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节日记录端午日记/今天放假,略略陪孩子们睡了个懒觉,待日出升腾了,才出门。​今日端午,第一件自然是带孩子们去地里割艾叶

作者:三农生活研究院

#节日记录 端午日记 / 今天放假,略略陪孩子们睡了个懒觉,待日出升腾了,才出门。

​今日端午,第一件自然是带孩子们去地里割艾叶,又开车去郊外割菖蒲,然后给奶奶和爷爷家送艾叶菖蒲过去。一部分,红绳子绑好,门头上悬挂起来;另一部分,留着煮水洗澡用。每年的端午节,老夏家大抵都如此,打孩子们出生起,基本都如此。

粽子?自然是要吃的,老母亲前天就开始陆续包粽子煮粽子。

但这艾叶和菖蒲,孩子们没粽子入嘴来🉐那么直接,需要适当解释……

在古人的端午里,在由来已久的民间,尽管南北东西可能又有些具体区别,但艾叶、菖蒲,基本是中国文化里共通的两味节日植物了!

​大街上随便问一位老者为何端午独重艾叶菖蒲,大概都会说“辟邪”,几成共识。

​那么,这里说的“邪”,是鬼邪吗?

​NO!如果换成“阴邪”,这肯定是没错了!

仲夏之湿,冬春之陈寒,湿与寒皆为阴邪。

​时至仲夏端午,虽然天上阳气正当中天,但北半球中国大地相当多正属梅雨之季,湿邪正盛;冬春已去,但地面尤其人体,过去蓄积的寒邪,还需要些时间尚能逼其外出。

​湿邪是最容易动机不纯的,它不仅最易与陈寒勾结,里应外合,而为湿寒内结;也易与仲夏之热纠缠,而成湿热;甚至,它还热恋风邪,厮守相伴到白头,而成风湿。

很早的中国古人发现,至仲夏端午,人们常常感觉身体最易沉重、乏、困,头脑如裹或不甚清明,饮食不爽,或多大便粘滞,或常见皮肤肿痒。更有甚的是,南方水泽地,丛林山地,还常闹瘴事,来无影去无踪,如鬼邪事(后来知道了,是湿热杂毒所致之疫疠)。

世之有邪,则自然当辟邪!

首一,便是仲夏湿邪,那🉐悬剑除之。恰好,菖蒲,正如水中剑,生于阴水中,水湿不侵,自带阳气,其叶如剑,其气芳香。

而艾叶呢?古人认为它为“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本草从新》),祛冬春陈年之寒,看来🉐它了!

​​二者都为苦、辛、温之物,都自带香味,辛有散力,温祛寒邪,苦燥水湿。

​从形象上看,艾叶🉐土中之精,虽为草本,却有木形,至端午,直立中正,卓然向阳,邪魅自是远离;

菖蒲,无论水菖蒲,还是石菖蒲,皆自水泽而生,化水御阴,叶剑天指,湿痰所望披靡。

​🉐!就它两了!!

​挂门楣上,插书房里、寝卧间,幽香阵阵,不仅能“补心气”,醒神脑,虫蚊🦟都自觉远离。

​就着端午节正午晒下的“正阳水”,与艾叶菖蒲煮一枚带壳的土鸡蛋,煮一盆沐浴之水,老老少少自里而外祛除了诸多陈寒和湿邪,人似乎轻松了不少,从衣裳到发肤都袅袅余香。

不过,🉐用​现代药理学略微提醒:二者之水都不建议直接喝哈,你量不好掌握!

古人以带壳的鸡蛋煮之,去壳吃蛋,沐身悬香,倒是看上去不经意,其实里头是颇有讲究的道理的!

这个​端午节,你动了菖蒲和艾叶没?

​——老夏自然生活研究院2022.6.3

#节日记录端午日记/今天放假,略略陪孩子们睡了个懒觉,待日出升腾了,才出门。​今日端午,第一件自然是带孩子们去地里割艾叶
#节日记录端午日记/今天放假,略略陪孩子们睡了个懒觉,待日出升腾了,才出门。​今日端午,第一件自然是带孩子们去地里割艾叶
#节日记录端午日记/今天放假,略略陪孩子们睡了个懒觉,待日出升腾了,才出门。​今日端午,第一件自然是带孩子们去地里割艾叶
#节日记录端午日记/今天放假,略略陪孩子们睡了个懒觉,待日出升腾了,才出门。​今日端午,第一件自然是带孩子们去地里割艾叶
#节日记录端午日记/今天放假,略略陪孩子们睡了个懒觉,待日出升腾了,才出门。​今日端午,第一件自然是带孩子们去地里割艾叶
#节日记录端午日记/今天放假,略略陪孩子们睡了个懒觉,待日出升腾了,才出门。​今日端午,第一件自然是带孩子们去地里割艾叶
#节日记录端午日记/今天放假,略略陪孩子们睡了个懒觉,待日出升腾了,才出门。​今日端午,第一件自然是带孩子们去地里割艾叶
#节日记录端午日记/今天放假,略略陪孩子们睡了个懒觉,待日出升腾了,才出门。​今日端午,第一件自然是带孩子们去地里割艾叶
#节日记录端午日记/今天放假,略略陪孩子们睡了个懒觉,待日出升腾了,才出门。​今日端午,第一件自然是带孩子们去地里割艾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