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留下了大量古籍,你知道善本书的说法吗?

作者:一叶小舟文史角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自商代以来,就陆续有竹简木牍流传下来。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以后,为文字的书写创造了有利条件;到了北宋年间,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的批量印制进入了快车道。所以宋朝以后,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大量书籍。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研究祖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不可缺少的参考材料。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留下了大量古籍,你知道善本书的说法吗?

蔡伦和他的造纸术

(温馨提示: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作者删除。)

要充分利用这些书,就要首先将其整理出来,尤其是那些善本书。那么什么叫善本书呢?

关于什么是善本书,360百科是这样说的:善本,简单讲就是好的书本。善本最初的概念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讹文脱字的书本。印刷术产生前,书籍大都是手写本。把原稿或别本认真缮写下来,经过与原文校核无误,就成为善本。时代下限,一般确定在乾隆六十年。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古籍书,大多数均为清代或者民国时期的书籍。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留下了大量古籍,你知道善本书的说法吗?

毕昇和他的活字印刷术

一般来说,一本书越是最初的版本,文字就越准确。越是到了后来,经过多次转抄翻刻,讹传和错误就在所难免。所以,我们一般把经过精心勘校、错误较少的古书,称为善本书。后来,又有的人把旧刻本、精校本、手稿以及旧拓碑帖等,统统称为善本,这就有点不够严格和准确了。因此,国家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整理《中国古籍善本书总目》时,把善本书的标准统一规定为“三性九条”,以此作为一本书是否可以收入《总目》的标准。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留下了大量古籍,你知道善本书的说法吗?

编号为12199965的善本书四库全书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善本书的标准,笔者把国家统一规定的“三性九条”附列于后,供大家参考。

首先,“三性”是指:一是因年代久远而具有的“历史文物性”,二是书籍内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学术资料性",三是雕版印制考究、插图精美具有的“艺术代表性”。

其次是“九条”,其内容如下,分别是:

第一条、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或抄写的书籍。

第二条、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版本模糊流传较多者除外)。

第三条、清代乾隆年代以前流传较少的印本和抄本。

第四条、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印行的图书。

第五条、辛亥革命以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者比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第六条、辛亥革命以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及较少见的刻本。

第七条、辛亥革命以前,有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抄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和抄本。

第八条、在印刷上能反映大陆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印刷水平的各种活字本、套印本,或有比较精美版画的刻本。

第九条、明代印谱、清代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钤 (qián)印书,有特色或有亲笔题记的。

综上所述,凡是符合上述“三性九条”之一的书,就可称为善本书。

谢谢阅读!

严正声明:未经许可,本文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搬运、抄袭、拆解和洗稿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版权所有,如有侵权,一经发现,必将追究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