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宗教相同的阿拉伯国家为何总是一盘散沙?

作者:热点我见

阿拉伯国家,又称阿拉伯世界,是指以阿拉伯人为主要族群的国家,他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也有着相似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国家共包括22个国家,大部分国家都是阿盟的成员国,总面积13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0645万(2016年)。

阿拉伯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巴林、科摩罗、吉布提、埃及、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阿曼、巴勒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苏丹、突尼斯、阿联酋、也门、叙利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伊朗不是阿拉伯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但其与伊拉克同属什叶派穆斯林掌权的国家。土耳其也不是阿拉伯国家(主体民族是土耳其人)。

现在人们一提到阿拉伯世界,首先想到的就是战争、动乱和分裂,因为中东地区长期以来频发的战乱,已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历史上伊斯兰文明的早期,阿拉伯民族曾经建立起横跨欧亚大陆的阿拉伯帝国。

在阿拉伯帝国统治的100多年的时间里,在世界各地的征战几乎未有败绩,国土面积不断扩大,创造出辉煌的业绩,从此崛起为继华夏民族、拉丁民族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民族,与此同时,阿拉伯世界的崛起,也使得伊斯兰文明跻身于世界三大主流文明之中。

宗教相同的阿拉伯国家为何总是一盘散沙?

然而,如今的阿拉伯世界却难以再延续其先辈的传奇,虽然众多阿拉伯国家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经济十分富裕,日子过得还不错。但是,从整体上看,整个阿拉伯世界犹如一盘散沙,很难团结在一起,从5次中东战争的失败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夹杂在阿拉伯世界之中,四面受敌的小国以色列,居然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战胜实力占绝对优势的阿拉伯联军,在中东一次次地创造了战争奇迹。

那么,昔日天下无敌的阿拉伯帝国,为何会变为如今一盘散沙的状况?笔者认为,综合分析,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缺乏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主体民族

虽然阿拉伯世界是以阿拉伯人为主要族群的国家,他们有着相似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但事实上,阿拉伯民族是一个语言宗教共同体,而非民族血缘共同体。因此,整个阿拉伯世界就缺乏一个主体民族作为其统一和团结的核心。

宗教相同的阿拉伯国家为何总是一盘散沙?

历史上,在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传播以前,阿拉伯人主要是指阿拉伯半岛上以游牧为生的闪米特族牧民。阿拉伯帝国崛起后,随着帝国的扩张,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民众逐渐接受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并且通过长期混血,形成了一个以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为纽带的语言文化群体。

不同的阿拉伯国家国内除了阿拉伯人外,还生活着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土库曼人、切尔克斯人等,而伊拉克还有犹太人。

埃及的科普特人是古埃及人的直系后裔,其祖先在一世纪时,皈依了基督教。而埃及前些年国内所发生的恐怖袭击,就是针对科普特人和他们的教堂的。

萨达姆统治期间,就曾血腥镇压和屠杀了国内大量的库尔德人,对于这笔血债库尔德人至今愤愤不平,难以忘怀。

然而,仅靠宗教信仰来维系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团结,显然很难做到这一点。中东地区常年的混乱状况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宗教相同的阿拉伯国家为何总是一盘散沙?

二、伊斯兰教内部不同教派、部落的纷争

表面上看,同属一个伊斯兰教信仰的阿拉伯民族应该彼此之间和睦相处,不会产生太多矛盾,然而情况正好相反,来自于伊斯兰教的内部纷争纷繁复杂,且难以调和。

1、部落纷争

由于阿拉伯民族历史上是游牧民族,所以在伊斯兰国家内部,仍然保留着部落形式,如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就来自于卡达法部落,他就任总统后,必然会给予本部落更多好处,这样就引起了其他部落的不满,最终国内爆发了由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卡扎菲政权被推翻。

2、宗教内部不同派别的冲突

伊斯兰教内部主要分为逊尼派和什叶两大派系,各个阿拉伯国家中两大派系的占比并不相同。例如在伊拉克,什叶派占人口的60%,所以萨达姆这个少数的逊尼派总统统治国家,有很大难度。

萨达姆执政期间,为了巩固统治地位,曾采取了一系列暴力手段压制什叶派的反抗,由此引起了国内多数民众的怨恨。这也是海湾战争中美军入侵伊拉克后,该国政权瞬间土崩瓦解的根本原因。

宗教相同的阿拉伯国家为何总是一盘散沙?

萨达姆死刑判决结果宣布后,伊拉克国内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逊尼派民众强烈谴责审判不公,而什叶派则欢欣鼓舞,欢庆胜利。以至于成立的新政府不得不呼吁伊拉克人要“团结”。

目前中东地区主要有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阵营,以沙特为代表的逊尼派国家一直提防着伊朗、黎巴嫩和巴林这些什叶派国家。约旦国王就曾提出过“什叶派新月带”这一概念,主要指伊朗、伊拉克南部、叙利亚和黎巴嫩真主党。

三、阿盟与欧盟截然不同

阿拉伯联盟简称阿盟,是为了加强阿拉伯国家联合与合作而建立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共有22个成员国,成立于1945年3月22日,是当今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地区性组织。

与比较团结一致的欧盟相比,阿盟的特点是既有联盟又分帮派,私下拉帮结派,这就是阿拉伯国家的特点,因此长期以来阿盟成员国一直处于进进出出,不停变换的状态之中。

1978年9月,埃及总统萨达特同以色列签订了戴维营协议,两国的和解引起了阿拉伯阵营的愤怒,埃及与1979年3月被开除出阿盟,阿盟总部也因此从开罗迁往突尼斯,10年之后埃及才被请回,总部于1990年3月才重新迁回开罗。

2011年11月16日,阿盟正式中止了叙利亚成员国资格。在阿盟内部不仅有由6个海湾产油国组成的海湾合作委员会,还有由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突尼斯等几个北非国家自立门户成立的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简称马盟。

宗教相同的阿拉伯国家为何总是一盘散沙?

四、阿拉伯国家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尽管阿拉伯国家拥有共同的伊斯兰文化,但由于历史上受到过波斯、印度、希腊、罗马、土耳其等外来民族文化的影响,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由于受当年殖民影响,当地不少人说法语,甚至有的官方文件也使用法语。

因为拥有这一背景,欧洲国家也愿意接受北非移民,近几十年来,欧洲各国已经接收了大批北非国家移民,例如著名法国球星齐达内和本泽马都是阿尔及利亚裔移民。

阿拉伯国家的王室成员基本上都在欧美国家接受过高等教育,如卡塔尔和约旦国王都毕业于英国桑普斯特军事学院,由于这一层关系,卡塔尔和约旦一直都是美国的忠实盟友。

受不同文化影响,阿拉伯国家中,有亲英的、亲法的,还有亲美的。虽然意识形态和国家体制不同,但阿拉伯国家并不排斥西方,西方国家的一些商品在中东地区十分畅销。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阿拉伯国家内部宗教派系、部落和民族矛盾复杂冲突不断,存在着严重的族群对立,而且,各国都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因此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很难达成一致,况且这些问题都是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历史沉淀,短时间内不可能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