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90年,“牺牲”40年的烈士找到老部队:课本说我牺牲,我还活着

作者:全民历史观

打开初中语文课本,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描写了抗美援朝战场时我军浴血奋战的景象,包含了作者魏巍在抗美援朝现场之上的所观所感。

1990年,“牺牲”40年的烈士找到老部队:课本说我牺牲,我还活着

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及用刺刀和敌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

这段话语被无数中国人所铭记,也感动了许许多多饱含热血的中国青年。人们不由为文章中所描写了李玉安、井玉琢在内的一百余名烈士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悍不畏死、浴血拼杀所震撼。

然而,就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的多年后,一位名叫李玉安的烈士却突然宣布自己没有牺牲!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这里面又有着怎么的故事?这一切还要从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松骨峰之战说起。

松骨峰之战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维护大陆主权和领土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不远万里奔赴朝鲜战场。

1990年,“牺牲”40年的烈士找到老部队:课本说我牺牲,我还活着

抗美援朝战争历经三年,最终以美国陆军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被迫在三方停战协定上签字而结束。这场战争的胜利,打出了中国立足于世界之林的底气,被世人看作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战。

而这曲气吞山河的英雄悲歌的背后,是志愿军与联合国军进行了大大小小无数场战役,是大陆士兵的浴血奋战,用自己的鲜血维护祖国尊严。

在这场战争之中,大陆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共进行了五次大规模战役,而我们今天要提及的松骨峰之战便是第二次战役之中的关键一环。

1990年,“牺牲”40年的烈士找到老部队:课本说我牺牲,我还活着

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112师335团奉命追击往南撤兵的美军,两军在松骨峰一带形成对峙之势。

松骨峰位于朝鲜价川以南,龙源里以北,位置十分重要,是美军通往平壤公路的咽喉位置。

为了赢得本次战争的胜利,一营三连全体官兵在连长戴如义的带领下,率先抢占松骨峰北侧高地,截击美军退路。

三连士兵赶往高地以后,正好遇上了遭受我军主力痛击败退而逃的美军二师精锐部队。

这是一场实力差距悬殊的生死之战。面对敌方数倍于我方的兵力,数以百计的汽车以及来势汹汹的坦克部队,我方三连百余名士兵却表现得毫不胆怯。

1990年,“牺牲”40年的烈士找到老部队:课本说我牺牲,我还活着

敌方部队刚刚接近我方所抢占的高地前沿,士兵们便在连长戴如义的指挥下向敌人率先发起猛攻,打得美军措手不及。一时间,爆炸声,枪击声不绝于耳,尚未休整的美军部队顿时乱成了一团,敌军不得不暂时退出我军阵地。

然而,没过多久,敌军就卷土重来。仅仅半个小时,美军便又整合现有武器,集中火力再次向三连阵地发起冲击。

为了突破我军的防御线,美军先后用坦克、大炮、飞机轮流对我方阵地进行轰炸,随后便集中火力向我方阵地逼近。

面对这种情况,三连士兵加大火力回击,战斗场面尤其惨烈。为了对抗敌军的炮火封锁,我军官兵冒着密雨似的炮弹不断反击,三连的弹药很快就要消耗殆尽。

面对敌人的步步合围,我方战士浴血苦战,决心与阵地共存亡。此时的三连战士已是牺牲了大部分,大家将仅剩不多的弹药集中起来,准备再次发起冲锋。

1990年,“牺牲”40年的烈士找到老部队:课本说我牺牲,我还活着

随着时间的推进,敌人的狂轰滥炸将我方高地炸成了一片火海。战士们一边奋力扑灭自己周围的火焰,一边利用敌人炸出来的土坑做战地工事。

我方战士的子弹用光了,便捡起身边的刺刀与敌人拼杀。有的战士受了重伤,便用尽自己最后的力气,冲向聚拢起来的敌人,掏出手榴弹与周围的敌人同归于尽。

有的战士被美军的汽油弹击中,浑身上下被大火所包围,他便带着满身的火焰冲向附近的敌人。敌人们看着这个“火人”纷纷惊恐地后退,想要远离这个“火人”。这位“火人”战士却对敌军紧追不舍,最终与一位美军士兵同归于尽。

这场战斗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到了战争的最后阶段,三连幸存官兵就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紧紧地坚守在龙源里这个“闸门”。

1990年,“牺牲”40年的烈士找到老部队:课本说我牺牲,我还活着

而对于参与战争之中的3连副班长李玉安来说,松骨峰之战是他参军以来所经历的最惨烈的一场战争。他同战友们与美军进行了殊死拼杀,最后被敌人用枪击中肺部,最终昏死在了战场之上。

1990年,“牺牲”40年的烈士找到老部队:课本说我牺牲,我还活着

而这些场景也被在远处坚守阵地的一营营长通过望远镜尽收眼底。在战争结束后,魏巍多次辗转后找到了这位目睹一切的一营营长。于是,这位营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通告诉了魏巍,这些惊心动魄的场面才能以文章的形式被世人所得知。

“活烈士”李玉安

李玉安在阵地身受重伤失去意识以后,被路过的一位朝鲜人民军战士意外发现并救下了阵地。

但由于伤势过重,李玉安很快便被送往了附近的野战医院进行抢救。之后他便在这家医院做了开胸手术,这才算保住了一条命。

这期间,李玉安虽然保住了性命却并未清醒,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治疗,最终医院决定将其送回国内。

就这样,被送回国内的李玉安先后接受了八次手术伤势才见好转,但身体却依旧落下了残疾。

1990年,“牺牲”40年的烈士找到老部队:课本说我牺牲,我还活着

1951年,日渐康复的李玉安辗转回了家乡附近的牡丹江医院进行后续疗养。由于当时的松骨峰战役过于激烈,所以当时参战的大部分战士都牺牲了,因为没有发现李玉安的遗体,当时李玉安也被报成了烈士!但此时的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评为“烈士”,还一次次地打报告申请回到战场继续战斗。

上级领导考虑到李玉安的身体状况拒绝了他的申请,决定让他复员回家。但由于前方战场通信不便,李玉安的复员消息并没有传回原部队。就这样阴差阳错之下,李玉安之前的战友们都以为他牺牲在松骨峰战场之上,“李玉安”三个字便顺理成章地上了烈士名单。

康复以后,李玉安带着自己的《残疾证》与《复员证》转业回了老家黑龙江,成为当地粮库的一名普通工人。这份工作一干便兢兢业业地干了几十年。

1990年,“牺牲”40年的烈士找到老部队:课本说我牺牲,我还活着

与此同时,在战地采访的魏巍在战争结束后跟随大部队回到国内,将自己在战场上的所见所闻写到了纸上,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横空出世。

在记述松骨峰战斗时,文章中提到了李玉安等十多位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提到了松骨峰之战的惨烈场面,提到了我们的战士骨子里的不屈和英勇。

这篇文章完成后先是被人民日报刊发,后又被中学课本收录。一时间引发了众多讨论,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从此之后,解放军战士们广泛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年后,魏巍的这篇《谁是最可爱的人》被编入中学课本。有相熟的人在文章中看到了李玉安的名字,就拿着书去问李玉安,但不知情的李玉安却否认了,表示这只是“重名重姓罢了!”

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李玉安遇见了一位抗美援朝战争时的战友,战友看到活生生的李玉安大为惊讶,因为按照部队的宣传,李玉安应该早就牺牲了才对!

最终,在战友的耐心解释下,李玉安才知道当年因为信息不通闹了个“乌龙”,原来书中的那位烈士便是自己,而自己竟然成了一位“活烈士”。

但是此事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现在李玉安已经退休且享受着国家的照顾。他认为不应该就这样的事情再去麻烦部队,那样会给党和国家添麻烦!

1990年,“牺牲”40年的烈士找到老部队:课本说我牺牲,我还活着

然而,1990年,李玉安的小儿子已经成年了。他和自己的父亲有着同样的梦想,那便是保家卫国。但因为当地征兵人数的限制,他连续三年都没有获得参军资格。

面对儿子殷殷期盼的目光和自己心中子承父业的期盼。李玉安最终下定决心,找一找老领导想想办法。

于是,在外甥的陪伴下,李玉安辗转来到了38军的驻扎地。当时,负责相关政治工作的谢干事接待了这位老人。

面对谢干事的询问,老人略显不安,嘴里念叨着:“可算找到你们了。”随即从包里掏出了自己的《残疾证》、《复员证》以及一本被摩擦地起了毛边的中学语文课本。

1990年,“牺牲”40年的烈士找到老部队:课本说我牺牲,我还活着

面对谢干事不解的目光,老人的语气显得尤为激动:“我就是松骨峰战斗烈士名单里的李玉安啊。”

谢干事的目光落在了老人翻开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文中列出了在松骨峰之战牺牲的12位有名有姓的烈士,其中第八位便是“李玉安”。而今天,这位“烈士”竟又重新活了过来,又出现在了谢干事面前。

得知事情经过,谢干事十分震惊,当即报告给了上级领导。军史办公室主任李淼生亲自接待了这位“活烈士”,并根据李玉安的描述对他的身份进行了核查。

1990年,“牺牲”40年的烈士找到老部队:课本说我牺牲,我还活着

英烈竟然尚且在世,这个好消息令38军上下全体官兵颇感振奋。李主任代表38军上下对李玉安表示关切:“为什么不早点来找部队,这次来是有什么特殊情况吗?”

面对大家的关心,李玉安的神态略显局促不安。他回答道:“这么多年没有来是不想给部队添麻烦。这次是因为小儿子想要参军入伍的原因才无奈下表明身份,不得不来麻烦老部队。”

最终,李玉安的小儿子被部队接纳,再次进入其父亲当年战斗过的连队服役,延续保家卫国的伟大使命!

1990年,“牺牲”40年的烈士找到老部队:课本说我牺牲,我还活着

谁是最可爱的人

而李玉安的事迹公开后,发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的魏巍听说了李玉安的经历大感惊喜,当即决定邀请李玉安来家里做客。

这一天,众人口中的“活烈士”李玉安来了北京魏巍的家中。魏巍见到这位身着中山装却难掩风霜的老人,语气中有着说不出的惊喜,开口便是:“李玉安同志,想不到你还活着!”

1990年,“牺牲”40年的烈士找到老部队:课本说我牺牲,我还活着

李玉安同样是满脸的激动:“活着,活着,这不来看你啦!”李玉安伸出自己那双布满皱纹的手紧紧握住了魏巍的双手。

在抗美援朝之时,魏巍接受了一项艰苦的任务,那便是奔赴朝鲜战场,执行长达3个月的战地采访任务。

多年后,魏巍与李玉安二人相见之时,魏巍再次回忆起自己在抗美援朝现场中的所见所闻。

松骨岭是中美争夺的要点,也是所有记者关注的重点。在这场阻击战中,三连上下以一百余战士的牺牲为代价击毙敌人三百余人,且成功阻击了敌人的攻势。这场战争的惨烈结果令所有参与战地报道的记者们深受震撼,魏巍同样也是如此。

1990年,“牺牲”40年的烈士找到老部队:课本说我牺牲,我还活着

魏巍回忆自己当年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历,他提及自己寻找三连幸存官兵的经过。当年,经过魏巍的多番打探,除却在战斗中牺牲的官兵和战后重伤送往医院的官兵,就仅仅找到了唯一的幸存者——一名三连讯通员。最终,万般无奈之下,魏巍找到了一营营长王宿启,而这篇文章的素材都是王营长留着眼泪向他讲述的。

李玉安与魏巍离别之时,满怀歉意地说:“比起牺牲的战友,我算是幸运多了。娶了老婆,成了家,生活不错了。这次要不是小儿子想当兵,更不会来麻烦你了。”

1990年,“牺牲”40年的烈士找到老部队:课本说我牺牲,我还活着

抗美援朝战争过去多年后,李玉安的事迹再次被新闻报道后,李玉安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有记者曾经这样寻问李玉安:“李老,这么多年了,你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功劳讲给组织啊?”

面对众人的恭维夸赞,李玉安却表现的尤为谦逊,他把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作为一名军人应尽的义务。“我没把自己看作是大英雄,我觉得我作为一个中国军人为祖国流血是理所应当的。”

回顾李玉安这一生,作为一名战士,在战场上毫不惜力、马革裹尸,退役后作为一名工人,认真工作、脚踏实地。

1990年,“牺牲”40年的烈士找到老部队:课本说我牺牲,我还活着

到了身体年迈之时,依旧不忘为人民服务。他心中铭记“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为了家乡的发展问题,他殚精竭虑地筹集了百万资金为家乡修路。

1997年李玉安因病去世,享年73岁。临死之前,李玉安心中最为惦记的依旧是家乡人民的发展问题。

正如有人说的那样:在李玉安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英雄所具备的所有品质:坚韧不拔的毅力、舍身为民的勇气以及谦逊纯朴的智慧。

要说谁是最可爱的人,那些如同李玉安一般的英雄前辈们,便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的真实写照。他们走过的历程,见证了国家与人们一次次的进步,这些为人们默默付出的英雄前辈们,便是人民心中最可爱的人。

编辑:景行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