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有“糖王”之称,除了郭鹤年,带你走进另一位“糖王”的人生

作者:子园谈古今

说到“糖王”,恐怕第一印象的便是郭鹤年,郭鹤年凭借自己的经商才能,在20世纪70年代,在仅40岁出头的年纪,每年控制当时国际糖业市场的20%左右,荣登“亚洲糖王”的宝座。自此,郭鹤年在财富的宝座上一直名列前茅,整个家族也在不断蒸蒸日上。

在整个糖业历史上,有一段不可忽略的片段,那就是在20世纪初由当时同样号称“糖王”的黄仲涵时期。在20世纪20年代,黄仲涵执掌下的建源公司糖产量占华侨糖厂总产量的57%,占印尼榨糖业总量的17.1%,成为名副其实的“糖王”。

有“糖王”之称,除了郭鹤年,带你走进另一位“糖王”的人生

黄仲涵

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这段历史,黄仲涵所在的黄氏家族是印度尼西亚甚至世界上最富有的华侨家族之一。尤其是在黄仲涵时期,黄氏家族和建源公司无论是在发展上,还是在影响力上,都达到了巅峰,是20世纪初影响力最大的华商。

少年初长成

黄仲涵的祖籍是福建同安,他的父亲黄志信,曾是小刀会成员,后逃亡印尼。在1863年创办“建源栈”商行,开展爪哇和中国的商品贸易往来,开启了黄氏家族历史的辉煌篇章。

黄仲涵,1866年在印尼中爪哇三宝垄出生,自幼天资聪慧,深受黄志信喜爱,为给他一个良好的教育,便把他一直带在身边,亲自教导。

有“糖王”之称,除了郭鹤年,带你走进另一位“糖王”的人生

印度尼西亚

在少年时期的这段历史里,黄仲涵凭借过人的经商天赋,辅佐其父经营“建源栈”商号,使“建源栈”快速发展壮大。

执掌公司

1890年,24岁的黄仲涵接替其父执掌经营“建源栈”,并将“建源栈”改组为建源贸易有限公司,后来还被荷印殖民政府委任官职,协助管理华侨事务。

1893年,黄仲涵在荷印殖民政府修订取消商业政策之际,及时调整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策略。从1894年起,大力发展甘蔗种植,加大种植面积,并先后投资兴办了巴基斯、里约阿贡等5家糖厂,总投资额约在1000万荷盾。

有“糖王”之称,除了郭鹤年,带你走进另一位“糖王”的人生

甘蔗种植园

在执掌公司的整个历史期间,虽然黄仲涵不懂技术,但他深知技术的重要性。为此他选派有才干的年轻职员到各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并且不惜重金聘请专家和购置最先进的设备。

不到十年时间里,黄仲涵的“糖业帝国”规模初成,根据当时的历史资料,旗下的9家糖厂最高年产量高达15万吨,占印尼国内消费市场的一半,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一定的份额。

期间,虽经历一战的波折,以及当时的荷印殖民政府的刁难,但在黄仲涵的努力下,建源公司不仅没有倒下,反而趁机打开欧洲地糖业市场,得到空前地发展,。

有“糖王”之称,除了郭鹤年,带你走进另一位“糖王”的人生

一战

不过,黄仲涵并没有满足在糖业市场取得的成就,开始涉足多元化经营。

在1918年,创办东南亚最大的木薯粉厂,同时还经营橡胶、咖啡、木棉香茅油等,并把经营范围扩展到全世界各地。

到了1924年,建源公司的总资产约达2亿荷盾,而黄仲涵本人则被列为当时世界历史排名第十四位的富翁。

不幸的是,1924年7月,黄仲涵在新加坡病逝,享年58岁。

后继无人

在黄仲涵去世后,由其儿子黄宗宣和黄宗孝主持公司的经营,不过这兄弟俩的经商才能远比不上他们的父亲。

在接下来,接连遭到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萧条、二战的破坏、以及当时的印尼政府的打压之下,建源公司的处境日益艰难。

有“糖王”之称,除了郭鹤年,带你走进另一位“糖王”的人生

经济萧条

随着黄宗孝不幸因心脏病于1950年去世,黄氏家族再也没有出现一个能挑起重振家族大业的继承者,只能眼看着建源公司衰落下去。

终于,在1961年,有着辉煌历史的建源公司终于支撑不下去了,消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