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并合影,照片后来为何被挂在杜聿明家客厅?

杨振宁还始终以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对待中国的科技发展,反对贪高求快、揠苗助长,在科研领域盲目搞“军备竞赛”。

他反对建造巨型粒子对撞机曾经引起外界争议,他的理由是因为该项目不仅耗资巨大,投产比还及其低下,美国都不堪重负,中国强行上马更没有意义,把有限的资金优先投入到更容易出成果的应用科学和民生方面,才是务实的做法。

清华大学为他开出的百万年薪,杨振宁分文不取,全部返还给了校园,为了招募顶级专家,他还捐建了专家楼。

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并合影,照片后来为何被挂在杜聿明家客厅?

从首次回国至今,他个人为清华大学捐款就超过了600万美元,凭借其人脉和影响力。为中国高校筹集科研经费近10亿美元。

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发表的SCI论文超过30篇,在冷原子、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将清华大学的研究水平提高了几十年,一举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许多大学教授只想专心研究,不愿从事教学工作,但杨振宁认为,教学工作必须认真对待。曾在各个场合一再强调“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是最重要的”。

1995年他便应邀在中央电视大学上讲《大学物理》,82岁高龄时仍然活跃于讲台,亲自为本科生授课。

他说道:“我是一辈子教书的,而教书人最得意的事情,就是有学生真学到了一些东西,能够使年轻人走到这个领域里头。”

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并合影,照片后来为何被挂在杜聿明家客厅?

结尾

2017年,已经在清华园“归根居”生活十余年的杨振宁重新恢复中国国籍,弥补了父亲生前的遗愿,这位科学巨匠终于真正落叶归根了。

2019年,杨振宁荣获“求是终身成就奖”,成为该奖项有史以来第二位获奖者。

在当今科学界,杨振宁被公认是可以与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相提并论的人物,也是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没有之一。

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然而杨振宁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师,能与这样的人物处于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实乃吾辈之幸。

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并合影,照片后来为何被挂在杜聿明家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