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主席遗体保护细节解密:徐静紧急受命,追悼会上尽量不开灯

作者:梦里大唐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是一个举世震惊、万民哀痛的时刻——毛泽东主席于北京溘然长逝。

毛主席遗体保护细节解密:徐静紧急受命,追悼会上尽量不开灯

伟大领袖毛主席走了,尽管有着再多的不舍,最紧要的还是要商议他老人家的身后事该如何解决。

当即,中央政治局在中南海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首要讨论了毛主席的遗体该如何处理这一非常紧急、特殊的问题。

毛主席在生前曾嘱托过,在他去世以后,要将他的遗体火化。但党中央有人考虑到毛主席之于新中国的意义,广大人民对于毛主席的深厚情感,以及国内外复杂的政治形势,提出应当将他的遗体永久保存。

毛主席遗体保护细节解密:徐静紧急受命,追悼会上尽量不开灯

两种对立的意见一时间争论不休,最终,大家一致决定采用“两步走”的处理方案:

先将遗体进行保护,以便于进行发丧、吊唁等工作,然后再研究决定,究竟是火化还是保存。

而毛主席的遗体保护无疑是项任务事关重大且异常的紧急与特殊,那么交给谁才能让全国人民放心呢?

徐静博士临危受命

9日凌晨四点,敬爱的毛主席停止思考近两个小时后,医科院基础医学组党支部书记徐静博士的住处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徐静博士打开房门,发现来人是卫生部值班室秘书江焕波。

“不好意思,打扰博士休息了,有个任务,需要徐静博士现在随我走一趟。”

原来,经中央卫生部部长刘湘屏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等人协商后,决定将主席遗体的保护任务交于曾留苏深造的徐静博士。

彼时徐静博士还不知道主席离世的消息,但看着满脸严肃的江焕波,徐静也猜到了情况一定十分紧急。

于是,徐静立即登上了汽车,赶往并不明确的目的地。

黑色的汽车在无人的黑夜中疾速奔驰,车内的人一言不发,神情肃穆。

徐静博士脑海中猜想着各种即将要接受的任务,但想了一圈也没有得到结论,这时,突然一个急转弯打断了徐静的思绪,徐静博士定睛一看,车子拐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大门口。

刘湘屏等人似乎已经等待多时,一见到徐静立即让她换乘自己的车,一路向西飞奔而去。

这次,徐静被载着直接一路来到了中南海。

车子从中南海的北门缓缓驶入,然后停在了一排灰色的房子前。

毛主席遗体保护细节解密:徐静紧急受命,追悼会上尽量不开灯

刘湘屏和徐静两人走下汽车,一前一后,大步流星地穿过走廊,走进了一个不算特别大的房间。

房间里,等待着的是一众中央领导人,等两人进来之后,立即起身说:“现在不得不向你们宣布一个不幸的消息,伟大领袖毛主席已于今天凌晨逝世,而为了让全国各族人民瞻仰主席遗容,需要进行遗体保护,时间在15天左右。”

“有什么需要协助的吗?”中央领导同志问徐静。

尽管徐静还在为主席去世感到震惊和悲痛,但是听到任务之后,她还是快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认真思考了一阵儿,向领导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首先,需要回院和同行的其他专家们共同研究一下方案。此事关系重大,而且在此之前,中国在这方面没有什么经验可言,因此她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制定一个完美的方案,做到万无一失。

其次,看一看毛主席的遗体。先对主席遗体的情况有所掌握和了解。

最后,她表示希望能够给她一些时间来准备必要的药品以及器械。

这几点都是工作确实需要的,中央领导同志对此表示支持和理解。

所有的事情基本商定以后,徐静被带领着来到了毛主席的卧室。

卧室的温度很低,拉着厚重的窗帘,光线也很暗。毛主席安详的躺在床上,被一条长长的白色毛巾被覆盖着。

徐静走到主席的床前,轻轻地掀开毛巾被,认真观察并记录主席遗体的情况。

之后,徐静便回到了医科院。

经过一番研究后,商定由徐静、张炳常和陈克铨三人组成专门小组负责主席的遗体保护工作。接着众专家又就此项工作展开了具体方案的讨论。

会后,徐静还特意去找了当初负责处理孙中山先生遗体的解剖学专家张鉴教授,以及另一位病理科教授,讨教相关经验。

于此同时,药品以及所需器械也已经准备完毕。

做完这一切,徐静、张炳常以及陈克铨三人10时准时出现在了中南海。

毛主席遗体保护细节解密:徐静紧急受命,追悼会上尽量不开灯

徐静为代表向中央领导同志详细讲述了实施方案,以及方案的依据等一系列问题。

会议室中的众人个个眉头紧锁,认真听着每一个细节。

“究竟有多大的把握?”有人提问。

“不但不能腐烂,还要栩栩如生,要让人民群众瞻仰,这我们没有做过,也未敢想过。我们只能努力去探索。”徐静十分认真地回答。

最终,中央领导批准了徐静等人的方案。

遗体维护刻不容缓,追悼会上困难重重

事不容缓,徐静三人立即投入到遗体保护工作中。

首先,必须保证工作场地的绝对洁净,三人亲力亲为进行场地的打扫和消毒工作。保证了场地的洁净以后,三人才将所有的药品和器械拿出来逐一摆放整齐。

准备工作结束,又两个小时过去了。

紧接着,具体操作正式开始。

但工作刚一开始,三人就遇到了问题。

遗体的手臂如何摆呢?下垂还是放在胸前?

三人想了一下,觉得不能擅自决定,于是,将这件事上报到了中央。

很快中央给出了答复:“按中国人民的传统习惯——下垂。”

将遗体按照要求姿势摆好,三人拿起了备好的工具。

又两个多小时过去,三人终于顺利完成了保护工作。

但三人谁也不敢掉以轻心,一直守着遗体,观察着遗体细微的变化。

将譬如皮肤颜色、皮肤韧性和弹性、关节的活动程度以及眼睛等器官的情况,甚至是皮肤的纹理都进行了极其认真的观察和记录。

另外,三人将最终确定的尺寸第一时间交给了红都服装厂的师傅们,师傅们拿到尺寸之后连夜开始为主席赶制服装。

三人的工作还在进行中时,中央传来指示,表示主席的遗体要长期进行保存。

于是,三人又抓紧时间进行防腐的工作。

但是大量防腐液注入以后,遗体却出现了肿胀的情况,徐静一时间心里没底,擅长尸体解剖的张炳常说不必过于担心,24小时以后即可消退,恢复正常。

期间,服装赶制了出来。一共做了两套中山装,一套是深灰色,服装面料要厚上一些。一套是浅灰色,服装面料较薄一些。结合多个部门的意见,最终,选定了浅灰色的那套。

之后,理发师小周同志以及北京医院的马燕龙技师又为主席做了十分细致的化妆整容。

一切完成之后,主席躺在那里就只是像睡着了那般。

按照中央的指示,毛主席的遗体将从11日至17日置于人民大会堂,以方便众人前来吊唁、瞻仰。

11日凌晨3时20分,中央领导一路护送主席遗体至人民大会堂。

毛主席遗体保护细节解密:徐静紧急受命,追悼会上尽量不开灯

果然,如张炳常所说,主席遗体也在这天恢复到了正常水平,达到了令人基本满意的效果。

为了时刻掌握主席遗体的情况,徐静三人小组也随之转移去了人民大会堂。

最开始,主席的遗体就敞放在大厅里。

为了更好的防腐,室温降的很低,以至于来吊唁的人到了厅内都不得不穿上大衣。但是,观察了一下情况之后,徐静等人却担心起来。

毛主席遗体保护细节解密:徐静紧急受命,追悼会上尽量不开灯

“这样下去不行!”

室内温度还是远远达不到保存遗体的水准,并且前来吊唁的人、军乐队的人还会不停的将温度升高,甚至厅内的灯光也成为了升温的条件。

究竟该怎么办呢?遗体保护小组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

会议上有人提议,直接停止吊唁、瞻仰活动,或是直接用照片代替遗体告别,但这种方法显然不可取,说不定会在国内外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最终大家研究之后,一致决定撤去军乐队,改用哀乐录音,灯光也只保留遗体顶上的那盏大灯,其他所有灯尽量避免打开。另外,还增加了其他一些降温的物理措施。

好在,11日午夜,为主席遗体特制的能够降温、隔氧的有机玻璃棺罩终于赶制了出来。这下,才终于完美解决了所有问题。

毛主席遗体保护细节解密:徐静紧急受命,追悼会上尽量不开灯

毛主席遗体长期保存,人民不忘伟大领袖

追悼会于9月17日下午全部结束。

而毛主席纪念堂一直到77年8月份才正式落成,那么,在此之前,主席的遗体被安放在了哪里呢?

徐静等人早就已经在筛选地址了,经过一番仔细的考察之后,最终选定在了某医院为战备设立的地下手术室。

之后,按照要求,北京冷冻机厂用时一周将该地下室改造成了一个密封、隔氧、低温的环境。

20日凌晨,中央领导同志将主席的遗体移送进了该保护室内。

由于毛主席逝世于76年9月份,同志们又称这里为“769”保护室。

毛主席遗体保护细节解密:徐静紧急受命,追悼会上尽量不开灯

在中央的指示下,遗体的保护工作由包括徐静等几名卫生组成员以及各个医科学院的领导组成的遗体保护科研领导小组负责。

为了完成遗体长期保存的目标,徐静等人将平时的工作重点放在“六防”上,即防腐、防霉防菌、防分解、防干、防变形、防变色。

另外,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整个保护方案采取气态与液态相结合的方法。即平时在保护工作都置于气态中,而一年一度的大保护则在液态中进行。

在这种方案的保护下,遗体情况一直良好、稳定。

77年8月,毛主席纪念堂成功落成,毛主席遗体也被移送纪念堂瞻仰厅。

毛主席遗体保护细节解密:徐静紧急受命,追悼会上尽量不开灯

此后,毛主席的遗体便一直置于此处。

而徐静等人则在认真钻研如何使遗体保护的工作做的更加完美,如今人人都有机会瞻仰主席遗容,实际上,便得益于徐静博士等人的认真研究和保护。

由于遗体保护工作一直进行的极好,在中央的准许下,1983年12月,毛主席诞辰90周年前夕,徐静首次向外披露:毛主席遗体保存情况良好,已处于完全稳定状态,欢迎广大人民群众前来瞻仰参观。

消息很快传遍全国,大江南北的父老乡亲争先恐后都想前来瞻仰主席遗容。

只是,由于瞻仰情况受限,许多人不远千里跑了多次都没能达成心愿。一部分人只是远远地在纪念堂门前鞠了个躬,然后遗憾地转身离去。

徐静等人每天看着这种情况,内心也是难过不已,她和组内人员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大胆提出,淘汰之前“按口组织,凭票参观”的接待办法,改用“凭工作证以及身份证入场”。

该办法经过试行之后,得到了中央的正式批准,而这种办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毛主席遗体保护细节解密:徐静紧急受命,追悼会上尽量不开灯

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一种精神寄托,一种信念支撑,人民不会忘记伟大的领袖!人民将永远瞻仰伟大的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