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夜雨丨刘运勇:夏布画谈

作者:上游新闻
夜雨丨刘运勇:夏布画谈

夏布画谈

刘运勇

其实,烧酒也好、烧窑也罢,过去也好、现在也罢,在荣昌镇街社会行进中,只是一个命名谁属的问题而已,经济大发展,人民要过好日子,才是根本。

荣昌县另一个较为普及的行业是规模庞大的织布业。

这一带,溪河纵横,田野坦平,即使在无风的季节,也会因流水淌动而带来丝丝儿凉爽,民间极好种植苎麻。这是一种优质高产的纤维作物。苎麻的纤维长度,为棉花的六至十倍,拉比比棉花大六至七倍。且吸水快干、易散热,制成麻布,易洗易干,透气通风,穿上身凉爽舒适。古人早早就认识到了苎麻的植物特性。《诗经》中即有吟:东门之地,可以沤苎。《淮南子》则载:于越生葛桸、紵麻。唐代时候,苎麻织就的夏布,既刚又柔、嫩白匀净,通行四方,被列为贡品,得到皇室的大力推广。《明太祖实录》中就有明确记载: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县委副书记张朝沂向我介绍,荣昌麻布起源于清初,随着湖广填四川,移民带来了种麻、织布技术,康熙时形成商品性生产。清光绪九年《荣昌县志》有文:各乡遍地种麻,比户皆绩机抒之声盈耳。苎麻布有透气、滹汗、挺括、凉爽宜人的特点故称为夏布。

夏布质量细软轻白甚于葛,山西、陕西的富商大贾,每年必前来采买至京都发卖。庚即转销到朝鲜、日本以及南洋一带,成为荣昌县有名的传统特产。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夏布又适宜与羊毛、棉花和化纤混纺,制成麻涤纶、麻睛纶等,美观耐用,即是理想的夏秋季衣料,又是工业的重要原料。建国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织户迅猛增加,产量亦随之增加。

荣昌全县有十余家夏布织造厂。

盘龙镇那些大作坊里,密集排列着古老的木制织布机,妇女们坐在布机前,脚踩踏板,梭子在双手来回传递,发出咵哒咵哒的不断鸣响。另外几间作坊里,有不少女工分别在挽麻团、挽麻芋子、牵线、穿扣及刷浆。这些工序是夏布成型前的必备工作。夏布社工人郭汉高、李淑万编织的罗纹布,织有天安门和平鸽和喜字图案,创造了夏布织花的先例,还选送北京参展。夏布因独特的编织工艺被评为大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盘龙镇党委书记刘宗田介绍,镇里现有三家夏布织染公司,织布机有上万台,年产细夏布一百万匹,产值超过两亿元;这些公司往往把更多订单,交给千家万户完成,织夏布的,大都是妇女和老人,他们在茶余饭后和农闲时候编织夏布、绩麻、挽麻芋子,聊着天,轻松快乐地挣一份养老钱。

夏布品种甚多,以颜色分,有本色、漂白、染色、印花共四种;以经纬线编织之翼,可以分为平布、罗纹布;以麻线粗细不同,可分为粗布、中庄布和细布,粗布可做口袋,衬布、纹帐,中庄和细布宜做衣料,或绣花、挑花而制成台布、椅垫、手巾、窗纱等工艺装饰品。精漂过的细布,色泽雪白且细嫩轻软,国内外客商称为麻绸、珍珠罗纹,深受他们赞誉和喜爱,成为荣昌县颇负盛名的土特产品之一,民谣《绩麻线》里描写:

幺妹绩麻线,绩好拿去牵。

牵好拿去刷,刷好拿去编。

裁缝拿进屋,你有衣服穿。

青布来开领,白布来吊褊。

银线来绣花,金线来镶边。

穿起新衣裳,幺妹做新娘。

做新娘的幺妹,当然还要织布,把夏布织造技艺带至婆家,广为扩散。

到了现代,聪明睿智的荣昌人发现夏布纹理均匀的特点,且能够存墨留色,用以作画写字,晕染自如,比宣纸经久耐用,而且价格更加便宜。不知不觉间,便从涂鸦般的游戏作品,发展起一门新兴画种,暂称夏布画。夏布上的画,俱是名画,依本人见识属于临摹。古代大师们远去了,遗下那些作品可遇而不可求,临摹几幅,其色彩、光线、笔意似是而非的。倒也十分独特了。客中有人批评,说中国画,还是先要在宣纸上画熟悉了,再用夏布做原料。比如陈子庄。他从小观看父亲为碗厂和扇庄绘制陶碗、纸扇,受到熏陶感染,萌发出了绘画的兴趣,常常拿起笔来东涂西抹的;读私塾时候,他背着塾师,在习字本上临摹民间所推崇的岳飞、关公等人物形象;青年时期,陈子庄曾向善画芦雁的知名画家吴拙生学习绘画,后到德阳、成都等地谋生,一有空便努力钻研理论和勤奋练笔,同时对书法及治印产生了浓厚兴趣。又师从萧仲伦,苦学文史典籍,开拓了思路,为日后在艺术领域大放异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战时期,陈子庄多次观看来川讲学的国画大师齐白石、黄宾虹亲自作画,心领神会,获益良多。他推崇八大山人和石涛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神韵,常以他们的作品为师法目标,日夜临摹,竟得其神髓。

陈子庄的画作,很多都画在包装纸、甚至废纸上的,小山小水,常常署名为石壶。其作品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声誉鹊起。北京、上海、香港、美国等地都为他举办过遗作展览,得到高度的赞赏,认为他的作品具有八大山人的空灵简约、石涛的恣纵驰骋、黄宾虹的笔墨浑沧、齐白石的纯朴率真、丰子恺的多情自然等特色,甚至大英博物馆都收藏过他的画集。

裱好夏布画,装点家居办公室以外,还可用做折扇。荣昌折扇又称川扇,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生产历史,是与苏、杭齐名的中国三大名折扇之一。松竹轩扇庄主人陈子福先生出生折扇世家,一九九九年研制成功夏布折扇,拓开荣昌折扇新的名品,填补了中国制造折扇历史上的一个空白。为庆祝建国五十周年,陈子福以独特方式,设计制作大型纪念套扇一套。该套扇五十一报,从四十九公分起至九十九公分止,每扇增长一公分象征共和国成长的年轮,造型设计全套扇为五十一个不同造型,装饰手法采用了烙画、彩绘、阴刻、阳刻、嵌刻等传统技法,首创国内制作折扇上融规模性、工艺性、纪念性为一体的大型系列套扇。

夏布由制衣物而折扇,再由折扇而画,无不寄托着荣昌人的奇思妙想,体现出物物相因的创新轨迹,为后人所倾倒。

我们不能不仰慕先贤。