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探寻“秦州第一槐”感受千年历史根脉

作者:天水在线
探寻“秦州第一槐”感受千年历史根脉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5月27日讯 (记者 赵晨辉 樊雪琛 赵越)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每一棵古树名木的年轮都是时光走过的曲线,枝叶间散发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息。正是先民们不断将守护古树的信念代代传承,才能让绿水青山泽被后世、造福子孙。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探寻“秦州第一槐”的千年风采,触摸古树遒劲沧桑的传奇根脉。

初夏时间,藉口镇南灵村王家小庄自然村被大片的绿色所包围,沁人心脾的槐香弥漫村庄的街街巷巷。整个村庄以一棵千年古槐为中心依次向外扩展。古树挺拔的躯干分出十余条枝杈,构成硕大的树冠,有些分枝甚至比百年以上的大树还粗,“秦州第一槐”的称号当之无愧。

“这棵树现在六个人抱都抱不住,上面还有灵芝,五个大灵芝。1300多年了,周长是六米六,直径两米多,现在我们村里把这个树特别爱护。”藉口镇南灵村监委会主任王小强说。

“尽管生长缓慢,但是由于当地人对这棵槐树的尊敬,有传奇故事的流传,加之后期的保护,相比南郭寺的将军槐,要早一二百年,这个树属于隋朝。”秦州区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工程师刘太平说。

探寻“秦州第一槐”感受千年历史根脉

站在古树下仰望,给人一种默对轻抚流千年,绿荫遮天胜花时的感觉,你会被自然之美和生命强劲的力量所震撼。古槐用他挺拔的身姿记录了南灵村悠久平凡的人间烟火,同时也诉说着鲜为人知的神话传说,这或许就是千年古树独有的魅力所在。

“在这棵树底下聊天、说话、乘凉,不让把这个树破坏,老人说这是风景树,人人都要爱护保护起来。”藉口镇南灵村村民王忠义说。

“这苗槐树据传说是王祥卧冰的时候,路过此地以后撒下的种子,出来以后就长的这么一棵槐树,我自小在这里乘凉、玩耍,一直就在这个槐树底下生活长大的。”藉口镇南灵村村民王虎娃说。

探寻“秦州第一槐”感受千年历史根脉

经普查论证,这棵古槐的树龄大约1300年左右,在秦州区境内槐树中树龄最长,被称为“秦州第一槐”。此外,村上树龄在300年以上的槐树还有6棵。人们像呵护眼睛一样呵护古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这里得到最好的回应。

“底下有个沟,就驮的石头,以前的牲口毛驴拉,把这棵树以前维护着,从去年林业局也大力支持,就把这棵树周围整个重新保护了一下,打板墙,钢筋弄上,都修的柱子,现在很坚固。”藉口镇南灵村监委会主任王小强说。

探寻“秦州第一槐”感受千年历史根脉

如今,南灵村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对村里的古树群作了保护,延续千年的接力保护将让古树焕发新的生机。

“做了围栏,根外施肥,回填了营养土等措施,为了把这个树的光彩继续发扬下去。”秦州区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工程师刘太平说。

探寻“秦州第一槐”感受千年历史根脉

槐树拥有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旺盛生命力,在皂郊镇新庄村就有这样一棵“树坚强”,他历经千百年风吹日晒,经受烈火烧灼,却仍然屹立不倒,生机勃勃,其顽强不屈的生命力也可谓“秦州第一”。

“这个古槐1300年左右,七八十年代由于雷击引起了火灾,把树烧空心了,咱们搞了保护和复壮措施,做了围栏,处理了干枯的木质部、消杀、土壤回填营养土、施肥,再把主干搞了个箍圈,再进行了病虫害防治。”秦州区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工程师刘太平说。

探寻“秦州第一槐”感受千年历史根脉

现在,古槐的主干部分呈镂空状,全靠外皮输送养分,树冠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迎着阳光与风雨,继续见证脚下这片土地的变迁。

“虽然里面空了,外皮一直长得好着呢。不光是我们一庄人,周边的人都知道这棵树。”皂郊镇新庄村村民田望林说。

探寻“秦州第一槐”感受千年历史根脉

百折不挠留根脉,枝繁叶茂泽后世。这就是秦州古树的魅力和风采所在。古树名木是历史文化古老地区最有力的佐证,是“活文物”,我区古树名木之所以树龄大,数量多,与我们祖先和现代人对树木的爱戴、敬仰、珍惜以及政府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天水市人大常委会于2019年4月颁布《天水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标志着我市古树名木的保护进入了新阶段。

(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