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上百架日本飞机突然飞抵美国的珍珠港上空,并随即朝着美军的战列舰、巡洋舰投下了大量的穿甲炸弹和鱼雷,对此,美军士兵毫无防备,他们只得在爆炸的巨响中惊醒,然后仓促进行自卫,但随着制空权的丢失,停留在机场上的美机也根本来不及起飞迎战,只能在陆地上遭受日机肆无忌惮的轰炸,而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金梅尔上将也在此刻变得十分恍惚,嘴里一直反复嘟囔着:“为什么不打死我。”偷袭事件结束后,由于自责和内疚一直伴随着金梅尔,而这种萎靡不振的精神也使他无法进行正常工作,直到尼米兹的到来,金梅尔才得以“退休”,但除了免职,官居上将的他竟然还直接被一撸到底,最后以少将军衔退役,那么,金梅尔究竟是“罪有应得”还是成了“替罪羊”呢?

说起金梅尔,他的名头虽然没有其接班人尼米兹那么响亮,但也算是一位经历过战争洗礼的高级将领,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战列舰、巡洋舰的军械官做起,一步步官至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和美国舰队总司令,如果不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金梅尔的仕途恐怕还会再上一层楼。但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会因为你是一位身居高位的职业军官而改变其进程,但如果是因为这仅仅一次的失利就让一位上将“身败名裂”,这样的惩罚无疑是被刻意加重的,而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从后来的麦克阿瑟身上得到印证,当年他在菲律宾丢下数万美国大兵自己开溜,间接导致这些士兵遭到了日军的虐待和屠杀,遇难人数远超珍珠港事件的几个倍,但这一切却无人追究,原因我相信明眼人都知道(麦克阿瑟家族在美国军界和政界上有很多朋友和利益共同体)。
如若要说起金梅尔最大的罪过,我个人觉得第一是指挥失误,因为他在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并没有马上下达作战命令,致使整个指挥系统陷入瘫痪,下级官兵们只能各自为战,有的扛起机炮朝着日机进行反击,而有的却只顾一味地逃跑,致使日机更加猖獗,在丢下所有炸弹后竟开始了低空扫射,促使大量美军士兵、医护人员和平民接连命丧日机的枪炮之下。
其二便是战略上的失误,早在珍珠港遭到袭击前的5个月,金梅尔就曾得到美国太平洋舰队情报部门截获的日方电报并上报华府,就连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上将也曾电告提醒过金梅尔,但金梅尔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站在战争最前沿的指挥者,完全忽视战争危机于不顾。如果当时他能重视情报部门发来的信息,主动做出一个统帅该有的判断力,达到早期预警的效果,提升警戒级别,我相信最后就算还是以失败告终,但结果却并不会像如今这样惨不忍睹。
最后还有一种分析,也是一种极具“阴谋论”的说法,那就是罗斯福等人提前就知晓了日本的企图,但苦于没有参加二战的借口,于是便想利用此次偷袭事件来“打醒”美国人,从而使美国顺利加入战争,于是基于在这样的条件影响下,华府便刻意向金梅尔隐瞒了这则情报,致使金梅尔根本没有任何准备,换作是其他人估计也不会有扭转乾坤的能力,只能说是金梅尔的运气差到了极点,最终彻底沦为这场“政治游戏”中的“牺牲品”。
原创不易,照搬必究,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烦请点个收藏和关注,吾先在此先行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