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世界工厂]中国和[工业强国]德国,差距如何?

作者:歷史時空

中国今年提出共同富裕,要在多个层面进行整改,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而共同富裕背后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把经济重心从互联网移回实体经济,用一句更直接的话来说制造业不能丢。

那么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跟常年被视为全球工业典范的德国相比,两国之间有什么样的差距呢?

[世界工厂]中国和[工业强国]德国,差距如何?

两国机械设备数据出口对比

从两国在机械设备出口数据上的表现看起,在这个领域德国是全球长期领先者,但2020年大事发生了,中国出口在全世界占比达到15.8%,德国是15.5%。

[世界工厂]中国和[工业强国]德国,差距如何?

德国的“中国威胁论”

当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机械设备供应商,这事情本身很振奋人心,但两国在数据公布之后的反应更有意思,德国贸易投资总署发出了一份研究报告内容,说德国在机械设备出口方面可能将长期落后给中国,还说2020年中国在机械制造的28个领域中,已经有16个领域领先德国,包括阀门装置材料处理,加热和冷却技术,采矿机械。

从这份报告可以看出德国忧心忡忡,认为中国已经踏上领先他们的道路,那中国又是什么反应呢?

中国政府的反应

中国官媒发布了一篇文章讨论德国制造是不是真的怕中国制造,这篇文章认为德国夸大了中国的威胁。

[世界工厂]中国和[工业强国]德国,差距如何?

举例来说德国媒体说中国正在制定工业标准,德国公司已经被甩在后面,但事实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领头羊还是德国,文章还说德国制造实力依旧雄厚,当前的中国还需要戒骄戒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两边互夸的状况呢?

其实这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常态,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中美贸易战时期,当时美国也流行捧中论调,拉高中国在科技和军事上对美国的威胁,而中国同样也发文反驳,现在在制造业上也是一样,刚才提到的官媒文章就认为,这是西方国家的中国威胁论,想要塑造对中国的竞争格局,在国家竞争意识形态之下,两国制造业真正实力对比又是如何呢?

中国制造业与德国的差距

从另外一个数据可以看出端倪,就是全球制造业口碑排名,这份数据评比的是尖端技术工业设计和安全标准这类项目,刚才提过中国机械设备出口是全球占比第一,但在口碑排名上在排不进前10,而德国则是拿下第1名,超过英国,瑞士,美国和日本,这其实也凸显出当前主流的观点,中国长年来凭借廉价劳动力庞大的市场和优惠政策,成为世界的工厂。

但在产品质量上却仍落后德国,欧洲最大的工业协会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高层就给了相当中肯的评论,他以塑胶加工机械设备来说假设中国制造的价格是2.5万欧元,那德国制造就要10万欧元,不同的价格背后是不同的技术和服务,而目前中国机械专攻中端产品可以满足亚洲新兴国家的需求,但德国的强项是高端产品,提供行业尖端客户定制化的服务,虽然看起来中国目前在技术上还落后德国,但要弥补技术差距不是难事。

德国制造业崛起之路

这如果我们回到1890年代,会发现德国崛起的故事,让人有点眼熟,1896年有一本书在英国造成轰动,叫做【德国制造】这本书警告英国德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而且跟英国企业家比起来德国人经商手段更激进,仿冒,低价竞争样样来,本来以自家商品自豪的英国当时市场上却是满满的德国产品,为何英国对德国会如此忌惮?

[世界工厂]中国和[工业强国]德国,差距如何?

原因在于1860年代以前还没统一成帝国的德国就靠着模仿英国货的山寨品在市场大捞特捞,英国在1887年通过商品标示法,要求所有德国货都要标识【Made in Germany】消费者才会知道这是品质低劣的德国产品,当时没有英国人能料到德国在短短时间就成为工业大国,【Made in Germany】很成为了荣耀的象征。

德国制造业崛起的原因

之所以德国进展如此快速,是因为投入大量国家资源到基础科学研究和教育,这步骤得足够扎实到现在德国都还在享受它带来的好处,而今年中国确实有不少人提出德国路线是值得仿效的方向,而且德国许多大型企业在中国市场长远来看肯定能对中国工业水准提供巨大帮助,不过中国制造业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比起技术差距难解的多,甚至短期内恐怕还很难解决。

中国制造业蓝领用工荒的原因

在中国只有30%的工人拥有高中以上的学历,在中等收入国家里面算是相当低,对于想要提升制造业技术的中国来说,这是当前和德国最大的差距,乍看之下这个问题似乎不难解决,只要有更多的高等技术学校就行了。

[世界工厂]中国和[工业强国]德国,差距如何?
[世界工厂]中国和[工业强国]德国,差距如何?

低薪问题

但关键就在于【年轻人根本不想进制造业】,有一份针对全中国技校学生的民调,其中竟然有高达64%的人说他们未来可能不会去工厂工作,背后原因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实际上的低薪问题,而且社交圈相对小。

社会观念问题

另外一个是跟社会风气固有思维有关,中国社会对蓝领工作总是带有一分瞧不起,相对来说许多人都会认为白领工作比较好,虽然工资比较低。

比如我们来看一个故事,一位20岁的中国年轻人小范最近接受媒体采访,他是一个受过训练的机械技师毕业于技术学校,但他没有到工厂工作而是选择在电子烟店当店员,当了两年之后辞职现在在家里躺平,父母则忧心忡忡的到处帮他找工作。

为什么小范明明有一技之长会选择躺平呢?他说自己的确有很多同学在沿海省份的工厂做一些技术相关的工作,但在小范的这些同学拼死拼活的只有1万人民币的月薪,而且前景黯淡,根本不敢想要在大城市买房,努力带来的成果如此卑微,于是他选择躺平不跟大家竞争了,小范的故事在中国并不是特例,而这就是当前中国制造业最难解的问题技术工人严重短缺。

德国制造业强大的原因

反过来看看德国的状况刚才说过,德国以前对基础科研和教育的大量投入造就后来的,以下我们就要来谈谈德国享誉全球的技术教育。

教育制度

德国工人之所以专业强就是因为他们的教育制度,他们有一个特殊学者叫做【职业训练】在德国几乎所有职业都会有相对应的职业训练种类超过300种,从飞机机械师到烟囱清洁工人都有。

一般来说参加职业训练的学生每周都会花1到两天在学校上课,3~4天在公司上班,而且是有薪资的,1个职业训练课程大概要花三年,三年后考试通过才能拿到这份工作的资格,一般而言学生在拿到资格后就会留在原公司工作,没有毕业即失业的问题。

[世界工厂]中国和[工业强国]德国,差距如何?

就是这套体系让德国制造业有更多的高技术工人,崇尚技校的传统也让参与职业训练的学生比去读大学的还要多,不过这里要补充一下,德国今年也开始出现文凭崇拜的问题引起社会不少担忧,不过整体来说这些量多质精的技术工人就是德国制造业的基石,总结来说中国凭借着人口和市场的优势在制造业领域站稳脚步从低端产品开始做起现在已经提升为中端产品的王者,世界最大的机械设备出口国,但在高端领域中国和德国仍有技术上的差距。

[世界工厂]中国和[工业强国]德国,差距如何?

而要弥补这段差距,真正的难度或许不在技术而在教育与观念,事实上中国政府也在重视这件事,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至于前面提到的国际竞争格局要留意的是中国与德国并非二元对立这么单纯,事实上中国跟美国也一样在意识形态的竞争和国家重点产业的对立之外,还有经济的互相依赖。

展望未来

虽然德国担心中国在制造业上达到完全超车,中国却也是德国的重要市场以及诸多大企业的合作伙伴,可以想象未来世界的局势会更加复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