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座待开启的神秘皇陵-秦始皇墓

作者:鎏今岁阅

秦始皇自比功高三皇五帝,选择了“始皇帝”的称号,且在即位之初就开始为自己修建规模庞大的陵寝“骊山陵”,准备死后继续享受奢华的帝王生活。

秦始皇陵位于今陕西省临潼县骊山北麓,这里绝对称得上是一处修建陵寝的宝地,从风水学上讲,它背靠高高的骊山,面前是广阔的平原,地势开阔,清敞明亮。陵墓的建造历经36年,最多时曾征发72万人一同劳作,终于修成了这座空前绝后的始皇陵。秦始皇陵是包含有地上与地下建筑的巨大综合体,目前明确陵园面积218万平方米,墓地面积22万平方米,规模之大,是古今中外任何其他墓葬都无法相比的。

高大的封土堆在陵园内最引人注目,远远望去犹如一座高耸的山岭。封土底部近方形,现存高度约87米,而据《汉书》记载,秦始皇陵封土的原高“五十丈”,底部周长超过“五里”,换算一下,竟然是一个底部周长约2000米、高达115米的土山。而且这座巨大的土山完全是由人工一层层夯筑起来的。那密集的夯打印记,至今清晰可见。封土的最初形状类似倒扣的斗,由上至下又分成三级阶梯。秦人有在墓上种植树木表示等级的习俗,文献记载秦始皇陵上也曾遍植松柏。

秦始皇陵墓位于风景如画的骊山脚下,背面与渭水相邻,绿树成荫,碧水云天。

始皇帝气魄雄伟的陵寝中到底埋藏了多少珍奇异宝?虽然现在地宫尚未开启,但仅是在陵园中发现的珍宝,就已经足以震惊世人。

这些宝藏中又以在封土西侧发现的铜车马最为著名。目前发现的铜车马共有2组,都是驾4匹马,车、马、驭手俑栩栩如生。铜车马为真实车马的1/2大,它们的主体是用青铜铸造而成的,而在真实车马上使用的铜饰件,铜车马则使用黄金或鎏金制成。健壮的马匹、精美的马车、耀眼的饰件使我们仿佛亲见始皇东巡车队的辉煌。

不仅是铜车马,在陵园范围内还不断有惊人的发现陆续面世。1997年,在封土南面通过打探发现了一个东西长130米、南北宽100米的特大型陪葬坑,其规模与兵马俑一号坑大致相当,内部亦采用木构架巷道式建筑。通过在陪葬坑中部的试掘,出土了一批巧夺天工的以铜丝编联的石质甲胄,这也是首次发现此类文物。甲胄是古代战争中用来防护的装备,以甲护身,以胄护首。早期的甲胄是由皮革制成的,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武器越来越锋利,也就对甲胄有了更高的要求,逐渐改为使用金属材质。而始皇陵出土的这些石质甲胄应该是随葬使用的冥器,并不是用来穿着战斗的。从形式上看,它们大部分还是仿造皮甲制成的。其中首次发现了秦代的鱼鳞甲,甲片圆滑饱满,扣合紧密,十分美观精致,而且更加牢固,它可能是秦军已经开始部分使用金属甲衣的反映。除了人穿着的甲胄外,陪葬坑还发现有供战马披挂的大型马甲。

以甲胄陪葬坑的发现为线索,考古队在其周边展开了仔细探查,很快又有一座“凸”字形陪葬坑被发现,它同样建筑有木构巷道结构。在这座陪葬坑中发现了迄今为止秦始皇陵园中出土的最大的一尊青铜鼎,高61厘米,重达212千克。有趣的是,在此坑中还出土了11座与兵马俑风格截然不同的陶俑,它们摆出各异的形态,仿佛正在进行一场演出。专家们认为这些陶俑反映了秦代“百戏”的场面。百戏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都非常流行的杂耍表演,其内容五花八门,包括爬竿、技击、角力、猴戏、说唱等等,是当时主要的娱乐活动。那么这些陶俑应该就是为秦始皇在阴间进行表演的古代艺术家了。

除此之外,陵园中还发现有青铜禽鸟塑像、文官俑等珍贵随葬品,而且新的发现仍层出不穷。从这些精美绝伦的随葬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秦始皇当年的穷奢极欲以及古代工匠们的独具匠心。

在围绕秦始皇陵的种种谜团中,那尚未开启的地宫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秦始皇陵地宫位于封土的正下方,关于地宫内的情形,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如下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这段颇具文学色彩的描写展示了秦始皇陵地宫的恢弘与神秘,但却没能够为我们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因为据说为了防止地宫秘密外传,修建秦始皇陵地宫的工匠最终都被封死在墓室中。所以到司马迁的时候,就只剩下零星的传说,这更加吸引后人对秦始皇陵地宫无尽的猜测。

历来有关地宫结构的推测大体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坚信司马迁的记载,认为秦陵地宫中充满了奇异景象的“神秘派”。他们认为“穿三泉”指在地宫中有流动的水源,或者地宫整体潜于水下,使盗墓者无法进入。“下铜而致椁”则指在地宫中用铜铸造巨大的椁室乃至整个宫殿。最为神奇的是在地宫中以宝石镶嵌星辰,用水银模拟江河湖海,并以机械提升使其可以不断循环流动,这样就在地宫中重建起了微缩的天下。更有如《汉书》中记载,认为始皇帝本人的棺椁还可以在水银的江海中自由漂移,形成“游棺”。现在经过科学测量,也的确发现秦始皇陵封土附近的汞含量值远超过周边环境,似乎印证了确有水银江海的存在。地宫中还堆积着各式珍宝,都是人闻所未闻、难以想象的。“神秘派”的观点描绘了一个超乎想象的瑰丽奇观,引人入胜。

但另一派学者根据以往在大型墓葬发掘中得到的认识,认为司马迁的记载有一定的可信度,但也存在出于想象的描写,提出秦始皇陵的地宫基本还是之前墓葬特点的延续和发展,这一派可称之为“经验派”。经验派认为“穿三泉”可能是指墓穴挖得很深,曾经穿透了三层地下水层。而“下铜而致椁”可能是指用铜制作或装饰椁室,椁室的形态应该是传统的箱式。以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为例,其深度超过24米,为四墓道竖穴土坑墓,墓壁呈阶梯状下降。而已经发现的所有战国时期王侯墓葬中也基本使用匣式的木椁。所以他们认为,秦始皇陵的地宫可能在深度和规模上都远远超过已有的发现,但其形态仍应是竖穴土坑墓,使用传统的箱式结构,而非真正的地下宫殿。水银的江海可能反映出墓室中曾被灌入水银以防腐防盗,至于它们能够如江海般流动不停,可能只是司马迁美好的想象罢了。经验派学者以以往的工作为基础,观点似乎更加可信,但是秦始皇是横扫六国、威加海内的“千古一帝”,他一生中追求开天辟地的功业,并为自己建立起巍峨的陵丘、宏大的陵园,还有气势磅礴的兵马俑,难道他甘于在自己地宫的建设中遵循传统么?

此外,秦始皇的地宫是否遭受过大规模的盗掘也是一直以来人们关注的焦点。不过幸运的是,通过对目前封土四周的勘探来看,考古学家们认为地宫已经被盗的可能性很小,秦始皇应该还安然地躺在那里,等待我们的拜访。也许只有到那个时候,许多千古之谜才能够被最终解开。

一座待开启的神秘皇陵-秦始皇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