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轰炸日本:1938年,中国两架轰炸机远征日本,投下百万“纸弹”

作者:三目史官
轰炸日本:1938年,中国两架轰炸机远征日本,投下百万“纸弹”

抗战期间,日军飞机对大陆领土狂轰滥炸,军民死亡无数。在民众的强烈请求下,国民政府决定对日本实施报复,1938年5月19日,中国空军出动了两架轰炸机远征日本本土,投下百万枚“纸弹”后凯旋而归,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为什么要进行“纸片轰炸”

早在“卢沟桥事变”之前的1936年,国民政府参谋本部拟订了一个1937年度的《国防作战计划》,该计划于1937年1月完成,分甲、乙两种方案。

甲方案要求空军出动全部重轰炸队机,袭击日本从佐世保到横须贺一带城市,以及日本空军基地,并破坏东京到大阪一线的重要城市。

乙方案要求全部重轰炸机队,袭击日本海空机基地、资源地,如东京、大阪、佐世保军港、日本在辽宁的兵工厂、台湾的空军基地等。

佐世保是日本长崎县北部地区的一座大城市,人口数量在长崎县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长崎市,以日本的造船和国防工业之城为人所知,如今是驻日美军的海军基地之一。

横须贺扼东京湾口,是东京的门户,一个军港都市,美国第七舰队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司令部现在都设在这里,可见该城市之重要。

计划虽好,但当时中国空军实力很弱,要重创日本军工企业和海空军基地,是根本不可能的。于是有人提出另一个方案——“纸片轰炸”,就是往日本本土撒传单。

这个看似不切实际的提议,竟然被采纳了。

轰炸日本:1938年,中国两架轰炸机远征日本,投下百万“纸弹”

1938年,丰子恺的画作《百万传单乃百万重磅炸弹之种子》

1938年初,上海、南京、徐州等大城市相继沦陷,武汉成了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自然就成为日机轰炸的首要目标。日机每天都要对市区进行多轮轰炸,连医院、学校都不放过,致使军民死伤无数。

日军暴行遭到全民声讨,呼吁政府应实施报复行动,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有人主张应出动空军轰炸日本本土,有人却持反对意见,认为中国空军太弱,防御尚且不足,谈何远征日本?

国民政府侍从室一处主任钱大钧就此问题组织讨论,采纳了空军远征日本,不投炸弹,只散发传单和小册子,以唤起日本民众反战情绪的建议,并汇报给蒋介石。蒋听后表示同意。

这件事蒋介石挺重视,他在5月8日的日记中写道:

空军飞倭示威之宣传,须早实施,使倭人民知所警惕。盖倭人夜郎自大,自以为三岛神州,断不被人侵入,此等迷梦,吾必促之觉醒也。

想法挺好,但如果他知道日军占领南京的消息传到东京后,日本民众欢欣鼓舞,高呼天皇万岁地大搞庆祝时,他大概就不会想着让那些人觉醒了。

不过,“以血还血”的报复行动,变成一个“促之觉醒”的远征,也实属无奈之举。一个实力足以碾压对手的人,大概不会关心对方有多少人性,有没有觉醒,因为不服我就揍你。显然,当时的中国并没有这个实力。

轰炸日本:1938年,中国两架轰炸机远征日本,投下百万“纸弹”

日机空袭后的城市

“轰炸”前的准备

国民政府在宣传文件上着实下了一番工夫。

参与撰写与翻译的人有: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方治及其日本夫人、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

传单有好几种,如《告日本国民书》《告日本工人书》《告日本士兵书》《告日本全体劳动者书》等。

下面是摘录的部分传单内容:

我们大中华民国的空军,现在飞到贵国上穷了。我们的目的,不是要伤害贵国人民的生命财产,我们的使命,是向日本国民,说明贵国的军阀,在中国全领土上做着的罪恶......(《告日本国民书(一)》)

老早从昭和六年,贵国军阀就对人民这样宣传:“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只要满洲到手,就民富国强。”可是,占领满洲,今已七年,在这七年之间,除了军部的巨头做了大官,成了暴发户以外,日本人民得到些什么呢?只有沉重的捐税,昂贵的物价,贫困与饥饿,疾病与死亡罢了。......(《告日本国民书(二)》)

诸君,等着等着,解放是不会自己来的,现在正是人民争回自由的时候了。你们掌握着生产,掌握着日本军阀之心脏的工人兄弟!觉醒诸君伟大的力量吧!诸如掌握着东洋的命运,打倒日本军阀,为着解放两国人民的苦痛,以同盟罢工来战斗吧!......(《告日本工人书》)

传单内容是经过认真研究和仔细推敲的,针对不同阶层说了不同的话,言辞恳切,令人动容,可是会不会有作用就不知道了。

想来当时无论是提议“纸片轰炸”者,还是蒋介石、郭沫若,甚至是执行轰炸的飞行员,对传单的效果都会在脑海中画个问号。但实力如此,不容许人们有更多的想法。

传单内容定了,那么选什么飞机执行任务呢?

抗战爆发以后,中国空军经过与日军的多次殊死搏斗,伤亡巨大,不仅牺牲了刘粹刚、高志航、乐以琴、李桂丹等众多优秀的飞行员,飞机数量也从原来的300多架骤减到81架,其中不少飞机还是待修状态,无法使用。

到1938年4月,国民政府向西方国家订购的363架飞机,仅有85架运到中国(其中13架还在组装中)。好在苏联支持中国抗日,截至1938年4月,共向中国出售了232架飞机及大批航空器材,使中国空军恢复了部分元气,有能力实施“轰炸”计划了。

轰炸日本:1938年,中国两架轰炸机远征日本,投下百万“纸弹”

B-10B轰炸机

当时中国空军只有三种型号的轰炸机符合远航要求:TB-3重型轰炸机、萨伏亚S-72轰炸机和B-10B(马丁139WC)轰炸机。

其中萨伏亚轰炸机性能落后,飞行状况也不好;TB-3型轰炸机被日机轰炸后受损严重,数量少且缺少配件,只能用来进行短途运输。因此,只有马丁139WC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该机为四座中型轰炸机,配备两台775马力发动机,最大时速343千米,最大航程1995千米,实用升限7375米。机上装配三挺7.62毫米口径勃郎宁机枪,最大载弹量1025千克。

确定了飞机型号后,由谁来飞呢?这显然是一次很危险的任务,深入虎穴后还能飞回来吗?

当时这两架还在外国飞行员手中,他们得知要远征日本,向国民政府索要10万美元的天价酬劳。蒋介石自然不会同意。正当他还在犹豫派谁去时,他的专机驾驶员竟然主动请缨,让老蒋大为惊讶。

此人叫徐焕升,1906年出生于上海崇明庙镇和平村,学医出身,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中央航空学校第一期结业,曾赴德、意航空学校深造。1934年回国后,历任杭州笕[jiǎn]桥中央航校教官、蒋介石座机副驾驶、分队长、中队长,1938年任空军第十四队队长。

轰炸日本:1938年,中国两架轰炸机远征日本,投下百万“纸弹”

徐焕升

徐焕升愿意飞,让蒋介石大喜。随后,其他机组人员也陆续确定下来。

1938年3月,空军对轰炸计划作出调整,先是确定日本佐世保军港和八幡市为轰炸目标,后来为缩短航程,将目标改为北九州、福冈和长崎。

此后,徐焕升与其他7名机组人员对飞机加以改装,使其能飞得更远,航向更准确。同时和机组人员在成都凤凰山进行训练,熟悉飞机性能和操作,并在汉口经南昌、广州、宁波一带增设了七部地空电台。

训练期间,蒋介石与宋庆龄曾召见徐焕升等人,希望他们抱有成功成仁之决心,表示无论结果如何,政府决不会辜负他们。宋庆龄还专门为这次远征日本起了个名:人道远征。

两个多月后,机组人员全部训练完毕,两架编号为1403、1404的轰炸机也在汉口王家墩机场待命出击。其中:

长机编号1403:正驾驶徐焕升,副驾驶苏光华,领航员刘荣光,通讯员吴积冲;

僚机编号1404:正驾驶佟彦博,副驾驶蒋绍禹,领航员雷天春,通讯员陈光斗。

轰炸日本:1938年,中国两架轰炸机远征日本,投下百万“纸弹”

英雄远征,“轰炸”日本

5月19日15点23分,两架马丁139WC轰炸机按预定计划从武汉起飞。飞抵宁波栎[lì]社机场,机场给飞机加满了油,机组人员暂时在飞行员休息室休息待命。

晚23时,电务科科长送来汉口急电:可以出击,祝一切顺利!

陈光斗后来回忆,临出发前,几名队员被上级召见,称“可再考虑一个小时,做最后的答复”。

“我们都是命提在手里的,没考虑过危险和生死,能参加就觉得光荣,不会贪生怕死,因为害怕家人担心,出发前都没有告诉家人。”陈光斗说。

徐焕升的女儿徐蓉兰回忆说:“父亲和战友们认为任务太危险,可能一去无回,所以出征前遗嘱都写好了。”

1938年5月19日23时48分,两架飞机腾空而起,从宁波出海向南再向东,跨越重洋,飞往日本。

这是一个值得中国人记住的日子,因为这是中国轰炸机第一次出现在侵略者本土上空,空前绝后之举!他们满载着中国人的豪情与悲壮,赴死一般地飞往日寇老巢,向敌人展示了弱者的决心与脊梁。

途中,徐焕升给祖国发出第一份电文:

职谨率全体出生人员......示参与此项工作之荣幸,并誓以牺牲决心,尽最大努力,完成此非常之使命!

轰炸日本:1938年,中国两架轰炸机远征日本,投下百万“纸弹”

由于是夜间且云层很厚,二机只能借着月光,通过宁波电台发射的定向长波判断方向。

飞到日本领海上空时,在海上游弋的5艘日舰听到飞机马达声,纷纷打开探照灯向空中来回搜索,但徐焕升他们把飞机拉高到云层以上,未被日舰发现。

陈光斗说,“所幸高射炮没有打我们。他们小看了我们,以为中国飞机飞不过来,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准备。”

5月20日0时35分,机组报告称,云太高,看不到月光,只能盲目飞行。

2时40分,机队看到了海岸线,并确定为日本九州岛。飞临长崎上空时,飞行高度降到3500米。

当时日本并未实行灯火管制,因此凌晨还有路灯亮着,为机队指引了方向。

徐焕升下令:目标,马路路灯,投弹!

炸弹仓开启,纸弹像雪花一样飘扬在日本上空,纷纷扬扬,落满了长崎的大街小巷。

僚机上,陈光斗负责扔“纸片炸弹”。

“飞机下面有个洞,没有自动投弹装置,只凭两只手往下丢啊,一扎一扎的传单都是靠手扔的。”陈光斗说。

飞到福冈上空时,轰炸机被地面雷达发现,日方发出警报,并进行灯火管制,无数探照灯射向空中。

两架飞机在日本上空做了个大圆弧飞行,先后飞临长崎、久留米、佐贺、佐世保、福冈等城市,把上百万张宣传单全部投放完。

轰炸日本:1938年,中国两架轰炸机远征日本,投下百万“纸弹”

B-10B轰炸机

一个多小时后,百万纸弹散发完毕,战鹰开始向西飞行。直到此时,日本的防空部门才大梦初醒,全面实行灯火管制,照明弹高挂,探照灯齐开。

当年的《新华日报》上,载有徐焕升与佟彦博在飞机上的一段精彩对话。

徐:“你看他们慌得那样儿,到处都还亮着灯。”

佟:“我们要真带着炸弹,那些城市准挨炸,电灯就是目标!”

徐:“有一片灯光突然灭了,哦,又有一片灯光熄了。”

佟:“他们到现在才想起来该做什么事呢!”

............

日军找寻不到目标,又不知来了多少架中国飞机,仓皇间不敢应战,既未发射高炮,也未升空拦截。

徐焕升后来回忆,当时日本的防空警戒能力相当幼稚,我们的轰炸机飞到日本上空时,并未被发现,直到完成任务离开日本,下面的一些城市才刚刚实施灯火管制。

二机飞到大陆东海上空时,天已大亮。地面传来消息说,杭州、上海有多架日军战机升空拦截。但二机通过无线电确定了飞机位置,巧妙避开日机,安全返航。

20日4时30分,机队开始按原路返航,途中两机失散。8时48分,1404在江西玉山降落;9时24分,1403在南昌机场降落。

二机加油后,于11时13分在武汉上空汇合,随后安全降落在汉口王家墩机场,圆满完成了这场“人道远征”的任务。

英雄凯旋的喜讯很快传遍武汉三镇,数千人涌入机场,要一睹英雄的风采,看看“轰炸”日本的飞机长什么样子。军政部长何应钦、行政院长孔祥熙、航空委员会主任钱大钧等亲往机场迎接。

轰炸日本:1938年,中国两架轰炸机远征日本,投下百万“纸弹”

孔祥熙、何应钦等人迎接英雄归来

5月22日,中共及武汉八办的周恩来等人代表共产党和八路军向英雄赠送了锦旗,上书“德威并用,智勇双全”。

周恩来称赞道:大陆的空军,确是个新的神鹰队伍,正因为他们历史短而没有坏的传统,所以民族意识特别深厚,而能建树了如此多的伟大战绩,这更增加了我们的敬意。

轰炸日本:1938年,中国两架轰炸机远征日本,投下百万“纸弹”

周恩来、王明等代表中共向徐焕升赠送锦旗

一时间,国内外媒体纷纷对此事进行报道。

《新华日报》发文称:

......在这种意义说来,传单的力量,是比炸弹更大的。

英国《新闻记事报》发表社论:

中国空军飞往日本散发传单,唤醒日本人民推翻军阀,此事意义重大,亦饶有趣味。

美国《华盛顿邮报》称:

中国空军报复日机之轰炸为散布传单,与日本之文明相较,实令日本置身无地。

1944年,徐焕升入选美国《生活》杂志评选的12位世界著名飞行员之一,被该杂志誉为先于美国飞行员杜立特轰炸日本本土的“第一人”。

轰炸日本:1938年,中国两架轰炸机远征日本,投下百万“纸弹”

徐焕升

结语

从军事层面看,虽然中国空军的“纸片”轰炸没有给日军造成任何伤亡,也没能迟滞日本侵略者的脚步,但其政治影响是空前的。尤其对1938年的中国民众来说,太需要一场胜利来振奋民族的信心,一个行动来表明中国政府抵抗侵略的决心。从这个层面上看,“纸片轰炸”是成功的。

参与“人道远征”的8位勇士,有4人后来在抗日战场上牺牲,他们是27岁的苏光华、29岁的吴积冲、31岁的雷天春和32岁的佟彦博。

英雄永垂不朽!

轰炸日本:1938年,中国两架轰炸机远征日本,投下百万“纸弹”

马丁139WC轰炸机

参考资料:《武汉抗战史料选编》武汉市档案馆1958年版

《中国对日空战画史》杭州出版社2005年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