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见到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是她参加一对新人的结婚晚宴上。

在与新人合照的宋祖英。红棕色的短发,整个脸蛋儿,是圆润了些,脖子上系着一条彩印丝巾,穿着咖色风衣,整个人显得低调而朴素。
站于新娘一侧,丝毫没有明星架子,就像一位普通的长辈,或者说,更像一位知心姐姐。
掐指算算,这应该是她从2013年春晚落幕之后,为数不多的露面了。
1、苗寨姑娘上北京
1966年,一位女婴出生在了湘西一个老寨村的一个普通家庭里,长辈给她取了名,叫宋祖英。
而宋祖英的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天生聋哑的弟弟。
即便要养着三个娃,宋祖英的母亲也从未动摇过送她去上学的念头,母亲还常对宋祖英说:“只有学习,才有出路。”
将这句话刻在心中的宋祖英,每天不等公鸡鸣响,便便早早地拿上书具出门上学。
因为家里没钱给她买鞋子,她每天都是赤脚踩在土里、河里、麦地里,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让这位自带歌唱基因的苗家姑娘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山歌。
她的嗓音,音色通透,宛如百灵鸟般。
本想着虽然生活艰辛,但总好在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可惜,在宋祖英12岁的时候,父亲病逝了。
一下子,家庭生活的重担便落在了宋祖英妈妈和宋祖英身上。
宋祖英曾跟母亲说过,想休学在家照顾弟、妹,帮母亲分担重活。
母亲拒绝了,她始终认为,再苦再累都是为人母的职责,不能让孩子过早地承担生活的苦,而且,想要走出山村,唯一靠的就是不断学习。
1981年,古丈县歌剧团招收新演员,宋祖英在老师推荐下,前去报名。
凭借着自然独特的嗓音,宋祖英成为了歌剧团的一名学员。
而也正是从这里开始,宋祖英仿佛受上天眷顾,人生一路绿灯。
虽然在专业上来说,宋祖英可以说是“武功内力强大,但未被打通任督二脉”的,但是在歌剧团老师细心教导下,宋祖英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歌剧团正式演员。
宋祖英和母亲拥抱而泣。
为了保住这个铁饭碗,宋祖英非常努力,每次演出前都把台词和流程背得滚瓜烂熟。
不断地努力,终将打开人生的幸运之门。
有一次剧团下乡演出,主角意外生病,平时表现非常突出的宋祖英就被安排临时顶上。
后来团里又给了她表演《带血的百鸟图》的机会,这个剧本当年荣获了“全国少数民族剧本评奖银质奖”。
后来,宋祖英,更是凭借着出色的歌喉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步步往上升,实现自我跨越。
随后她成功考入中央民族学院,这位苗寨姑娘,怀揣着她的音乐梦,就这样来到了北京。
2、努力造就“开挂”人生
来到北京的宋祖英,在学校勤学苦练,在外频频参加演出锻炼自己的临场能力。
1990年,第四季青歌赛中,宋祖英以一首《今日苗山歌最多》获得了铜奖。
随后,琼瑶见到这个清纯的小姑娘,热情地邀请了她客串《婉君》里的一个角色。
并且,还把插曲《小背篓》的演唱名额给到宋祖英。
而这首《小背篓》,更是让当时的观众们,记住了这么一个长相水灵,歌声动听的小姑娘。
也正是这首插曲,让当时的春晚总导演黄一鹤发现了她,并邀请她登上春晚演唱《小背篓》。
在全国人民瞩目下,24岁的宋祖英登上了春晚舞台,从此开启了她的“开挂”人生。
之后,宋祖英连续24年登上春晚舞台演唱,成为春晚“最牛钉子户”。
当时不少的观众在春晚开始之前,就会说,“不知道今天宋祖英要唱什么歌呢?”
宋祖英演绎的《辣妹子》、《好日子》、《茉莉花》...等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音乐,如燎原之火,火遍全球。
2003年,宋祖英在金色维也纳大厅举办音乐会。
2006年,宋祖英专在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举办场独唱音乐会。
并获得“肯尼迪艺术金奖”,而宋祖英是唯一一名获奖的亚洲艺术家。
站在巅峰中的她,面对众多的闪光灯和成名后的名利物欲,她还是选择了不忘初心。
出道前,她从山中出来,在当红的时候,选择多次地重回山里去,帮助慰问山区贫困学子们。
她在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一位位贫困的学子们,重新捧起书本,给了他们一个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空闲时间,她自己也不忘学习,43岁时,还考上了民族声乐博士研究生。
她也在用知识,改变民歌的命运,用自己的一份光、一份热诚,让民歌走向世界的舞台。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宋祖英就等于民歌,民歌就等于宋祖英。而她精彩的事业生涯,堪称是一部励志大剧。
她,的确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
就如媒体人所说的那样:“宋祖英并没有迎合庸俗向媒体献殷勤,也没有利用绯闻去创造神奇。她坚守了藝术家应有的道德操守和社会责任,用高品质、高品位的艺术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3、“致橡树”式的爱情
遇贵人立业,遇良人成家。
一位叫罗浩的男人,走进了她的生活。
那是在一次青歌赛中,宋祖英刚唱完一首歌,下舞台休息,罗浩走了过来,笑着说:“你唱得真不错。”
就这样,两个年轻人便认识了,在后来的交往中,更是产生了情愫。
罗浩在此期间,更是把宋祖英主动介绍给金铁霖。
金铁霖为何人?当时中国音乐学院的院长,也是后来宋祖英的“贵人”,他让宋祖英接受更加专业的声乐教育,在人生道路上不少提点宋祖英,更是为她指明方向与道路。
而罗浩这个引荐的举动,更是让宋祖英大为感动。
后来,两人分隔异地,但爱情却不被山高水长所阻挡。
两人书信联络,纸短情长,每一封的书信,宋祖英更是阅读完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回信封,收藏起来。
有一天,罗浩在书信中表达想要迎娶宋祖英。
可此时的宋祖英却犹豫了,因为她和罗浩的家庭,可以说得上是门不当户不对。
她想了一晚上,最终写下:“我的父亲早已经离我们远去,我家中有一老母亲需要照顾,还有一个妹妹、一个聋哑弟弟,家里条件并不好,我希望你考虑清楚。”
当宋祖英送出这封书信时,心里早已经给自己打好预防针,她能接受最坏的结果。
可是,等来的,却不是宋祖英心里预估的最坏结果。
而是罗浩本人。
他亲自跑来北京,出现在宋祖英面前,真诚地说:“我愿意把你家人当我亲人看待,你家的一切我都不会介意,你的弟弟我也会与你一同照顾。”
宋祖英当场感动得眼眶通红,她哽咽地说道:“好。”
1992年,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两人正式步入婚姻的殿堂。
虽然婚后的两人,还是聚少离多。
但是早已习惯这种相处模式的两人,并不会介意。
反而因为在一起的时间太短,所以每当两人团聚的时候,都会倍加珍惜时光。
2005年,宋祖英诞下爱情的结晶,一个儿子。
这让两人都乐坏了。
但这也有个问题来了,两人都有事业,那么谁照顾孩子呢?
这时候,罗浩主动提出退居后位,当宋祖英的“绿叶”,当家里的保护伞,让宋祖英尽管去忙事业,并通过自己的人脉让宋祖英结识了不少优质资源。
宋祖英正在外当评委、出专辑、巡回演唱会。
罗浩则在家做饭熬汤等待宋祖英回家。
罗浩真的很疼爱宋祖英,宋祖英也是对罗浩非常依赖和尊重,只要有问题就第一时间询问罗浩的意见。
有一段时间宋祖英去离家比较远的地方录音,那时候还没买车,罗浩每天都去接她。
她们这段婚姻,持续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却依旧那般纯粹,没有杂质,更没有所谓的一地鸡毛。
因为,好的爱情和婚姻,正是相互尊敬、相互依赖、相互成就。
就像舒婷《致橡树》描述的那般。
成为立于你身旁的一棵大树,共同分担暴雨风霜。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4、归于平凡
2014年,宋祖英在春晚舞台上演唱完一曲,向舞台下的观众、电视机前的观众,深深鞠上一躬。
自此,春晚舞台再无这位“最牛钉子户”的出现。
她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转向幕后,专心培养新一代的学生。
好好陪伴儿子、陪伴老公。
有人说她实力与运气兼备,她却笑着将一切归功于自己幸福的家庭。
她说都是家人们爱力量,支撑她一步步走到如今。
而宋祖英似乎也明白,所有的一切,终将归于平凡。
褪去舞台光环,56岁的宋祖英决定把自己还予普通人。
正如她自己所说:“走下光鲜的舞台时,是父母朴实的子女,是丈夫贤惠的妻子,是对孩子负责任的好妈妈,是和广大百姓一起同甘共苦的普通劳动者!”
做他人良妻,做她儿良母。
路遥有这么一句话:
“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的生活来衡量其价值。”
结语
告别了春晚的宋祖英,如今的生活依旧是初心所向,岁月不断流逝,可她从未恐惧过外表的老去,她淡然从容,她活在了自己的时光中,循循而进,不急不躁,活得绚烂。
而我们也应该学习宋祖英那般,生而绚烂如夏花,当重归宁静时,依然能化为一株海棠,让过去无悔的青春融入到无边的田野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